第138章 空天飛機模型


    其實一般人不怎麽了解超過一億度的等離子體穩定運轉1000秒是什麽概念,但看到後邊說要“建造真正的可控核聚變裝置”,他們知道這東西很牛批就行了。


    而那些詳細的數據是給外國的相關技術人員看的,他們看了之後會報告給國家高層,或者是國家高層派人來問他們。


    然後他們會比一般人還震驚。


    畢竟對於一般人來說,好像說造可控核聚變的事都說過很多次了,但始終都沒有實現。


    這次好像有苗頭了,但震驚一會之後就會被新的勁爆消息替代,可專業人員和國家高層可不一樣。


    雖說還不能立刻實現真正的可控核聚變,也不會立刻造出商業化的可控核反應堆,但也從“永遠的50年”期限縮減到了大概20年之內。


    反正專業人員是這麽說的。


    甚至要是再有什麽持續突破,可能10年左右就能實現了。


    如果單說起來10年或許很長,但這個時間要是用來形容可控核聚變技術的突破,那可太快了!


    電力的重要程度已經不用說了,人類經過第一次工業革命之後進入了“蒸汽時代”。


    當電力有了巨大發展之後,人類就進入了“電氣時代”,開始了第二次工業革命。


    第三次工業革命就複雜多了,但電力起到基礎作用誰也無法忽視。


    有人說人類現在正在進行第四次工業革命,有的人則說第四次工業革命還沒來。


    不過不可否認的是第四次工業革命是以人工智慧、清潔能源、機器人技術、量子信息技術、可控核聚變、虛擬現實以及生物技術為主的技術革命。


    它興起於各大科技大國,具有提高資源生產率和減少汙染排放的實質和特征,以人工智慧化為目的,特點是靈活易變、高資源效率等。


    而這裏邊所有的東西都離不開電能。


    所以第四次革命裏邊就有兩個有關能源的選項,就是“清潔能源”和“可控核聚變”,而“可控核聚變”可比一般的“清潔能源”高級多了,也是人類一直追求的目標。


    然後一個清晰的邏輯鏈條就來了,人類離不開電能,而現在人類能想到的最優電能選擇就是“可控核聚變”,所以能搞定“可控核聚變”的組織就代表著人類未來。


    越是科技大國,越清楚這個道理。


    於是聯邦那邊就被幹沉默了。


    據說當天聯邦就對本國的可控核聚變項目追加了大筆投資,然後跟盟友搞的國際合作可控核聚變項目也追加了大筆投資,各個盟友也有自願的追加了投資。


    然後聯邦繼續沉默。


    不得不說,這事確實少見。


    而在聯邦沉默的這段時間裏,世界上意外的安靜和平了不少。


    好吧,好像也不意外。


    聯邦:“……”


    “都看我幹什麽?”


    “我告你們毀謗,毀謗啊!”


    而就在這種安靜平和之下,時間進入了11月。


    這個時候聯盟召開了國際航空航天博覽會。


    這個展覽會是聯盟最大的相關展會,也是世界五大最具國際影響力的航展之一。


    不僅有民用和軍用方麵的航空航天設備展覽,還有很多地麵,甚至水麵設備的模型展覽。


    原先這個展會的參展名額還需要軍隊那邊幫忙,可真到了展會召開的時候,升級科技已經成了協助舉辦單位。


    因為這個展會有世界各地的人來,並不是每個人都熟練的掌握聯盟語或聯邦語,所以升級科技為展會準備了很多智能設備,它們可以完美的進行翻譯。


    給參展商準備的是非常專業的智能翻譯係統,隻要裝到手機或平板上就可以了,具體的和符合本公司情況的一些專業術語可以由工作人員自己輸入,這樣準確率極高。


    然後升級科技在展會上總共投放了1000台智能機械狗,它們可以流動的解決一些常規翻譯問題。


    所以理所當然的,升級科技就有一個非常大的展台。


    展台裏不僅展示了最早的作品“飛行滑板”,還有了兩年之內要用到的航天運載設備和月球艙室模型。


    不過不是單獨的艙室模型,而是多個艙室組成的巨大月球基地模型。


    而在眾多模型裏,不少人都看到了那個有著經典航天飛機黑白配色,但造型比航天飛機扁平一些,又比戰鬥機圓潤一些的飛行器。


    “這是什麽?”


    “看起來跟航天飛機似的。”


    “不像是航天飛機,因為不管是已經退役的第一代航天飛機,還是正在研製中的第二代航天飛機,都是那種圓滾滾的造型,這個看起來更接近戰鬥機。”


    “不會是航天……戰鬥機吧?”


    “什麽吧?”


    “它的發動機噴口裏怎麽都有一個尖啊?”


    “哎,這個我知道,這個好像叫什麽尖引擎……”


    而這時候吳用正好陪著一群大佬轉了過來,有人問他那是什麽,他就說道:“是我設計的一款新型單機入軌航天飛行器。”


    “你們也可以理解為……空天飛機。”


    好家夥!


    “嘶——”


    眾人立刻吸了一口本地不怎麽冷的“冷氣”。


    如果是別人這麽說,那麽聽眾得好好琢磨琢磨,可現在吳用這麽說,那就八九不離十了!


    當他們要繼續問一些細節的時候,吳用已經跟著那群大佬去了另一個展台,隨行的人也把他們給隔開了。


    沒辦法,他們隻能把這個消息傳出去。


    而有的人正在直播,這消息已經傳出去了,甚至還專門湊近了模型拍攝清楚一些。


    “這就是空天飛機嗎?真帥啊!”


    “注意看,這個東西叫小帥……呸,叫空天飛機……”


    “這就是吳老板的最新力作,不知道什麽時候才能真正造出來,大家要不要打個賭……”


    “我覺得既然是吳用大佬,那五年之內怎麽也能成吧?”


    “都吳用大佬了還猜五年?要知道大佬參加的登月項目都是一年出火箭兩年登月啊,一個小小的空天飛機要五年?”


    “是啊,太小看吳用大佬了,我覺得可能跟登月任務的時間線差不多。”


    “我也覺得差不多,隻是希望到時候進入太空的門檻能更低一些,我也想去太空玩玩……”


    而這些人問不到本人,那些跟吳用一塊看展的大佬們也是剛知道這個,他們倒是問了個清楚。


    畢竟近水樓台嘛。


    “吳用同誌剛才說的是真的?”


    “貴公司真要研究空天飛機?”


    “是我理解的那種空天飛機嗎?”


    “方便說一些進度嗎?”


    吳用邊走邊說:“是的,目前的進度還不錯……”


    他在這裏說著,網絡上卻引起了軒然大波。


    還是那句話,如果是別人說的,那肯定得琢磨琢磨,可吳用說的話,那就不一樣了!


    雖說現在的載人火箭已經能很方便的載人進入太空了,但人們並不認為它是什麽高端的載人航天設備,真高級還得是航天飛機。


    因為相對於載人火箭,航天飛機對乘員的要求更低一些,人們對它的期望也是更便捷一些。


    於是就有了第一代航天飛機。


    那是一種長37米左右,高17米左右,翼展30米左右的大家夥。


    它的前端是航天員座艙,分上、中、下3層。


    上層為主艙,有飛行控製室、臥室、洗浴室、廚房、健身房兼貯物室,可容納8人。


    中層為中艙,也是供航天員工作和休息的地方。


    下層為底艙,是設置冷氣管道、風扇、水泵、油泵和存放廢棄物等的地方。


    它的中段是貨艙,是放置人造地球衛星、探測器和大型實驗設備的地方,裏邊安裝有遙控機械臂,用於釋放和迴收那些設備。


    貨艙長18.3米,直徑4.6米,可裝載二十幾噸物品進入太空,也可以裝載小二十噸的物資從太空返迴地麵,上邊的貨艙外殼可以像蚌殼一樣張開。


    它40多年前被研製出來,非常的先進。


    但是它最後的結果也是因為“太先進”。


    想法很好,可惜因為時代局限,硬件不行,堪稱航天領域的“早產兒”。


    於是各種精妙設計都變成了致命缺點,在發生了兩次重大事故,5架航天飛機炸了2架之後,於10年前正式退役。


    不過人類沒有放棄這個類型的飛行器,幾年之後開始研發新的航天飛機。


    比如私人企業的“太空船”和“追夢者”,還有聯邦官方的x-37b。


    它們都算是第二代航天飛機,走的是小型化或無人化的路子,讓航天器的造型更加緊湊。


    聯邦官方的x-37b長度隻有8.8米,“追夢者”的長度也不到9米。


    它們發射的時候都是塞進火箭整流罩裏,返迴大氣層的時候可以進行一定的滑翔機動,然後水平降落在飛機跑道上。


    這也是為什麽人們認為它們是第二代航天飛機,而不是空天飛機的原因之一。


    一般來說空天飛機得在跑道上水平起飛,然後直接加速飛入地球軌道,等降落的時候也是在跑道上水平降落。


    哪怕次一點的還是在發射塔架上垂直起飛,那也得是自己起飛,不用額外的火箭助推器什麽的。


    顯然升級科技公司展示的那個模型應該就是這種東西,因為它用的引擎都不一樣。


    對,就是那個噴管裏帶尖的引擎。


    這種引擎叫做塞式引擎,是一種引擎結構不同於“鍾形”噴管的方式。


    它還分為兩種,線性塞式和環形塞式。


    線性的呈“v”字型布局,兩溜小噴口排在“v”字的兩側,讓引擎整體看起來跟長方形一樣。


    環形的呈錐形布局,可以看做是“v”字轉成了圓錐,噴口圍著圓錐的錐麵圍一圈。


    這也是它們叫“氣尖”的原因,因為它真的有個尖,跟一般引擎的大鍾型噴管不一樣。


    升級科技公司展出的模型用的就是這個。


    普通的鍾型噴管就是向下噴,火焰很粗,而塞式引擎實際是貼著斜麵噴的,火焰最終出來是很細的。


    隨著火箭飛行高度的提升,氣壓越來越低,也越來越壓不住火焰,普通鍾型的火焰就會越來越散,最後跟開花一樣,效率會很低。


    而塞式引擎的火焰本來就很細,所以它的火焰擴散很小,頂多類似開花開一般,凝聚的推進效率依然可觀。


    這種能力讓它在各種高度都能維持效率很高的出力,不用像多級火箭那樣,為了保持效率,到了一定高度就需要換上針對不同高度的專用引擎,也就有了一截一截的分離模式。


    理論上塞式火箭引擎不受高度影響的特性可以造出一種單級入軌、重複使用的太空船,直接從地麵發射進入太空,之後整體完整降落,像傳統飛機一樣全部重複使用。


    這種方式並不是吳用最先發現的,而是聯邦宇航局。


    那是之前那個瘋狂年代的事了。


    不得不說,那個年代的聯邦宇航局真是有錢,而且還有理想,敢為天下先。


    當時他們圍繞這項科技開始了10多年的rs-2200發動機研發計劃,用的是線性結構,就是那種看起來像長方形的火箭引擎,很有未來飛船的感覺。


    跟這個引擎配套的是一個叫做“冒險之星”的單級入軌航天飛機替代項目,三角形的升力體結構機身配上方形引擎,加上無人駕駛概念,那就代表著未來。


    不過這玩意看起來美好,實際上卻困難重重。


    因為需要複用,所以對材料和工藝要求極高,加上技術受限,就導致引擎時常有不穩定的情況在空中突然推力下降。


    這在升空進入太空的過程中是非常危險的。


    另一方麵隔熱和散熱的問題也牽涉到新材料,一直沒有解決。


    後來他們感覺“冒險之星”方案太激進了,所以就搞了一個小的驗證機。


    畢竟“冒險之星”全重1100多噸,長寬都超過45米,比航天飛機大多了,哪怕大部分都是燃料重量,把這玩意一截不拋的弄到太空軌道也太難了。


    還是小點好。


    於是就搞了長寬高尺寸縮小一半,重量更是隻有原來零頭的130噸“x-33”技術驗證機。


    但是它的研製也不順利,不僅預算超支嚴重,而且進展也大大落後於原定計劃。


    最終在聯邦航天局和洛馬公司一起愉快的花了十幾億美元之後,覺得這玩意還是太先進,現在木有前途,然後就下馬了。


    幾年之後,航天飛機也因為“過於先進”的原因退役,於是世界最強的聯邦……竟然沒有航天設備載人進入太空了!


    導致聯邦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不得不買毛熊家的飛船票進入空間站。


    毛熊也是夠意思,狠狠地宰了幾刀,船票一年比一年貴。


    直到老馬的獵鷹火箭和龍飛船出來才解決這個問題。


    然後現在這個想法被吳用拿了過來。


    他別的東西沒有,就是先進技術多!


    是時候再讓世界感受一點小小的升級科技震撼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的造物能升級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貓李貓氣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貓李貓氣並收藏我的造物能升級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