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朕傳李太師你來,是來幫助修訂這條新稅法的,而不是讓李太師來治王校尉的罪行的。”
“既然李太師您發現了這新稅法有缺陷,那就幫助修訂、多多改善。”
“王校尉你也不要瞎說,這一百八十萬兩明明是八名總兵在看到你安置流民出工出力後,”
“在十分感動的情況下,主動捐贈了這些銀兩給京師外的流民安置點。”
“何談貪腐之說?”
李東陽聽著正德皇帝睜眼說的瞎話,眼睛都瞪的老大。
全華北的官員都知道王資明目張膽的公開向八大總兵索賄,怎麽到正德皇帝口中就成了主動捐贈了?
正德皇帝這明顯拉偏架的話也讓李東陽明白了正德皇帝的心意——
這新稅法正德皇帝絕對要推行。
正德皇帝沒有理會李東陽那抽搐的表情,向二人安排道:
“王校尉,這新稅法就由你來主持,今年先在順天府與應天府內實施,積累經驗”
“爭取在最短的時間內推行到全大明的每一片土地上。”
“此事就這麽定了。”
“臣認為不妥。”x2,李東陽與王資異口同聲道。
正德皇帝能理解李東陽覺得自己的安排不妥,
可正德皇帝不理解王資為何覺得自己的安排不妥呢?
李東陽也很驚訝,這王資為何不支持正德皇帝的安排呢?
這新稅法不就是他王資自己提出來的嗎?
“李太師,你先說說。”正德皇帝先問向位高權重的李東陽。
李東陽微微躬身,向正德皇帝說道:
“臣以為稅法乃國之根基,不可如此簡單的一拍腦門就決定下來。”
“更何況現如今的稅法中,與新稅法衝突的都乃祖製。”
“若肆意修改祖製,可能會導致大明國將不國。”
“若陛下真想改革祖製,也應該在大朝之上與百官商討。”
“臣懇請陛下在聽取多方意見後,再做考量。”
“言之有理,王校尉你又是何處覺得不妥。”正德皇帝點了點頭道。
由於現在乾清宮中隻有正德皇帝、王資、劉瑾和李東陽四人,這四人都是正德皇帝較為信任的人,正德皇帝表現的也的確比往常浮躁了一些。
此等大事怎麽可以在僅僅提出後半個時辰內就要在全國推行呢?
這不是將國事兒戲化嗎?
王資先是對著正德皇帝笑了笑,然後看了眼李東陽,又看向正德皇帝說道:
“臣是覺得臣沒這個資格主持變法之事,”
“臣舉薦能在聽聞此變法後就能立刻發現其弊端的李東陽大學士主持此事。”
“陛下您有所不知,臣自知才疏學淺,在巡邊期間用了整整一個多月的時間,才苦思出了這條粗獷的新稅法。”
“而其中還有各種因為臣才識不足所導致的漏洞。”
“李大學士能在聽聞此法後,就發現出臣苦思的漏洞,這麽看來李大學士遠比臣更適合主持此法的推行。”
“臣舉薦李東陽大學士主持此法的變革之事!”
“隻有李大學士這種位高權重、威名遠揚、智謀無雙的國之棟梁,才能將這條惠及大明百姓的稅法推廣下去!”
“臣死諫!”
“臣要為天下飽受人頭稅之害的百姓死諫!”
王資說罷,直衝衝的向乾清宮內的大柱跑去。
“快攔下王校尉。”正德皇帝急忙喊道。
正德皇帝可是見識過王守仁死諫的,按太醫的說法,王守義當時可謂是九死一生,差一點沒搶救迴來。
要是王資因為這突如其來的死諫而亡,那正德皇帝的損失可就大了。
王資衝向的柱子是王資精挑細選過的,除了坐在龍椅上一覽全殿無餘的正德皇帝外,另外兩個人都隻能看見王資跑向大柱的背影。
王資以最快的速度衝到一根赤紅色的大柱旁後,用手在劉瑾與李東陽看不見的位置處重重的拍在了大柱上,
李陽是鼓起手掌拍在大柱上的,所以發出了沉悶的碰撞聲。
發出碰撞聲後,王資就直愣愣的倒在了地上,口中吐出了大量的白沫。
“噗…”正德皇帝強忍笑意,對著劉瑾焦急的喊道。“劉伴伴,快傳禦醫來!”
“諾!”劉瑾看不見王資的“表演”,也以為王資真的撞了上去,趕忙就向乾清宮外跑去。
李東陽站的位置和劉瑾站的位置基本在一起,他也沒看見王資是怎麽“撞”的大柱,也以為王資真的實打實的撞在了大柱子上。
李東陽呆呆的看著躺倒在地、口吐白沫的王資,一時間也不知道說什麽好了。
在李東陽的眼中,王資在隻有四個人的場合下“死諫”撞柱,肯定不是貪圖虛名才進行死諫的。
曆史上不是沒有為清流之名而刻意死諫的愛慕虛名之徒,但這些人都是在大庭廣眾之下的早朝或者大朝上才死諫的,哪有在這種私下場合死諫的。
王資這次死諫,除了沒有讓李東陽看見王資是“假”撞上去以外,完全符合一個真正隻為民、不為己的真正好官員的形象。
李東陽迴憶著剛剛王資所說的“新稅法”,細細品味之下發現雖說王資在新稅法中有很多不切實際的想法,但王資的出發點的確是好的,
那就是減少大明普通百姓因為大戶人家藏匿人口而帶來的重賦稅。
李東陽知道,現如今已經是正德皇帝身邊紅人的王資,明明可以依靠藏匿人口來偷稅漏稅,為什麽非要主動讓正德皇帝改變法規呢?
李東陽不由得想到了這一條關於王資的傳言——王資是假意屈服閹黨,隻是為了真正的救國救民。
李東陽結合了曾經收集過的一份重要情報——王資是賤籍出身的賤人,前不久才被正德皇帝下旨改籍貫後,頃刻之間想了很多東西:
“難不成這個小子真的是為了救國救民才假意屈服於醃狗嗎?”
“難不成真的需要對賤籍放開科舉之路嗎?如果賤籍能科舉的話,王資這等人還需要去和閹黨同流合汙來施展抱負嗎?”
“老夫也知道這個新稅法真的對大明普通的在冊百姓是好事情,可帶來的助力與陣痛呢?”
“這種與全國各地大家族做對抗的新稅法,甚至可能會導致大量叛亂,”
“假設老夫主持這新稅法推行之事,稅法不僅沒有推行下去,反而導致大明朝一蹶不振甚至覆滅,那麽主持此事的老夫,定然會成為遺臭萬年的大明罪臣。”
就在李東陽胡思亂想之際,劉瑾也帶著禦醫趕到了乾清宮。
李東陽看著禦醫為“昏迷”的王資把脈,不由得思索起了自己的這一生。
正如同當初李東陽對正德皇帝所說,李東陽此生受聖眷頗多,甚至比劉瑾這個當紅太監都要多。
景泰、天順、成化、弘治到正德,這五位皇帝都曾經對李東陽降下聖眷,
反觀自己,在曆代皇帝的聖眷下,坐擁或曾經坐擁過少傅、太子太傅、太子太師、太子少保、光祿大夫、勳柱國、禮部尚書、華蓋殿大學士、文淵閣大學士等諸多官名,
但如今李東陽甚至感覺自己不及一名新入京剛剛半年的賤籍出生的賤人對大明朝的熱忱高漲。
“老夫真的是一個依附閹狗的貪生怕死之人嗎?”李東陽不由得想起了另一個順天府內的流言。
正德皇帝看向表情複雜的李東陽,以為李東陽是因為王資的突然暴起“撞”柱而受到了驚駭,
畢竟王資剛剛那聲勢浩大的行為,除了坐在龍椅上的正德皇帝外,別人都看不出王資是在演戲。
“李太師,今日出了如此變故真是無法預測,還請李太師迴去早早歇息。”正德皇帝向李東陽說道。
“諾。”李東陽拱手就打算離開乾清宮。
李東陽離開了乾清宮後,在迴家的路上一直思索著王資提出的新稅法。
李東陽已經決定了,就算自己不去主持這項稅法的推廣之事,李東陽也要竭盡所能的完善這條稅法。
在李東陽走後,正德皇帝走到了“昏迷”的王資身邊。
王資現在躺在地上,禦醫則是幫王資把脈。
“禦醫,王校尉什麽情況?”正德皇帝問道。
“脈象四平八穩,唿吸平穩安和,臣實在是想不出王校尉為何昏倒?”禦醫實話實說道。
“劉伴伴,朕聽你說過,王校尉十分愛財?”正德皇帝又轉身對劉瑾說道。
“嗯,初見王校尉時,王校尉就極其愛財。”劉瑾如實迴答道。“如今想來,王校尉如此愛財就是為了大明的流民安康。”
劉瑾在如實迴答正德皇帝王資愛財時,還不忘為王資愛財這一缺點上“貼金”。
在傳統的大明文人的觀點中,愛財可是一大缺點,劉瑾當然要為王資這一缺點辯解了。
王資的一切行為舉動都在正德皇帝的眼中,
正德皇帝知道,王資為了在京師外搞得流民安置點,甚至自己大半年都沒安置一身新衣。
王資至今除了幾身錦衣衛的官服外,隻有一身當初劉瑾給王資“掌櫃服”。
王資的表現,的確配得上愛財是為民這五個字。
“從內帑裏拿幾塊元寶來。”正德皇帝對身邊下人吩咐道。
“諾。”兩名宦官向外走去。
不一會,兩名宦官就拿著一袋裝有幾塊金元寶和幾塊銀元寶的小袋子走了進來。
正德皇帝接過宦官手中的那袋元寶。
“朕就來試著治治這王校尉。”正德皇帝說罷,拿起兩塊銀元寶撞了一下。
“叮~”銀元寶發出清脆的響聲。
躺在地上的王資依舊無動於衷。
正德皇帝又拿起兩塊金元寶撞了一下。
“嗡~”金元寶發出沉悶的響聲。
伴隨著金元寶發出的沉悶的聲音,王資那緊閉不開的雙眼,也慢慢的張開了。
“謝聖上隆恩!”醒過來的王資直接跪在了正德皇帝的麵前,眼睛則是直勾勾的看著那袋子金銀元寶。
俗話說的好,男兒膝下有黃金,現在正德皇帝手中就有一袋黃金,王資此刻不跪更待何時?
正德皇帝看著滿臉貪欲的王資,一時間也不知道說什麽好了。
正德皇帝聽聞過王資愛財如命,但沒想到居然如此愛財。
在正德皇帝的記憶中,王資哪怕知道自己是皇帝,眼中的平視、甚至輕視之意也沒有多少變化,
而且在這袋元寶出現之前,王資從來沒有向正德皇帝跪過一次。
正德皇帝饒有興趣的將手中的元寶袋提了起來,而王資的眼中則是隨著元寶袋的移動而不停移動。
正德皇帝看著王資這幅貪婪而又無下限的樣子,一時間內心五味雜陳。
正德皇帝可比李東陽更明白王資在入京後做了什麽。
在正德皇帝眼中,王資的貪財並非是傳統華夏文人所鄙夷的商賈的“銅臭味”,
而是像劉瑾所說的“為民而貪財”。
王資現在身上都穿著錦衣衛校尉所發放的官服,
正德皇帝甚至知道王資的妻子三年未給王資產子,多次希望給王資納妾保持香火,而王資多次以沒錢拒絕了此事。
王資也有家屬居住在京師外的貧民窯中,但王資卻沒有將家屬接入京城享樂,
王資不論是拿什麽產業賺來的每一文錢都花在京師外的流民安置點上,
這也是正德皇帝放縱王資索賄,還幫王資說話的根本原因。
正德皇帝笑了,心裏麵卻哭了。
正德皇帝在心中想到:
“他連朕都沒跪過,連朕都沒什麽正眼瞧過,”
“一個明明連朕都看不上的男人,卻為了城外那些與自己毫無關聯的流民們,舍棄了自己應有的尊嚴。”
“這樣的棟梁,為何朕的大明卻隻有這一人呢?”
但這一切都是正德皇帝的自我感動。
王資現在的愛財表現隻是為了保持自己當初在劉瑾麵前立下的人設。
如果王資現在突然表現的不再愛財,或多或少可能會引起劉瑾與正德皇帝的警覺,
至於其他人的胡思亂想就不歸王資管了。
演戲演一輩子就是真的,
如果王資一輩子都這樣“為民而愛財”的話,那麽王資就真的是“為民而愛財”了。
“朕傳李太師你來,是來幫助修訂這條新稅法的,而不是讓李太師來治王校尉的罪行的。”
“既然李太師您發現了這新稅法有缺陷,那就幫助修訂、多多改善。”
“王校尉你也不要瞎說,這一百八十萬兩明明是八名總兵在看到你安置流民出工出力後,”
“在十分感動的情況下,主動捐贈了這些銀兩給京師外的流民安置點。”
“何談貪腐之說?”
李東陽聽著正德皇帝睜眼說的瞎話,眼睛都瞪的老大。
全華北的官員都知道王資明目張膽的公開向八大總兵索賄,怎麽到正德皇帝口中就成了主動捐贈了?
正德皇帝這明顯拉偏架的話也讓李東陽明白了正德皇帝的心意——
這新稅法正德皇帝絕對要推行。
正德皇帝沒有理會李東陽那抽搐的表情,向二人安排道:
“王校尉,這新稅法就由你來主持,今年先在順天府與應天府內實施,積累經驗”
“爭取在最短的時間內推行到全大明的每一片土地上。”
“此事就這麽定了。”
“臣認為不妥。”x2,李東陽與王資異口同聲道。
正德皇帝能理解李東陽覺得自己的安排不妥,
可正德皇帝不理解王資為何覺得自己的安排不妥呢?
李東陽也很驚訝,這王資為何不支持正德皇帝的安排呢?
這新稅法不就是他王資自己提出來的嗎?
“李太師,你先說說。”正德皇帝先問向位高權重的李東陽。
李東陽微微躬身,向正德皇帝說道:
“臣以為稅法乃國之根基,不可如此簡單的一拍腦門就決定下來。”
“更何況現如今的稅法中,與新稅法衝突的都乃祖製。”
“若肆意修改祖製,可能會導致大明國將不國。”
“若陛下真想改革祖製,也應該在大朝之上與百官商討。”
“臣懇請陛下在聽取多方意見後,再做考量。”
“言之有理,王校尉你又是何處覺得不妥。”正德皇帝點了點頭道。
由於現在乾清宮中隻有正德皇帝、王資、劉瑾和李東陽四人,這四人都是正德皇帝較為信任的人,正德皇帝表現的也的確比往常浮躁了一些。
此等大事怎麽可以在僅僅提出後半個時辰內就要在全國推行呢?
這不是將國事兒戲化嗎?
王資先是對著正德皇帝笑了笑,然後看了眼李東陽,又看向正德皇帝說道:
“臣是覺得臣沒這個資格主持變法之事,”
“臣舉薦能在聽聞此變法後就能立刻發現其弊端的李東陽大學士主持此事。”
“陛下您有所不知,臣自知才疏學淺,在巡邊期間用了整整一個多月的時間,才苦思出了這條粗獷的新稅法。”
“而其中還有各種因為臣才識不足所導致的漏洞。”
“李大學士能在聽聞此法後,就發現出臣苦思的漏洞,這麽看來李大學士遠比臣更適合主持此法的推行。”
“臣舉薦李東陽大學士主持此法的變革之事!”
“隻有李大學士這種位高權重、威名遠揚、智謀無雙的國之棟梁,才能將這條惠及大明百姓的稅法推廣下去!”
“臣死諫!”
“臣要為天下飽受人頭稅之害的百姓死諫!”
王資說罷,直衝衝的向乾清宮內的大柱跑去。
“快攔下王校尉。”正德皇帝急忙喊道。
正德皇帝可是見識過王守仁死諫的,按太醫的說法,王守義當時可謂是九死一生,差一點沒搶救迴來。
要是王資因為這突如其來的死諫而亡,那正德皇帝的損失可就大了。
王資衝向的柱子是王資精挑細選過的,除了坐在龍椅上一覽全殿無餘的正德皇帝外,另外兩個人都隻能看見王資跑向大柱的背影。
王資以最快的速度衝到一根赤紅色的大柱旁後,用手在劉瑾與李東陽看不見的位置處重重的拍在了大柱上,
李陽是鼓起手掌拍在大柱上的,所以發出了沉悶的碰撞聲。
發出碰撞聲後,王資就直愣愣的倒在了地上,口中吐出了大量的白沫。
“噗…”正德皇帝強忍笑意,對著劉瑾焦急的喊道。“劉伴伴,快傳禦醫來!”
“諾!”劉瑾看不見王資的“表演”,也以為王資真的撞了上去,趕忙就向乾清宮外跑去。
李東陽站的位置和劉瑾站的位置基本在一起,他也沒看見王資是怎麽“撞”的大柱,也以為王資真的實打實的撞在了大柱子上。
李東陽呆呆的看著躺倒在地、口吐白沫的王資,一時間也不知道說什麽好了。
在李東陽的眼中,王資在隻有四個人的場合下“死諫”撞柱,肯定不是貪圖虛名才進行死諫的。
曆史上不是沒有為清流之名而刻意死諫的愛慕虛名之徒,但這些人都是在大庭廣眾之下的早朝或者大朝上才死諫的,哪有在這種私下場合死諫的。
王資這次死諫,除了沒有讓李東陽看見王資是“假”撞上去以外,完全符合一個真正隻為民、不為己的真正好官員的形象。
李東陽迴憶著剛剛王資所說的“新稅法”,細細品味之下發現雖說王資在新稅法中有很多不切實際的想法,但王資的出發點的確是好的,
那就是減少大明普通百姓因為大戶人家藏匿人口而帶來的重賦稅。
李東陽知道,現如今已經是正德皇帝身邊紅人的王資,明明可以依靠藏匿人口來偷稅漏稅,為什麽非要主動讓正德皇帝改變法規呢?
李東陽不由得想到了這一條關於王資的傳言——王資是假意屈服閹黨,隻是為了真正的救國救民。
李東陽結合了曾經收集過的一份重要情報——王資是賤籍出身的賤人,前不久才被正德皇帝下旨改籍貫後,頃刻之間想了很多東西:
“難不成這個小子真的是為了救國救民才假意屈服於醃狗嗎?”
“難不成真的需要對賤籍放開科舉之路嗎?如果賤籍能科舉的話,王資這等人還需要去和閹黨同流合汙來施展抱負嗎?”
“老夫也知道這個新稅法真的對大明普通的在冊百姓是好事情,可帶來的助力與陣痛呢?”
“這種與全國各地大家族做對抗的新稅法,甚至可能會導致大量叛亂,”
“假設老夫主持這新稅法推行之事,稅法不僅沒有推行下去,反而導致大明朝一蹶不振甚至覆滅,那麽主持此事的老夫,定然會成為遺臭萬年的大明罪臣。”
就在李東陽胡思亂想之際,劉瑾也帶著禦醫趕到了乾清宮。
李東陽看著禦醫為“昏迷”的王資把脈,不由得思索起了自己的這一生。
正如同當初李東陽對正德皇帝所說,李東陽此生受聖眷頗多,甚至比劉瑾這個當紅太監都要多。
景泰、天順、成化、弘治到正德,這五位皇帝都曾經對李東陽降下聖眷,
反觀自己,在曆代皇帝的聖眷下,坐擁或曾經坐擁過少傅、太子太傅、太子太師、太子少保、光祿大夫、勳柱國、禮部尚書、華蓋殿大學士、文淵閣大學士等諸多官名,
但如今李東陽甚至感覺自己不及一名新入京剛剛半年的賤籍出生的賤人對大明朝的熱忱高漲。
“老夫真的是一個依附閹狗的貪生怕死之人嗎?”李東陽不由得想起了另一個順天府內的流言。
正德皇帝看向表情複雜的李東陽,以為李東陽是因為王資的突然暴起“撞”柱而受到了驚駭,
畢竟王資剛剛那聲勢浩大的行為,除了坐在龍椅上的正德皇帝外,別人都看不出王資是在演戲。
“李太師,今日出了如此變故真是無法預測,還請李太師迴去早早歇息。”正德皇帝向李東陽說道。
“諾。”李東陽拱手就打算離開乾清宮。
李東陽離開了乾清宮後,在迴家的路上一直思索著王資提出的新稅法。
李東陽已經決定了,就算自己不去主持這項稅法的推廣之事,李東陽也要竭盡所能的完善這條稅法。
在李東陽走後,正德皇帝走到了“昏迷”的王資身邊。
王資現在躺在地上,禦醫則是幫王資把脈。
“禦醫,王校尉什麽情況?”正德皇帝問道。
“脈象四平八穩,唿吸平穩安和,臣實在是想不出王校尉為何昏倒?”禦醫實話實說道。
“劉伴伴,朕聽你說過,王校尉十分愛財?”正德皇帝又轉身對劉瑾說道。
“嗯,初見王校尉時,王校尉就極其愛財。”劉瑾如實迴答道。“如今想來,王校尉如此愛財就是為了大明的流民安康。”
劉瑾在如實迴答正德皇帝王資愛財時,還不忘為王資愛財這一缺點上“貼金”。
在傳統的大明文人的觀點中,愛財可是一大缺點,劉瑾當然要為王資這一缺點辯解了。
王資的一切行為舉動都在正德皇帝的眼中,
正德皇帝知道,王資為了在京師外搞得流民安置點,甚至自己大半年都沒安置一身新衣。
王資至今除了幾身錦衣衛的官服外,隻有一身當初劉瑾給王資“掌櫃服”。
王資的表現,的確配得上愛財是為民這五個字。
“從內帑裏拿幾塊元寶來。”正德皇帝對身邊下人吩咐道。
“諾。”兩名宦官向外走去。
不一會,兩名宦官就拿著一袋裝有幾塊金元寶和幾塊銀元寶的小袋子走了進來。
正德皇帝接過宦官手中的那袋元寶。
“朕就來試著治治這王校尉。”正德皇帝說罷,拿起兩塊銀元寶撞了一下。
“叮~”銀元寶發出清脆的響聲。
躺在地上的王資依舊無動於衷。
正德皇帝又拿起兩塊金元寶撞了一下。
“嗡~”金元寶發出沉悶的響聲。
伴隨著金元寶發出的沉悶的聲音,王資那緊閉不開的雙眼,也慢慢的張開了。
“謝聖上隆恩!”醒過來的王資直接跪在了正德皇帝的麵前,眼睛則是直勾勾的看著那袋子金銀元寶。
俗話說的好,男兒膝下有黃金,現在正德皇帝手中就有一袋黃金,王資此刻不跪更待何時?
正德皇帝看著滿臉貪欲的王資,一時間也不知道說什麽好了。
正德皇帝聽聞過王資愛財如命,但沒想到居然如此愛財。
在正德皇帝的記憶中,王資哪怕知道自己是皇帝,眼中的平視、甚至輕視之意也沒有多少變化,
而且在這袋元寶出現之前,王資從來沒有向正德皇帝跪過一次。
正德皇帝饒有興趣的將手中的元寶袋提了起來,而王資的眼中則是隨著元寶袋的移動而不停移動。
正德皇帝看著王資這幅貪婪而又無下限的樣子,一時間內心五味雜陳。
正德皇帝可比李東陽更明白王資在入京後做了什麽。
在正德皇帝眼中,王資的貪財並非是傳統華夏文人所鄙夷的商賈的“銅臭味”,
而是像劉瑾所說的“為民而貪財”。
王資現在身上都穿著錦衣衛校尉所發放的官服,
正德皇帝甚至知道王資的妻子三年未給王資產子,多次希望給王資納妾保持香火,而王資多次以沒錢拒絕了此事。
王資也有家屬居住在京師外的貧民窯中,但王資卻沒有將家屬接入京城享樂,
王資不論是拿什麽產業賺來的每一文錢都花在京師外的流民安置點上,
這也是正德皇帝放縱王資索賄,還幫王資說話的根本原因。
正德皇帝笑了,心裏麵卻哭了。
正德皇帝在心中想到:
“他連朕都沒跪過,連朕都沒什麽正眼瞧過,”
“一個明明連朕都看不上的男人,卻為了城外那些與自己毫無關聯的流民們,舍棄了自己應有的尊嚴。”
“這樣的棟梁,為何朕的大明卻隻有這一人呢?”
但這一切都是正德皇帝的自我感動。
王資現在的愛財表現隻是為了保持自己當初在劉瑾麵前立下的人設。
如果王資現在突然表現的不再愛財,或多或少可能會引起劉瑾與正德皇帝的警覺,
至於其他人的胡思亂想就不歸王資管了。
演戲演一輩子就是真的,
如果王資一輩子都這樣“為民而愛財”的話,那麽王資就真的是“為民而愛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