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琅琊局勢,羊謝之盟
郗護笑了笑:“我聽聞當初羊氏子在魯郡浴血奮戰,並曾當眾高喊‘天佑中夏’,還以為公子乃是銳意進取之輩。
如今羊將軍初得三州,自然求穩為上。而公子身在琅琊無賊兵進擾之虞,何不率輕騎出黃河,屆時桓將軍必然從荊州出兵相助,並強令蒲洪北上...
光耀門楣、建功立業,豈不就在今日!功成之日,羊氏在北地一門雙侯,又哪是南渡之門所能比擬的?公子切莫誤了如此良機!”
羊玨忍不住抬頭看了他一眼。
郗家也曾坐鎮一方,族中子弟果然不同凡響,這郗護雖然話中慫恿出兵之意毫不掩飾,但當真拿捏到了自己的軟處。
羊興新得三州,無心出兵也正好給晉廷留下一個聽話的好印象,郗護自然勸他不動,但熟悉羊氏占據三州經過的人便知道這其中起決定作用的乃是羊氏子羊玨。
而如今羊玨雖然占據琅琊招撫流民,但有三州擋在前麵琅琊安定乃是遲早的事,不如趁此機會激他一激。
少年心性,眼下又無後顧之憂,說不得便直接提一偏師過河去了,哪怕不能攻略中原也能繼續給他羊氏打下一片威風,屆時在南渡士族麵前也能多幾分說辭。
尤其是已經南渡的羊氏,雖然整體已經開始沒落,但至少明麵上已經被封了一個縣侯、被追了一個九卿。
羊玨年少,未免沒有與之攀比的心思。
不得不說,郗護這位說客當的實在是合格。
但他也太小看羊玨了。
羊玨隻是笑道:
“使君太高看我羊玨。如今琅琊之地雖然流民遍地,但明年收獲尚不知從何而出,父親有無數士族豪強支撐或許還能出兵,我身在後方連糧草都無,又哪來的可能提兵過黃河?”
羊玨擊敗李農的時候就已經八月份了,雖然他立刻就在魯郡進行了均田之策,但聚攏流民、劃分行伍又分批到達琅琊亦是需要時間。
如今已經是十一月,許多流民甚至剛剛抵達自己田上,還沒開始開墾田畝,更不要說搶耕農時。
明年夏麥難以收成已經是板上釘釘。
不過好在借助羊氏威望乃至羊玨天佑之子的加成,如今又有了天下正統晉廷的背書,琅琊之地恢複生產也就是明年的事了。
尤其這些流民在獲得了均田之後,雖然依舊要繳納賦稅,但這些田好歹是明碼標價登記在自己名下的,與往日給豪強地主當蔭戶甚至農奴自然不同,即便明年注定田無所出,他們也依舊墾得歡喜。
正如謝安在魯郡中所見,雖然都是一些衣食無著的流民,但他們的精氣神終歸與別處不同。
而隨著琅琊之地均田完畢,一些來得晚的流民沒了田地可分,自然不肯就此輕易離去,否則出了琅琊便又是被納去當蔭戶的命。
也因此那日羊玨決心斬草除根、滅常氏滿門時,根本不用羊氏動手,這些渴望被分配土地的流民便直接衝進了常氏塢堡,戰鬥力堪稱驚人。
隨著羊玨對琅琊留守豪強的逐步打壓,再加上青徐士族幾度南下,一些郡縣因為缺乏官吏管理早已經成了空架子。
但他竟也沒再重新起用一些士族子弟出仕填充,而是在城中依舊實行保甲製,隻挑選忠心之人擔任太守、長史,以作統籌之用。
城外便以行伍製為基層管理,所有政令繞開曾經以宗主都護製為主的琅琊士族,將權利直接交給每個郡縣的長官,並最終由折衝四衛統籌管理。
除了一些本就向羊氏投誠示好,允許他們依舊擔任一郡長官之外,乞活軍中不乏有出身寒門的將領,正好因此而提拔為諸多要職。
即便不習政令也不要緊,隻要折衝衛中發布命令能及時響應並安鎮鄉野就夠了。
畢竟接下來羊玨對琅琊之地的政策便是無為而治,隻要將整個框架搭建起來,在徐州重新成為焦點之前總能恢複過來的。
於是整個琅琊如今的軍政之令皆出自折衝衛,而魯郡雖然身在兗州,但卻因琅琊土地已劃分完畢,聞訊趕來受田耕作的流民無處可去,便正好遊離在琅琊之外,在魯郡形成了一個極為龐大的流民群體。
泰山羊氏本就出自兗州,因此兗州士族對於這幫圍在魯郡周邊唯有向地裏討食,多少侵犯了他們土地利益的流民也幹脆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羊興已經開府,幕中將校便多由兗州子弟構成,這是一個相互循環的利益圈,何況流民多了對他們來說也不是什麽壞事,至少在收取蔭戶農奴的時候好歹能挑挑揀揀。
隻等一年之後,琅琊大興便已在眼前,又有圍在魯郡周邊的諸多流民勞動力和鬱洲的南北樞紐帶動,羊玨大治北地必然輕鬆許多。
他昏了頭才會將好不容易避出中原視線的徐州又重新帶進去。
麵對羊玨的不動聲色,郗護眼中果然流露出一絲失望與焦急。
褚裒死了,殷浩荀羨之流也多是無能之輩,桓溫掌控京口威懾晉廷便是遲早的事,可偏偏這個時候殺出了一個羊氏。
不僅對台城局勢造成了幾乎逆轉般的影響,甚至有了羊興屯兵彭城,桓溫竟再不敢有了順流直下的心思,否則到了石頭城便會被羊興與台城南北夾擊,或者直接在豫州與謝氏一道切斷長江腹心,他桓溫便是進退無路的下場。
但幸好,在朝中始終搖擺不定,並時不時撂攤子的會稽王司馬昱最近不知道抽了什麽風,竟是一心要將羊氏拉攏迴江左,並不惜將南渡羊氏中在家潛心修道的羊權給拉了出來欲拜為九卿。
羊權不受,最終卻還是入了台城,被司馬昱拜為秘書監,用以向北地羊氏釋放善意。
而羊興雖被拜為徐州刺史,但如今徐揚之地的治所便隻有一個,那就是京口。
北地羊氏的第一步退路已經被司馬昱給鋪好了,而郗護今日還為羊氏帶來了第二條退路。
於是他笑道:“公子性情沉穩,不愧是羊氏子弟,會稽王果然慧眼識才!”
羊玨皺了皺眉,心中卻是起了一絲不好的預感:“使君這是何意?”
“還能是何意?會稽王與羊氏向來親近,如今又聽說北地羊氏美玉之名,自然心向往之。正巧宮中成帝之女尚在,說不得趁著這次機會,宮中便能與羊氏重現兩家之好...”
說著,他朝羊玨眨了眨眼:“公子,如今江左核心無非三吳,三吳核心無非會稽。據說會稽王已在他的封國內為帝女的食邑準備好了土地,就等著帝女出嫁了...”
羊玨心中一動,但很快又升起了一絲疑惑。
他確實曾在尚帝女和與謝家聯姻之間搖擺。
尚得帝女,即便再怎麽不受寵的公主有了羊氏撐腰,在江左也能劃出一塊上好的食邑,而晉廷又未必會同意帝女來北地,羊玨便也正好在江左有了一片根據地,再做事自然方便許多。
缺點便是自己很可能也會因此陷入江左擎肘,再想脫身便難了。
而與謝氏聯姻便是互為依仗,一方在台城一方在藩鎮,兩相唿應之下未必比那桓氏弱上幾分。
但謝家卻在三吳無半點底蘊,羊玨再想前往會稽溝通貨殖不免艱難許多。
無論是南人北人之間的相互敵視,還是南渡士族對北地士族的鄙視,羊玨都勢必要落於最下風。
若是會稽王大大方方地招攬,說不定羊玨還真要往建康尚帝女去了,但如今隨著眼前的郗護暗招迭出,自己心中自然升起了幾分警惕。
仔細想想,若能借尚帝女的機會將自己留在江左,不僅會稽王心中得安,桓溫也心中安定了許多,下一步便是借故將羊興調迴京口。
畢竟徐州刺史鎮守京口本就是名正言順的事情。
“怎麽,公子竟然不願意?”
郗護故作一臉訝然:
“在彭城見過羊明府時,我亦將此意說出,並請羊明府往江左受封,可羊明府推說事務繁忙,竟要讓公子代為前去。
可如今看公子對尚帝女這等事都一副無動於衷的樣子...公子可是對台城有怨?”
“使君這是說哪裏話,我羊氏世受晉廷恩榮,又豈能會對台城有怨?隻不過聽得能尚帝女,一時驚呆罷了。”
羊玨臉上流露出幾分驚慌,心中卻是對眼前的郗護生出了幾分不快。
暗箭出盡,便是明槍。
真要讓台城知曉自己敢拒帝女,自然會對北地羊氏生出幾分距離,眼前的這名桓溫謀士便正好從中周旋,說不定還能將羊氏就此困在北地,再難對建康施加什麽影響。
郗家人還真不是什麽省油的燈!
羊玨心中暗罵,卻已經打定主意絕不娶帝女,否則隻看這郗護誓不罷休的模樣,自己被困在江左已成必然。
何況與司馬家結盟,自己還不如幹脆投了桓溫,更不必說這個幹脆要將皇位讓給桓溫的司馬昱了。
郗護不肯罷休,隻是瞪大眼睛一臉驚訝地望著他,看樣子是一定要讓他拿出一個解釋了。
羊玨沉吟一聲:“我尚未受冠...”
“這有何難!”
郗護竟直接打斷了他的話,哈哈一笑:
“江左富貴,公子代父受封正好前往置業,等門第落成便又正好請江左鴻儒賜冠取字,否則如今的北地又有誰能為泰山羊氏子弟賜字?
受冠完成,正好求得帝女,豈不美哉!公子又有什麽可遲疑的呢?不如與我速還江左!”
說著,竟大笑起身,貌若親密地要去拉羊玨的胳膊。
羊玨心中一怔,顧及他是晉廷來使的身份不好對他直接發難,但他想打羊玨個措手不及,羊玨自然也有自己的拖延之策。正欲抖開袖袍幹脆以尿遁避之,突然聽到門外僮仆傳來一道聲音:
“郎君,有名帖送上!”
說著便遞進了一張薄薄拜帖。
羊玨亦是心中疑惑,卻也正好擺脫了郗護的動作,一邊拆信一邊隨口問道:
“可看清了是從何處來的?”
“聽外邊的人說,是從剛挖開的碼頭上岸的,看那船的形製不像北船,倒像是從南邊的。”
南邊?
這下輪到郗護愣住了。
羊玨卻心中似有所悟,迅速拆開一看,不由得輕笑一聲:
“果然...倒真是巧了!”
不及郗護疑問,便一邊起身一邊笑道:
“使君稍待片刻,來客想必也是使君的故人!”
郗護微微皺眉,心中一種不祥預感緩緩升起,獨自坐在案後竟有幾分焦急,時不時地轉頭看一眼門外。
直到一個人影出現在他視線裏,終於臉色大變!
“可是郗氏世兄當麵?”
進來的正是來到鬱洲的謝安。
他走進堂中,望著臉色有些難堪的郗護一掃,瞬間便知曉了他的來意,心中不由得感慨一聲,卻是不卑不亢地朝他行禮:
“陳郡謝安,世兄喚我一聲安石即可,我曾在京口見過世兄的。”
京口是郗家的大本營,當年郗鑒擔任流民帥,其麾下部曲便多長居於此,謝家與如今出鎮此處的褚裒往來甚密,兩人自然見過。
“安石不在會稽山中悠遊山水,跑來北地做什麽?難不成想仕於羊將軍幕下不成?”
郗護笑著起身相迎,一顆心卻是漸漸沉到了穀底。
羊謝親近,是桓溫一派最不願見到的情況。
何況如今來的不是在朝中逐漸展露頭角的謝萬,反而是向來不問政事的謝安...
莫非...
謝安倒是看了一眼神色淡然的羊玨,直接開口說道:
“謝氏自南渡以來,對羊氏名門心往許久。如今大兄聽聞羊氏美玉之名,亦喜不自勝,便請我來往北地一見。
安石過彭城,進魯郡,又在島上一路行來,所見雖是滿地狼藉,但亦是蓬勃向榮之感,路遇之人提起羊氏子,無不稱讚有加,府中僮仆更是不避貴賤、談吐自如,方知羊氏美玉之名果不虛傳。”
說著,他深吸了一口氣,接著說道:
“我謝家亦有清令才女,雅人深致,族中甚奇之,我亦有愛護之心。今既見過羊氏子,便請大兄之言:
我謝家欲與羊氏永結為好,不知尊府意下如何?”
郗護笑了笑:“我聽聞當初羊氏子在魯郡浴血奮戰,並曾當眾高喊‘天佑中夏’,還以為公子乃是銳意進取之輩。
如今羊將軍初得三州,自然求穩為上。而公子身在琅琊無賊兵進擾之虞,何不率輕騎出黃河,屆時桓將軍必然從荊州出兵相助,並強令蒲洪北上...
光耀門楣、建功立業,豈不就在今日!功成之日,羊氏在北地一門雙侯,又哪是南渡之門所能比擬的?公子切莫誤了如此良機!”
羊玨忍不住抬頭看了他一眼。
郗家也曾坐鎮一方,族中子弟果然不同凡響,這郗護雖然話中慫恿出兵之意毫不掩飾,但當真拿捏到了自己的軟處。
羊興新得三州,無心出兵也正好給晉廷留下一個聽話的好印象,郗護自然勸他不動,但熟悉羊氏占據三州經過的人便知道這其中起決定作用的乃是羊氏子羊玨。
而如今羊玨雖然占據琅琊招撫流民,但有三州擋在前麵琅琊安定乃是遲早的事,不如趁此機會激他一激。
少年心性,眼下又無後顧之憂,說不得便直接提一偏師過河去了,哪怕不能攻略中原也能繼續給他羊氏打下一片威風,屆時在南渡士族麵前也能多幾分說辭。
尤其是已經南渡的羊氏,雖然整體已經開始沒落,但至少明麵上已經被封了一個縣侯、被追了一個九卿。
羊玨年少,未免沒有與之攀比的心思。
不得不說,郗護這位說客當的實在是合格。
但他也太小看羊玨了。
羊玨隻是笑道:
“使君太高看我羊玨。如今琅琊之地雖然流民遍地,但明年收獲尚不知從何而出,父親有無數士族豪強支撐或許還能出兵,我身在後方連糧草都無,又哪來的可能提兵過黃河?”
羊玨擊敗李農的時候就已經八月份了,雖然他立刻就在魯郡進行了均田之策,但聚攏流民、劃分行伍又分批到達琅琊亦是需要時間。
如今已經是十一月,許多流民甚至剛剛抵達自己田上,還沒開始開墾田畝,更不要說搶耕農時。
明年夏麥難以收成已經是板上釘釘。
不過好在借助羊氏威望乃至羊玨天佑之子的加成,如今又有了天下正統晉廷的背書,琅琊之地恢複生產也就是明年的事了。
尤其這些流民在獲得了均田之後,雖然依舊要繳納賦稅,但這些田好歹是明碼標價登記在自己名下的,與往日給豪強地主當蔭戶甚至農奴自然不同,即便明年注定田無所出,他們也依舊墾得歡喜。
正如謝安在魯郡中所見,雖然都是一些衣食無著的流民,但他們的精氣神終歸與別處不同。
而隨著琅琊之地均田完畢,一些來得晚的流民沒了田地可分,自然不肯就此輕易離去,否則出了琅琊便又是被納去當蔭戶的命。
也因此那日羊玨決心斬草除根、滅常氏滿門時,根本不用羊氏動手,這些渴望被分配土地的流民便直接衝進了常氏塢堡,戰鬥力堪稱驚人。
隨著羊玨對琅琊留守豪強的逐步打壓,再加上青徐士族幾度南下,一些郡縣因為缺乏官吏管理早已經成了空架子。
但他竟也沒再重新起用一些士族子弟出仕填充,而是在城中依舊實行保甲製,隻挑選忠心之人擔任太守、長史,以作統籌之用。
城外便以行伍製為基層管理,所有政令繞開曾經以宗主都護製為主的琅琊士族,將權利直接交給每個郡縣的長官,並最終由折衝四衛統籌管理。
除了一些本就向羊氏投誠示好,允許他們依舊擔任一郡長官之外,乞活軍中不乏有出身寒門的將領,正好因此而提拔為諸多要職。
即便不習政令也不要緊,隻要折衝衛中發布命令能及時響應並安鎮鄉野就夠了。
畢竟接下來羊玨對琅琊之地的政策便是無為而治,隻要將整個框架搭建起來,在徐州重新成為焦點之前總能恢複過來的。
於是整個琅琊如今的軍政之令皆出自折衝衛,而魯郡雖然身在兗州,但卻因琅琊土地已劃分完畢,聞訊趕來受田耕作的流民無處可去,便正好遊離在琅琊之外,在魯郡形成了一個極為龐大的流民群體。
泰山羊氏本就出自兗州,因此兗州士族對於這幫圍在魯郡周邊唯有向地裏討食,多少侵犯了他們土地利益的流民也幹脆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羊興已經開府,幕中將校便多由兗州子弟構成,這是一個相互循環的利益圈,何況流民多了對他們來說也不是什麽壞事,至少在收取蔭戶農奴的時候好歹能挑挑揀揀。
隻等一年之後,琅琊大興便已在眼前,又有圍在魯郡周邊的諸多流民勞動力和鬱洲的南北樞紐帶動,羊玨大治北地必然輕鬆許多。
他昏了頭才會將好不容易避出中原視線的徐州又重新帶進去。
麵對羊玨的不動聲色,郗護眼中果然流露出一絲失望與焦急。
褚裒死了,殷浩荀羨之流也多是無能之輩,桓溫掌控京口威懾晉廷便是遲早的事,可偏偏這個時候殺出了一個羊氏。
不僅對台城局勢造成了幾乎逆轉般的影響,甚至有了羊興屯兵彭城,桓溫竟再不敢有了順流直下的心思,否則到了石頭城便會被羊興與台城南北夾擊,或者直接在豫州與謝氏一道切斷長江腹心,他桓溫便是進退無路的下場。
但幸好,在朝中始終搖擺不定,並時不時撂攤子的會稽王司馬昱最近不知道抽了什麽風,竟是一心要將羊氏拉攏迴江左,並不惜將南渡羊氏中在家潛心修道的羊權給拉了出來欲拜為九卿。
羊權不受,最終卻還是入了台城,被司馬昱拜為秘書監,用以向北地羊氏釋放善意。
而羊興雖被拜為徐州刺史,但如今徐揚之地的治所便隻有一個,那就是京口。
北地羊氏的第一步退路已經被司馬昱給鋪好了,而郗護今日還為羊氏帶來了第二條退路。
於是他笑道:“公子性情沉穩,不愧是羊氏子弟,會稽王果然慧眼識才!”
羊玨皺了皺眉,心中卻是起了一絲不好的預感:“使君這是何意?”
“還能是何意?會稽王與羊氏向來親近,如今又聽說北地羊氏美玉之名,自然心向往之。正巧宮中成帝之女尚在,說不得趁著這次機會,宮中便能與羊氏重現兩家之好...”
說著,他朝羊玨眨了眨眼:“公子,如今江左核心無非三吳,三吳核心無非會稽。據說會稽王已在他的封國內為帝女的食邑準備好了土地,就等著帝女出嫁了...”
羊玨心中一動,但很快又升起了一絲疑惑。
他確實曾在尚帝女和與謝家聯姻之間搖擺。
尚得帝女,即便再怎麽不受寵的公主有了羊氏撐腰,在江左也能劃出一塊上好的食邑,而晉廷又未必會同意帝女來北地,羊玨便也正好在江左有了一片根據地,再做事自然方便許多。
缺點便是自己很可能也會因此陷入江左擎肘,再想脫身便難了。
而與謝氏聯姻便是互為依仗,一方在台城一方在藩鎮,兩相唿應之下未必比那桓氏弱上幾分。
但謝家卻在三吳無半點底蘊,羊玨再想前往會稽溝通貨殖不免艱難許多。
無論是南人北人之間的相互敵視,還是南渡士族對北地士族的鄙視,羊玨都勢必要落於最下風。
若是會稽王大大方方地招攬,說不定羊玨還真要往建康尚帝女去了,但如今隨著眼前的郗護暗招迭出,自己心中自然升起了幾分警惕。
仔細想想,若能借尚帝女的機會將自己留在江左,不僅會稽王心中得安,桓溫也心中安定了許多,下一步便是借故將羊興調迴京口。
畢竟徐州刺史鎮守京口本就是名正言順的事情。
“怎麽,公子竟然不願意?”
郗護故作一臉訝然:
“在彭城見過羊明府時,我亦將此意說出,並請羊明府往江左受封,可羊明府推說事務繁忙,竟要讓公子代為前去。
可如今看公子對尚帝女這等事都一副無動於衷的樣子...公子可是對台城有怨?”
“使君這是說哪裏話,我羊氏世受晉廷恩榮,又豈能會對台城有怨?隻不過聽得能尚帝女,一時驚呆罷了。”
羊玨臉上流露出幾分驚慌,心中卻是對眼前的郗護生出了幾分不快。
暗箭出盡,便是明槍。
真要讓台城知曉自己敢拒帝女,自然會對北地羊氏生出幾分距離,眼前的這名桓溫謀士便正好從中周旋,說不定還能將羊氏就此困在北地,再難對建康施加什麽影響。
郗家人還真不是什麽省油的燈!
羊玨心中暗罵,卻已經打定主意絕不娶帝女,否則隻看這郗護誓不罷休的模樣,自己被困在江左已成必然。
何況與司馬家結盟,自己還不如幹脆投了桓溫,更不必說這個幹脆要將皇位讓給桓溫的司馬昱了。
郗護不肯罷休,隻是瞪大眼睛一臉驚訝地望著他,看樣子是一定要讓他拿出一個解釋了。
羊玨沉吟一聲:“我尚未受冠...”
“這有何難!”
郗護竟直接打斷了他的話,哈哈一笑:
“江左富貴,公子代父受封正好前往置業,等門第落成便又正好請江左鴻儒賜冠取字,否則如今的北地又有誰能為泰山羊氏子弟賜字?
受冠完成,正好求得帝女,豈不美哉!公子又有什麽可遲疑的呢?不如與我速還江左!”
說著,竟大笑起身,貌若親密地要去拉羊玨的胳膊。
羊玨心中一怔,顧及他是晉廷來使的身份不好對他直接發難,但他想打羊玨個措手不及,羊玨自然也有自己的拖延之策。正欲抖開袖袍幹脆以尿遁避之,突然聽到門外僮仆傳來一道聲音:
“郎君,有名帖送上!”
說著便遞進了一張薄薄拜帖。
羊玨亦是心中疑惑,卻也正好擺脫了郗護的動作,一邊拆信一邊隨口問道:
“可看清了是從何處來的?”
“聽外邊的人說,是從剛挖開的碼頭上岸的,看那船的形製不像北船,倒像是從南邊的。”
南邊?
這下輪到郗護愣住了。
羊玨卻心中似有所悟,迅速拆開一看,不由得輕笑一聲:
“果然...倒真是巧了!”
不及郗護疑問,便一邊起身一邊笑道:
“使君稍待片刻,來客想必也是使君的故人!”
郗護微微皺眉,心中一種不祥預感緩緩升起,獨自坐在案後竟有幾分焦急,時不時地轉頭看一眼門外。
直到一個人影出現在他視線裏,終於臉色大變!
“可是郗氏世兄當麵?”
進來的正是來到鬱洲的謝安。
他走進堂中,望著臉色有些難堪的郗護一掃,瞬間便知曉了他的來意,心中不由得感慨一聲,卻是不卑不亢地朝他行禮:
“陳郡謝安,世兄喚我一聲安石即可,我曾在京口見過世兄的。”
京口是郗家的大本營,當年郗鑒擔任流民帥,其麾下部曲便多長居於此,謝家與如今出鎮此處的褚裒往來甚密,兩人自然見過。
“安石不在會稽山中悠遊山水,跑來北地做什麽?難不成想仕於羊將軍幕下不成?”
郗護笑著起身相迎,一顆心卻是漸漸沉到了穀底。
羊謝親近,是桓溫一派最不願見到的情況。
何況如今來的不是在朝中逐漸展露頭角的謝萬,反而是向來不問政事的謝安...
莫非...
謝安倒是看了一眼神色淡然的羊玨,直接開口說道:
“謝氏自南渡以來,對羊氏名門心往許久。如今大兄聽聞羊氏美玉之名,亦喜不自勝,便請我來往北地一見。
安石過彭城,進魯郡,又在島上一路行來,所見雖是滿地狼藉,但亦是蓬勃向榮之感,路遇之人提起羊氏子,無不稱讚有加,府中僮仆更是不避貴賤、談吐自如,方知羊氏美玉之名果不虛傳。”
說著,他深吸了一口氣,接著說道:
“我謝家亦有清令才女,雅人深致,族中甚奇之,我亦有愛護之心。今既見過羊氏子,便請大兄之言:
我謝家欲與羊氏永結為好,不知尊府意下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