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殉葬製度,殺人者人恆殺之


    “命蒙古一幹賊酋入廟奉香!”


    念完祝文後,獻俘正式開始。


    一行蒙古俘虜在太常寺官員的引導下,三跪九叩的接連給朱家曆代帝王上香,然後又一一躬身而退。


    到這裏,獻俘太廟就算禮畢。


    然而,朱祁鈺並沒有打算就這樣放過已經饑腸轆轆的群臣。


    “朕以為活人殉葬,乃是古之陋習,非是仁君之道。”


    “殉葬雖在宋時基本消失,然而到了蒙元又死灰複燃。”


    朱祁鈺這句話一出,群臣不由得神色為之嚴肅。


    因為群臣心裏清楚,朱祁鈺不會在太廟前不會說些無關緊要的事。


    “太祖開國,曾有詔書。”


    “朕惟中國之君,自宋運既終,天命真人於沙漠,入中國為天下主,傳及子孫,百有餘年,今運亦終。”


    朱祁鈺沒有直接進入主題,而是拋出了朱元璋說過的話。


    簡單來說,就是在朱元璋看來元朝繼承宋朝的法統,大明繼承他繼承元朝的法統。


    “故而到我大明開國之時,但凡有帝王駕崩之時,多有以宮人殉葬之時。”


    朱祁鈺說的沒有錯,明朝在很多製度和風俗上麵都繼承元朝的一部分。


    元朝入主中原前後也有近百年,人口差不多換來四五代,就算明朝想要繼承宋製,時間太過久遠之下也是難以實現。


    作用穿越者,朱祁鈺一直認為殉葬製度是不人道,是屬於野蠻而殘酷的暴政。


    隻有愚昧和沒有開化的民族,才會有著用活人殉葬的這一做法。


    至於明朝繼承元朝的活人殉葬製度,朱祁鈺也一直認為,是因為老朱家之前的皇帝都是矛盾體。


    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本是出身根草,然後以逆襲之勢以南馭北。


    朱元璋雖然有有驅逐韃虜,恢複中華的不世功勳,然而朱元璋也有著其殘暴不仁的一麵。


    嚴法酷刑,屠殺功臣,活人祭祀。


    如此種種,便是其中之一。


    而朱元璋之後朱棣,雖然有五伐蒙古、七下西洋這樣弘揚民族誌氣,宣揚民族威嚴的盛世壯舉。


    然而朱棣也繼承了他父親朱元璋殘暴的性格,也繼續沿用了活人殉葬的這一製度。


    雖然被後人稱道的一代明君仁宗朱高熾和宣宗朱瞻基,開創了被後世讚譽的仁宣之治。


    然而他們父子也秉持祖宗之法不可廢的原則,繼續用活人給他們殉葬。


    明太祖朱元璋駕崩時,為他殉葬的嬪妃宮人就多達到了八十餘人。


    到了明太宗朱棣,殉葬的嬪妃也有三十多人。


    就算是以仁厚著稱的朱高熾,殉葬嬪妃也有五人。


    至於朱祁鈺的老爹明宣宗朱瞻基,,比朱高熾隻多不少,殉葬嬪妃不減反增的有十人。


    一些史書上麵中有記載,殉葬的妃子站在小床上,將脖子放入繩套,然後再由太監將墊腳物抽走,也就是活生生的被勒死。


    如此窒息而亡,雙目赤紅,麵色鐵青,口張舌出,當真是淒慘無比。


    在朱棣駕崩之後,朱高熾親自去往現場送別。


    當然,他的任務並不是安慰那些女子,而是監督行刑。


    在原本的曆史上,事朱祁鎮徹底廢除活人殉葬,這也是他唯一可以值得被人稱道的地方。


    民間有一種說法,是因為朱祁鎮太過喜歡錢皇後,擔心錢皇後因為沒有子嗣而被殉葬,所以朱祁鎮在臨時之前特意交代他的兒子朱見深,不可再行活人殉葬之事。


    想到這裏,朱祁鈺不由得想到了孫太後。


    孫太後,當初就該給朱瞻基殉葬!


    “朕臨危受命而繼承大統,本無功勳於社稷,愧對人君稱號。”


    “為避免無辜之人不再枉死,朕今日特意在此昭告天下,我大明今後當廢除活人殉葬!”


    “朕和朕的後世子孫,都不可再造殺戮,以至於失了人善之心!”


    伴隨著朱祁鈺這幾句話一出口,一些心機深沉的大臣就從中聽出了一絲別樣政治含義。


    朕和朕的後世子孫?


    朱祁鈺這分明是在說,他朱祁鈺的血脈會傳承大明江山,而不是由朱祁鎮的後代成為大明天子!


    隻不過朱祁鈺沒有明說,聽出朱祁鈺言外之意的大臣們,也不想在太廟前喋喋不休。


    “刑部尚書聽令,朕命你在《大明律》中增加一條。”


    “凡有以活人殉葬者,一律族誅!”


    朱祁鈺沒有給群臣反應的機會,他立馬就將廢除殉葬製度,並且還給寫進了法律之中。


    對於王侯將相和達官顯貴們,朱祁鈺並不相信他們會是大善人。


    這些人上人,隻不過是把老百姓當做牛馬,以供他們喝血吃肉。


    殺幾個下等人殉葬,對他們來說就如同殺幾個牲口。


    要知道,明朝可不隻是皇帝以活人殉葬。


    所謂上行下效,老朱家都這樣玩,權貴們隻會依葫蘆畫瓢。


    活人殉葬之風,在明朝十分盛行。


    朱祁鈺為了防止有些人無論生死都想奴役百姓,所以才會頒布誰要是敢用活人殉葬,那麽就殺他全家,讓他全家給他陪葬的法律條款。


    殺人者,人恆殺之!


    而且朱祁鈺也不知道,那些用活人殉葬的墓主是怎麽想的?


    殺人陪葬,不怕殉葬者死後變成厲鬼,找墓主報仇嗎?


    活著的時候,有貴賤之分。


    大家都踏馬死了,誰怕誰?


    你殺我殉葬,我死了必須打得你魂飛魄散!


    伱活著的時候奴役我,還想我死後給你當牛做馬?


    簡直就是癡心妄想!


    而且那些被殉葬之人,要麽是砍頭後的身首異處,要麽就是吊死鬼般的舌頭吐出老長,還有就是服毒後的七孔流血。


    用這樣麵目恐怖人來服侍自己,那些墓主難道就不會覺得瘮得慌?


    “陛下之舉,仁君所為!”


    “臣附議!”


    大理寺少卿薛瑄,激動出列後對著朱祁鈺跪拜了下去。


    這個薛瑄乃是河東學派的創始人,在後世和心學集大成者的王陽明,一起並稱北薛南王。


    薛瑄死後,還得以進入孔廟從祀。


    由此可見,薛瑄乃是明朝文壇領袖、思想宗師之一。


    “仁君者,有所有,有所不為。”


    “陛下今日之仁政,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陛下仁政,必然被後人稱頌!”


    薛瑄對於朱祁鈺十分推崇。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登基第一劍,先斬太上皇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小黑是條狗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小黑是條狗並收藏大明:登基第一劍,先斬太上皇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