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出使瓦剌?刺探敵情!


    “啟稟陛下,臣以為,若隻是以李侍郎出使瓦剌,則不能顯示我大明迎迴太上皇之赤誠。”


    “瓦剌也先會以為我大明敷衍了事,致使太上皇不能南歸!”


    楊善果然圓滑事故。


    李實才隻是剛剛被朱祁鈺口頭升官,冊封的文書聖旨還尚未下發到手。


    這個時候,楊善就已經以“侍郎”來稱唿起了李實。


    “按照楊卿的意思,莫非是想朝廷再派出一人,和李卿一起出關,分做正副使者前往瓦剌?”


    朱祁鈺聽了過後,就已經猜測出了楊善的心思。


    “陛下聖明!”


    楊善一副一心為了大明的模樣。


    “大理寺少卿羅綺,聽旨!”


    朱祁鈺算是聽取了楊善的建議。


    “朕命你作為副使,隨李實一起前往瓦剌,同瓦剌太師也先商討迎迴太上皇車駕一事。”


    既然都已經設立了一個兄友弟恭的人設,朱祁鈺也不能半途而廢。


    朱祁鈺對於這個大理寺少卿羅綺,穿越前也有過一些信息查詢。


    羅綺一直堅定的反王振,還曾經被錦衣衛逮捕下監。


    曆史上的羅綺在川西軍事重鎮鬆潘前後鎮守七年,對不服大明統治的西南土司們多次發動進攻。


    在羅綺的統帥下,川西明軍斬首上千叛亂異族,大大的威懾了異族不臣之心,使得川西得以安定。


    朱祁鎮奪門之變後,繼續重新重用曹吉祥之流的太監。


    羅綺不過是發了幾句牢騷,就被朱祁鎮下獄處死。


    羅綺死後,家產被籍沒,家中男子被充軍邊疆,家中婦女被投入浣衣局。


    直到憲宗時期,朱見深才給羅綺平冤昭雪。


    “臣領旨!”


    相比於其他大臣害怕出使瓦剌,羅綺卻是一副興衝衝的模樣。


    之前羅綺之所以不站出來主動請纓,隻不過是因為他不想做出頭鳥。


    本來有心沙場征伐的羅綺,見到自己能夠出使瓦剌,心裏不由得生出一種想法。


    這次出使瓦剌,是不是可以沿途收集情報?


    在探知瓦剌底細之後,將來是不是能夠幫助大明軍隊反攻入漠北?


    羅綺在曆史上能夠都督川西軍事,並且取得不錯的戰績,足可以證明他在軍事上有一定造詣。


    之所以想著借這次出使瓦剌刺探敵情,是因為羅綺一直把自己定位成文武雙全之輩,而不是手無縛雞之力的窮酸書生。


    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


    這是羅綺很喜歡的一首古詩。


    “李卿負責同瓦剌接觸商議。”


    “羅卿負責統領這次出使的護衛軍事,以促成使團平安歸來。”


    朱祁鈺這是明確的,分配了李實和羅綺的工作。


    一文一武,一內一外。


    相輔相成,卻又不會互相幹涉。


    朱祁鈺之所以讓羅綺主管衛隊,就是因為看中他的軍事潛能。


    “此去瓦剌,務必多看多聽。”


    “日後我大軍出塞迎接太上皇,羅卿當為向導,當為大軍引路。”


    朱祁鈺擔心羅綺不明白他的意思,所以又特意提醒可以一遍。


    “臣遵旨!”


    李實和羅綺一起出列,一起對著禦台之上端坐的朱祁鈺彎腰躬身。


    能夠做到大理寺的副官,羅綺可不是不通人言之輩。


    出塞迎接太上皇?


    是出塞征討瓦剌才對!


    而李實和羅綺,也進入了朱祁鈺拉攏培養的名單之中。


    因為曆史上他們兩人都在朱祁鎮奪門複辟後被貶官,也就是說明他們不是朱祁鎮的人。


    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朱祁鈺當然會重用他們。


    至於那個在曆史上,先是變賣家產,然後自作主張,把朱祁鎮迎接迴來的禮部左侍郎楊善,已經進了朱祁鈺的黑名單。


    對於楊善這樣的“忠義”之輩,朱祁鈺一定會好好“照顧”他!


    “今日之廷議,唯有四件事。”


    “其一,封賞有功之臣,以謝安定天下之功”


    “其二,設立漕運總督、河道總督,以治河通漕,護華北百姓周全,保京師日常之所需。”


    “其三,釋放建庶人、吳庶人,以體恤朕之親族。”


    “其四,派遣當朝重臣出塞,以迎迴太上皇車駕,以全了朕和太上皇的兄弟之情。”


    “諸位愛卿,當勉勵之!”


    朱祁鈺總結了這次戰後首次大朝廷會的內容,凸出了他聖明的人設。


    “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群臣山唿萬叩拜。


    因為群臣心裏都很清楚,今天所議之事,將會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裏麵,成為朱祁鈺執政的首要之事。


    朱祁鈺剛剛登基不久,又是臨危受命的擊退瓦剌入侵。


    在這兩種特殊情況的雙重疊加下,這一次的大朝廷會具有重大政治意義,所議之事也同樣具有重大的政治影響。


    新官上任三把火,說的就是這種情況。


    “有本啟奏,無本退朝!”


    司禮監大太監王誠,扯開嗓子喊了一句。


    朱祁鈺都已經總結這次朝會內容,王誠要是不能聽出言外之意,那麽他也就不用執掌司禮監,而是該去南京或者鳳陽養老了。


    ……


    散朝之後,朱祁鈺特意把李實和羅綺留了下來。


    “此番爾等出塞,去到脫脫不花、也先那裏之後,切記勤謹辨事,好生說話,不可弱了我大明之國勢。”


    朱祁鈺率先定下了出使瓦剌的基調。


    “陛下,此番是也先領著瓦剌入寇京師,臣以為當以也先為重。”


    “至於脫脫不花治下的蒙古韃靼部,和也先統領的瓦剌一東一西,相隔近萬裏之遙。”


    “為迎迴太上皇,臣以為不該如此往來奔走,以免誤了時間。”


    迴複朱祁鈺的是這次副使的羅綺。


    羅綺這個名字,有點像一個女人的名字。


    “李卿,朕之深意,你可能夠明白?”


    朱祁鈺笑了笑。


    朱祁鈺沒有迴答羅綺,而是轉頭望向了正使的李實。


    “微臣以為,很有必要同韃靼大汗脫脫不花接觸。”


    李實明顯是和朱祁鈺的想法接近,而不是和羅綺一致。


    “說說看!”


    朱祁鈺繞有興致。


    “此番大戰,雖然是也先和脫脫不花勾結。”


    “蒙古東西瓦剌和韃靼,乃至南麵草原兀良哈,亦都有參與對我大明之戰。”


    “然而蒙古主力卻是瓦剌,韃靼人不過是趁火打劫而已。”


    李實對於這次京師保衛戰很上心,他還出城參讚過軍機。


    對於很多細枝末節,李實也是多有知曉。


    “既然蒙古各部同我大明全麵作戰,那麽議和一事就不能隻是同瓦剌接觸,而是需要和蒙古各部廣泛接觸。”


    “且我大明為了製衡蒙古各部,一直都是以同樣的禮儀和脫脫不花、也先往來。”


    “若是隻去到也先處,難免就會輕慢了脫脫不花。”


    “如此,蒙古就會以為我大明隻認可也先才是蒙古的王。”


    “人心思變之後,脫脫不花就少了助力,便無法再同也先匹敵。”


    “要是也先一統蒙古各部,則必然再次集結大軍南下入寇。”


    “如此,邊關烽煙再起,邊民的日子就會雪上加霜。”


    明朝對待蒙古的政策,一直都是不願看到一個統一蒙古的崛起,一直都是希望蒙古內部分化爭鬥。


    這一點,是從永樂五次北伐的功勞。


    這一點,明朝有識之士一直都是這麽做,也希望局麵一直這樣維持下去。


    作為原本禮科給事中的李實,心裏也是很清楚。


    對於也先和脫脫不花,明朝一直給與一樣的待遇,就是希望他們相互爭鬥,防止他們一家獨大。


    “還有嗎?”


    對於李實的迴答,朱祁鈺算的滿意,也算不上滿意。


    滿意,是因為李實不是兩耳不聞天下事,一心隻盯著漢地。


    不滿意,是因為李實說的不是什麽機密之事,群臣中知道這項政策的大有人在。


    “微臣以為,也先和脫脫不花間隔萬裏,那麽這次出使往來也就會耗費諸多時日。”


    “如此,也大軍可以追擊瓦剌,可以用戰而勝之來為我使團呐喊助威。”


    “也先見我大明越戰越勇,定然不會輕視,也不敢輕視。”


    “何況出使耗時不短,陛下才能安內,太上皇迴來之後才不會讓我大明起紛爭。”


    李實這話,說得就很直白了。


    要是一下子就把朱祁鎮接迴來,那麽對於朱祁鈺來說就是一種威脅。


    朱祁鈺根基還不夠牢固。


    那些心懷朱祁鎮的舊臣,也遍布朝野內外。


    要是朱祁鎮圖謀複辟,對朱祁鈺來說是很大的挑戰。


    要是朱祁鎮在舊部的支持下起兵複辟,那麽大明就會陷入內亂,那麽蒙古人就可以趁火打劫。


    李實這一次,是為了朱祁鈺考慮,也是為大明考慮。


    “還有嗎?”


    朱祁鈺並不滿足,因為他對李實和羅綺寄予厚望。


    朱祁鈺也想接著這次單獨召見兩人的機會,來試一試李實和羅綺到底有幾斤幾兩。


    要是可用之才,朱祁鈺就會加以重用。


    要是凡夫俗子,那麽李實和羅綺也就隻能做到他們現在的官職,不會再有晉升的機會了。


    也就是說,李實和羅綺沒有真本事的話,朱祁鈺就不會重用他們。


    他們現在的職位,也就是他們的頂峰了。


    “臣以為,還可以借著這次出使的機會,行刺探蒙古敵情之事。”


    “繪製山川地圖,查明牧場水源,獲取民風民情,了解蒙古各方勢力。”


    “若是將來我大明想要出塞征討、一雪前恥,那麽臣等刺探的消息就可以為大軍所用。”


    “就算不能出擊漠北,收集的信息也可以幫著邊關將士備戰。”


    見到李實都不裝了,身為副使的羅綺也豁出去了。


    “甚好!”


    “朕之所以讓你們東奔西走,就是為了如此!”


    朱祁鈺這下放心了。


    因為李實和羅綺能夠在曆史上留下名字,他們果然不是泛泛之輩。


    “此番出使,我大明該有的禮儀不可廢。”


    “然而蒙古禍害我大明不淺,朕亦不願做出資敵之事來。”


    “伱們一會就去戶部領銀三百兩,彩緞二十四表裏,作為朕給也先、脫脫不花和阿剌知院的賞賜之物。”


    “至於他們三人,朝廷和朕,都會各自給予國書,以明朝廷重視之心。”


    相比於孫太後恨不得搬空家底來贖金迴朱祁鎮,朱祁鈺給的東西不過是孫太後的九牛一毛。


    朱祁鈺的態度很堅決,也很務實。


    朱祁鈺不會為了所謂的中央帝國的顏麵,為了所謂的四方來賀的自我虛榮心,而拿著老百姓的血汗錢,去討好外國友人。


    寧與外邦不與家奴?


    朱祁鈺做不到!


    誰要是這樣做,朱祁鈺就會視其位民族敗類,就會將其五馬分屍!


    明朝和蒙古,時戰,時和。


    不能說誰對誰錯,大家都是各自族群的繁衍生息。


    朱祁鈺覺得既然不可能無限製打下去,那麽天朝上國的風度還是該有。


    再說了,就算是蒙古人南下朝拜,他們也沒有空手而來。


    給個價值百八十兩的東西,朱祁鈺覺得也是不會被天下人厭惡和唾罵。


    “至於出使之臣,朕心感念。”


    “王誠,你一會去內庫取賞銀三十兩,並衣服一套,彩段三表裏,給到這次出使的每一個臣工!”


    朱祁鈺這是刻意為之。


    賞賜蒙古首領,乃是國家大事,理所應當的由戶部掏錢。


    而對於使團眾人的賞賜,朱祁鈺是為了拉攏人心,所以才會從內庫掏錢,表示這是皇帝私人的饋贈。


    “奴婢遵旨!”


    王誠彎腰。


    “謝陛下!”


    李實和羅綺見禮。


    “此番前往蒙古,切記交好阿剌知院和脫脫不花。”


    “也先勢大,阿剌知院和脫脫不花必然有所防備和不滿。”


    “交好他們,那麽就是為我大明引為助力。”


    朱祁鈺又交代了兩句。


    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朱祁鈺一直都記得這句話。


    “臣遵旨!”


    作為這次使團的正使,李實深以為然。


    “事難預度,卿至彼,隨機應變處之!”


    朱祁鈺這是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雖萬死,不足報國恩,不足報陛下之恩!”


    李實和羅綺,雙雙拜倒。


    他們這樣說,也是深思熟慮。


    這樣說,就表示他們的心裏隻有一個大明皇帝,那就是朱祁鈺。


    “事畢之後,朕還會再有賞賜!”


    對於李實和羅綺的態度,朱祁鈺很是滿意。


    皇帝不差餓兵。


    朱祁鈺也知道,沒有利益,就不會有人跟著自己混。


    ……


    “李兄以為,當今天子何許人也?”


    出了皇城,羅綺先是看了看左右無人,然後才小聲問起了李實。


    “臨危受命之君!”


    “力挽狂瀾之君!”


    “文武兼備之君!”


    “老成謀國之君!”


    “當今天子,文武皆備,內外兼修,頗有臣服四方之誌!”


    對於朱祁鈺,李實的評價很高。


    而且之所以這樣高度評價,李實也是為了自己。


    隻有朱祁鈺是個聖明君主,那麽李實效忠他就名正言順,也就不會被天下說李實是喜新厭舊、朝秦暮楚。


    李實這是在述說自己效忠朱祁鈺的政治合理性,也是在給自己臉上貼金。


    “在下同李兄想法一致!”


    “為大明,在下奮不顧身!”


    羅綺也是人精,他當然明白李實的用意。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登基第一劍,先斬太上皇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小黑是條狗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小黑是條狗並收藏大明:登基第一劍,先斬太上皇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