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臣不敢!”


    朱祁鈺可不傻。


    要是他急衝衝就願意當皇帝,隻怕會上了孫太後的當。


    曆史上的篡位者,無論是王莽,還是曹丕,還是楊堅。


    他們這些人在逼迫前朝皇帝傳位給他們的時候,都是有一群鐵杆心腹在下麵輿論造勢。


    然後這些篡位者還要假惺惺的,表示謙讓。


    為了博一個好名聲,這些篡位者還要多次拒絕群臣的上書,以表示自己對前朝的忠心,表示自己對於皇位沒有野心。


    如果朱祁鈺這個時候輕易答應了,那麽天下人隻會認為朱祁鈺是一個野心家,早就覬覦皇位。


    這樣一來,朱祁鈺在朝野的名聲就會壞掉。


    “你是朱家兒孫,如今國難當頭,你應該有血性才是。”


    “非是為了你自己,是為了我大明江山社稷。”


    “國難當頭,瓦剌猙獰,傷時拭血,死後裹身!”


    孫太後不管朱祁鈺是不是真心,她都別無選擇。


    和群臣對著幹,朱家江山還要不要了,她的兒子還想不想迴來了?


    “本宮會召令天下,在你明日登基的時候,還會有你皇兄的聖旨。”


    孫太後這話,多少就有些言不由衷。


    朱祁鎮被俘後,隻怕他的皇帝印章都被瓦剌人拿走了。


    作為瓦剌手中的利器,朱祁鎮不可能有傳位的聖旨送迴京師。


    就算朝廷已經派了使者前往瓦剌,瓦剌人也不會讓他們的奇貨可居,變成無用的燙手山芋。


    所以孫太後拿出的聖旨,隻能是出自她的手筆。


    ……


    五軍都督府中,石亨正襟危坐。


    石亨的旁邊,還站了三個武將,一個文官。


    這四人,一個是中軍都督府的斷事官項忠,一個是從遼東調來的範廣,一個是兵部項文曜,一個是石彪。


    項忠,朱祁鈺親信,執掌軍法。


    範廣,剛剛被朱祁鈺升為總兵,擅用火器。


    項文曜,前幾天被升為兵部侍郎,於謙的左膀右臂和心腹。


    石彪,石亨侄兒,孔武有力。


    “啟稟叔父,刀斧手已經就位。”


    石彪對著石亨說到。


    “混賬東西!”


    “你我都是軍中將領,此刻沒有什麽叔父、侄兒,有的隻是上下從屬!”


    石亨很疼愛石彪,他這是故意在表現他的鐵麵無私。


    “大都督,要不讓小將軍先行下去,要是一會需要刀斧手,小將軍還可以帶人出來。”


    開口的是項文曜。


    作為於謙心腹,項文曜知道這次事關重大。


    “也好,一會我們摔杯子為號。”


    石亨同意了項文曜的建議。


    當然,石亨並不是有多麽尊敬項文曜,他隻是看重項文曜背後的於謙。


    如今的於謙,可是統領京師防務,是石亨的頂頭上司。


    “末將,領命!”


    石彪也學乖了。


    這一次,他自稱末將,而不是再自稱侄兒。


    “外邊怎麽樣了?”


    石亨這是在問項忠。


    “朱千戶帶著錦衣衛,在外麵。”


    “今天這五軍都督府,沒有我等的命令,隻能進,不能出。”


    “將領們進入五軍都督府,都會解下兵刃。”


    “至於將領們的親兵,一律被拒之門外。”


    項忠對著石亨重重的點了點頭。


    他說的朱千戶,就是被朱祁鈺重用的朱驥,也就是原本曆史上於謙的女婿。


    “如此內外都妥當了。”


    石亨興奮的錯了搓手。


    石亨知道,今天要是完成了任務,今後就會前途無量。


    ……


    五軍都督府,在承天門外。


    本著武左文右的原則,和五軍都督一街之隔的就是六部。


    天還沒亮,一眾在京師的將領們便被集合在了五軍都督府中。


    將領不多,約有數十人。


    “啟稟大都督,人到齊了。”


    項忠作為中軍斷事官,眼睛在一眾武將身上掃過。


    這一次的聚將,五軍都督府十分重視。


    膽敢有遲到和不出席者,一律軍法嚴懲。


    “末將等,拜見大都督!”


    伴隨著眾將的彎腰拱手,他們身上爆發出甲胄葉片摩擦的金屬聲。


    而出席這次軍議的,都是軍隊的中高級將領。


    將領們神色嚴肅,目不斜視。


    因為就在昨晚,五軍都督府和兵部,聯合下達了命令。


    各軍各營的將士,都被要求歸入軍營,除了執行巡邏任務的以外,任何人不可外出。


    敢有違抗者,軍法從事。


    這道軍令,讓一些嗅覺靈敏的將領,預感到了一絲不尋常。


    現在瓦剌人還在集結力量,京師布防的工作也在有條不紊的進行中。


    這個時候,其實並沒有必要嚴格的約束軍隊。


    “天子北狩,此危急存亡之秋。”


    “奈何太子年幼,不能理事。”


    “內憂外患,江山社稷危如累卵。”


    “天子有令,命郕王繼承大位,以定天下人心。”


    “今日文武百官齊聚文華門外,請郕王為登基,匡扶社稷,以安天下。”


    說完這些,石亨高舉雙手抱拳,對著北方一拜。


    “諸位,當隨本都督一起入宮!”


    石亨起身,以淩厲目光望向眾將。


    本來就心中疑惑的將領們,一個個也都釋然了。


    新君登基,怪不得要嚴格約束軍隊。


    這種緊要關頭,京師絕對不可以有亂兵出現。


    “大都督既然提到了聖旨,可否將聖旨公之於眾?”


    說話的是都督劉聚。


    劉聚是禦馬監太監劉永誠的侄兒,屢立戰功。


    對於朱祁鎮,劉聚是忠心的。


    對於最近京師關於需要另立新君的傳言,劉聚也是嗤之以鼻。


    天子尤在,何需他人登基?


    就算天子不在了,不是還有東宮太子?


    劉聚雖然是武將,可他信奉儒家思想。


    長幼有序、子承父業,被劉聚認為是亙古不變的大道。


    “郕王殿下既然是受了天子之命留守京師,又得太後賦予監國重任,自然是要保我大明於危難之中。”


    “如果郕王讓末將戰死沙場,末將眉頭都不皺一下。”


    “隻是如今郕王登基,末將卻是認為不妥!”


    劉聚見到石亨拿不出聖旨,說出一番代表部分將領的話。


    “天子如今身陷敵營,不知何時才能歸國。”


    “朝中大事,當有人牽頭拿主意。”


    說話的是項忠。


    “聖旨隻有一份,在太後手中。”


    “至於聚將一事,難道五軍都督府和兵部聯合下發的軍令,都不能作數嗎?”


    項忠擺明了,就是要用聯合軍令來壓劉聚。


    “我等武人,受朝廷恩惠已久,自該報國恩。”


    “況且太後為天子生母,她的話會有假?”


    盧忠把孫太後給搬了出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登基第一劍,先斬太上皇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小黑是條狗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小黑是條狗並收藏大明:登基第一劍,先斬太上皇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