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倭寇克星的冤案
嘉靖:家有逆子怎麽辦 作者:釣魚狸花貓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在當時,因為東南沿海深受倭寇侵犯,所以朝廷調用名將俞大猷鎮守福建和浙江一帶,一上任就處於一種磚頭的狀態。
就是哪裏需要哪裏搬,倭寇來福建,他就去福建戰倭寇,倭寇被打跑了,去了江浙一帶,他就帶兵去江浙再戰倭寇。
當時沿海武備鬆弛,明軍不是倭寇的對手,好不容易出了個特別能打的,福建和浙江明爭暗鬥,都想把俞大猷留在自己的地盤。
有時候太受歡迎也是一種罪過啊,去了福建得罪浙江,去了浙江又得罪福建。
因為他能打,倭寇聽說他來福建就去搶浙江,他要是去了浙江,倭寇就反著來,把捉迷藏進行到底。
可這一切不是俞大猷自己能控製的,他也得聽兵部的,這就是倭寇克星的煩惱啊。
俞大猷這位大明第一武聖,絕非浪得虛名,別看倭寇什麽神我無心流,柳生新陰流,天心無二流,雷劈火葬流,花裏胡哨的一大堆,可惜,在大明武聖麵前都是屁。
而且俞大猷不止個人勇猛,還精通兵略,尤其是善於思考和觀察。
常年與倭寇對抗的過程中,他敏銳的發現倭寇雖然是從海上來的,但是到了陸地上就猛的一批,跟打了雞血一樣,不止悍不畏死,簡直是視死如歸。
其實海上風浪特別大,當時航海技術還很差,漂流在海上基本上是一種生不如死的狀態。
這幫狗逼倭寇在大海上煎熬過來,下船的時候人均受虐變態狂狀態。
死...對於他們來說,也算得上一種解脫,所以倭寇的兇殘,甚至還要在蒙古草原諸部落之上。
倭寇劫掠不止為財,更是為發泄而來,每攻占一個地方,除了燒殺搶掠之外,還要變著花樣的屠殺百姓,搞殺人比賽,無差別的屠殺路人已經是尋常操作。
在倭寇身上談人性,屬實是一種奢侈,草原上的野狗都比他們通人性。
大明沿海居民被倭寇禍害的極慘,俞大猷剛開始來到東南沿海也是懵逼狀態,跟倭寇幾次交鋒都屬於險勝。
不過很快啊,俞大猷便發現,瑪德這幫倭寇踏上陸地,立刻成一群嗜血如命的變態殺人狂,但是在海上就是一群弱雞。
於是俞大猷果斷選擇放棄使用手上那幫老兵油子,改用沿海的漁民。
當地漁民的民風極其彪悍,朝廷雖然要求海禁,但他們照樣下海捕魚。
朝廷那幫當官的也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但凡有過於較真的,漁民們夜裏偷偷潛入府衙,把你官兒老爺的腦袋輕輕摘去,如果東窗事發就去海上隨便躲一躲。
就這麽拉鋸了一陣,地方上的官員和士紳們也就不管了,自己錦衣玉食的,犯不著跟一幫亡命徒較勁不是嗎?
大明的官員們一直有著十分靈活的底線,隻要你壓力給足,他們的底線可以一直低到發國難財,甚至勾結倭寇,賣國通敵。
可漁民們再兇悍,也隻是一群沒有什麽組織性的漁民,經常在海上辛苦偷漁幾個月,迴家一看,唉?我家呢?
我老婆孩子熱炕頭呢?我父母高堂呢?我的房子呢?哪個王八蛋連老子的祖墳都刨了?!
一打聽才知道,這是鬧了倭寇了,老婆被搶了,孩子、父母都被殺害了,好不容易攢下的家底被端了。
倭寇臨走時放了一把大火,知道你大明的人重視祖墳,所以給你刨個坑兒開開眼。
不是真正的變態,絕對幹不出這種喪盡天良的事。
這血海深仇必須得報!
所以俞大猷招募鄉勇的時候,漁民們踴躍參加,組成了悍勇的俞家軍。
俞家軍的航海技術能把日本浪人們爆成渣渣,在海上狠狠收拾了倭寇,但這裏也出現了一個問題。
俞家軍的主體就是福建的漁民,他們更想在家鄉殺倭寇,跨省作戰興趣不高。
而且俞大猷跟徐階一派的人關係密切,與陸炳是過命的交情,和譚倫也有著深厚感情,對胡宗憲其實是不大在乎的。
這次高拱要來浙江看看抗倭的情形如何,壓力來到了胡宗憲一方,所以他力邀俞大猷來助拳,可是此時俞大猷已經出海驅逐倭寇去了,一時之間聯係不上。
所以當胡宗憲扛不住,放走倭寇的時候,俞大猷並沒有在福建,其時雖然軍情如火,但胡宗憲本應該事先通知福建做好防範,但他輕視了倭寇力量,導致消息來不及送到福建。
而受了傷的狼更狠啊,倭寇帶著挫敗和仇恨,連續攻占福建三個縣,兩個縣令戰死,一個棄城逃跑路上被流民殺了。
三個縣的百姓死傷慘重,消息震動朝野。
胡宗憲此事幹的有些不地道,不過他明麵上是嚴黨的人,是嚴嵩的一條大腿,所以嚴黨死保,硬是把縱敵洗成了倭寇自己潰退。
這夥倭寇流竄到福建造成那麽慘重的損失,都是福建武備鬆懈,才給了倭寇可乘之機。
這口鍋福建巡撫王繼扛不起,隻好甩給俞大猷。
而俞大猷與徐階一派關係密切,所以嚴世蕃借題發揮,下了俞大猷兵權,要把他扔入詔獄。
幸好陸炳出馬,自己掏錢讓嚴世蕃放俞大猷一馬,改判官降三級,降為參將繼續軍中效力,這麽一個明晃晃的冤案就這麽坐實了。
苦主俞大猷還得感恩戴德,感謝各位大佬放了自己一馬。
這事原本應該就此平息了。
然而高拱脾氣暴烈如雷,到了浙江聽得一些為俞大猷打抱不平的人提起此事,他沒有上帝視角無法窺探事情全貌,但讓他當什麽都沒發生那是不可能的,這才有了新任少師彈劾新任少保的事。
此事可大可小,最關鍵的,還是俞大猷真心太冤了!
經常自己掏腰包抗倭,親自帶隊去海上追擊倭寇,最後換來的是這麽個結果,但凡有良知的人都會看不過去。
更何況高拱眼睛裏不揉沙子,隻是他知道的情況並不詳盡,實際上,他也沒有那個勢力查清楚,所以本著敲山震虎的想法,上了這道奏疏,表麵上是針對胡宗憲,實際上是直奔嚴黨的二代核心嚴世蕃。
高拱脾氣爆,但不是莽夫。
他知道胡宗憲在東南的作用好比定海神針,朝廷無論如何也不可能動他,況且胡宗憲除了實心用事之外,還是個會做人的,朝野上下雖然知道他是嚴黨,但從不把他當成鐵杆嚴黨。
套用仙境中的一句話:胡宗憲是可以爭取的。
可是高拱的這一紙奏折,卻給嘉靖出了一道難題。
從奏折上看,胡宗憲應該對福建深重的倭害負責,然而仔細一想,這裏麵又有太多的蹊蹺。
比如胡宗憲與倭寇發生激烈的戰鬥,如果不是倭寇援軍突然出現,被圍的倭寇肯定能全殲,這麽看應該是有功才對。
可是福建受了那麽大損失絕不是假的,而這夥倭寇又確實是從胡宗憲手上逃走的,他又肯定沒法擺脫嫌疑。
而朝堂上嚷嚷著要辦胡宗憲的,也不是徐階他們,而是大明第一攪屎棍的清流....
這幫家夥收到風聲,立刻群情激憤,經過一番炒作,胡宗憲大有大明第一巨奸,縱使車裂、淩遲也不為過。
就是哪裏需要哪裏搬,倭寇來福建,他就去福建戰倭寇,倭寇被打跑了,去了江浙一帶,他就帶兵去江浙再戰倭寇。
當時沿海武備鬆弛,明軍不是倭寇的對手,好不容易出了個特別能打的,福建和浙江明爭暗鬥,都想把俞大猷留在自己的地盤。
有時候太受歡迎也是一種罪過啊,去了福建得罪浙江,去了浙江又得罪福建。
因為他能打,倭寇聽說他來福建就去搶浙江,他要是去了浙江,倭寇就反著來,把捉迷藏進行到底。
可這一切不是俞大猷自己能控製的,他也得聽兵部的,這就是倭寇克星的煩惱啊。
俞大猷這位大明第一武聖,絕非浪得虛名,別看倭寇什麽神我無心流,柳生新陰流,天心無二流,雷劈火葬流,花裏胡哨的一大堆,可惜,在大明武聖麵前都是屁。
而且俞大猷不止個人勇猛,還精通兵略,尤其是善於思考和觀察。
常年與倭寇對抗的過程中,他敏銳的發現倭寇雖然是從海上來的,但是到了陸地上就猛的一批,跟打了雞血一樣,不止悍不畏死,簡直是視死如歸。
其實海上風浪特別大,當時航海技術還很差,漂流在海上基本上是一種生不如死的狀態。
這幫狗逼倭寇在大海上煎熬過來,下船的時候人均受虐變態狂狀態。
死...對於他們來說,也算得上一種解脫,所以倭寇的兇殘,甚至還要在蒙古草原諸部落之上。
倭寇劫掠不止為財,更是為發泄而來,每攻占一個地方,除了燒殺搶掠之外,還要變著花樣的屠殺百姓,搞殺人比賽,無差別的屠殺路人已經是尋常操作。
在倭寇身上談人性,屬實是一種奢侈,草原上的野狗都比他們通人性。
大明沿海居民被倭寇禍害的極慘,俞大猷剛開始來到東南沿海也是懵逼狀態,跟倭寇幾次交鋒都屬於險勝。
不過很快啊,俞大猷便發現,瑪德這幫倭寇踏上陸地,立刻成一群嗜血如命的變態殺人狂,但是在海上就是一群弱雞。
於是俞大猷果斷選擇放棄使用手上那幫老兵油子,改用沿海的漁民。
當地漁民的民風極其彪悍,朝廷雖然要求海禁,但他們照樣下海捕魚。
朝廷那幫當官的也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但凡有過於較真的,漁民們夜裏偷偷潛入府衙,把你官兒老爺的腦袋輕輕摘去,如果東窗事發就去海上隨便躲一躲。
就這麽拉鋸了一陣,地方上的官員和士紳們也就不管了,自己錦衣玉食的,犯不著跟一幫亡命徒較勁不是嗎?
大明的官員們一直有著十分靈活的底線,隻要你壓力給足,他們的底線可以一直低到發國難財,甚至勾結倭寇,賣國通敵。
可漁民們再兇悍,也隻是一群沒有什麽組織性的漁民,經常在海上辛苦偷漁幾個月,迴家一看,唉?我家呢?
我老婆孩子熱炕頭呢?我父母高堂呢?我的房子呢?哪個王八蛋連老子的祖墳都刨了?!
一打聽才知道,這是鬧了倭寇了,老婆被搶了,孩子、父母都被殺害了,好不容易攢下的家底被端了。
倭寇臨走時放了一把大火,知道你大明的人重視祖墳,所以給你刨個坑兒開開眼。
不是真正的變態,絕對幹不出這種喪盡天良的事。
這血海深仇必須得報!
所以俞大猷招募鄉勇的時候,漁民們踴躍參加,組成了悍勇的俞家軍。
俞家軍的航海技術能把日本浪人們爆成渣渣,在海上狠狠收拾了倭寇,但這裏也出現了一個問題。
俞家軍的主體就是福建的漁民,他們更想在家鄉殺倭寇,跨省作戰興趣不高。
而且俞大猷跟徐階一派的人關係密切,與陸炳是過命的交情,和譚倫也有著深厚感情,對胡宗憲其實是不大在乎的。
這次高拱要來浙江看看抗倭的情形如何,壓力來到了胡宗憲一方,所以他力邀俞大猷來助拳,可是此時俞大猷已經出海驅逐倭寇去了,一時之間聯係不上。
所以當胡宗憲扛不住,放走倭寇的時候,俞大猷並沒有在福建,其時雖然軍情如火,但胡宗憲本應該事先通知福建做好防範,但他輕視了倭寇力量,導致消息來不及送到福建。
而受了傷的狼更狠啊,倭寇帶著挫敗和仇恨,連續攻占福建三個縣,兩個縣令戰死,一個棄城逃跑路上被流民殺了。
三個縣的百姓死傷慘重,消息震動朝野。
胡宗憲此事幹的有些不地道,不過他明麵上是嚴黨的人,是嚴嵩的一條大腿,所以嚴黨死保,硬是把縱敵洗成了倭寇自己潰退。
這夥倭寇流竄到福建造成那麽慘重的損失,都是福建武備鬆懈,才給了倭寇可乘之機。
這口鍋福建巡撫王繼扛不起,隻好甩給俞大猷。
而俞大猷與徐階一派關係密切,所以嚴世蕃借題發揮,下了俞大猷兵權,要把他扔入詔獄。
幸好陸炳出馬,自己掏錢讓嚴世蕃放俞大猷一馬,改判官降三級,降為參將繼續軍中效力,這麽一個明晃晃的冤案就這麽坐實了。
苦主俞大猷還得感恩戴德,感謝各位大佬放了自己一馬。
這事原本應該就此平息了。
然而高拱脾氣暴烈如雷,到了浙江聽得一些為俞大猷打抱不平的人提起此事,他沒有上帝視角無法窺探事情全貌,但讓他當什麽都沒發生那是不可能的,這才有了新任少師彈劾新任少保的事。
此事可大可小,最關鍵的,還是俞大猷真心太冤了!
經常自己掏腰包抗倭,親自帶隊去海上追擊倭寇,最後換來的是這麽個結果,但凡有良知的人都會看不過去。
更何況高拱眼睛裏不揉沙子,隻是他知道的情況並不詳盡,實際上,他也沒有那個勢力查清楚,所以本著敲山震虎的想法,上了這道奏疏,表麵上是針對胡宗憲,實際上是直奔嚴黨的二代核心嚴世蕃。
高拱脾氣爆,但不是莽夫。
他知道胡宗憲在東南的作用好比定海神針,朝廷無論如何也不可能動他,況且胡宗憲除了實心用事之外,還是個會做人的,朝野上下雖然知道他是嚴黨,但從不把他當成鐵杆嚴黨。
套用仙境中的一句話:胡宗憲是可以爭取的。
可是高拱的這一紙奏折,卻給嘉靖出了一道難題。
從奏折上看,胡宗憲應該對福建深重的倭害負責,然而仔細一想,這裏麵又有太多的蹊蹺。
比如胡宗憲與倭寇發生激烈的戰鬥,如果不是倭寇援軍突然出現,被圍的倭寇肯定能全殲,這麽看應該是有功才對。
可是福建受了那麽大損失絕不是假的,而這夥倭寇又確實是從胡宗憲手上逃走的,他又肯定沒法擺脫嫌疑。
而朝堂上嚷嚷著要辦胡宗憲的,也不是徐階他們,而是大明第一攪屎棍的清流....
這幫家夥收到風聲,立刻群情激憤,經過一番炒作,胡宗憲大有大明第一巨奸,縱使車裂、淩遲也不為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