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不用如此驚訝,業界同樣有其他機構有過類似成果,隻是體積比較大而已。”
林濤無所謂解釋的樣子,讓邵榮強幾人心中複雜。
無視這些人交頭接耳低聲討論,林濤繼續介紹剩下的內容。
“整個衛星我是按照模塊化設計,就像現在搭載的通信模塊實際上可以進行替換,將這部分更換為其他功能模塊,例如遙感、光學、導航等,當然這取決用戶需求,如果有這方麵需求,相應功能模塊可以再研發裝載。”
一個多小時過去,林濤認為他已經將所有內容介紹完畢,基礎項目資料也發給了邵榮強。
剩下的工作就是對方自己去做技術審核。
當然林濤沒有期望對方能給出多少有效建議,這隻是為了應付上麵的手續。
看了看手表上時間,林濤打斷在討論的邵榮強幾人。
“教授,該介紹的就這些了,後麵的部分你們可以自己研究,如果需要現場過來觀看,直接找車間員工就可以,我還有點事,先離開了。”
“哦,好的,林會長,你忙,你給的資料涉及麵很廣,我們需要好好研究下。”
林濤微微點頭就離開了車間。
實際上邵榮強小組對星雲衛星技術審核結果如何,並不會影響星辰空間接下來的衛星測試計劃。
這已經是星辰空間自己的項目,邵榮強他們早已沒有了參與可能。
在邵榮強團隊還在繼續研究技術資料時,那兩顆衛星已經被運送到文昌。
測試衛星將與其他幾顆載荷拚車發射。
經過過去幾次拚車發射任務,星辰空間已經有了足夠經驗。
將多個載荷發送至對應軌道,對於現在的蛟龍號並不複雜。
林濤自然不需要關心任務發射情況,馳山現在全權負責火箭發射任務。
在當下,星辰空間已經成為國際航天人才最向往的一家企業。
再次招聘,林濤就沒有了企業初創時的煩惱。
每天投遞到星辰空間人事部的簡曆沒有500份也有400份,審核這些簡曆對於星辰非常簡單。
星辰空間新一批招聘已經開始,這一次林濤隻要精英,需要能夠接受新鮮事物有想法的航天新人。
啟用新人是林濤一直以來的擇才方針,對於一家科技創新企業,能夠與公司保持同樣步調,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文昌星辰空間發射場的二號發射工位本月就可以完成,到時候蛟龍號運轉效率將再次提升。
人力不足困境已經在星辰空間內顯現,盡快招聘合適人才非常關鍵。
隨著星辰空間幾次衛星發射任務順利進行,星綠能產出的柔性光伏材料在發革委已經掛上號。
雙方曾約定好成立的光伏合資企業,已經完成簽約注冊,交給林濤負責的事情就是新產線設備提供。
這是雙方之前就商議好的事情,現在林濤可以擠出時間,項目自然要盡快上馬。
新公司名稱是對方取的,新陽光伏,為了便於與星辰空間這邊溝通,新公司同樣設立在長安。
與星綠能不同,新陽光伏的設計產能是星綠能的10倍,所以林濤麵臨的問題是要給對方提供20套產線設備。
看到企劃書上這個產能規模,林濤自然放棄了親自改造設備的想法。
他將之前完成的產線設計方案和改造文檔直接發給了對方,這也算是協議約定的一部分。
反正專利已經在申請,掌握在林濤手中,讓對方改造設備能給林濤省不少功夫。
對方有錢有人,這點事情應該難不住他們。
在將資料發給對方時,林濤也有考慮柔性太陽翼材料生產工藝修改的事情。
40%光電轉換率,如此之高的能源利用率,如果可以將成本降下來,這對人類能源結構將產生深遠影響。
提高綠能占比規模,這是一件造福全人類的事情。
讓家鄉空氣中少一些尾氣,每年能多看見一些藍天,這樣的事情做起來還是很有價值的。
腦海中迴顧著柔性太陽翼的製作過程,如何才能將成本降下來呢?
正在林濤在辦公室思考這些問題的時候,星辰聲音在耳機中響起。
“航天科技集團高層來訪,這是半個月前就約好的會議。”
林濤這才想起來有這麽一個事情。
之前約好今天雙方討論東秘空間站建設,現在正好是8月2日。
“讓他們過來吧,我在辦公室等他們。”
“他們剛進入電梯。”
林濤將麵前材料收了起來,自從蛟龍號首飛成功,星辰空間現在已站在世界航天機構之巔,接觸到的人和事自然就多了起來。
而現在東秘天宮計劃必然會考慮星辰空間參與的可能,誰讓蛟龍號運力更大呢。
林濤崗站起身準備去外麵迎接對方,剛出門就看到對方3人就從電梯走了出來。
“歡迎各位來星辰公司,一路上辛苦了。”
這3人年紀都不小,四五十歲的樣子,見到林濤,他們明顯比林濤更激動。
“林會長,終於見到你了,這一次你可得多建言獻策,我們可都等著你的意見呢。”
林濤笑了笑,現在他接觸到的人一個個都滿是笑臉,以前他在這些人麵前隻能以小輩自居,現在卻是沒有這樣的機會了。
“好說好說,我有幾分力肯定出幾分,不會藏私。”
帶著幾人來到辦公室,林濤親自給幾人倒上茶水。
經過簡單的介紹,林濤了解到這次來的3人身份。
一人是航天科技集團高層朱強,對方帶隊,還有兩位更是關鍵。
一位是東秘載人航天總工程師弘學智,一人是天宮計劃總工唐立。
如此豪華團隊配置,是林濤不曾預料到的,他之前以為隻會是某個技術團團隊來訪。
“幾位大佬,現在星辰空間還沒有涉及載人項目,要說這天宮計劃,蛟龍號能夠提供的能力就是將更大噸位的設備和實驗艙發射上去,其他的事情還得靠大佬你們。”
林濤上來先是謙虛了一下,科研是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沒有相關成果展露前還是低調為好。
“林會長,謙虛了,我們可是知道你本人一直是有一個追逐航天的夢想,載人航天作為關鍵部分,星辰空間怎麽可能錯過,當然我也清楚星辰空間現在承擔的任務比較重,分不開精力,隻是接下來的載人航天項目,運輸方麵還得多出力啊。”
朱強本人作為東秘航天協會一員,自然也清楚林濤星辰空間當前狀態。
這些是星辰空間在協會內部公開的資料,是協會對成員的一項要求,星辰空間作為協會頂梁柱,肯定也會更開部分非機密資料。
朱強說完,旁邊的載人航天總工程師弘學智也開口了。
“林會長,如果星辰空間有研發載人航天項目的計劃,我這邊肯定會提供幫助,現在東秘航天一盤棋,我們也不能藏私,尤其是在您作為星辰空間總裁將火箭迴收相關技術分享給航天科技集團的情況下。”
弘學智說完,辦公室裏除了林濤幾人臉上都露出欽佩的表情。
火箭垂直迴收技術啊,現在全球真正達成的企業就星辰空間一家,那可是蠍子粑粑獨一份。
林濤的魄力讓他們深感佩服,即使技術轉移是有代價的,可與獲得的技術相比,那點代價根本不算什麽。
“為了整個產業發展,一些讓步是應該的,弘總工這句話我可記住了,到時候你可不能藏私啊。”
“當然當然,林會長你放心。”
坐在一旁的唐立看到辦公室熱絡的交談氛圍,忍不住開口說:
“我們還是說一說這次的核心議題吧,天宮計劃,林總你怎麽看?”
林濤前世是關注過天宮二號後續的建設過程的,雖然建設速度很快,然後也有多個艙室。
隻是現在他看來,還是覺得有些小了。
由於太空微重力環境限製,為了宇航員身體健康,宇航員在太空滯留時間被限製。
甚至人員數量也被限製,這對於在空間站進行科學實驗非常不利。
“如果你問我的意見,我認為在蛟龍號服役的當下,天宮計劃應該更大膽一些,未來空間站應該更大,可以承載更多設備,甚至我們可以專門建立一節艙室用於植物種植,為宇航員提供持續性的食物供應。”
辦公室裏幾人聽完林濤的話,表情都有些激動,林濤所說的內容正是他們來找林濤商議的目的。
唐立作為天宮計劃總工,先是忍不住開口。
“林會長,我非常讚同你的提議,雖然現在天宮二號首發艙室已經快要建造完成,但有了蛟龍號,我們完全有能力造一個更大的空間站,這將是人類曆史上最大的空間站計劃。國際空間站同時常駐10來號人,而天宮怎麽能隻有4、5人呢?”
“對,唐總工說的對,蛟龍號42噸的運力,完全可以將更大型的艙室運上去,我建議後續天宮製造方案可以重新設計。”
林濤毫不顧忌直接提出重新設計天宮方案。
蛟龍號就是他的底氣,也是東秘發展大型航天空間站的底氣。
朱強看著這兩人一唱一和彼此迴應,他與弘學智對視一眼,不由笑出了聲。
“兩位,可以了,你們的提議上麵肯定是同意的,我們這次過來的目的就是這個,當下要確認的是蛟龍號是否能夠適應此任務。”
“朱經理說的對,載人航天項目,我們已經積累了足夠經驗,現在要做的是兩件事情,讓蛟龍號具備發射空間站艙室的能力,二就是與林會長討論蛟龍號能夠支持的運輸性能上限,譬如艙室體積、質量、外形。”
唐立嘿嘿一笑,看了看同樣帶著靦腆笑容的林濤。
“對對對,討論討論。”
林濤看到如此,開始詳細介紹蛟龍號的運力限製。
“leo軌道最大運力42噸,可以將滿足直徑6米以內直徑載荷發射,載荷長度可以在18米,我大概了解過天宮二號項目,8.6噸,10米長,3.35米直徑,說實話不夠看,與現在國際空間站規模完全不能相比...”
“...所以如果天宮項目按照蛟龍號最大運載極限設計,天宮單個艙室體積將擴大4倍多,這還隻是單個艙室,如果算上未來天宮多個艙室拚接,我相信天宮肯定會超越國際空間站。”
18米長度,6米直徑,再算上強大運力,朱強幾人腦海中開始迴憶來星辰公司前他們做的幾個預案。
按照林濤所描述,蛟龍號完全可以將他們設計的最大尺寸實驗艙送上太空。
按照艙段6米直徑計算,即使扣除艙段壁後,艙段內部直徑也得有5.9米直徑空間可利用。
想到可利用空間將如此之大,唐立和弘學智兩人唿吸變得有些急促。
“林總,這太棒了,不說多艙段組合,僅僅一個艙段,我們能做的安排就好太多了,我們宇航員就可以在太空住大平層了啊!”
唐立驚喜說著,隻不他的比喻讓林濤有些尷尬,太空的大平層,那是什麽東西?
“唐總工,你別著急,我隻是舉例說明,讓你們了解蛟龍號可以運送的艙段規模。我個人覺得我們應該更有想象力一些,我們都有如此大運力了,為什麽還要拘泥於傳統的艙段拚接設計,我們是否可以考慮解決掉一些過去認為不可能解決的問題,例如...”
停頓了幾秒,看到幾人好奇的眼神,他這才繼續說:
“模擬重力。”
林濤嚐試引導幾人按照自己思路思考,等他說完,辦公室幾人眉頭緊鎖,開始思考林濤所說項目實現的可能性。
看著幾人緊皺的眉頭以及眼神中興奮的光芒,林濤繼續說:
“就說模擬重力這一項,當下人類能夠想到的方式就是通過環形結構轉動形成的離心力模擬藍星重力,以前人類不敢想是因為載荷運輸成本高,可是現在有蛟龍號啊,我們為什麽不往這方麵想一想?”
唐立抬頭看著林濤,好似在看一個鼓勵小孩走路的大人,對方的話語就如同棒棒糖一般吸引著他。
“幾位,通過蛟龍號將環形金屬結構運送上去,通過機械臂在軌組裝,然後將一個個大型艙段嵌套進環形結構中,彼此連接,我覺得有實現的可能,各位都是這方麵的專家,我相信各位肯定做過這方麵的設計吧。”
林濤說完,辦公室5人都陷入沉默,每個人腦海中都浮現出科幻電影中曾看到的環形空間站結構。
甚至他們在工作中也曾做過這方麵研究。
林濤承認他自己不曾獲得加持係統前,他在某些個夜晚就構想過環形空間站的搭建方式。
林濤無所謂解釋的樣子,讓邵榮強幾人心中複雜。
無視這些人交頭接耳低聲討論,林濤繼續介紹剩下的內容。
“整個衛星我是按照模塊化設計,就像現在搭載的通信模塊實際上可以進行替換,將這部分更換為其他功能模塊,例如遙感、光學、導航等,當然這取決用戶需求,如果有這方麵需求,相應功能模塊可以再研發裝載。”
一個多小時過去,林濤認為他已經將所有內容介紹完畢,基礎項目資料也發給了邵榮強。
剩下的工作就是對方自己去做技術審核。
當然林濤沒有期望對方能給出多少有效建議,這隻是為了應付上麵的手續。
看了看手表上時間,林濤打斷在討論的邵榮強幾人。
“教授,該介紹的就這些了,後麵的部分你們可以自己研究,如果需要現場過來觀看,直接找車間員工就可以,我還有點事,先離開了。”
“哦,好的,林會長,你忙,你給的資料涉及麵很廣,我們需要好好研究下。”
林濤微微點頭就離開了車間。
實際上邵榮強小組對星雲衛星技術審核結果如何,並不會影響星辰空間接下來的衛星測試計劃。
這已經是星辰空間自己的項目,邵榮強他們早已沒有了參與可能。
在邵榮強團隊還在繼續研究技術資料時,那兩顆衛星已經被運送到文昌。
測試衛星將與其他幾顆載荷拚車發射。
經過過去幾次拚車發射任務,星辰空間已經有了足夠經驗。
將多個載荷發送至對應軌道,對於現在的蛟龍號並不複雜。
林濤自然不需要關心任務發射情況,馳山現在全權負責火箭發射任務。
在當下,星辰空間已經成為國際航天人才最向往的一家企業。
再次招聘,林濤就沒有了企業初創時的煩惱。
每天投遞到星辰空間人事部的簡曆沒有500份也有400份,審核這些簡曆對於星辰非常簡單。
星辰空間新一批招聘已經開始,這一次林濤隻要精英,需要能夠接受新鮮事物有想法的航天新人。
啟用新人是林濤一直以來的擇才方針,對於一家科技創新企業,能夠與公司保持同樣步調,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文昌星辰空間發射場的二號發射工位本月就可以完成,到時候蛟龍號運轉效率將再次提升。
人力不足困境已經在星辰空間內顯現,盡快招聘合適人才非常關鍵。
隨著星辰空間幾次衛星發射任務順利進行,星綠能產出的柔性光伏材料在發革委已經掛上號。
雙方曾約定好成立的光伏合資企業,已經完成簽約注冊,交給林濤負責的事情就是新產線設備提供。
這是雙方之前就商議好的事情,現在林濤可以擠出時間,項目自然要盡快上馬。
新公司名稱是對方取的,新陽光伏,為了便於與星辰空間這邊溝通,新公司同樣設立在長安。
與星綠能不同,新陽光伏的設計產能是星綠能的10倍,所以林濤麵臨的問題是要給對方提供20套產線設備。
看到企劃書上這個產能規模,林濤自然放棄了親自改造設備的想法。
他將之前完成的產線設計方案和改造文檔直接發給了對方,這也算是協議約定的一部分。
反正專利已經在申請,掌握在林濤手中,讓對方改造設備能給林濤省不少功夫。
對方有錢有人,這點事情應該難不住他們。
在將資料發給對方時,林濤也有考慮柔性太陽翼材料生產工藝修改的事情。
40%光電轉換率,如此之高的能源利用率,如果可以將成本降下來,這對人類能源結構將產生深遠影響。
提高綠能占比規模,這是一件造福全人類的事情。
讓家鄉空氣中少一些尾氣,每年能多看見一些藍天,這樣的事情做起來還是很有價值的。
腦海中迴顧著柔性太陽翼的製作過程,如何才能將成本降下來呢?
正在林濤在辦公室思考這些問題的時候,星辰聲音在耳機中響起。
“航天科技集團高層來訪,這是半個月前就約好的會議。”
林濤這才想起來有這麽一個事情。
之前約好今天雙方討論東秘空間站建設,現在正好是8月2日。
“讓他們過來吧,我在辦公室等他們。”
“他們剛進入電梯。”
林濤將麵前材料收了起來,自從蛟龍號首飛成功,星辰空間現在已站在世界航天機構之巔,接觸到的人和事自然就多了起來。
而現在東秘天宮計劃必然會考慮星辰空間參與的可能,誰讓蛟龍號運力更大呢。
林濤崗站起身準備去外麵迎接對方,剛出門就看到對方3人就從電梯走了出來。
“歡迎各位來星辰公司,一路上辛苦了。”
這3人年紀都不小,四五十歲的樣子,見到林濤,他們明顯比林濤更激動。
“林會長,終於見到你了,這一次你可得多建言獻策,我們可都等著你的意見呢。”
林濤笑了笑,現在他接觸到的人一個個都滿是笑臉,以前他在這些人麵前隻能以小輩自居,現在卻是沒有這樣的機會了。
“好說好說,我有幾分力肯定出幾分,不會藏私。”
帶著幾人來到辦公室,林濤親自給幾人倒上茶水。
經過簡單的介紹,林濤了解到這次來的3人身份。
一人是航天科技集團高層朱強,對方帶隊,還有兩位更是關鍵。
一位是東秘載人航天總工程師弘學智,一人是天宮計劃總工唐立。
如此豪華團隊配置,是林濤不曾預料到的,他之前以為隻會是某個技術團團隊來訪。
“幾位大佬,現在星辰空間還沒有涉及載人項目,要說這天宮計劃,蛟龍號能夠提供的能力就是將更大噸位的設備和實驗艙發射上去,其他的事情還得靠大佬你們。”
林濤上來先是謙虛了一下,科研是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沒有相關成果展露前還是低調為好。
“林會長,謙虛了,我們可是知道你本人一直是有一個追逐航天的夢想,載人航天作為關鍵部分,星辰空間怎麽可能錯過,當然我也清楚星辰空間現在承擔的任務比較重,分不開精力,隻是接下來的載人航天項目,運輸方麵還得多出力啊。”
朱強本人作為東秘航天協會一員,自然也清楚林濤星辰空間當前狀態。
這些是星辰空間在協會內部公開的資料,是協會對成員的一項要求,星辰空間作為協會頂梁柱,肯定也會更開部分非機密資料。
朱強說完,旁邊的載人航天總工程師弘學智也開口了。
“林會長,如果星辰空間有研發載人航天項目的計劃,我這邊肯定會提供幫助,現在東秘航天一盤棋,我們也不能藏私,尤其是在您作為星辰空間總裁將火箭迴收相關技術分享給航天科技集團的情況下。”
弘學智說完,辦公室裏除了林濤幾人臉上都露出欽佩的表情。
火箭垂直迴收技術啊,現在全球真正達成的企業就星辰空間一家,那可是蠍子粑粑獨一份。
林濤的魄力讓他們深感佩服,即使技術轉移是有代價的,可與獲得的技術相比,那點代價根本不算什麽。
“為了整個產業發展,一些讓步是應該的,弘總工這句話我可記住了,到時候你可不能藏私啊。”
“當然當然,林會長你放心。”
坐在一旁的唐立看到辦公室熱絡的交談氛圍,忍不住開口說:
“我們還是說一說這次的核心議題吧,天宮計劃,林總你怎麽看?”
林濤前世是關注過天宮二號後續的建設過程的,雖然建設速度很快,然後也有多個艙室。
隻是現在他看來,還是覺得有些小了。
由於太空微重力環境限製,為了宇航員身體健康,宇航員在太空滯留時間被限製。
甚至人員數量也被限製,這對於在空間站進行科學實驗非常不利。
“如果你問我的意見,我認為在蛟龍號服役的當下,天宮計劃應該更大膽一些,未來空間站應該更大,可以承載更多設備,甚至我們可以專門建立一節艙室用於植物種植,為宇航員提供持續性的食物供應。”
辦公室裏幾人聽完林濤的話,表情都有些激動,林濤所說的內容正是他們來找林濤商議的目的。
唐立作為天宮計劃總工,先是忍不住開口。
“林會長,我非常讚同你的提議,雖然現在天宮二號首發艙室已經快要建造完成,但有了蛟龍號,我們完全有能力造一個更大的空間站,這將是人類曆史上最大的空間站計劃。國際空間站同時常駐10來號人,而天宮怎麽能隻有4、5人呢?”
“對,唐總工說的對,蛟龍號42噸的運力,完全可以將更大型的艙室運上去,我建議後續天宮製造方案可以重新設計。”
林濤毫不顧忌直接提出重新設計天宮方案。
蛟龍號就是他的底氣,也是東秘發展大型航天空間站的底氣。
朱強看著這兩人一唱一和彼此迴應,他與弘學智對視一眼,不由笑出了聲。
“兩位,可以了,你們的提議上麵肯定是同意的,我們這次過來的目的就是這個,當下要確認的是蛟龍號是否能夠適應此任務。”
“朱經理說的對,載人航天項目,我們已經積累了足夠經驗,現在要做的是兩件事情,讓蛟龍號具備發射空間站艙室的能力,二就是與林會長討論蛟龍號能夠支持的運輸性能上限,譬如艙室體積、質量、外形。”
唐立嘿嘿一笑,看了看同樣帶著靦腆笑容的林濤。
“對對對,討論討論。”
林濤看到如此,開始詳細介紹蛟龍號的運力限製。
“leo軌道最大運力42噸,可以將滿足直徑6米以內直徑載荷發射,載荷長度可以在18米,我大概了解過天宮二號項目,8.6噸,10米長,3.35米直徑,說實話不夠看,與現在國際空間站規模完全不能相比...”
“...所以如果天宮項目按照蛟龍號最大運載極限設計,天宮單個艙室體積將擴大4倍多,這還隻是單個艙室,如果算上未來天宮多個艙室拚接,我相信天宮肯定會超越國際空間站。”
18米長度,6米直徑,再算上強大運力,朱強幾人腦海中開始迴憶來星辰公司前他們做的幾個預案。
按照林濤所描述,蛟龍號完全可以將他們設計的最大尺寸實驗艙送上太空。
按照艙段6米直徑計算,即使扣除艙段壁後,艙段內部直徑也得有5.9米直徑空間可利用。
想到可利用空間將如此之大,唐立和弘學智兩人唿吸變得有些急促。
“林總,這太棒了,不說多艙段組合,僅僅一個艙段,我們能做的安排就好太多了,我們宇航員就可以在太空住大平層了啊!”
唐立驚喜說著,隻不他的比喻讓林濤有些尷尬,太空的大平層,那是什麽東西?
“唐總工,你別著急,我隻是舉例說明,讓你們了解蛟龍號可以運送的艙段規模。我個人覺得我們應該更有想象力一些,我們都有如此大運力了,為什麽還要拘泥於傳統的艙段拚接設計,我們是否可以考慮解決掉一些過去認為不可能解決的問題,例如...”
停頓了幾秒,看到幾人好奇的眼神,他這才繼續說:
“模擬重力。”
林濤嚐試引導幾人按照自己思路思考,等他說完,辦公室幾人眉頭緊鎖,開始思考林濤所說項目實現的可能性。
看著幾人緊皺的眉頭以及眼神中興奮的光芒,林濤繼續說:
“就說模擬重力這一項,當下人類能夠想到的方式就是通過環形結構轉動形成的離心力模擬藍星重力,以前人類不敢想是因為載荷運輸成本高,可是現在有蛟龍號啊,我們為什麽不往這方麵想一想?”
唐立抬頭看著林濤,好似在看一個鼓勵小孩走路的大人,對方的話語就如同棒棒糖一般吸引著他。
“幾位,通過蛟龍號將環形金屬結構運送上去,通過機械臂在軌組裝,然後將一個個大型艙段嵌套進環形結構中,彼此連接,我覺得有實現的可能,各位都是這方麵的專家,我相信各位肯定做過這方麵的設計吧。”
林濤說完,辦公室5人都陷入沉默,每個人腦海中都浮現出科幻電影中曾看到的環形空間站結構。
甚至他們在工作中也曾做過這方麵研究。
林濤承認他自己不曾獲得加持係統前,他在某些個夜晚就構想過環形空間站的搭建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