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星辰空間官方微博公布抽獎結果。


    看到官方微博@的10個用戶名,狀態下麵的評論各種酸言酸語出現。


    ‘哪裏來冒出來的這10個b!黑幕!黑幕!@渣浪抽獎要求公布細節!’


    ‘本人富二代,已向上麵十個賬號發送私信,願意交易名額的賣家請盡快與我取得聯係,100萬現金!直接轉賬!’


    ‘上麵這位公子,你沒看到官方已經說明做此10人已做實名認證,怎麽可能讓你交易?’


    ‘恭喜這10個b,祝你們吃泡麵沒叉子,喝奶茶底漏!’


    ......


    星辰空間一波抽獎操作給渣浪帶來了新一波流量,同樣也逼迫渣浪升級服務器,針對某些關鍵用戶賬號進行特殊流量照顧。


    對於這次抽獎,林濤後麵隻是關注了中獎者個人信息。


    這裏麵各種年齡段人都有,同樣各職業也都有,甚至還有兩個海外網友。


    林濤並不抵觸海外人士到蛟龍號發射現場觀看。


    未來星辰空間發射場本來就要展開文旅項目,到時候必然會有海外遊客過來參觀。


    現在讓部分人提前過來參觀,也是一次宣傳的機會。


    這兩個海外人士,都比較特殊,一個是一大學畢業生,一個是一科普博主。


    林濤在看到星辰搜集到的人物背景資料,大致掃了掃就確認通過。


    星辰在將這些資料交給他之前,肯定已經對這些人的身份做過調查確認沒有問題,交給他隻是讓他過目而已。


    林濤確認同意後,星辰自然就會和這些人取得聯係,通過各種方式給這些人發送郵件邀請。


    過了半天,國內互聯網上就傳出了官方邀請郵件截圖。


    「星辰空間和林濤先生誠摯邀請您現場觀看8月13日蛟龍號發射。


    彼時我們會有工作人員引導您到指定場地觀看火箭發射,同時還會給您準備豐富的紀念品,希望您到時候可以準時到達。


    如果您身在海外,希望您可以盡快辦理相關手續,此次幸運的機會實屬難得,希望我們可以在文昌與您相見。」


    這張截圖一經發出,直接在互聯網傳開了,人們在羨慕這個幸運兒的同時,更有人在質疑截圖的真實性。


    同樣也有觀察力敏銳者看到了郵件中內容的一點,那就是此次中獎者有海外人士。


    ‘為什麽還會有海外的啊?不能優先滿足我們嗎?’


    ‘我也想去。’


    ‘我覺得挺好,讓他們也見識下我們的東秘之光蛟龍號,省的那些人整天陰陽怪氣。’


    ‘樓上說的挺對,但我估計海外中獎者應該就幾個,更多人還在國內。’


    星辰空間蛟龍號接二連三將各種大小載荷發射部署,這樣的速度是東秘航天從來不曾享受過的。


    在這個航天活動重新活躍的起始階段,蛟龍號優秀表現讓國際目光聚焦在星辰空間,聚焦在黑色蛟龍號。


    壓力,危機感,顏麵的丟失,讓太多人感到難以接受。


    國際地外空間發展聯盟在7月底發布了一篇新聞稿,著重強調太空活動應該受到約束。


    這種約束應該來自全世界人類,不應該允許某公司隨意開展航天活動,這會給其他地區帶來危機。


    發展機遇平等才是最合理的選擇。


    林濤看到新聞稿的時候就是笑了笑,沒有做評價。


    有些人著急了,這是必然,他們再怎麽吠叫並不會阻攔星辰空間發展的步伐。


    將電腦上文檔整理校對結束,林濤開口輕聲說:


    “星辰,將這份文件下發給協會成員,讓協會內的人盡快落實和新成員的對接溝通工作。”


    “明白。”


    東秘內一些有誌於參與東秘航天協會的企業,在看到國際地外空間發展聯盟新聞稿時,心中還有些忐忑,他們以為又會有一些不利於己方發展的情況出現。


    可是當天,沒有等到外部反應,反而協會內部下發了一份文檔。


    《協會成員企業研發和生產項目在整體規劃中的角色定位》


    這是一篇林濤起草,正副會長以及航天發展署共同署名的文檔。


    這份文檔隻在東秘航天協會內部流傳。


    從東秘航天協會成立到現在,已經有不少企業提交並審核通過加入協會。


    這些企業分布在各行各業,第一期加入名單林濤有審核過。


    主要還是一些航天相關企業,例如翎客航天就位列其中。


    除了一心想借助星辰空間和航天科技集團技術實力發展自家項目的航天企業,還有就是一些與機械、材料相關的企業。


    無論是之前曾經向林濤提供不鏽鋼冷軋設備的公司,還是提供不鏽鋼基礎材料的工廠,他們都看到了東秘航天協會中的機會。


    這是一次搭乘發展便車的好機會,借助東秘大力發展航天事業的契機,讓傳統實業煥發新的生機,這種好事情,這些企業的決策真肯定不會放過。


    雖然林濤之前已經向有意願者宣傳過協會會員準入範圍很寬泛,可仍然不是有很多企業申請。


    林濤能夠理解這些企業心中所想,相比於加入航天協會一心搞高技術附加值產品,舒適區的利益收入就足矣養活他們。


    高投入,高風險,但高迴報不是所有人都能拿到的。


    對於這種結果,林濤有些沮喪,但也無可奈何。


    還好有一些大型企業申請入會,可以彌補協會在某些基礎方麵的不足。


    等到8月初,星辰空間蛟龍號已經累計完成5次發射,將重達36噸載荷送抵預定軌道。


    這樣的發射效率讓國內一些衛星和飛行器研製單位感到不可思議。


    甚至有人感歎說,他們造衛星的效率都比不上星辰空間發射的效率。


    在這些人感歎時,也有人提出了新的想法。


    既然蛟龍號這麽能運,那他們就沒有必要再搞這麽多小衛星,完全可以直接上大項目,這樣衛星的使用壽命更長,也更實用。


    林濤曾經期望的轉變開始出現,大型項目研發思路開始出現。


    這是一個好事情,與林濤自己在進行的項目相似。


    星辰空間內部此時就正在進行一個大型飛行器項目的研發任務。


    如果四長老在這裏的話,他肯定會驚歎於眼前看到的一切。


    這是一個林濤曾經展示給他看過的項目,衛星毀滅者母艦。


    星辰空間製造車間,林濤看著眼前的大型金屬造物。


    此造物整體分為兩部分,前半部分是子艦停泊位,後半部分則是燃料儲存區和動力模塊。


    整個項目最關鍵的部分就是子艦停泊位和動力模塊。


    子艦停泊位需要滿足同時停泊7艘子艦,既要滿足子艦燃料加注還要負責子艦維修補給任務。


    而動力模塊就更是關鍵,如果不能研發一個高效力的動力模塊,僅僅是維持母艦在軌道常駐就有可能消耗光所有燃料,那就談不上整個項目在軌工作任務展開。


    現在傅獻軍他們正在做的事情就是驗證子艦停泊對接係統。


    隻要將這部分技術驗證完成,剩下的就是動力係統的補充。


    而這一部分就是林濤的工作了。


    在林濤設計中,母艦的主動力係統將采用電推進,這個時候電推進效率就很關鍵了。


    與普通衛星使用的電推進不同,母艦體積更大,有多次變軌操作的需求,對動力要求更高。


    林濤之前給低軌通信衛星研製的電推進係統體積較小,不能滿足當前項目需要。


    現在林濤要做的就是基於之前成果,研發一套複合動力係統。


    這並不容易,幸運的是這個項目並不著急,林濤有的是時間。


    現在擺在星辰空間麵前最重要的一個事情是星雲項目測試星的發射部署。


    測試星實際上已經製造出來,總共製造了兩顆。


    這兩顆衛星將交由蛟龍號下一次發射升空部署,與地麵進行聯合測試。


    進行連續半個月的測試,如無問題,星辰空間衛星製造廠房將開足馬力批量生產衛星。


    星辰空間星雲項目也將正式進入組網建設階段。


    前兩天,林濤在星辰空間廠區接見了來自冰城工業大學的邵榮強團隊。


    與之前林濤去冰城時的孤立態度不同,這一次邵榮強見到林濤,熱情洋溢的笑臉恨不得給林濤當學生。


    林濤本沒想著見這些人,雙方本來就獨立研發,然後也沒有實質性接觸。


    在當下一切往勝利方向前進的時候,林濤自然不願意與這些人有再多接觸。


    隻是上麵對於星辰空間星雲項目動態持續關注,在得知林濤將要進行星雲基礎衛星測試,上麵決定讓邵榮強團隊也參與進來,算是給整個項目再加一層保險,畢竟邵榮強本人在外太空飛行器研發方麵是有豐厚經驗的。


    所以林濤就在星辰空間廠區見到邵榮強和他的學生們。


    見到林濤的第一瞬間,邵榮強跨步走到林濤身前,抓著林濤手親切說:


    “林會長,再次見到您,風采依舊,年輕有為啊,與您相比,再看看我這些學生,盡是些庸才,不堪大用。”


    林濤有些反感對方的熱情,他用力將手從對方雙手中抽出。


    “教授,你好啊,既然咱們是一個項目組的,上麵也讓你過來參與衛星項目審核,我們直接進入工作吧,工作要緊。”


    看到林濤不願意過多寒暄,隻談工作,邵榮強一眾人也不太好多說,隻能順著林濤。


    “對對對,林會長,那麻煩您帶路,聽說您將低軌通信衛星都製造出來時,我和團隊他們就說,有才能的人確實不可用常理看待,您之前說的那些想法才是對的,之前是我們目光短淺了,今天您可得帶著我們好好看看,多介紹介紹。”


    聽著對方肉麻的話語,林濤有些膈應,趕忙走快了幾步。


    他隻希望早點將這些人送走,這些人來這裏也幫不上自己,反而會幹擾自己正常的工作進程。


    一眾人走進車間,林濤帶他們穿上車間防塵服,來到衛星的存儲區。


    指揮車間工作人員掀開遮罩,將製造完成的低軌衛星展示出來。


    “教授,這就是我們星辰空間試製的衛星了,這個月就會發射升空進行測試。”


    邵榮強看著眼前體積不小的衛星,與他們之前的研究思路一致,平板折疊型衛星。


    但除了這一點,剩下的部分則完全不同。


    看到衛星下方折疊起來的柔性太陽翼,那隻有幾毫米厚的太陽翼材料直接讓邵榮強有些傻眼。


    雖然之前已經在星綠能官網看到過柔性太陽翼材料的宣傳素材,可親眼所見還是讓他感到難以置信。


    “林會長,這就是你研發的那個柔性太陽翼,這也太薄了吧?確認強度等方麵沒有問題嗎?不會因為溫度差損壞嗎?”


    林濤看著對方眼睛淡然說:


    “當然不會有問題,教授,你可能不清楚,實際上這種材料已經在應用了,之前蛟龍號發射的北鬥衛星就替換使用了這種材料,現在它們的工作狀態很穩定。”


    林濤的迴答讓邵榮強驚大嘴巴,雖然他也是航天方麵專家,可是有些信息並不是隨便就能看到的。


    就像北鬥衛星換裝星綠能出產的柔性太陽翼,這個新聞官方還沒有來得及報道,所以他也不清楚。


    現在從林濤這裏了解,邵榮強愣愣出神,轉頭看向衛星。


    他忍不住上前,帶著手套摸了摸太陽翼,質感柔韌,厚度隻有2mm左右,即使算上支撐杆,那也比傳統太陽翼輕太多了。


    “真正看到它,才能感受到科技的魅力,林會長,這是一項劃時代的發明,我必須承認你很了不起。”


    林濤微微一笑,目光掃過邵榮強和他身後學生們。


    這裏麵林濤沒有看到之前那個在冰城一直反駁自己的研究員,也不知道對方現在怎樣了。


    “好了,教授,我們再看看通信模塊和動力係統吧,通信模塊我在設計時借鑒了之前我研發的高頻段通信技術...”


    隨著林濤介紹,邵榮強他們臉上的恭維漸漸消失。


    或者說他們已經沒有心思想著怎麽恭維林濤,因為隨著林濤介紹,有無限多的疑問從他們腦海中冒出。


    等林濤介紹完衛星電推進模塊的設計,邵榮強忍不住開頭提問說:


    “林會長,2牛的霍爾推進器方案你已經驗證過了?”


    等他看到林濤點頭認可,邵榮強張大嘴巴說:


    “2牛啊,為什麽外麵我沒看到新聞。”


    2牛而已,林濤想到自己還在進行的複合動力係統,淡然說道:


    “2牛而已,實用性有限,不夠。”


    邵榮強幾人瞪大眼睛。


    2牛而已!?


    實用性有限!?


    不夠!?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的大國科技夢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牛二五兩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牛二五兩並收藏我的大國科技夢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