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唱片行業的前景
重生港島,成為娛樂大亨 作者:中原三寸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139章 唱片行業的前景
鵬城衛視現在,廣告費收得手軟,收視率節節攀升。
但是,畢竟創台時間尚短,人才積累不足,自製節目仍不成熟。
全天24小時播出的鵬城衛視,現階段的自製節目占比,隻有20%。
大部分的節目時間,主要是靠tvb提供的節目、劇集填充,也有一部分亞視的劇集、節目。
鵬城衛視麵向內地。
tvb明珠台,亞視中文台,主要麵向寶島,以及海外華人群體。
倒是tvb電影台、音樂台,經過內地相關部門審批,率先進入到內地有線電視網絡,以及內地三星級以上酒店的電視網絡。
tvb明珠台、財經台,則隻有部分播出時段,獲準登陸內地有線電視網,和星級酒店電視網。
反倒是亞視中文台,在內地落地,要順利一些。
主要是因為,亞視現如今的第三大股東,是擁有國資背景的華信集團。
華信集團成為亞視第三大股東之後,在亞視董事局和亞視管理層,都安排了專門的人員,負責審查亞視的節目內容。
亞視的第一大股東林氏家族,第二大股東錢朝英,都與內地保持著非常良好的關係,對華信集團的行為,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華信集團的人,隻是審查,並不過多幹涉亞視的節目製作,所以亞視的基層工作人員,都不知道他們的工作,已經被納入內地相關部門的視線。
tvb這邊,趙方林雖然明確表達出自己的傾向,與鵬城衛視,達成戰略合作關係。
但是,現在的tvb,尚未大規模接受內地資金注入,趙方林也沒打算在現階段,放棄tvb控股股東的身份。
所以,tvb在內地落地的進程,要落後於亞視。
鵬城衛視1994年新春聯歡晚會,和國家電視台不同,不是現場直播,而是采取錄播的形式。
鵬城衛視現階段,沒有什麽資源,這場晚會,主要還是靠tvb的人手支撐。
趙方林為這場晚會,奉獻大手筆,聚集了tvb當下正當紅的明星群體,以及華星唱片旗下的歌手團,還把大哥成、發哥、星爺都邀請了過來,打造出一場全明星晚會。
嘉賓陣容,比tvb自家的台慶晚會,還要輝煌隆重。
也超過了亞視在跨年夜舉行的跨年演唱會。
亞視跨年演唱會,也是趙方林的遺澤,現在是亞視每年的重頭戲之一。
隨著華星唱片的內地業務鋪展開,以及永輝電影公司、邵氏電影公司,相繼與內地建立起良好的合作關係,製作的電影可以在內地公映。
再加上譚校長、哥哥張、陳丹尼、梅安蒂、陳普拉、“四大天王”、beyond樂隊,相繼在內地舉辦巡迴演唱會。
港島娛樂圈,在內地的影響力越來越大。
tvb組織架構裏的印刷廠,生產的明星海報,在內地大範圍鋪開,也是推手之一。
電影、演唱會,隻能影響一二線的大城市。
華星唱片推出的低價正版磁帶,影響能夠覆蓋到縣一級,並進一步下沉到更加廣闊的鄉鎮。
而能覆蓋廣大農村地區的,還得是售價更低明星海報。
幾十塊的演唱會,十幾塊的電影,幾塊錢的磁帶,廣大的農村地區,消費不起。
幾毛幾分錢的明星海報,就是農村人,逢年過節,也能買幾張,貼到屋裏,洋氣洋氣。
1993年,港島歌手在內地舉辦的演唱會場次,累積超過了100場,總票房過億。
港島電影在內地公映的數量,也超過了10部,總票房也有幾個億。
百強唱片,1993年全年,在內地的正版磁帶銷量,超過了3億盒,銷售額超過10個億。
而單是從tvb名下印刷廠出貨的明星海報,就有5億張!
根據印刷廠派出的調研人員,調查所得,內地市場明星海報的正版與盜版比,至少是1:5!
也就是說,tvb出貨5億張正版明星海報,盜版海報的數量,就有25億張!
30張明星海報的數量,看似不少,但是1993年底,內地的總人口,已經將近12億,平均下來,人均購買量還不到3張。
tvb自有印刷廠的正版明星海報,在極限壓縮成本的情況下,出廠價隻有兩三毛錢。
通過“千城萬店計劃”的音像店銷售,一張售價可以低至5毛錢。
壓縮了盜版的利潤,最大限度地讓利於消費者。
百強唱片的“千城萬店計劃”,不僅豐富了內地文化娛樂市場,創造了幾萬個工作崗位,還為內地創造了上億稅收,在相關部門,大受好評。
有了“千城萬店計劃”建立起的銷售渠道,百強唱片在內地,可以非常順利地開展多種業務。
歸屬到tvb的明星海報,歸屬到華星唱片的隨身聽,都是通過“千城萬店計劃”的音像店,才能在短時間內,完成全國範圍內的鋪貨。
現在,“千城萬店計劃”,已經在全國範圍內,開起個音像店,覆蓋了全國90%以上的行政區。
為了盡快建立起這個銷售網絡,一開始,所有音像店,都采用的是直營模式。
百強唱片,動用了上億資金,在全國範圍內,買下了一萬多個店麵,用於開設音像店。
然後,通過趙方林的保鏢,出身紀律部門的文國建,與退伍兵安置部門達成合作,招收退伍兵,做音像店老板。
音像店建成營業的前幾個月,給退伍兵發放工資。
等退伍兵有了一些積蓄,再逐漸從單純的聘用關係,調整為合作關係,最後把音像店產權,轉移到退伍兵店主的手中。
百強唱片隻在京城、滬海、羊城、蓉城、西安、商都等地,保留少數幾家直營店。
其中京城、滬海、羊城的直營店,未來,等實體唱片被數字唱片取代,會逐步改建成唱片博物館,為廣大音樂愛好者,提供一個緬懷的場所。
唱片博物館不賺錢,但是這幾個城市的物業,隨著內地經濟的發展,卻會打著滾兒上漲,作為百強唱片的固定資產,增值速度,可能要快過賣唱片的收入。
百強唱片設在京城、滬海、羊城的旗艦直營音像店,選址都在市中心的核心地帶。
京城選在王府井、滬海選擇南京西路。
這兩個區域的門麵店鋪,現在幾萬、幾十萬就能拿下,再過二三十年,價值都得以“億”做計量單位。
百強唱片自1991年下半年進入到內地,發展至今,不過兩年多的時間,已經成為內地首屈一指的唱片公司。
光是1993年,全年銷售額,就超過10個億,因為壓低了正版磁帶的售價,所以利潤率不太高,扣除到各種稅費、支出,隻剩下20%左右。
但是一年下來,淨利潤也有2個億。
因為這部分業務,在華星唱片上市之前,被剝離開,沒有算在華星唱片的上市資產裏。
所以,百強唱片的內地收益,隻歸屬陳丹尼、趙方林、哥哥張、梅安蒂、陳家穎等股東。
不過,百強唱片自進入到內地市場之後,就從沒有進行過股東分紅,每年賺到的利潤,全都投入到公司發展之中。
也有一部分利潤,被注入到六爺邵毅夫的慈善基金,用於支持內地教育事業的發展。
在京城、滬海兩地購置物業,是增加公司固定資產的一種方式,花在這上麵的資金並不算多。
以百強唱片內地業務的營收、盈利狀況,也可以在港股單獨上市了!
不過,百強唱片財務狀況良好,不缺發展資金,沒有上市募資的必要。
百強唱片在內地,不是隻顧自己發展,想著壟斷內地音樂市場,相關部門也不會允許這種事情發生。
這個時期,內地唱片行業剛剛起步,本來應該在盜版的影響下,舉步維艱。
但是現在,由於百強唱片推行的“千城萬店計劃”,對內地唱片行業的盜版,造成了沉重打擊。
原時空,內地唱片行業,盜版占比超過了80%!
市場上每賣出10盒磁帶,就有8盒是盜版。
現在,在“千城萬店計劃”的影響下,盜版占比,已經下降到30%,並且還在持續下降之中。
這樣的形勢轉換,給內地唱片行業,帶來了發展的契機。
內地歌壇的發展,相對於港島,要滯後許多。
不過這個時候,在流行歌曲範疇,女歌手有“四大天後”,分別是毛阿敏、韋唯、那拉英和孫悅。
男歌手方麵,也有劉煥、毛寧、解曉東、孫南組成的內地版“四大天王”。
90年代初,搖滾在內地發展迅速,著名歌手、樂隊,有崔建、黑豹樂隊、唐朝樂隊、“魔岩三傑”等。
得益於盜版對內地唱片行業侵擾的減輕,上述歌手、樂隊的唱片,在內地的銷量,都遠超原時空。
讓他們成為內地娛樂圈先富起來的人。
百強音像連鎖,除了銷售百強唱片製作的唱片,也同時銷售上述內地歌手、樂隊的唱片。
另外,百強音像連鎖,還與遍布各省市的音像出版社,達成戰略合作關係,扶持他們製作戲曲、曲藝唱片。
京劇、豫劇等戲曲,以及以相聲、評書為主的曲藝,在內地同樣具有廣闊的市場。
若是把這部分市場充分開發出來,內地唱片行業,總產值極有可能超過50億,甚至超過100億。
雖然,在趙方林的認知中,內地主要的唱片載體——磁帶,到二十一世紀,隨著互聯網的興趣,網上免費音源下載的盛行,而逐漸走向末路。
不過,屈指一算,磁帶至少還有十年的黃金期,抓住這個時期,把能賺的錢先賺到手。
鵬城衛視現在,廣告費收得手軟,收視率節節攀升。
但是,畢竟創台時間尚短,人才積累不足,自製節目仍不成熟。
全天24小時播出的鵬城衛視,現階段的自製節目占比,隻有20%。
大部分的節目時間,主要是靠tvb提供的節目、劇集填充,也有一部分亞視的劇集、節目。
鵬城衛視麵向內地。
tvb明珠台,亞視中文台,主要麵向寶島,以及海外華人群體。
倒是tvb電影台、音樂台,經過內地相關部門審批,率先進入到內地有線電視網絡,以及內地三星級以上酒店的電視網絡。
tvb明珠台、財經台,則隻有部分播出時段,獲準登陸內地有線電視網,和星級酒店電視網。
反倒是亞視中文台,在內地落地,要順利一些。
主要是因為,亞視現如今的第三大股東,是擁有國資背景的華信集團。
華信集團成為亞視第三大股東之後,在亞視董事局和亞視管理層,都安排了專門的人員,負責審查亞視的節目內容。
亞視的第一大股東林氏家族,第二大股東錢朝英,都與內地保持著非常良好的關係,對華信集團的行為,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華信集團的人,隻是審查,並不過多幹涉亞視的節目製作,所以亞視的基層工作人員,都不知道他們的工作,已經被納入內地相關部門的視線。
tvb這邊,趙方林雖然明確表達出自己的傾向,與鵬城衛視,達成戰略合作關係。
但是,現在的tvb,尚未大規模接受內地資金注入,趙方林也沒打算在現階段,放棄tvb控股股東的身份。
所以,tvb在內地落地的進程,要落後於亞視。
鵬城衛視1994年新春聯歡晚會,和國家電視台不同,不是現場直播,而是采取錄播的形式。
鵬城衛視現階段,沒有什麽資源,這場晚會,主要還是靠tvb的人手支撐。
趙方林為這場晚會,奉獻大手筆,聚集了tvb當下正當紅的明星群體,以及華星唱片旗下的歌手團,還把大哥成、發哥、星爺都邀請了過來,打造出一場全明星晚會。
嘉賓陣容,比tvb自家的台慶晚會,還要輝煌隆重。
也超過了亞視在跨年夜舉行的跨年演唱會。
亞視跨年演唱會,也是趙方林的遺澤,現在是亞視每年的重頭戲之一。
隨著華星唱片的內地業務鋪展開,以及永輝電影公司、邵氏電影公司,相繼與內地建立起良好的合作關係,製作的電影可以在內地公映。
再加上譚校長、哥哥張、陳丹尼、梅安蒂、陳普拉、“四大天王”、beyond樂隊,相繼在內地舉辦巡迴演唱會。
港島娛樂圈,在內地的影響力越來越大。
tvb組織架構裏的印刷廠,生產的明星海報,在內地大範圍鋪開,也是推手之一。
電影、演唱會,隻能影響一二線的大城市。
華星唱片推出的低價正版磁帶,影響能夠覆蓋到縣一級,並進一步下沉到更加廣闊的鄉鎮。
而能覆蓋廣大農村地區的,還得是售價更低明星海報。
幾十塊的演唱會,十幾塊的電影,幾塊錢的磁帶,廣大的農村地區,消費不起。
幾毛幾分錢的明星海報,就是農村人,逢年過節,也能買幾張,貼到屋裏,洋氣洋氣。
1993年,港島歌手在內地舉辦的演唱會場次,累積超過了100場,總票房過億。
港島電影在內地公映的數量,也超過了10部,總票房也有幾個億。
百強唱片,1993年全年,在內地的正版磁帶銷量,超過了3億盒,銷售額超過10個億。
而單是從tvb名下印刷廠出貨的明星海報,就有5億張!
根據印刷廠派出的調研人員,調查所得,內地市場明星海報的正版與盜版比,至少是1:5!
也就是說,tvb出貨5億張正版明星海報,盜版海報的數量,就有25億張!
30張明星海報的數量,看似不少,但是1993年底,內地的總人口,已經將近12億,平均下來,人均購買量還不到3張。
tvb自有印刷廠的正版明星海報,在極限壓縮成本的情況下,出廠價隻有兩三毛錢。
通過“千城萬店計劃”的音像店銷售,一張售價可以低至5毛錢。
壓縮了盜版的利潤,最大限度地讓利於消費者。
百強唱片的“千城萬店計劃”,不僅豐富了內地文化娛樂市場,創造了幾萬個工作崗位,還為內地創造了上億稅收,在相關部門,大受好評。
有了“千城萬店計劃”建立起的銷售渠道,百強唱片在內地,可以非常順利地開展多種業務。
歸屬到tvb的明星海報,歸屬到華星唱片的隨身聽,都是通過“千城萬店計劃”的音像店,才能在短時間內,完成全國範圍內的鋪貨。
現在,“千城萬店計劃”,已經在全國範圍內,開起個音像店,覆蓋了全國90%以上的行政區。
為了盡快建立起這個銷售網絡,一開始,所有音像店,都采用的是直營模式。
百強唱片,動用了上億資金,在全國範圍內,買下了一萬多個店麵,用於開設音像店。
然後,通過趙方林的保鏢,出身紀律部門的文國建,與退伍兵安置部門達成合作,招收退伍兵,做音像店老板。
音像店建成營業的前幾個月,給退伍兵發放工資。
等退伍兵有了一些積蓄,再逐漸從單純的聘用關係,調整為合作關係,最後把音像店產權,轉移到退伍兵店主的手中。
百強唱片隻在京城、滬海、羊城、蓉城、西安、商都等地,保留少數幾家直營店。
其中京城、滬海、羊城的直營店,未來,等實體唱片被數字唱片取代,會逐步改建成唱片博物館,為廣大音樂愛好者,提供一個緬懷的場所。
唱片博物館不賺錢,但是這幾個城市的物業,隨著內地經濟的發展,卻會打著滾兒上漲,作為百強唱片的固定資產,增值速度,可能要快過賣唱片的收入。
百強唱片設在京城、滬海、羊城的旗艦直營音像店,選址都在市中心的核心地帶。
京城選在王府井、滬海選擇南京西路。
這兩個區域的門麵店鋪,現在幾萬、幾十萬就能拿下,再過二三十年,價值都得以“億”做計量單位。
百強唱片自1991年下半年進入到內地,發展至今,不過兩年多的時間,已經成為內地首屈一指的唱片公司。
光是1993年,全年銷售額,就超過10個億,因為壓低了正版磁帶的售價,所以利潤率不太高,扣除到各種稅費、支出,隻剩下20%左右。
但是一年下來,淨利潤也有2個億。
因為這部分業務,在華星唱片上市之前,被剝離開,沒有算在華星唱片的上市資產裏。
所以,百強唱片的內地收益,隻歸屬陳丹尼、趙方林、哥哥張、梅安蒂、陳家穎等股東。
不過,百強唱片自進入到內地市場之後,就從沒有進行過股東分紅,每年賺到的利潤,全都投入到公司發展之中。
也有一部分利潤,被注入到六爺邵毅夫的慈善基金,用於支持內地教育事業的發展。
在京城、滬海兩地購置物業,是增加公司固定資產的一種方式,花在這上麵的資金並不算多。
以百強唱片內地業務的營收、盈利狀況,也可以在港股單獨上市了!
不過,百強唱片財務狀況良好,不缺發展資金,沒有上市募資的必要。
百強唱片在內地,不是隻顧自己發展,想著壟斷內地音樂市場,相關部門也不會允許這種事情發生。
這個時期,內地唱片行業剛剛起步,本來應該在盜版的影響下,舉步維艱。
但是現在,由於百強唱片推行的“千城萬店計劃”,對內地唱片行業的盜版,造成了沉重打擊。
原時空,內地唱片行業,盜版占比超過了80%!
市場上每賣出10盒磁帶,就有8盒是盜版。
現在,在“千城萬店計劃”的影響下,盜版占比,已經下降到30%,並且還在持續下降之中。
這樣的形勢轉換,給內地唱片行業,帶來了發展的契機。
內地歌壇的發展,相對於港島,要滯後許多。
不過這個時候,在流行歌曲範疇,女歌手有“四大天後”,分別是毛阿敏、韋唯、那拉英和孫悅。
男歌手方麵,也有劉煥、毛寧、解曉東、孫南組成的內地版“四大天王”。
90年代初,搖滾在內地發展迅速,著名歌手、樂隊,有崔建、黑豹樂隊、唐朝樂隊、“魔岩三傑”等。
得益於盜版對內地唱片行業侵擾的減輕,上述歌手、樂隊的唱片,在內地的銷量,都遠超原時空。
讓他們成為內地娛樂圈先富起來的人。
百強音像連鎖,除了銷售百強唱片製作的唱片,也同時銷售上述內地歌手、樂隊的唱片。
另外,百強音像連鎖,還與遍布各省市的音像出版社,達成戰略合作關係,扶持他們製作戲曲、曲藝唱片。
京劇、豫劇等戲曲,以及以相聲、評書為主的曲藝,在內地同樣具有廣闊的市場。
若是把這部分市場充分開發出來,內地唱片行業,總產值極有可能超過50億,甚至超過100億。
雖然,在趙方林的認知中,內地主要的唱片載體——磁帶,到二十一世紀,隨著互聯網的興趣,網上免費音源下載的盛行,而逐漸走向末路。
不過,屈指一算,磁帶至少還有十年的黃金期,抓住這個時期,把能賺的錢先賺到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