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股災再臨
重生港島,成為娛樂大亨 作者:中原三寸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136章 股災再臨
時間進入到1994年,港股的火熱,愈發熾烈。
所有人都相信,恆生指數會繼續上漲,突破點、點,甚至點!
還有一些所謂的股市專家,大放厥詞,斷言恆生指數,能在1994年,突破點大關!
趙方林卻有些看不清恆生指數的未來走向。
這也是他在恆生指數突破點之後,就清倉了期貨的原因。
果然,壞消息很快傳來。
1994年1月7日,美聯儲宣布加息。
港島現在執行的聯係匯率製度,港幣和美刀的匯率,固定在7.8:1。
美聯儲加息,立即反應到港股市場。
恆生指數漲勢終止,短短幾個交易日,便從點的高點,下探到點以下。
期貨市場一片哀嚎。
無數做多恆生指數的人,紛紛爆倉。
趙方林麵對這種情景,也不禁嚇出一身冷汗,幸好他清倉得早,要是被火熱的市場蒙蔽住雙眼,繼續做多的話,那麽前麵的收益,在這次大跌中,會盡數賠迴去。
雖然趙方林投到期貨市場的資金不多,本金隻有1億港幣,就算虧掉也不會傷筋動骨。
但是,已經到手的二十多億盈利,卻會化為泡影。
港島證券交易所,接二連三的有人破產跳樓。
大哥成等人得知消息,不論都在忙什麽,紛紛放下手裏事情,來看趙方林。
趙方林哈哈笑道,“大家放心,我早在年前,就已經清倉離場了,恆生指數這次大跌,和龍輝基金沒有關係,收益已經落袋為安。”
大哥成作為大家的老大哥,代表眾人,誠懇地對趙方林說道,“阿林,我們不懂股票、期貨,把錢交給你打量,原來也沒想著以小博大,賺什麽大錢。
“炒期貨實在的太嚇人了,能不冒險最好還是不要在這上麵冒險了。”
趙方林笑著說道,“這一次,我也算是見識到期貨市場的兇險了,肯定不會再冒險。
“其實,我之前的操作,已經夠保守了,本金投入很少,就是這次全虧了,我也不會想不開跳樓的。
“龍輝基金成立的目的,本來就是把大家的閑散資金,放在一起,投資一些穩妥的項目,進行保值。
“我也沒有在這上麵花費太多精力,我比較有自己的正事要做。
“這次隻是一次嚐試,體驗過兇險,知道期貨市場不是我這樣的保守投資者能夠玩轉的,接下來,龍輝基金的資金,會繼續放在股市上,安安穩穩的升值。
“大家放心好了!”
龍輝基金的股東,都是和趙方林的親朋好友,大家是出於對他的信任,才投錢進來,沒想著賺快錢。
聽到趙方林的保證,都放下心來。
趙方林雖然不再涉足期貨市場,但是閑暇的時候,還會時不時地看一眼恆生指數的變化。
恆生指數受美聯儲加息影響,短時間崩盤,下探到點以下。
不過,港島的經濟,上升勢頭依然強勁。
尤其是,批量在港股上市的內地紅籌股、h股,給港股帶來了堅強的支撐。
所以,恆生指數跌破點之後,又迅速抬頭,到2月上旬,重新上漲到點以上。
但是,在那之後,又一次止漲下跌,到3月中旬,不僅再次跌破點,還進一步下探到8500點附近。
這個時候,大家才確定,港股迎來了87股災之後的,又一次股災。
不過,得益於內地紅籌股、h股的支撐,港股這一次沒有跌跌不休,恆生指數下探到8500點之後,便開始震蕩調整。
這次股災,從1994年1月,持續到了1995年1月,恆生指數最低下跌到了7000點附近,然後才逐漸上升,到1995年底,重新收迴點關口。
不過,因為不再繼續涉足期貨市場,恆生指數的漲跌,和趙方林,就沒有太大關係了。
趙方林治下的三家上市公司,股價也受到這次股災的影響,出現了一些震蕩。
不過,tvb、華星唱片、邵氏電影公司,都有良好的業績支撐。
受股市震蕩的影響,港島普通民眾的收入,受到一些影響。
前麵幾年,港股市場火熱,港島幾乎是全員炒股,除了工作薪水,還能在股市上賺一筆。
這個時期的港島,可以說從上到下,都富得流油。
手裏有錢,自然願意花錢。
進入到1994年,受股市震蕩影響,港島普通民眾無法在股市撈錢,很多人還大虧了一筆。
但是,收入雖然比前兩年少了,花錢卻仍不手軟。
1994年,港島電影市場依然火熱。
發哥息影一年之後,憑借一部《花旗少年》,正式宣告迴歸,競爭新春檔。
同時在新春檔上映的,還有大哥成的《醉拳2》、哥哥張的賀歲喜劇片《大富之家》、星爺的《破壞之王》。
和大哥成一樣,發哥在此之前,同樣在港島影壇,觸碰到職業天花板。
看到大哥成憑借一部《世界寶藏》,成功登陸北美市場,在好萊塢揚名立萬。
發哥也動了心思。
1993年,發哥在港島息影一年,並不是什麽工作都沒做,而是去了好萊塢,希望能在那裏,獲得一些機會。
發哥主演的《英雄本色》、《縱橫四海》等片,在北美錄像帶租賃市場,頗受歡迎。
所以,發哥此前雖然沒有闖蕩過好萊塢,但是在北美市場,已經有了一部分影迷。
隻是,發哥走的演技路線,和大哥成的功夫路線截然不同。
好萊塢不缺演技好的男演員,發哥又是東方麵孔,在好萊塢不可能有什麽機會,蹉跎了一年,演了幾個微不足道的配角,沒有激起什麽水花。
隻能無奈迴歸港島影壇。
這部《花旗少林》,是發哥第一次嚐試拍攝真正動作片,導演劉葡萄,還在影片裏加注了奇幻情節。
憑借發哥的強大票房號召力,《花旗少林》在港島院線上映之後,票房表現非常好,在競爭激烈的新春檔,總共收獲3704萬港幣。
《醉拳》是大哥成的著名ip之一,是他早年的經典作品,這次時隔十幾年,拍攝的《醉拳2》,在新春檔,仍然大受歡迎,港島本土票房高達4104萬港幣。
是新春檔的票房冠軍!
哥哥張自從與星爺合作過賀歲喜劇片《家有喜事》之後,好像是打開了演喜劇的任督二脈。
去年就憑一部《花田喜事》,競爭新春檔,力壓大哥成的《城市獵人》、星爺的《逃學威龍3之龍過雞年》,以及李阿傑的《黃飛鴻3之獅王爭霸》,成為1993年新春檔票房冠軍。
今年又憑借這部《大富之家》,連續第三年競爭新春檔,收獲3736萬港幣票房。
星爺在《破壞之王》中,首次嚐試做導演,與李力持聯合執導,為觀眾奉獻一部經典無厘頭喜劇片。
不過,在和發哥、大哥成的直接對話中,星爺再一次落於下風。
這部《破壞之王》,最終在新春檔,隻拿到3692萬港幣票房。
在四部賀歲大片中票房墊底。
星爺的爆火,是從1990年8月份上映的《賭聖》開始,至今已經三年多。
過去四年,星爺在港島電影年度票房排行榜,實現了冠軍四連莊!
這樣的票房成績,是星爺從一幹同齡人中脫穎而出,能夠與發哥、大哥成並肩的最重要原因。
無厘頭喜劇,在星爺這裏發揚光大,成為近幾年,港島影壇最重要的類型,市場上有許多跟風之作。
雖然那麽跟風之作的票房,和星爺沒法相提並論,但是爛片多了,對無厘頭喜劇的市場,是一種消耗。
這也是星爺連續兩年,在新春檔的競爭中,敗給大哥成、哥哥張的原因之一。
不過,星爺依然是現如今,港島影壇最具票房號召力的男演員。
3月底上映的,星爺又上映了一部,有點炒《審死官》冷飯嫌疑的,古裝無厘頭喜劇片《九品芝麻官》,取得3017萬港幣票房。
李阿傑在1993年,沒有加入新春檔的競爭,主演的《新少林五祖》,選擇在新春檔之後的3月初上映,最終票房成績是1939萬港幣。
被新春檔的發哥、大哥成、哥哥張、星爺,拉開了巨大的差距。
李阿傑才翻紅兩年,事業似乎已經遭遇瓶頸。
發哥的《花旗少林》,和星爺的《破壞之王》,都是在邵氏院線上映。
這兩部影片,雖然沒有競爭過,在嘉禾院線上映的,大哥成的《醉拳2》,但卻幫助邵氏院線,成為新春檔的最大贏家。
邵氏電影公司,在1993年,趙方林治下三家上市公司中,營收和利潤,都是最低的。
邵氏電影公司的三大業務。
邵氏影城收入穩定,每年的租金有大幾千萬,盈利率大約在30%左右。
邵氏院線的營收也比較穩定,1993年的全年營收,是5億港幣,盈利率也在30%左右。
邵氏電影公司,1993年投拍的電影不多,有一部《新不了情》那樣的爆款,推高了票房成績,總收入大約有1億出頭,盈利率稍高一些,能到40%。
影城、院線、電影製作,三大業務的營收加起來,大約有7億港幣,淨利潤差不多有2億港幣。
這樣的業績,支撐起了邵氏電影50億的市值。
去年的盈利,趙方林沒有進行股東分紅,而是投入到影城擴建,院線擴張之上。
當然,也留下了一部分資金,繼續投資電影製作。
時間進入到1994年,港股的火熱,愈發熾烈。
所有人都相信,恆生指數會繼續上漲,突破點、點,甚至點!
還有一些所謂的股市專家,大放厥詞,斷言恆生指數,能在1994年,突破點大關!
趙方林卻有些看不清恆生指數的未來走向。
這也是他在恆生指數突破點之後,就清倉了期貨的原因。
果然,壞消息很快傳來。
1994年1月7日,美聯儲宣布加息。
港島現在執行的聯係匯率製度,港幣和美刀的匯率,固定在7.8:1。
美聯儲加息,立即反應到港股市場。
恆生指數漲勢終止,短短幾個交易日,便從點的高點,下探到點以下。
期貨市場一片哀嚎。
無數做多恆生指數的人,紛紛爆倉。
趙方林麵對這種情景,也不禁嚇出一身冷汗,幸好他清倉得早,要是被火熱的市場蒙蔽住雙眼,繼續做多的話,那麽前麵的收益,在這次大跌中,會盡數賠迴去。
雖然趙方林投到期貨市場的資金不多,本金隻有1億港幣,就算虧掉也不會傷筋動骨。
但是,已經到手的二十多億盈利,卻會化為泡影。
港島證券交易所,接二連三的有人破產跳樓。
大哥成等人得知消息,不論都在忙什麽,紛紛放下手裏事情,來看趙方林。
趙方林哈哈笑道,“大家放心,我早在年前,就已經清倉離場了,恆生指數這次大跌,和龍輝基金沒有關係,收益已經落袋為安。”
大哥成作為大家的老大哥,代表眾人,誠懇地對趙方林說道,“阿林,我們不懂股票、期貨,把錢交給你打量,原來也沒想著以小博大,賺什麽大錢。
“炒期貨實在的太嚇人了,能不冒險最好還是不要在這上麵冒險了。”
趙方林笑著說道,“這一次,我也算是見識到期貨市場的兇險了,肯定不會再冒險。
“其實,我之前的操作,已經夠保守了,本金投入很少,就是這次全虧了,我也不會想不開跳樓的。
“龍輝基金成立的目的,本來就是把大家的閑散資金,放在一起,投資一些穩妥的項目,進行保值。
“我也沒有在這上麵花費太多精力,我比較有自己的正事要做。
“這次隻是一次嚐試,體驗過兇險,知道期貨市場不是我這樣的保守投資者能夠玩轉的,接下來,龍輝基金的資金,會繼續放在股市上,安安穩穩的升值。
“大家放心好了!”
龍輝基金的股東,都是和趙方林的親朋好友,大家是出於對他的信任,才投錢進來,沒想著賺快錢。
聽到趙方林的保證,都放下心來。
趙方林雖然不再涉足期貨市場,但是閑暇的時候,還會時不時地看一眼恆生指數的變化。
恆生指數受美聯儲加息影響,短時間崩盤,下探到點以下。
不過,港島的經濟,上升勢頭依然強勁。
尤其是,批量在港股上市的內地紅籌股、h股,給港股帶來了堅強的支撐。
所以,恆生指數跌破點之後,又迅速抬頭,到2月上旬,重新上漲到點以上。
但是,在那之後,又一次止漲下跌,到3月中旬,不僅再次跌破點,還進一步下探到8500點附近。
這個時候,大家才確定,港股迎來了87股災之後的,又一次股災。
不過,得益於內地紅籌股、h股的支撐,港股這一次沒有跌跌不休,恆生指數下探到8500點之後,便開始震蕩調整。
這次股災,從1994年1月,持續到了1995年1月,恆生指數最低下跌到了7000點附近,然後才逐漸上升,到1995年底,重新收迴點關口。
不過,因為不再繼續涉足期貨市場,恆生指數的漲跌,和趙方林,就沒有太大關係了。
趙方林治下的三家上市公司,股價也受到這次股災的影響,出現了一些震蕩。
不過,tvb、華星唱片、邵氏電影公司,都有良好的業績支撐。
受股市震蕩的影響,港島普通民眾的收入,受到一些影響。
前麵幾年,港股市場火熱,港島幾乎是全員炒股,除了工作薪水,還能在股市上賺一筆。
這個時期的港島,可以說從上到下,都富得流油。
手裏有錢,自然願意花錢。
進入到1994年,受股市震蕩影響,港島普通民眾無法在股市撈錢,很多人還大虧了一筆。
但是,收入雖然比前兩年少了,花錢卻仍不手軟。
1994年,港島電影市場依然火熱。
發哥息影一年之後,憑借一部《花旗少年》,正式宣告迴歸,競爭新春檔。
同時在新春檔上映的,還有大哥成的《醉拳2》、哥哥張的賀歲喜劇片《大富之家》、星爺的《破壞之王》。
和大哥成一樣,發哥在此之前,同樣在港島影壇,觸碰到職業天花板。
看到大哥成憑借一部《世界寶藏》,成功登陸北美市場,在好萊塢揚名立萬。
發哥也動了心思。
1993年,發哥在港島息影一年,並不是什麽工作都沒做,而是去了好萊塢,希望能在那裏,獲得一些機會。
發哥主演的《英雄本色》、《縱橫四海》等片,在北美錄像帶租賃市場,頗受歡迎。
所以,發哥此前雖然沒有闖蕩過好萊塢,但是在北美市場,已經有了一部分影迷。
隻是,發哥走的演技路線,和大哥成的功夫路線截然不同。
好萊塢不缺演技好的男演員,發哥又是東方麵孔,在好萊塢不可能有什麽機會,蹉跎了一年,演了幾個微不足道的配角,沒有激起什麽水花。
隻能無奈迴歸港島影壇。
這部《花旗少林》,是發哥第一次嚐試拍攝真正動作片,導演劉葡萄,還在影片裏加注了奇幻情節。
憑借發哥的強大票房號召力,《花旗少林》在港島院線上映之後,票房表現非常好,在競爭激烈的新春檔,總共收獲3704萬港幣。
《醉拳》是大哥成的著名ip之一,是他早年的經典作品,這次時隔十幾年,拍攝的《醉拳2》,在新春檔,仍然大受歡迎,港島本土票房高達4104萬港幣。
是新春檔的票房冠軍!
哥哥張自從與星爺合作過賀歲喜劇片《家有喜事》之後,好像是打開了演喜劇的任督二脈。
去年就憑一部《花田喜事》,競爭新春檔,力壓大哥成的《城市獵人》、星爺的《逃學威龍3之龍過雞年》,以及李阿傑的《黃飛鴻3之獅王爭霸》,成為1993年新春檔票房冠軍。
今年又憑借這部《大富之家》,連續第三年競爭新春檔,收獲3736萬港幣票房。
星爺在《破壞之王》中,首次嚐試做導演,與李力持聯合執導,為觀眾奉獻一部經典無厘頭喜劇片。
不過,在和發哥、大哥成的直接對話中,星爺再一次落於下風。
這部《破壞之王》,最終在新春檔,隻拿到3692萬港幣票房。
在四部賀歲大片中票房墊底。
星爺的爆火,是從1990年8月份上映的《賭聖》開始,至今已經三年多。
過去四年,星爺在港島電影年度票房排行榜,實現了冠軍四連莊!
這樣的票房成績,是星爺從一幹同齡人中脫穎而出,能夠與發哥、大哥成並肩的最重要原因。
無厘頭喜劇,在星爺這裏發揚光大,成為近幾年,港島影壇最重要的類型,市場上有許多跟風之作。
雖然那麽跟風之作的票房,和星爺沒法相提並論,但是爛片多了,對無厘頭喜劇的市場,是一種消耗。
這也是星爺連續兩年,在新春檔的競爭中,敗給大哥成、哥哥張的原因之一。
不過,星爺依然是現如今,港島影壇最具票房號召力的男演員。
3月底上映的,星爺又上映了一部,有點炒《審死官》冷飯嫌疑的,古裝無厘頭喜劇片《九品芝麻官》,取得3017萬港幣票房。
李阿傑在1993年,沒有加入新春檔的競爭,主演的《新少林五祖》,選擇在新春檔之後的3月初上映,最終票房成績是1939萬港幣。
被新春檔的發哥、大哥成、哥哥張、星爺,拉開了巨大的差距。
李阿傑才翻紅兩年,事業似乎已經遭遇瓶頸。
發哥的《花旗少林》,和星爺的《破壞之王》,都是在邵氏院線上映。
這兩部影片,雖然沒有競爭過,在嘉禾院線上映的,大哥成的《醉拳2》,但卻幫助邵氏院線,成為新春檔的最大贏家。
邵氏電影公司,在1993年,趙方林治下三家上市公司中,營收和利潤,都是最低的。
邵氏電影公司的三大業務。
邵氏影城收入穩定,每年的租金有大幾千萬,盈利率大約在30%左右。
邵氏院線的營收也比較穩定,1993年的全年營收,是5億港幣,盈利率也在30%左右。
邵氏電影公司,1993年投拍的電影不多,有一部《新不了情》那樣的爆款,推高了票房成績,總收入大約有1億出頭,盈利率稍高一些,能到40%。
影城、院線、電影製作,三大業務的營收加起來,大約有7億港幣,淨利潤差不多有2億港幣。
這樣的業績,支撐起了邵氏電影50億的市值。
去年的盈利,趙方林沒有進行股東分紅,而是投入到影城擴建,院線擴張之上。
當然,也留下了一部分資金,繼續投資電影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