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影壇四巨頭
重生港島,成為娛樂大亨 作者:中原三寸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123章 影壇四巨頭
tvb,是港島第一家上市的電視台。
華星唱片,是港島第一家上市的本土唱片公司。
邵氏電影,現在也是港島第一家上市的電影公司。
坐擁三家上市公司,涵蓋電視、電影、音樂三個領域,趙方林行業大佬、娛樂大亨的地位,更加堅固。
邵氏電影公司上市一周之後,嘉禾電影也在港股主板掛牌上市,市值同樣超過了30億港幣。
並很快趕超邵氏電影,成為市值最高的港島電影公司。
為了順利上市,並推高股價,鄒文淮在嘉禾電影上市之前,整合內部資源,把大哥成、洪金寶等嘉禾電影捧紅的巨星,都拉入到股東行列。
從結果看,鄒文淮的這個決定,十分正確。
洪金寶近幾年勢頭漸頹,但是大哥成,卻依然是港島影壇最具票房號召力的男演員。
更是憑借《世界寶藏》,順利打開了北美市場,成為貨真價實的世界級巨星。
就像梅安蒂、哥哥張、陳丹尼等人,對芳菲服飾、華星唱片的股價影響一樣,大哥成成為嘉禾電影的股東,必然也會對嘉禾電影的股價,形成正向影響。
嘉禾電影上市時間晚於邵氏電影,但是市值卻很快趕超,主要原因,就是嘉禾電影的股東構成,比邵氏電影更具話題性。
邵氏電影現在雖然重新開始投資電影,但是並沒有大肆簽約,隻是和李阿傑的正東電影公司、向氏兄弟的永盛電影公司,還有墨鏡王的電影公司,達成了戰略合作協議。
投資李阿傑、永盛電影公司的星爺、墨鏡王的電影,並且把這些電影,在邵氏院線上映。
邵氏電影公司現在雖然已經複產,但是自產影片數量有限,必須要與其他電影公司達成合作,才能塞滿邵氏院線檔期。
永盛電影公司,目前也在籌劃上市,尤其是在看到邵氏電影、嘉禾電影先後成功上市之後,表現得更加迫切。
拍電影是賺錢,尤其是永盛電影公司目前擁有正當紅的星爺,但也沒有在股市上賺的多、賺得快!
隻是,不同於自有院線、自有片場的邵氏電影公司、嘉禾電影公司,永盛電影公司這幾年的發展勢頭雖然不錯,但卻沒有自己的院線,也沒有自己的片場。
隻是在電影產量和票房上,強於邵氏電影公司和嘉禾電影公司。
單是1992年,永盛電影公司投資的星爺電影,就多達十來部,總票房超過了2億港幣,淨利潤高達數千萬港幣。
這樣的盈利率,在目前港股的上市公司中,也能排在前列。
所以,盡管招股階段,永盛電影公司比邵氏電影公司、嘉禾電影公司困難了一些,但是依靠向氏兄弟在港島的人脈、權勢,最終還是順利把永盛電影公司,推上了港股主板。
隻是,永盛電影的股價,遠比不上邵氏電影和嘉禾電影,開盤價隻有15億港幣,上市首日差一點跌破發行價。
後來,永盛電影緊急宣布,與合約期將滿的星爺,又簽下3年10部片約,並把星爺,發展成為永盛電影的戰略股東,才幫助永盛電影,穩住股價。
星爺之前和永盛電影公司簽的三年合約,片酬是每部300萬港幣,續簽的3年10部片約,片酬上漲到了每部600萬港幣,翻了一倍!
誰讓星爺,就是現如今,港島影壇最具票房號召力的男演員呢!
大哥成靠著成功打入北美市場,奠定國際巨星地位,圈內地位遠勝星爺,但是他的拍片速度,遠遠比不上星爺。
星爺前麵幾年,每年拍攝的電影,都不下10部!
1993年剛剛過半,星爺已經有5部影片,在港島上映,票房成績雖然相比起前麵兩年,略有下降,但依然能讓製片公司大賺一筆。
即將在7月1日,在邵氏院線上映的《唐伯虎點秋香》,不僅會以4017萬港幣的票房,成為1993年度,港島影壇第一部票房過4000萬的影片。
還會同步登陸內地院線。
為了達成在內地上映的目標,永盛電影公司特別邀請鞏利,擔任本片的女主角。
鞏利是現階段,內地影壇的第一女演員,和張國師合作的《紅高粱》、《大紅燈籠高高掛》,讓她在內地影壇名聲大噪。
去年,鞏利剛剛憑借和張國師合作《秋菊打官司》,斬獲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影後,成為內地首位國際影後。
今年年初,鞏利與哥哥張合作的《霸王別姬》,在港島上映,票房成績一般。
在剛剛結束不久的第46屆戛納國際電影節上,《霸王別姬》斬獲最高大獎金棕櫚獎!
鞏利現在,和兩獲金像獎影後的梅安蒂,以及坐擁金像獎、金馬獎、柏林國際電影節影後的張曼鈺,並稱為華語影壇“演技派女演員三巨頭”。
梅安蒂聲勢稍弱,因為隻在金像獎上證明過自己。
鞏利和張曼鈺,則已經各自收獲一座國際影後獎杯。
鞏利的表演風格,雖然和星爺的無厘頭不太搭,使得她在《唐伯虎點秋香》中表現得有點格格不入,不過這部影片,依然不失為一部經典佳作。
這部《唐伯虎點秋香》的成功,也讓永盛電影的股價,出現一波大漲,終於不用再擔心跌破發行價了。
邵氏電影公司和嘉禾電影公司,先後在港股上市成功,市值都超過了30億港幣,如果說還有多年積累,一朝爆發的因素。
永盛電影公司的成功上市,就給其他電影公司,很好地樹立了一個榜樣。
用事實證明,隻要業績夠好,就能到港股市場上圈錢。
永盛電影公司的向氏兄弟,1987年才又一次殺入港島電影市場,經過幾年苦心經營,在寶禾電影公司、新藝城影業、德寶電影公司等一批80年代取得輝煌成績的電影公司,相繼關停之後,進入到90年代,靠著星爺,成為能與嘉禾電影公司並肩的港島電影業龍頭之一。
現在又抓住港島娛樂產業蓬勃發展的機遇,以及邵氏電影公司、嘉禾電影公司先後成功在港股上市的契機,也把永盛電影公司推上港股市場。
雖然市值隻有10多億港幣,和30多億的邵氏電影、嘉禾電影存在巨大的差距,但也讓向氏兄弟,摸到了資本圈的門檻。
於是,其他電影公司,紛紛行動起來。
已經分道揚鑣的新藝城影業三巨頭,德寶電影公司的潘老板,以及徐科的電影工作室,吳白鴿的新裏程影業,林嶺東的銀獎電影公司,李修賢的萬能影業,黃百鳴的東方電影公司,與金公主院線達成戰略合作協議,整合資源,共同推動金公主影業,在港股主板上市。
金公主影業的上市過程,撞上了港股市場對內地開發,大批內地優質企業來港上市的風潮,不僅審批波折不斷,募資過程也不太順利。
因為這個時候,港島股民在大批內地優質企業來港上市的情況下,選擇多了很多。
最終,金公主影業集團,一直到1994年上半年,才如願登陸港股主板,市值也有20多億。
金公主影業集團的主體,是金公主院線。
金公主院線,是港島影壇三大院線之一。
整合的電影製作公司,又囊括了港島電影圈的半壁江山,雖然沒有大哥成、星爺那樣能單抗票房的巨星,但是綜合實力,也不容小覷。
至此,港島影壇,形成邵氏電影、嘉禾電影、金公主影業、永盛電影四巨頭並立的局麵。
劉天王的天幕電影公司,星爺的彩星電影公司,和四巨頭都存在明顯差距,暫時摸不到上市的門檻。
1993年之前,港島娛樂行業,隻有tvb、亞視兩家上市公司。
1993年,就有華星唱片、邵氏電影、嘉禾電影、永盛電影,在港股主板掛牌上市,再加上後來的金公主影業,娛樂行業的上市公司數量,達到了7家。
雖然,新上市的五家公司,總市值加起來,也比不上tvb一家。
但是,也足以證明,這個時期的港島娛樂產業的發達程度!
時間來到1993年的6月,tvb、華星唱片、邵氏電影公司的各項業務,都在穩步推進。
港甲聯賽收官,趙方林的神話足球隊,最終在12支球隊中,排名第6位。
同一時間,英超聯賽也落下帷幕,水晶宮隊最終的聯賽積分榜上,排在第17位,積分隻比降級區高了5分,不論如何,保級成功。
英超元年的聯賽冠軍,是曼聯隊。
曼聯隊也從今年開始,一步一步在英超聯賽,建立起自己的王朝,在英超聯賽組建的前11個賽季,豪奪8個聯賽冠軍!
不過,水晶宮隊,已經在趙方林的指點下,開始挖曼聯隊的牆角。
曼聯隊之所以能在90年代,英超聯賽組建之後,取得輝煌戰績,除了主教練弗格森的功勞,與隊內被稱為“92黃金一代”的成材率,也有直接的關係。
曼聯隊的“92黃金一代”,包括了萬人迷小貝、吉格斯、斯科爾斯那樣的國際巨星,還有加裏·內維爾、菲利·內維爾等實力球員。
小貝和菲利·內維爾,如今都還隻是十七八歲的毛頭小子,雖然已經在曼聯訓練營裏,嶄露頭角,展露出自己的天賦,但是距離曼聯一線隊,還有一定的差距。
趙方林便趁這個機會,讓水晶宮隊底價把他倆買了過來。
75年的小貝,已經在上賽季,代表水晶宮隊出戰英超聯賽。
77年的菲利·內維爾,也已經和水晶宮隊簽訂了職業合同,日常跟著水晶宮隊一線隊訓練,錘煉球技,隨時等待著代表球隊出戰英超聯賽的機會。
tvb,是港島第一家上市的電視台。
華星唱片,是港島第一家上市的本土唱片公司。
邵氏電影,現在也是港島第一家上市的電影公司。
坐擁三家上市公司,涵蓋電視、電影、音樂三個領域,趙方林行業大佬、娛樂大亨的地位,更加堅固。
邵氏電影公司上市一周之後,嘉禾電影也在港股主板掛牌上市,市值同樣超過了30億港幣。
並很快趕超邵氏電影,成為市值最高的港島電影公司。
為了順利上市,並推高股價,鄒文淮在嘉禾電影上市之前,整合內部資源,把大哥成、洪金寶等嘉禾電影捧紅的巨星,都拉入到股東行列。
從結果看,鄒文淮的這個決定,十分正確。
洪金寶近幾年勢頭漸頹,但是大哥成,卻依然是港島影壇最具票房號召力的男演員。
更是憑借《世界寶藏》,順利打開了北美市場,成為貨真價實的世界級巨星。
就像梅安蒂、哥哥張、陳丹尼等人,對芳菲服飾、華星唱片的股價影響一樣,大哥成成為嘉禾電影的股東,必然也會對嘉禾電影的股價,形成正向影響。
嘉禾電影上市時間晚於邵氏電影,但是市值卻很快趕超,主要原因,就是嘉禾電影的股東構成,比邵氏電影更具話題性。
邵氏電影現在雖然重新開始投資電影,但是並沒有大肆簽約,隻是和李阿傑的正東電影公司、向氏兄弟的永盛電影公司,還有墨鏡王的電影公司,達成了戰略合作協議。
投資李阿傑、永盛電影公司的星爺、墨鏡王的電影,並且把這些電影,在邵氏院線上映。
邵氏電影公司現在雖然已經複產,但是自產影片數量有限,必須要與其他電影公司達成合作,才能塞滿邵氏院線檔期。
永盛電影公司,目前也在籌劃上市,尤其是在看到邵氏電影、嘉禾電影先後成功上市之後,表現得更加迫切。
拍電影是賺錢,尤其是永盛電影公司目前擁有正當紅的星爺,但也沒有在股市上賺的多、賺得快!
隻是,不同於自有院線、自有片場的邵氏電影公司、嘉禾電影公司,永盛電影公司這幾年的發展勢頭雖然不錯,但卻沒有自己的院線,也沒有自己的片場。
隻是在電影產量和票房上,強於邵氏電影公司和嘉禾電影公司。
單是1992年,永盛電影公司投資的星爺電影,就多達十來部,總票房超過了2億港幣,淨利潤高達數千萬港幣。
這樣的盈利率,在目前港股的上市公司中,也能排在前列。
所以,盡管招股階段,永盛電影公司比邵氏電影公司、嘉禾電影公司困難了一些,但是依靠向氏兄弟在港島的人脈、權勢,最終還是順利把永盛電影公司,推上了港股主板。
隻是,永盛電影的股價,遠比不上邵氏電影和嘉禾電影,開盤價隻有15億港幣,上市首日差一點跌破發行價。
後來,永盛電影緊急宣布,與合約期將滿的星爺,又簽下3年10部片約,並把星爺,發展成為永盛電影的戰略股東,才幫助永盛電影,穩住股價。
星爺之前和永盛電影公司簽的三年合約,片酬是每部300萬港幣,續簽的3年10部片約,片酬上漲到了每部600萬港幣,翻了一倍!
誰讓星爺,就是現如今,港島影壇最具票房號召力的男演員呢!
大哥成靠著成功打入北美市場,奠定國際巨星地位,圈內地位遠勝星爺,但是他的拍片速度,遠遠比不上星爺。
星爺前麵幾年,每年拍攝的電影,都不下10部!
1993年剛剛過半,星爺已經有5部影片,在港島上映,票房成績雖然相比起前麵兩年,略有下降,但依然能讓製片公司大賺一筆。
即將在7月1日,在邵氏院線上映的《唐伯虎點秋香》,不僅會以4017萬港幣的票房,成為1993年度,港島影壇第一部票房過4000萬的影片。
還會同步登陸內地院線。
為了達成在內地上映的目標,永盛電影公司特別邀請鞏利,擔任本片的女主角。
鞏利是現階段,內地影壇的第一女演員,和張國師合作的《紅高粱》、《大紅燈籠高高掛》,讓她在內地影壇名聲大噪。
去年,鞏利剛剛憑借和張國師合作《秋菊打官司》,斬獲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影後,成為內地首位國際影後。
今年年初,鞏利與哥哥張合作的《霸王別姬》,在港島上映,票房成績一般。
在剛剛結束不久的第46屆戛納國際電影節上,《霸王別姬》斬獲最高大獎金棕櫚獎!
鞏利現在,和兩獲金像獎影後的梅安蒂,以及坐擁金像獎、金馬獎、柏林國際電影節影後的張曼鈺,並稱為華語影壇“演技派女演員三巨頭”。
梅安蒂聲勢稍弱,因為隻在金像獎上證明過自己。
鞏利和張曼鈺,則已經各自收獲一座國際影後獎杯。
鞏利的表演風格,雖然和星爺的無厘頭不太搭,使得她在《唐伯虎點秋香》中表現得有點格格不入,不過這部影片,依然不失為一部經典佳作。
這部《唐伯虎點秋香》的成功,也讓永盛電影的股價,出現一波大漲,終於不用再擔心跌破發行價了。
邵氏電影公司和嘉禾電影公司,先後在港股上市成功,市值都超過了30億港幣,如果說還有多年積累,一朝爆發的因素。
永盛電影公司的成功上市,就給其他電影公司,很好地樹立了一個榜樣。
用事實證明,隻要業績夠好,就能到港股市場上圈錢。
永盛電影公司的向氏兄弟,1987年才又一次殺入港島電影市場,經過幾年苦心經營,在寶禾電影公司、新藝城影業、德寶電影公司等一批80年代取得輝煌成績的電影公司,相繼關停之後,進入到90年代,靠著星爺,成為能與嘉禾電影公司並肩的港島電影業龍頭之一。
現在又抓住港島娛樂產業蓬勃發展的機遇,以及邵氏電影公司、嘉禾電影公司先後成功在港股上市的契機,也把永盛電影公司推上港股市場。
雖然市值隻有10多億港幣,和30多億的邵氏電影、嘉禾電影存在巨大的差距,但也讓向氏兄弟,摸到了資本圈的門檻。
於是,其他電影公司,紛紛行動起來。
已經分道揚鑣的新藝城影業三巨頭,德寶電影公司的潘老板,以及徐科的電影工作室,吳白鴿的新裏程影業,林嶺東的銀獎電影公司,李修賢的萬能影業,黃百鳴的東方電影公司,與金公主院線達成戰略合作協議,整合資源,共同推動金公主影業,在港股主板上市。
金公主影業的上市過程,撞上了港股市場對內地開發,大批內地優質企業來港上市的風潮,不僅審批波折不斷,募資過程也不太順利。
因為這個時候,港島股民在大批內地優質企業來港上市的情況下,選擇多了很多。
最終,金公主影業集團,一直到1994年上半年,才如願登陸港股主板,市值也有20多億。
金公主影業集團的主體,是金公主院線。
金公主院線,是港島影壇三大院線之一。
整合的電影製作公司,又囊括了港島電影圈的半壁江山,雖然沒有大哥成、星爺那樣能單抗票房的巨星,但是綜合實力,也不容小覷。
至此,港島影壇,形成邵氏電影、嘉禾電影、金公主影業、永盛電影四巨頭並立的局麵。
劉天王的天幕電影公司,星爺的彩星電影公司,和四巨頭都存在明顯差距,暫時摸不到上市的門檻。
1993年之前,港島娛樂行業,隻有tvb、亞視兩家上市公司。
1993年,就有華星唱片、邵氏電影、嘉禾電影、永盛電影,在港股主板掛牌上市,再加上後來的金公主影業,娛樂行業的上市公司數量,達到了7家。
雖然,新上市的五家公司,總市值加起來,也比不上tvb一家。
但是,也足以證明,這個時期的港島娛樂產業的發達程度!
時間來到1993年的6月,tvb、華星唱片、邵氏電影公司的各項業務,都在穩步推進。
港甲聯賽收官,趙方林的神話足球隊,最終在12支球隊中,排名第6位。
同一時間,英超聯賽也落下帷幕,水晶宮隊最終的聯賽積分榜上,排在第17位,積分隻比降級區高了5分,不論如何,保級成功。
英超元年的聯賽冠軍,是曼聯隊。
曼聯隊也從今年開始,一步一步在英超聯賽,建立起自己的王朝,在英超聯賽組建的前11個賽季,豪奪8個聯賽冠軍!
不過,水晶宮隊,已經在趙方林的指點下,開始挖曼聯隊的牆角。
曼聯隊之所以能在90年代,英超聯賽組建之後,取得輝煌戰績,除了主教練弗格森的功勞,與隊內被稱為“92黃金一代”的成材率,也有直接的關係。
曼聯隊的“92黃金一代”,包括了萬人迷小貝、吉格斯、斯科爾斯那樣的國際巨星,還有加裏·內維爾、菲利·內維爾等實力球員。
小貝和菲利·內維爾,如今都還隻是十七八歲的毛頭小子,雖然已經在曼聯訓練營裏,嶄露頭角,展露出自己的天賦,但是距離曼聯一線隊,還有一定的差距。
趙方林便趁這個機會,讓水晶宮隊底價把他倆買了過來。
75年的小貝,已經在上賽季,代表水晶宮隊出戰英超聯賽。
77年的菲利·內維爾,也已經和水晶宮隊簽訂了職業合同,日常跟著水晶宮隊一線隊訓練,錘煉球技,隨時等待著代表球隊出戰英超聯賽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