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資產配置
重生港島,成為娛樂大亨 作者:中原三寸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119章 資產配置
公司上市,一直是一個集體造富神話。
這一點,在之後的網絡時代,體現得最為明顯。
進入到二十一世紀之後,互聯網領域,將成為全世界範圍內,批量製造億萬富豪的重鎮。
1993年,互聯網已經取得一定的發展,但是仍處在起始階段。
目前,互聯網上市公司,主要還是硬件公司,諸如蘋果公司、戴爾公司之類。
即便是以軟件為主的微軟公司,盈利來源,也是售賣軟件,具備一定的實體經濟色彩。
港島作為“亞洲四小龍”,本來擁有發展互聯網產業的優秀基礎,但是港島的富豪階層,卻沒人具備這樣的眼光。
哪怕是後來,李超人的二兒子,在港島成立了所謂的互聯網基地,但也隻是掛羊頭賣狗肉,實質是在變相進行地產開發。
後來甚至在華國最大的互聯網公司騰訊在港股上市之前,賣掉了騰訊的股權,被公認為是華國互聯網投資領域,最失敗的一筆投資。
港島似乎天然沒有互聯網基因。
趙方林熟知後世互聯網發展曆程,當然不會錯過這個造富大潮。
他執掌的龍輝基金,其實很大程度,就是在為之後投資互聯網,在做準備。
龍輝基金,成立之初,隻有大哥成和梅安蒂兩個出資人,大哥成出資8000萬港幣,梅安蒂出資2000萬港幣。
經過兩年的發展,龍輝基金先後引入劉天王、陳柏祥、張天王等人的資金,如今的資產規模,已經超過了7億港幣。
成立短短一年多的時間,資產就增值了7倍!
這還是1992年底時的統計。
1993年伊始,當tvb的市值達到130億港幣規模的時候,趙方林就開始出手龍輝基金持有的tvb股票,套現離場。
龍輝基金之前,是趙方林為收購tvb預留的準備金,後來沒有動員上,就在入主tvb之後,全部買入了tvb股票。
買入的時候,tvb的市值是70億港幣,現在在130億港幣的市值套現離場,獲利將近90%。
期間,趙方林還把龍輝基金持有的tvb股票,抵押給銀行,貸出一筆資金,在1992年英鎊危機期間,用於短期炒作英鎊匯率,跟著量子基金,大賺了一筆。
龍輝基金套現出來的資金,一部分用於投資芳菲服飾、華星唱片——權作是為這兩家公司兜底。
另一部分,趙方林投到了期貨市場,用於做多港股。
港股1993年伊始,恆生指數5437點開市,隨即便重複前麵三年的節奏,節節攀升。
到華星唱片上市,1993年才過去兩個月,已經突破了6000點關口,迅速向7000點大關發起衝擊。
港島證券交易所,已經與內地相關部門達成協議,掃除了內地企業來港上市的障礙,這個消息目前雖然還隻在小範圍內流傳,並沒有對外公開,但是已經瞞不住有心人了。
趙方林就是提前得知這個情況,才決議在消息正式披露之前,推動華星唱片、邵氏電影公司在港股主板上市。
免得內地優質企業大規模來港上市之後,港島證券交易所收緊上市審批,增加在港股主板上市的難度。
趙方林作為重生者,對港股市場的發展,具有充足的信心。
港股也正是在敞開大門,接納內地優質企業之後,才迎來快速發展,最終發展成為全球範圍內,第三大金融中心。
趙方林雖然不清楚港股恆生指數的具體變化,但是非常看好,恆生指數在內地企業大批量赴港上市之後,會繼續上漲。
當然,保守起見,趙方林做多恆生指數,沒有敢加高杠杆,免得遭遇盤中調整震蕩,導致他資金爆倉。
趙方林在期貨市場,隻投入了1億港幣的資金,加了5倍杠杆。
這筆投資,在成交量數以千億計的港股市場,並不算太顯眼。
而且,趙方林做的長線,買的是恆生指數,能在1993年內,突破點大關。
若是恆生指數的走向,真的被趙方林買中,那投入的1億港幣資金,將能獲得十幾倍,乃至幾十倍的迴報。
趙方林不是專業金融行業出身,對投資其實不太了解。
在此之前,能夠把龍輝基金,從1億的起始資金,增值7倍,主要依靠的,是對亞視、tvb股價的信心,以及英鎊危機的投機。
亞視和tvb,都在趙方林親自操盤之下,帶有一些內幕交易的色彩,不能算真正的本事。
投機英鎊危機,是蹭了量子基金的好處,跟在真正的金融大鱷身後,混口湯喝。
這次做多恆生指數,才是趙方林第一次做出自己的投資判斷,成敗尚未可知。
好在投入的資金不多,就算全虧了,也傷不了筋動不了骨。
龍輝基金在1993年春節期間,召開了第一次股東大會,閉門會議中,趙方林向大哥成、梅安蒂、劉天王、張天王、陳柏祥等股東,詳細說明了基金的資產狀況,以及資金配置。
當看到龍輝基金的收益率之後,大哥成、梅安蒂、劉天王、張天王、陳柏祥,全都被震驚得目瞪口呆。
大哥成和梅安蒂,作為龍輝基金的創始股東,投入的資金最早最多,獲利自然也更多。
以7億港幣的資產規模計算,大哥成當初投進來的8000萬港幣,已經增值到4億港幣。
梅安蒂的2000萬港幣起始資金,也增值到了1億港幣。
劉天王、張天王、陳柏祥,各自投資1000萬港幣,因為時間稍晚、資金也少,所以增值幅度,比不上大哥成和梅安蒂,但是也都增值了兩三倍。
劉天王1992年,全年無休,拍攝了十幾部電影,出了三張唱片,還見縫插針,開了多場演唱會,全年收入高達3000萬港幣。
本來已經對自己的賺錢速度非常滿意了。
但是,此時看到,當初厚著臉皮,通過梅安蒂的關係,才得以投資到龍輝基金裏的1000萬港幣,一年的時間,增值3倍。
也就是說,趙方林用他的1000萬港幣,創造了3000多萬的利潤,抵得上他一年累死累活的總收入了。
賺到了錢,劉天王當然應該高興。
但是心裏卻非常不是滋味。
這個刺激,讓劉天王,更加堅定了自立門戶的決心。
他的天幕電影公司,去年投資了多部影片,但是票房表現平平,沒賺到什麽錢。
不過,劉天王並沒有氣餒。
尤其是在得知,趙方林在推動邵氏電影公司上市,嘉禾電影公司那邊,也傳出上市的意向。
劉天王給自己定下一個目標——把天幕電影公司,也推上港股主板!
張天王和陳柏祥,反應倒是沒有劉天王這麽激烈。
張天王和羅梅薇複合之後,有了賢內助,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事業上,這兩年,事業蒸蒸日上。
1992年,張天王不像劉天王那麽拚命,賺得自然沒有他那麽多,但是總收入也有1500萬港幣。
羅梅薇現在,也在逐漸減少自己的演藝工作,把更多的時間,用在照料張天王的日常生活上。
兩個人雖然尚未訂婚結婚,但是張天王為了讓羅梅薇安心,已經交出財政大權,把自己賺的辛苦錢,全權交給羅梅薇處置。
投資龍輝基金,也是羅梅薇做的主。
羅梅薇自己,也在學習投資,不過她做的,是投資房產,趁著港島現如今的移民潮,很多人為了盡快迴籠資金,低價出售房產,入手了多處物業。
港島現在的房產均價,雖然已經高達兩三萬港幣,某些高檔別墅,甚至超過了10萬港幣。
但是,遠沒有到頂!
所以,這個時候,投資房產,是一個十分穩妥的資產配置方式。
梅安蒂現在,還在和羅梅薇商議,在芳菲服飾,為張天王開一條產品線。
梅安蒂和羅梅薇是正兒八經的幹姐妹,關係非常好,有好處當然要先考慮自己人。
實際上,現在的“四大天王”,人氣最高的是劉天王,黎天王由於出色的個人形象,人氣也要力壓張天王一頭。
張天王更側重歌唱事業,但是在此之前,發行的都是粵語專輯,尚未發行過國語專輯,這對他在港島之外的人氣,有很大的影響。
且不說內地的十億人口,寶島現在的人口,已經超過了2000萬,東南亞各地,也有數千萬華人,市場遠超人口尚不足600萬的港島。
芳菲服飾要蹭“四大天王”的熱度,最應該的是給劉天王開產品線。
劉天王和梅安蒂的關係也非常好。
但是,梅安蒂和羅梅薇的關係更好,所以先要開始張天王的產品線。
當然,劉天王、黎天王的產品線,也都在磋商之中。
郭天王在“四大天王”中人氣雖然最低,但是芳菲服飾也沒有忽略他。
郭天王現在是華星唱片的簽約歌手,梅安蒂也是華星唱片的小股東,和他也算是自己人。
陳柏祥看到自己死皮賴臉投進到龍輝基金的1000萬港幣資金,隻過去大半年,就增值兩倍,早就樂開了花。
趙方林這條大腿,是抱對了!
陳柏祥雖然早在70年代,個人資產就達到過千萬港幣規模,算是港島娛樂圈,最早富起來的人。
但是後來經曆破產,然後被老婆黃杏秀重新召迴到娛樂圈,賺得雖然不少,但是早就沒有當年的風光。
雖然在80年代中期,靠著和親戚一起開公司,生產銷售傳唿機,趕上了時代潮流,賺了一筆,資產再次達到8位數。
可是,陳柏祥的野心,絕不止於此。
第一次破產經曆,讓陳柏祥漲了記性,不敢再自己胡搞瞎搞,80年代中期的成功,讓他認定了,想要實現財富自由,首先是要跟對人。
這幾年,陳柏祥能夠接觸到的資本大佬,趙方林是最受人矚目的。
趙方林的個人身家,在短短一年多的時間裏,從一文不名,增長到50億港幣,陳柏祥全程旁觀,佩服得五體投地。
早就下定了保住這條大粗腿的決心!
現在,陳柏祥收獲了豐厚的迴報。
不隻是龍輝基金的投資,陳柏祥還因為曾經開過服裝廠的經曆,被趙方林招募,塞到芳菲服飾做生產總監,順勢成為芳菲服飾的小股東。
芳菲服飾在港股主板掛牌上市,陳柏祥也因此成為上市公司股東,身家隨著股價上漲而飆升。
陳柏祥現在持有的芳菲服飾1%的股票,除了上市前持有的0.7%,後來又在流通市場,增持了0.3%。
芳菲服飾於1993年2月1日,在港股主板掛牌上市,第一個交易日收盤的時候,市值達到了27億港幣。
到華星唱片上市的3月1日,芳菲服飾上市滿一個月,市值已經上漲到了30億港幣。
陳柏祥持有的1%芳菲服飾股票,價值3000萬港幣。
陳柏祥作為港島演藝圈的金牌配角,不缺片約;又是tvb王牌綜藝《跑男》的核心主創,現在還是芳菲服飾的生產總監,收入不菲。
當然,年收入肯定比不上正當紅的劉天王、張天王,但是一年四五百萬還是有的。
但是,和劉天王一樣,和資產在龍輝基金、港股上增值速度相比,他的工資收入,就更不夠看了。
不過,陳柏祥沒有劉天王那麽大的野心,沒想過自立門戶。
手裏的閑錢,一部分投到港股市場,一部分追加到龍輝基金,不用他費什麽心,實在爽歪歪。
趙方林對龍輝基金的操盤,已經贏得所有股東的一致認可,對他的資產配置,沒有任何異議。
正是因為股東省心,趙方林才會在百忙之中,仍然會抽出一定的時間,放在龍輝基金的操作上。
趙方林個人,在龍輝基金裏的資產,單靠1成的提點,也積累到大幾千萬了。
但是,這樣的增值速度,依然遠不能和tvb市值變化相比。
tvb市值,從1993年伊始的110億港幣,到華星唱片上市,增長到140億港幣,兩個月的時間,增值30億港幣。
趙方林持有的tvb股權,多達51%,靠著這波增值,身家增長了15億港幣!
現在,單靠tvb的股價,就讓趙方林的身家,超過了70億港幣,觸碰到了港島十大富豪的門檻。
要不是林老爺子,身家靠在投資芳菲服飾,也增長了一波,他港島十大富豪守門員的位置,就要被趙方林取而代之了。
隨著華星唱片成功上市,趙方林的身家再次增長。
tvb作為華星唱片的第二大股東,持股比例是16.8%。
另外,趙方林還以個人名義,持有華星唱片5.6%的股權。
不好意思,這兩天有點著涼,鼻塞流鼻涕,腦袋也沉沉的,精神不濟,影響到了碼字。
會盡快調整到正常更新時間的~
公司上市,一直是一個集體造富神話。
這一點,在之後的網絡時代,體現得最為明顯。
進入到二十一世紀之後,互聯網領域,將成為全世界範圍內,批量製造億萬富豪的重鎮。
1993年,互聯網已經取得一定的發展,但是仍處在起始階段。
目前,互聯網上市公司,主要還是硬件公司,諸如蘋果公司、戴爾公司之類。
即便是以軟件為主的微軟公司,盈利來源,也是售賣軟件,具備一定的實體經濟色彩。
港島作為“亞洲四小龍”,本來擁有發展互聯網產業的優秀基礎,但是港島的富豪階層,卻沒人具備這樣的眼光。
哪怕是後來,李超人的二兒子,在港島成立了所謂的互聯網基地,但也隻是掛羊頭賣狗肉,實質是在變相進行地產開發。
後來甚至在華國最大的互聯網公司騰訊在港股上市之前,賣掉了騰訊的股權,被公認為是華國互聯網投資領域,最失敗的一筆投資。
港島似乎天然沒有互聯網基因。
趙方林熟知後世互聯網發展曆程,當然不會錯過這個造富大潮。
他執掌的龍輝基金,其實很大程度,就是在為之後投資互聯網,在做準備。
龍輝基金,成立之初,隻有大哥成和梅安蒂兩個出資人,大哥成出資8000萬港幣,梅安蒂出資2000萬港幣。
經過兩年的發展,龍輝基金先後引入劉天王、陳柏祥、張天王等人的資金,如今的資產規模,已經超過了7億港幣。
成立短短一年多的時間,資產就增值了7倍!
這還是1992年底時的統計。
1993年伊始,當tvb的市值達到130億港幣規模的時候,趙方林就開始出手龍輝基金持有的tvb股票,套現離場。
龍輝基金之前,是趙方林為收購tvb預留的準備金,後來沒有動員上,就在入主tvb之後,全部買入了tvb股票。
買入的時候,tvb的市值是70億港幣,現在在130億港幣的市值套現離場,獲利將近90%。
期間,趙方林還把龍輝基金持有的tvb股票,抵押給銀行,貸出一筆資金,在1992年英鎊危機期間,用於短期炒作英鎊匯率,跟著量子基金,大賺了一筆。
龍輝基金套現出來的資金,一部分用於投資芳菲服飾、華星唱片——權作是為這兩家公司兜底。
另一部分,趙方林投到了期貨市場,用於做多港股。
港股1993年伊始,恆生指數5437點開市,隨即便重複前麵三年的節奏,節節攀升。
到華星唱片上市,1993年才過去兩個月,已經突破了6000點關口,迅速向7000點大關發起衝擊。
港島證券交易所,已經與內地相關部門達成協議,掃除了內地企業來港上市的障礙,這個消息目前雖然還隻在小範圍內流傳,並沒有對外公開,但是已經瞞不住有心人了。
趙方林就是提前得知這個情況,才決議在消息正式披露之前,推動華星唱片、邵氏電影公司在港股主板上市。
免得內地優質企業大規模來港上市之後,港島證券交易所收緊上市審批,增加在港股主板上市的難度。
趙方林作為重生者,對港股市場的發展,具有充足的信心。
港股也正是在敞開大門,接納內地優質企業之後,才迎來快速發展,最終發展成為全球範圍內,第三大金融中心。
趙方林雖然不清楚港股恆生指數的具體變化,但是非常看好,恆生指數在內地企業大批量赴港上市之後,會繼續上漲。
當然,保守起見,趙方林做多恆生指數,沒有敢加高杠杆,免得遭遇盤中調整震蕩,導致他資金爆倉。
趙方林在期貨市場,隻投入了1億港幣的資金,加了5倍杠杆。
這筆投資,在成交量數以千億計的港股市場,並不算太顯眼。
而且,趙方林做的長線,買的是恆生指數,能在1993年內,突破點大關。
若是恆生指數的走向,真的被趙方林買中,那投入的1億港幣資金,將能獲得十幾倍,乃至幾十倍的迴報。
趙方林不是專業金融行業出身,對投資其實不太了解。
在此之前,能夠把龍輝基金,從1億的起始資金,增值7倍,主要依靠的,是對亞視、tvb股價的信心,以及英鎊危機的投機。
亞視和tvb,都在趙方林親自操盤之下,帶有一些內幕交易的色彩,不能算真正的本事。
投機英鎊危機,是蹭了量子基金的好處,跟在真正的金融大鱷身後,混口湯喝。
這次做多恆生指數,才是趙方林第一次做出自己的投資判斷,成敗尚未可知。
好在投入的資金不多,就算全虧了,也傷不了筋動不了骨。
龍輝基金在1993年春節期間,召開了第一次股東大會,閉門會議中,趙方林向大哥成、梅安蒂、劉天王、張天王、陳柏祥等股東,詳細說明了基金的資產狀況,以及資金配置。
當看到龍輝基金的收益率之後,大哥成、梅安蒂、劉天王、張天王、陳柏祥,全都被震驚得目瞪口呆。
大哥成和梅安蒂,作為龍輝基金的創始股東,投入的資金最早最多,獲利自然也更多。
以7億港幣的資產規模計算,大哥成當初投進來的8000萬港幣,已經增值到4億港幣。
梅安蒂的2000萬港幣起始資金,也增值到了1億港幣。
劉天王、張天王、陳柏祥,各自投資1000萬港幣,因為時間稍晚、資金也少,所以增值幅度,比不上大哥成和梅安蒂,但是也都增值了兩三倍。
劉天王1992年,全年無休,拍攝了十幾部電影,出了三張唱片,還見縫插針,開了多場演唱會,全年收入高達3000萬港幣。
本來已經對自己的賺錢速度非常滿意了。
但是,此時看到,當初厚著臉皮,通過梅安蒂的關係,才得以投資到龍輝基金裏的1000萬港幣,一年的時間,增值3倍。
也就是說,趙方林用他的1000萬港幣,創造了3000多萬的利潤,抵得上他一年累死累活的總收入了。
賺到了錢,劉天王當然應該高興。
但是心裏卻非常不是滋味。
這個刺激,讓劉天王,更加堅定了自立門戶的決心。
他的天幕電影公司,去年投資了多部影片,但是票房表現平平,沒賺到什麽錢。
不過,劉天王並沒有氣餒。
尤其是在得知,趙方林在推動邵氏電影公司上市,嘉禾電影公司那邊,也傳出上市的意向。
劉天王給自己定下一個目標——把天幕電影公司,也推上港股主板!
張天王和陳柏祥,反應倒是沒有劉天王這麽激烈。
張天王和羅梅薇複合之後,有了賢內助,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事業上,這兩年,事業蒸蒸日上。
1992年,張天王不像劉天王那麽拚命,賺得自然沒有他那麽多,但是總收入也有1500萬港幣。
羅梅薇現在,也在逐漸減少自己的演藝工作,把更多的時間,用在照料張天王的日常生活上。
兩個人雖然尚未訂婚結婚,但是張天王為了讓羅梅薇安心,已經交出財政大權,把自己賺的辛苦錢,全權交給羅梅薇處置。
投資龍輝基金,也是羅梅薇做的主。
羅梅薇自己,也在學習投資,不過她做的,是投資房產,趁著港島現如今的移民潮,很多人為了盡快迴籠資金,低價出售房產,入手了多處物業。
港島現在的房產均價,雖然已經高達兩三萬港幣,某些高檔別墅,甚至超過了10萬港幣。
但是,遠沒有到頂!
所以,這個時候,投資房產,是一個十分穩妥的資產配置方式。
梅安蒂現在,還在和羅梅薇商議,在芳菲服飾,為張天王開一條產品線。
梅安蒂和羅梅薇是正兒八經的幹姐妹,關係非常好,有好處當然要先考慮自己人。
實際上,現在的“四大天王”,人氣最高的是劉天王,黎天王由於出色的個人形象,人氣也要力壓張天王一頭。
張天王更側重歌唱事業,但是在此之前,發行的都是粵語專輯,尚未發行過國語專輯,這對他在港島之外的人氣,有很大的影響。
且不說內地的十億人口,寶島現在的人口,已經超過了2000萬,東南亞各地,也有數千萬華人,市場遠超人口尚不足600萬的港島。
芳菲服飾要蹭“四大天王”的熱度,最應該的是給劉天王開產品線。
劉天王和梅安蒂的關係也非常好。
但是,梅安蒂和羅梅薇的關係更好,所以先要開始張天王的產品線。
當然,劉天王、黎天王的產品線,也都在磋商之中。
郭天王在“四大天王”中人氣雖然最低,但是芳菲服飾也沒有忽略他。
郭天王現在是華星唱片的簽約歌手,梅安蒂也是華星唱片的小股東,和他也算是自己人。
陳柏祥看到自己死皮賴臉投進到龍輝基金的1000萬港幣資金,隻過去大半年,就增值兩倍,早就樂開了花。
趙方林這條大腿,是抱對了!
陳柏祥雖然早在70年代,個人資產就達到過千萬港幣規模,算是港島娛樂圈,最早富起來的人。
但是後來經曆破產,然後被老婆黃杏秀重新召迴到娛樂圈,賺得雖然不少,但是早就沒有當年的風光。
雖然在80年代中期,靠著和親戚一起開公司,生產銷售傳唿機,趕上了時代潮流,賺了一筆,資產再次達到8位數。
可是,陳柏祥的野心,絕不止於此。
第一次破產經曆,讓陳柏祥漲了記性,不敢再自己胡搞瞎搞,80年代中期的成功,讓他認定了,想要實現財富自由,首先是要跟對人。
這幾年,陳柏祥能夠接觸到的資本大佬,趙方林是最受人矚目的。
趙方林的個人身家,在短短一年多的時間裏,從一文不名,增長到50億港幣,陳柏祥全程旁觀,佩服得五體投地。
早就下定了保住這條大粗腿的決心!
現在,陳柏祥收獲了豐厚的迴報。
不隻是龍輝基金的投資,陳柏祥還因為曾經開過服裝廠的經曆,被趙方林招募,塞到芳菲服飾做生產總監,順勢成為芳菲服飾的小股東。
芳菲服飾在港股主板掛牌上市,陳柏祥也因此成為上市公司股東,身家隨著股價上漲而飆升。
陳柏祥現在持有的芳菲服飾1%的股票,除了上市前持有的0.7%,後來又在流通市場,增持了0.3%。
芳菲服飾於1993年2月1日,在港股主板掛牌上市,第一個交易日收盤的時候,市值達到了27億港幣。
到華星唱片上市的3月1日,芳菲服飾上市滿一個月,市值已經上漲到了30億港幣。
陳柏祥持有的1%芳菲服飾股票,價值3000萬港幣。
陳柏祥作為港島演藝圈的金牌配角,不缺片約;又是tvb王牌綜藝《跑男》的核心主創,現在還是芳菲服飾的生產總監,收入不菲。
當然,年收入肯定比不上正當紅的劉天王、張天王,但是一年四五百萬還是有的。
但是,和劉天王一樣,和資產在龍輝基金、港股上增值速度相比,他的工資收入,就更不夠看了。
不過,陳柏祥沒有劉天王那麽大的野心,沒想過自立門戶。
手裏的閑錢,一部分投到港股市場,一部分追加到龍輝基金,不用他費什麽心,實在爽歪歪。
趙方林對龍輝基金的操盤,已經贏得所有股東的一致認可,對他的資產配置,沒有任何異議。
正是因為股東省心,趙方林才會在百忙之中,仍然會抽出一定的時間,放在龍輝基金的操作上。
趙方林個人,在龍輝基金裏的資產,單靠1成的提點,也積累到大幾千萬了。
但是,這樣的增值速度,依然遠不能和tvb市值變化相比。
tvb市值,從1993年伊始的110億港幣,到華星唱片上市,增長到140億港幣,兩個月的時間,增值30億港幣。
趙方林持有的tvb股權,多達51%,靠著這波增值,身家增長了15億港幣!
現在,單靠tvb的股價,就讓趙方林的身家,超過了70億港幣,觸碰到了港島十大富豪的門檻。
要不是林老爺子,身家靠在投資芳菲服飾,也增長了一波,他港島十大富豪守門員的位置,就要被趙方林取而代之了。
隨著華星唱片成功上市,趙方林的身家再次增長。
tvb作為華星唱片的第二大股東,持股比例是16.8%。
另外,趙方林還以個人名義,持有華星唱片5.6%的股權。
不好意思,這兩天有點著涼,鼻塞流鼻涕,腦袋也沉沉的,精神不濟,影響到了碼字。
會盡快調整到正常更新時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