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收尾


    之後兩天,不過是第一天的複製黏貼,並沒有什麽可說的。


    衙役在一邊給輕症病人熬藥。徐、張兩人在另一邊棚子裏給重症病人治病。


    藥好,藥方也對症,因此第二天輕症中就有許多人痊愈了,不再有症狀。雖然如此,為保險起見還是繼續喝藥。


    好在小青龍湯屬於有病治病,無病防病的藥方,這樣做並不會有不妥。


    王商陽開藥顯然有提前考慮。否則若單論治病,大青龍湯顯然更好一些。但大青龍湯藥效極強,一旦發汗便要停藥,否則便要傷身,更別說什麽防病了。


    到了第三天,已有一多半人沒了症狀,剩下的也隻是有些咳嗽。張長貴說不必再熬藥了,接下來隻須注意調養,便不會再害病。


    “或者有不放心的,也可以進城,去保生堂買藥,仍然是小青龍湯的方子。”張長貴對村民說:“不過無論之後吃藥還是不吃,一個月內都不能受風,受寒、受累。否則若再著病,就不是小青龍湯能治得了。


    “若再著病了,便去保生堂。裏麵的大夫都是妙手,定然能治病。”


    有村民不解,昂首問:“張大夫不在俺們村看病了麽?”


    “不在了。”張長貴搖頭:“興許鄉親們都知道,俺們這一行人是奉了,”他抱拳向天:“皇上的旨意,去江北治病的。


    “後來來到咱們村,見村裏出了瘟疫,這才停留三四天。現在咱們村瘟疫都治得差不多了,我們也該啟程了。”


    村民們嘰嘰喳喳議論不休。


    又有村民高聲問:“那,我娘咋辦。”


    張長貴看去,是一中年人,臉色還是大病之後的蒼白,但已不是病態的蒼白,白中已帶了血色。


    “你娘是?”


    “我娘是棚子裏的。”


    張長貴一聽,也是為難。棚子裏的二十個重病,要麻煩得多。


    雖說經過這三天治療,重病都能下地行走,症狀都有些減輕。但也僅此而已了。


    所謂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無論是針灸還是湯藥,多少都有治症的手段,迅速地讓症狀減輕甚至消失。


    但治症可以快,治病卻很難快起來。


    何為症?就比如頭疼腦熱、鼻塞流涕、甚至心率失調,這類外在的表現,就是症。病,是引起這些症狀的東西。


    病輕,症狀就輕,治療就容易,時間就短。病重,症狀就重,治療就難,時間也會持續很長。


    二十個病人雖然表現不同,但都是重症。若是正常治療到痊愈,少說都得半個月時間。


    而半個月時間,甚至是張長貴極為樂觀地估計了。


    但他們能有幾個半個月時間?在江南一小村子裏浪費半個月時間,江北可還有活人?


    “須得取舍。”前一天晚上,張長貴跟徐一真說:“如今這二十個重病人,雖然還未痊愈,好在症狀都有改善,也能下地了。


    “治療就到此為止吧。”


    “到此為止?”徐一真問:“不管他們了?”若真下這個決定,死後怕是要被挖墳掘墓的。


    “哪能不管?”張長貴說:“隻是我們不管而已。他們以後的治療,便讓縣裏惠民藥局負責。


    “隻須按我的方子抓藥便可,想來沒什麽難的。”


    徐一真見有了布置,便答應了。


    惠民藥局聽上去像是個賣藥的。但實際上他是個衙門,太醫院的地方分支機構,負責施醫問藥,疫病的防控和匯報。


    其中的大夫,也是需要通過太醫院的變態考核,職業技能當不必擔心。


    他擔心的,隻是態度。縣裏的惠民藥局,能否真心誠意的給村民看病。


    “怎能不真心誠意?”張長貴覺得徐一真擔心很可笑,不由輕笑起來:“這並非一般的治病。這是治療瘟疫。


    “事成之後,他們自然能分潤一些製瘟的功勞。而若是懈怠,也自會有人懲戒他們。”張長貴說:“到了江北也要如此。


    “製瘟的功勞,不可獨占,適當時候不妨分潤於他人。這樣能多一些助力,少一些妨礙。”


    徐一真想了想。自己雖然對這功勞毫不在意,似乎也確實沒有要分潤出去的想法。


    他不由抱拳拱手執弟子禮:“受教。”果然,無論過去還是現代,吃獨食都是不可行的。


    村民們聽了張長貴解釋,便也說不出什麽。


    他們擔心的不過是自己親人沒人看病,若病情加重了怎麽辦。但既然有縣裏惠民藥局接管,又有功勞,當不會應付他們。


    何況兩人畢竟不是普通的大夫,是太醫院的大人,身負聖人囑托,要北上抗疫的。哪是他們小小的村民能妨害的。


    知道挽留不住,村民沮喪過後又有另一種情緒湧了上來。


    “兩位大人既然北上,不妨就坐我的船吧。”不知是誰突然高喊了一句,立刻引燃了村民的熱情。


    “坐我的船吧,我的船大。”


    “坐我的船吧,我的船穩。”


    既然挽留不住,此次一別再見就要等兩位大人從江北迴來了。


    他們不知能否失敗,或者不願去想,或者根本不想。但與村民最樸實的設想,再迴來時必然是衣錦還鄉,城裏大官出城門相迎的場麵,到時候就更不是他們小老百姓能夠親近的了。


    而活命之恩,尤其二十個重病的活命之恩,他們的家屬心中的感激,便無從報答。


    無從報答,無法報答,那至少載大人們過河吧。


    村民們一下子爭吵起來,擼胳膊挽袖子,就差動手了。


    徐一真看著這幅混亂的場麵,心中湧起一股暖流。


    以前看小說,總看到“他心中湧起一股暖流”之類的話,隻覺得矯情,能有什麽事情,能有什麽暖流?怕不是尿炕了吧。


    但設身處地了,才發現,那真的是一股暖流,起於心,入於腦,雖在胸中,卻比火更熱,讓整個身子都熨帖起來了。


    “哎。”耳邊傳來一聲歎息。徐一真循聲看去,是秀兒。


    “怎麽?”徐一真小聲問。


    “真好。”秀兒隻說了這兩個詞。


    相比頭一次見這場景的徐一真,李中和對這場麵則既熟悉又陌生了。


    熟悉,是因為他也曾經曆過。而那時候他是主角,是在現在徐一真、張長貴的位置。陌生則是因為,他已經很久沒經曆過了。


    這是人們自發地,真心實意的。


    因為自發,所以場麵顯得混亂。因為真心實意,所以情感直接熱切。


    他起自微末,當年初入官場時候未嚐沒有做過一些感動自己,感動眾人的事情。隻是在官場摸爬滾打日久,熱心便冷了,熱血便涼了,隻剩下鑽營二字。


    鑽營不好嗎?不,鑽營能讓他繼續往上爬。而與人心變得更遠。


    嘟,嘟,嘟。一聲聲棍子敲擊地麵的聲音傳來,人們聽到這個聲音,自覺不自覺的都安靜下來。


    人群一起看向聲音的來源。


    那裏是一個老人,一個年輕人。


    年輕人不認識,老人卻熟悉,正是之前雙腿水腫、腎病嚴重、彎腰駝背、還裹小腳的老人。哦,那不是老人,隻是顯得老而已。


    “兩位大人有馬車、有隨從、有藥材,豈是你們這些小船能裝得下的?”老人沒說話,年輕人說話了:“兩位大人當做我的船。”


    所有人沒再說話,默認了。


    次日一大早,收拾好行李的幾人牽著馬車,看到江邊多了一艘兩層樓船。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醫匠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陰九流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陰九流並收藏大明醫匠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