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與朱元啟聽後,都是憤怒極了,散發的殺意,都是針對出現這種情況而出來的。


    朱元璋與朱元啟無論如何也沒有想到,建寧府的這些村衛,竟然如此膽大妄為,竟然敢公然這般行事。


    朱元璋更是在第一時間,直接調集大軍,這是朱元璋的一種直覺,趙六七的特征,做不了假,至於趙六七等人的遭遇,以及建寧府是否是如同趙六七所說,還沒有進行複查,但朱元璋已經覺得不重要了。


    發生了這樣的事,無論是應天府有問題還是建寧府有問題,隻要大軍到來,就可以判定,而且,朱元璋也更加相信趙六七所說,這樣的事,即便是作假,可能性都不大。


    至於為什麽不現在去建寧府,是因為若是真的如同趙六七所說,那建寧府就已經是爛到根了,他們這裏去了,恐怕真會上演一出挾天子與明王以令大明了。


    而朱元啟心中是已經相信了趙六七所說的,當初張河的命案,他就有些疑慮,隻是沒有去深究,如今想來,定然有問題,張河與楊山都是建寧府人,而建寧府如今又發生了這樣的事,怎麽看都不像是一種巧合。


    至於朱元璋的果斷調集大軍,朱元啟也很是認同,村衛就敢如此,可見建寧府已經壞到了什麽程度,哪怕就是府衛,說不定都有問題,甚至是錦衣衛,同樣如此。


    不然,建寧府的情況為什麽沒有絲毫的信息報上去?要知道每一府,都是有府衛與錦衣衛共同存在的。


    而且按照趙六七說的,應天裏麵,情況恐怕也是不容樂觀,簡直是軍、政,兩方麵一起牽扯在一起的。


    而如今的大明,改善了這麽多,竟然會發生這樣的事,尤其是建寧府府衛有可能參與其中,朱元啟就一陣憤怒。


    趙六七聽著朱元璋這般果斷的話語,當即就哭了出來,嘴中不斷念叨著:小六,老鄭,老李,皇上與明王要親自給你們報仇了啊。


    朱元啟看著有些癲狂,又有些麻木的趙六七,心中一疼,蹲下身來,看向趙六七。


    “你先下去休息一番,吃點東西,你說的這些事,若是真的,你放心,我與皇上,一定給你們做主!


    大明,絕不會讓任何一個為大明付出的人,憑白而死,大明會記得,每一個為大明付出的人!”


    趙六七一個勁的磕著頭。


    “謝皇上,謝明王!”


    趙六七很快就被帶了下去,朱元璋與朱元啟對視一眼,向著馬車之外走了一段距離,才緩緩停下。


    “如今這事,你怎麽看?”


    朱元璋看向朱元啟,即便此刻他們萬般憤怒,也不得不沉下心來,得好好捋一捋這些事情。


    朱元啟聽著朱元璋的問題,過了一會,深吸一口氣,才緩緩出聲。


    “哥,你不是已經有了決定了嗎,其實趙六七說的,你心中已經相信了,隻是還有些不願相信,希望這隻是一個幻覺。


    但這事,已經成為了一個事實,而且這趙六七,應天當時發生的張河命案,其實有見到過他的身影,如今他們來建寧府查那命案,我是認可的。


    但如今在建寧府,卻是發生了這樣的事,我不僅心疼他們,也感謝他們,因為若不是他們,這裏的事情,還不知道什麽時候才能發現。


    或許我們到建寧府之後也能發現,但等我們到建寧府時,恐怕也會麵臨趙六七他們所麵臨的事情吧。”


    朱元啟轉頭,看向朱元璋,認真的再次開口。


    “哥,這裏的根已經腐爛了,既然已經決定好了,那就去做,不破不立,而且,除了建寧府,肯定還有其他地方,也如同這般,既然衢州府這裏沒有,那便是建寧府之後的幾個府,同樣有可能會是如今建寧府這般情況。


    不僅是官員,包括府衛、村衛,以及錦衣衛,全部都出現了問題,我們現在雖然不知道為何這麽多人會變成這樣,但如今,這些都已經不重要了。


    他們這樣做,與謀反,已經沒有區別了,唯有殺,才能震懾人心!


    而且,除了殺,我認為監管,也應該提上日程了,人心的震懾,隻能為一時,不足為一世,隻有將監管落實到位,才能有效防範這些事情的發生。


    無論是地方,還是軍中,以及錦衣衛,都需要監管。


    地方之上,京查需要確立了,同時應再次成立一部門,每年對大明各地進行考察,檢查大明各地情況之後,進行匯總,對那些有爭議或者有疑問的地方,由哥你來,或者是中書省批複,再次核查。


    發現問題的,錦衣衛核實之後,直接進行抓捕,且每年,每個人去的地方不能重複,這樣也能防止同流合汙。


    而這個監察部,同樣實行監察,可以由錦衣衛負責,錦衣衛本就負責這些事,由錦衣衛來很適合。


    至於軍中,同樣添設一部,廉軍司,同樣,負責對大明所有府衛、村衛進行監察,每年都將對大明所有的府衛以及村衛進行情況匯總,有爭議的,上報大都督府,或者由哥你親自下令,再次核查,核實之後,直接抓捕。


    同時,廉軍司同樣也需要監察,謹防廉軍司自身的貪汙,而這樣的事,同樣交給錦衣衛,畢竟錦衣衛的經驗是最豐富的。


    然而錦衣衛擁有如此權柄,也必須有一部,來對錦衣衛進行監察,而對錦衣衛進行監察的,必須是忠於哥,也隻能由哥你一人可以調動的。


    劉林不是從軍中退下來的嗎,盡管時間已經不少,但基本的,都還會,便讓劉林組建廠衛,而這廠衛隻有一個職責,那就是監察錦衣衛,其他的一切,都不用做。


    這樣也能防止廠衛權柄的擴大,從而防範宦官專權,同樣,為防止以後的子孫中出現信任宦官,增加宦官權柄的人,錦衣衛同樣要對廠衛進行監察。


    而錦衣衛內部,如今已經分為兩部,便讓兩部再相互監察,使這些監察別人的部門,權力再次交叉,這樣,單獨一個部門想要做那些不軌的事,也異常艱難。


    除非,錦衣衛兩個部門,以及廠衛,全部腐爛到根上了,而且禦史台也可以對錦衣衛以及廠衛進行監督,隻有這些監管的職權徹底交叉,除非所有人全部爛了,不然,就亂不了。


    同時,張樺所帶領的錦衣衛,人數最多,分布最廣,不僅每一個府,即便是周邊鄰國,甚至是遠洋,都有分布,在內部,同樣應該再次設立一部,為內部監察。


    對於錦衣衛,我覺得可以進行拆分了,毛驤所領錦衣衛為右錦衣衛,張樺所領錦衣衛為左錦衣衛,而在錦衣衛內部,設立一南北鎮撫司,分別監察左右錦衣衛,再分別設立南北鎮撫司鎮撫使,自檢自查。


    至於廉軍司,我建議讓劉基去,這個人雖然思想頑固了些,但起碼清廉,也不怕得罪人,有什麽事是真的敢做,有什麽話也是真的敢說。


    至於監察部,我想不到什麽合適的人選,畢竟我對那些人,都不熟悉,而南北鎮撫司同樣如此。


    對於這些,哥你覺得怎麽樣?”


    對於這些部門,朱元啟曾有過一些想法,但都還沒有細思過,也全都沒有與朱元璋說過這些。


    朱元啟深深知道,大明現在的每一個部門,權力都很大,往往能監察別人,而卻沒有人監察自己,即便有,也隻是內部的,全靠人舉報,或者是事大被發現,被動用皇權而查出來的。


    尤其是偏遠的地方,山高皇帝遠,更是很難管理,加上現在建寧府的事情,朱元啟不得不將這些,全部提出來。


    朱元啟不知道這麽做是不是對的,但起碼要去嚐試,而且多個部門之間的監察權力交叉,也能有效的防備相互間的同流合汙。


    這些部門當中,尤其是錦衣衛的職權,很大,即便分為左右兩部,權力依舊很大,尤其是張樺所在的左部,如今還是洪武時期,就有這些事情出現了,等到了後麵,隻會更加泛濫。


    包括廠衛也是,大明巔峰時的廠衛,可是真的巔峰,皇帝都要看他們的臉色,宦官權力增大同樣也是隱患,也是必須要加以控製的。


    朱元璋聽著朱元啟的話,沒有迴應,而是還在沉思著,朱元啟說的,很多,他也需要慢慢去想。


    如今發生了這些事情,已經無法改變,那麽就需要杜絕這些事情的再次發生,而朱元啟說的這些,朱元璋也是在猶豫。


    監察部是不是多餘了?本是禦史台以及都察院就有這些職能,然而想著監察部是麵向整個大明治內,朱元璋卻是又有些猶豫。


    還有廠衛的建立,對於宦官,他雖然用,但是朱元璋真的不想給宦官權力,他以前不知道,但自從他看過書,深深了解到曆朝曆代之後,他對宦官掌權就有很大的抗拒。


    但錦衣衛的監察,卻又勢在必行,僅僅隻是成立南北鎮撫司,朱元璋也是覺得還不夠,實在是這次錦衣衛內部的問題,朱元璋也是非常心驚。


    唯有廉軍司,朱元璋是想了想,就很是認同的,府衛與村衛的監管,確實需要趕緊跟上了,進入到地方,不是每個人都仍舊能夠做到如同在軍中一般的。


    尤其是府衛代表著軍權,村衛也差不多是軍權的一部分了。


    現在雖然大部分都是好的,但隨著時間的過去,一代人一代人下去,肯定會有變化,朱元璋也是無比清楚。


    現在忠誠,不代表以後,同樣忠誠。


    過了一會,朱元璋逐漸迴過神來,沉重的看向朱元啟。


    “你說的廉軍司,咱覺著等迴到應天之後,就可以立即進行,不過,那劉基咱另外有用,廉軍司就交給陳兆先負責,他也是跟隨咱們的老人了。


    他的忠心不用懷疑,而且這個人同樣剛正不阿,咱覺著不錯。


    至於監察部,咱想著要不先讓都察院先做著?都察院監察百官,若是再成立一監察部,會不會太亂了些,給都察院加加擔子,咱準備讓劉基去負責都察院,這樣你覺著如何?”


    朱元啟神色一黯,朱元璋的意思,他能夠明白,廉軍司說得很暢快,說明這事是定然要做的。


    而監察部,朱元璋想用都察院來代替,朱元啟也能理解,畢竟這個部門一旦設立,就需要人手,但朱元啟對這個都察院,心中已經是不抱什麽希望了。


    僅僅是一個監察百官,也隻是監察朝堂之上的眾人,就這些,都是官官相護罷了,難道,就指望著都察院之中突然出現清正廉潔,剛正不阿的人嗎?


    至於廠衛,朱元啟看得出來,朱元璋是不想設立,朱元啟知道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宦官的存在,但是,這個廠衛,宦官卻是最為合適的。


    朱元啟的心情一時有些複雜,這個事,他與朱元璋又是出現分歧了啊。


    但沒有辦法,國家大事,怎麽能沒有分歧,畢竟不是小家小戶的瑣事,即便就是小家,有些時候,不也是同樣有矛盾的嗎?


    朱元啟現在也不想再去提了,現在這麽多事,也不是短時間能夠處理好的,這個事,往後再說吧,反正隻要沒有部門能夠監察錦衣衛,他是必定要再次提出的。


    沒一會,朱元啟才開口迴應朱元璋。


    “既然那陳兆先合適,那便就他了,隻要能夠將這廉軍司做起來,就好,畢竟,這事關大明的根基,大軍,絕不能容許這些問題的出現。


    至於那都察院,哥,不是我說,交給他們真的能行嗎?


    雖然這樣會省事很多,但目前,哪怕就是朝堂百官,他們監察不來,如今建寧府的事,擺明了應天定然有人做支撐,卻是一點聲響都沒有。


    另外那些主動找哥你說明的人,都察院又查出了誰?說不定都察院內部,都有這樣的人存在呢,更說不定,私下的關係,可是好著呢。


    之前朝堂的一幕,哥你就忘了嗎?我沒有忘。


    更何況這次還是針對整個大明,就憑都察院,還差了些,他們就繼續盯著朝堂百官便是了,監察部我認為應當設立,必須重整大明的風氣才是最重要的。


    而且,就像我剛才說的,任何一個部門,都需要有監察部門進行監察,且各個監察部門之間,同樣要進行相互間的監察,隻有這樣,才會有效防範同流合汙的事情發生。


    哥,我們不能將希望放在會出現剛正不阿的人這個可能性的上麵,如今的大明,一切規矩都需要我們來製定。


    而且,到時實在不行,撤了便是,又有何妨?


    至於廠衛與錦衣衛南北鎮撫司,過後再說也可以,不過這次錦衣衛內部的清查,必須得嚴查到底!”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家兄朱元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恰在時節逢上君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恰在時節逢上君並收藏家兄朱元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