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希匹!
自己剛剛上任,刑部的老混蛋們就把這些破事扔給老子了?
伍桐臉上沒有表情,心裏媽賣....心裏正在親切的問候同僚。
刑部右侍郎年紀不小了,論資曆,也應該讓他升任了,三把手總是不如一把手和二把手自在啊。
尤其是與自己品級相同,可仔細一想要比自己高半級的左侍郎竟然是個小屁孩...
其實伍桐已經二十好幾歲了,兒子都已經過了周歲,不過在刑部右侍郎的眼裏,他也就是個孩子。
“還沒請教右侍郎高姓大名。”伍桐也就隨口一問,主要是他上朝的時候也沒想著幹多久,當然對朝中的同僚不熟悉了。
沒見他一直用刑部右侍郎稱唿嘛,絕對不是沒來的急想名字。
右侍郎唇上的短須抖了抖,“老夫文郜!”
“原來是文大人啊,久仰久仰。”
下意識說了久仰大名,說完伍桐就愣住了,嗯,這會不會有一種罵人的意味在裏麵。
果然,文郜文大人的臉色陰沉的不像樣,可老人家也懶得多說一句話,冷哼一聲權當出氣了。
“伍桐年輕不通政事,全賴陛下厚愛才腆為刑部侍郎,還請文大人多多提攜。”伍桐拱拱手,之所以這麽有禮貌,主要是他想問問這些冤假錯案的檔案是什麽鬼。
文郜看著伍桐,目光閃爍了一瞬,“那些案子都是刑部積壓了很久的案子。”
“那為什麽會送到我這裏?”伍桐納悶的撓了撓頭。
“尚書大人吩咐的。”文郜努了努嘴,“伍侍郎若是有疑問可以去問尚書大人。”
“總得帶句話吧!”伍桐小聲嘀咕。
“有。”
或許是伍桐嘀咕的動靜有些大,文郜文侍郎竟然迴答了伍桐這句話,“尚書大人說你在家中沒事幹,就把這些文卷給你,讓你先熟悉熟悉刑部的工作。”
“從最難的開始?”伍桐大叫。
“咳!”
文郜幹咳一聲,正了正嗓音,臉色看起來都正常了不少,“這些案子都是些陳年舊案,您就當熟悉熟悉刑部的辦公流程就是了,無須破案。”
無須破案?
伍桐覺得文郜最後一句話說的很怪,可到底怪在哪,伍桐現在還說不出來。
“就是說走個過場唄?”
伍桐拍了拍身旁的箱子,這裏麵全都是刑部送過來的卷宗,“這事簡單,我肯定辦好了。”
大義凜然的話說完了。
伍桐又小聲嘀咕一句,“這麽多卷宗,反正我是一本都不帶看的。”
文郜挑了挑眉,滿意的點了點頭,“那老夫就先行告退了。”
“文大人慢走。”
送走了文郜,伍桐急匆匆的走到後院,看著穿著五品綠色官服的刑部郎中,“你怎麽會在這?”
這位刑部的郎中年紀不是很大,姓易單字一個居,三十歲左右的年紀,是弘正十七年的進士,在國子監抄了三年多的書,然後做了上元縣的縣令。
沒錯,就是上元縣的縣令。
當年上元縣發生水災,出了很多事,那時候的工房典吏仍在戴罪立功,上元縣令因為伍桐的原因撈了一波政績,升職了,之後的上元縣令就是這位易居一縣令了。
伍桐還在秣陵的時候沒少和這位易居打交道,算算時間他們已經有近兩年沒見了。
“好久不見了,易縣令。”伍桐發自內心的笑了笑,“不對,現在應該改口叫易郎中了。”
伍桐嘖嘖稱讚道,“厲害啊,上元縣令隻不過是個七品官吧,現在已經是從五品了,你這升官速度可以說是最快的了吧?”
易居眨了眨眼,盯著伍桐不說話。
伍桐被他盯得有些發毛。
“比不上上元縣伯啊。”易居嗬嗬笑道,“當初您治了水患又為百姓謀了一份生計,直接便被封為上元縣子,那可是正五品的子爵啊,如今已經成了三品六部侍郎。下官考取進士直到現在已經有五六年了,皇恩浩蕩下才勉強成了從五品的刑部郎中,在上元縣伯麵前實在汗顏,您才是升官最快的人。”
“這麽長時間不見你也會打官腔了啊。”伍桐大笑道,“來,坐坐坐!”
“上元縣伯請。”
兩個人坐在椅子上,伍桐身子靠著座椅的一側扶手,看神色頗為激動喜悅。
易居淡然笑了笑,“縣伯最近在朝中頗為活躍啊,當日朝中一眼驚起千層浪啊。下官也是借著為你送卷宗一事翹了半天坐衙,您給說說,何為新顯學?”
伍桐輕笑一下,像是自嘲,又有些苦澀,“天博學院教的便是新顯學。”
“有時間要去討教一番。”易居拱了拱手,旋即壓低聲音小聲問道,“上元縣伯想好如果推行顯學了嗎?”
推行顯學?這話怎麽說的像是自己要推行新政似得。
伍桐心裏嘀咕兩聲,嗬嗬笑道,“此事不能拖,朝中的那些文人一個個都說自己是文脈傳人,名家正統,正好,現在文脈世家的聖廟都被雷劈了,天都不容了,我看他們還怎麽站出來說話,不趁現在將我天博學院推出來,日後可不會再有這樣的好機會。”
易居點了點頭,“兵貴神速,這還是上元縣伯在上元縣教下官的兵法,此舉無錯。”
易郎中眼珠一轉,仔細想了想,“縣伯可想好如何規製朝中百官,百姓如何安置,朝政如何梳理,國家向何處邁步?”
伍桐皺起眉,小心說著,“我是要推出自己的學問,並不是要變法!”
“可在很多人眼中,縣伯您就是要變法。”
易居正色道。
伍桐不動聲色的轉過頭,“你們想錯了。”
“縣伯可知文侍郎和下官押運的這些卷宗是什麽嗎?”易居見伍桐避而不答這個問題,轉過話題說起了伍桐目前最好奇的事情。
“文侍郎不是說這裏麵都是刑部的無頭冤案嗎?他和我說了這些東西就是讓我熟悉一下刑部公文,沒有其他作用。”伍桐不知道這裏麵的東西到底藏著什麽,下意識的想要甩鍋,不知情才能活的好。
“是刑部的無頭案,不過不是無頭冤案。”易居搖了搖頭說道,“這裏麵的案子大多數是無頭公案。”
“無頭公案?”伍桐皺起眉,無頭公案不就是壓箱底的案子嗎,線索不夠根本就破不開啊,看來確實和文侍郎說的一樣,這就是讓自己熟悉刑部公文的東西。
“說是無頭公案倒也不妥。”易居又悠悠說道,“因為這些案子都知道兇手是誰,可就是動不了。”
“什麽意思?”
易居站起身翻開箱子,隨手從裏麵拿出一本卷宗,微微翻了翻,“弘正十年,興雲百姓狀告當地豪紳巧取豪奪,侵占良田,可這事最後不了了之,縣伯知道為什麽嗎?”
“為什麽?”伍桐隱隱有了些猜測,但他隻能繼續裝傻。
“興雲穆家,號稱穆半城,上元縣伯不妨猜猜,何謂半城?”
易居饒有興趣的翻著卷宗,不多時他將卷宗輕輕合上,他站在箱子前側著頭看向伍桐。
伍桐微微眯眼,他忽然明白剛才文侍郎說的話是什麽意思了。
這個差事真的是刑部尚書周文斌交給自己的?
他是問心無愧還是要做自爆卡車啊?
自己剛剛上任,刑部的老混蛋們就把這些破事扔給老子了?
伍桐臉上沒有表情,心裏媽賣....心裏正在親切的問候同僚。
刑部右侍郎年紀不小了,論資曆,也應該讓他升任了,三把手總是不如一把手和二把手自在啊。
尤其是與自己品級相同,可仔細一想要比自己高半級的左侍郎竟然是個小屁孩...
其實伍桐已經二十好幾歲了,兒子都已經過了周歲,不過在刑部右侍郎的眼裏,他也就是個孩子。
“還沒請教右侍郎高姓大名。”伍桐也就隨口一問,主要是他上朝的時候也沒想著幹多久,當然對朝中的同僚不熟悉了。
沒見他一直用刑部右侍郎稱唿嘛,絕對不是沒來的急想名字。
右侍郎唇上的短須抖了抖,“老夫文郜!”
“原來是文大人啊,久仰久仰。”
下意識說了久仰大名,說完伍桐就愣住了,嗯,這會不會有一種罵人的意味在裏麵。
果然,文郜文大人的臉色陰沉的不像樣,可老人家也懶得多說一句話,冷哼一聲權當出氣了。
“伍桐年輕不通政事,全賴陛下厚愛才腆為刑部侍郎,還請文大人多多提攜。”伍桐拱拱手,之所以這麽有禮貌,主要是他想問問這些冤假錯案的檔案是什麽鬼。
文郜看著伍桐,目光閃爍了一瞬,“那些案子都是刑部積壓了很久的案子。”
“那為什麽會送到我這裏?”伍桐納悶的撓了撓頭。
“尚書大人吩咐的。”文郜努了努嘴,“伍侍郎若是有疑問可以去問尚書大人。”
“總得帶句話吧!”伍桐小聲嘀咕。
“有。”
或許是伍桐嘀咕的動靜有些大,文郜文侍郎竟然迴答了伍桐這句話,“尚書大人說你在家中沒事幹,就把這些文卷給你,讓你先熟悉熟悉刑部的工作。”
“從最難的開始?”伍桐大叫。
“咳!”
文郜幹咳一聲,正了正嗓音,臉色看起來都正常了不少,“這些案子都是些陳年舊案,您就當熟悉熟悉刑部的辦公流程就是了,無須破案。”
無須破案?
伍桐覺得文郜最後一句話說的很怪,可到底怪在哪,伍桐現在還說不出來。
“就是說走個過場唄?”
伍桐拍了拍身旁的箱子,這裏麵全都是刑部送過來的卷宗,“這事簡單,我肯定辦好了。”
大義凜然的話說完了。
伍桐又小聲嘀咕一句,“這麽多卷宗,反正我是一本都不帶看的。”
文郜挑了挑眉,滿意的點了點頭,“那老夫就先行告退了。”
“文大人慢走。”
送走了文郜,伍桐急匆匆的走到後院,看著穿著五品綠色官服的刑部郎中,“你怎麽會在這?”
這位刑部的郎中年紀不是很大,姓易單字一個居,三十歲左右的年紀,是弘正十七年的進士,在國子監抄了三年多的書,然後做了上元縣的縣令。
沒錯,就是上元縣的縣令。
當年上元縣發生水災,出了很多事,那時候的工房典吏仍在戴罪立功,上元縣令因為伍桐的原因撈了一波政績,升職了,之後的上元縣令就是這位易居一縣令了。
伍桐還在秣陵的時候沒少和這位易居打交道,算算時間他們已經有近兩年沒見了。
“好久不見了,易縣令。”伍桐發自內心的笑了笑,“不對,現在應該改口叫易郎中了。”
伍桐嘖嘖稱讚道,“厲害啊,上元縣令隻不過是個七品官吧,現在已經是從五品了,你這升官速度可以說是最快的了吧?”
易居眨了眨眼,盯著伍桐不說話。
伍桐被他盯得有些發毛。
“比不上上元縣伯啊。”易居嗬嗬笑道,“當初您治了水患又為百姓謀了一份生計,直接便被封為上元縣子,那可是正五品的子爵啊,如今已經成了三品六部侍郎。下官考取進士直到現在已經有五六年了,皇恩浩蕩下才勉強成了從五品的刑部郎中,在上元縣伯麵前實在汗顏,您才是升官最快的人。”
“這麽長時間不見你也會打官腔了啊。”伍桐大笑道,“來,坐坐坐!”
“上元縣伯請。”
兩個人坐在椅子上,伍桐身子靠著座椅的一側扶手,看神色頗為激動喜悅。
易居淡然笑了笑,“縣伯最近在朝中頗為活躍啊,當日朝中一眼驚起千層浪啊。下官也是借著為你送卷宗一事翹了半天坐衙,您給說說,何為新顯學?”
伍桐輕笑一下,像是自嘲,又有些苦澀,“天博學院教的便是新顯學。”
“有時間要去討教一番。”易居拱了拱手,旋即壓低聲音小聲問道,“上元縣伯想好如果推行顯學了嗎?”
推行顯學?這話怎麽說的像是自己要推行新政似得。
伍桐心裏嘀咕兩聲,嗬嗬笑道,“此事不能拖,朝中的那些文人一個個都說自己是文脈傳人,名家正統,正好,現在文脈世家的聖廟都被雷劈了,天都不容了,我看他們還怎麽站出來說話,不趁現在將我天博學院推出來,日後可不會再有這樣的好機會。”
易居點了點頭,“兵貴神速,這還是上元縣伯在上元縣教下官的兵法,此舉無錯。”
易郎中眼珠一轉,仔細想了想,“縣伯可想好如何規製朝中百官,百姓如何安置,朝政如何梳理,國家向何處邁步?”
伍桐皺起眉,小心說著,“我是要推出自己的學問,並不是要變法!”
“可在很多人眼中,縣伯您就是要變法。”
易居正色道。
伍桐不動聲色的轉過頭,“你們想錯了。”
“縣伯可知文侍郎和下官押運的這些卷宗是什麽嗎?”易居見伍桐避而不答這個問題,轉過話題說起了伍桐目前最好奇的事情。
“文侍郎不是說這裏麵都是刑部的無頭冤案嗎?他和我說了這些東西就是讓我熟悉一下刑部公文,沒有其他作用。”伍桐不知道這裏麵的東西到底藏著什麽,下意識的想要甩鍋,不知情才能活的好。
“是刑部的無頭案,不過不是無頭冤案。”易居搖了搖頭說道,“這裏麵的案子大多數是無頭公案。”
“無頭公案?”伍桐皺起眉,無頭公案不就是壓箱底的案子嗎,線索不夠根本就破不開啊,看來確實和文侍郎說的一樣,這就是讓自己熟悉刑部公文的東西。
“說是無頭公案倒也不妥。”易居又悠悠說道,“因為這些案子都知道兇手是誰,可就是動不了。”
“什麽意思?”
易居站起身翻開箱子,隨手從裏麵拿出一本卷宗,微微翻了翻,“弘正十年,興雲百姓狀告當地豪紳巧取豪奪,侵占良田,可這事最後不了了之,縣伯知道為什麽嗎?”
“為什麽?”伍桐隱隱有了些猜測,但他隻能繼續裝傻。
“興雲穆家,號稱穆半城,上元縣伯不妨猜猜,何謂半城?”
易居饒有興趣的翻著卷宗,不多時他將卷宗輕輕合上,他站在箱子前側著頭看向伍桐。
伍桐微微眯眼,他忽然明白剛才文侍郎說的話是什麽意思了。
這個差事真的是刑部尚書周文斌交給自己的?
他是問心無愧還是要做自爆卡車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