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由”皇帝麵露不喜。


    他本來想借著封王的這個由頭把王府親衛這件事一並給落實了,沒想到還是被這兩個老家夥給懟了迴來。


    宰相秦讓道:“老臣認為,藩王領私人衛隊有擾動朝廷的隱患,動搖國本,不可不察。”


    “臣等附議”,沒等皇帝說話,多數朝臣已經站出來附議了,隻剩下吏部、禮部等寥寥幾位沒動。


    “危言聳聽了吧諸位,眾皇子年紀尚輕,且品相過人,臣以為三千護衛可行。”兵部尚書出班道。


    “李成,你作為樞密使也說說吧。”皇帝道


    樞密使李成年過花甲,看上去老態龍鍾的樣子,但是作為武將之首,沒人敢小視他。


    李成道:“臣老眼昏花,一切全憑陛下做主,臣遵照執行就是。”


    皇帝臉色難看,暗道:“真是老狐狸,總想著把自己摘出去,今天偏不能如你所願。”說道:“李愛卿,你作為樞密使,掌大興諸軍事,你不發表意見怎麽行,丞相你說是不是?”


    丞相秦讓:“陛下聖明。”


    李成看避不過去了,他深知皇帝意圖,隻能道:“老臣以為王爺可以領三千人馬。”皇帝剛要鬆口氣,就聽見李成繼續道:“但是是有條件的。”


    皇帝道:“說來聽聽。”


    李成道:“丞相的顧慮並沒有錯,老臣認為三千人應該從京營抽調,不用重新招募,四位王爺殿下親衛之權一代一議,後輩繼任者不能直接繼承。無朝廷旨意不能隨意離開其屬地,老臣惶恐,請陛下聖裁。”


    丞相秦讓道:“陛下,李樞密使雖然附加了多方條件,但是.....”


    “我聽說馬州鎮守使秦虎手下有私人護衛一千人?”秦讓的話還沒說完就被皇帝給打斷了,聽到這話秦讓頓時額頭冒汗。


    秦虎是秦讓的長子,任馬州鎮守使,原本覺得極其機密的事情,沒想到被皇帝知道了,但是他依然辯解道:“陛下,這些都是流言而已,具臣所知,秦虎所部都是鎮守府兵馬,隨扈兵馬均按照朝廷規製執行,並沒有所謂的私人護衛。”


    皇帝道:“看來朕的內衛需要整頓了,這不準確的消息也敢報,差點影響到咱們君臣關係,著實可惡。”


    秦讓聽到內衛,感覺剛下去的冷汗再次冒了出來,仔細想了想,覺得李成的方法雖然給諸皇子都增加了三千護衛,但是京營人馬總體數量不變,尚能接受,趕緊道:“陛下,臣想了想,覺得李樞密使的建議合情合理,可以試著執行。”


    皇帝道:“那就頒布詔令,按照李愛卿的意見施行吧。”


    林川在邊上看的是一頭霧水,這都是什麽跟什麽呀。四皇子也是一臉的懵懂,太子則是和皇帝一樣臉色不太好看,丞相秦讓也是一臉吃了蒼蠅的樣子,隻有樞密使李成一臉的無所謂。


    皇帝道:“戶部,南方的賑災情況如何了,怎麽也不見你們匯報?”


    “迴陛下,戶部左侍郎洪濤親自前往南方三府督導賑災,前日得報,一切進展順利。”皇帝聽聞左侍郎親自執行放心了不少。


    繼續問道:“兵部,動亂處置的如何?”兵部尚書田建趕緊道:“迴陛下,戶部賑災到位後,流民大大減少,動亂已經基本平息。剩餘部分頑劣之徒已然不成氣候,隨時可以剿滅。”


    皇帝道:“既然如此,那就加快進度,早日平定動亂。”


    田建躬身道:“臣遵旨。”


    “有事上奏,無事退朝”站班太監接到皇帝的示意,高聲唱喝道。


    見眾人無人奏事,皇帝起身離開,站班太監唱喝道:“退朝...”


    “恭送陛下”眾臣行禮道。


    看著眾人先後離開含元殿,林川和四皇子也給太子告辭準備離開,卻被太子給叫住了,道:“父皇讓我帶你倆去含元殿。”


    林川無奈,感覺站了一上午腿都快不是自己的了,正準備迴家補個覺呢,四皇子更是一臉的沮喪。


    三人相互交談著來到乾元殿,看見皇帝已經坐在禦座上批閱奏章了。“兒臣,參見父皇。”太子帶頭參見,林川二人隨後附和。


    “坐吧”皇帝道,早有小太監在邊上擺好椅子,太子在自己辦公的座位上坐好,林川二人也在椅子上依次坐好,等著皇帝開口。


    “太子,你給他倆說說吧。”皇帝抬頭吩咐道。


    太子起身行禮道:“是,父皇。”


    太子也沒坐下,而是走到林川二人跟前道:“二位弟弟今天在朝堂上也見識了,不知道有沒有什麽疑問?老三,你先說”


    “太子哥,我覺著丞相人脈很廣呀,包括並相在內的大部分官員似乎都以他的意見為準,李樞密使有點太老了,精力不濟,我都看見他打盹了,嗬嗬”三皇子說道。


    “不錯,看來你也不是隻會看小人書呀”太子拍著三皇子的肩膀,三皇子一臉受傷的表情,偷偷的看了一眼皇帝,見皇帝沒理他們,才鬆了一口氣。


    “小末,你呢?”


    “太子哥,我認同三哥說的,我覺著丞相非常不想讓王爺掌握三千護衛,樞密使則是事不關己,能避則避的態度。那個馬州鎮守使似乎和秦相的關係很是緊密,最後也是因為這個原因,他才決定放棄。”林川仔細迴想了一下道。


    太子道:“你倆看見的都不錯,事實也確實如此,至於原因嘛我現在給你們說說,你們就明白為什麽要讓你們領三千王府護衛了。”


    “我大興朝目前的軍事結構大致是這樣分部的,京城有京營四衛,既前後左右,每衛兵馬在三萬左右,另有皇城禁衛,驍騎衛,總兵力18萬,其中驍騎衛以騎兵為主。”太子娓娓道來,林川想著這京城兵馬還真不少。


    “這六衛其中左衛領軍的是中郎將秦山,他是馬州鎮守使秦虎的二弟,秦相的二公子。右衛領軍的是中郎將田守,兵部尚書田建長子。前衛領軍的是樞密使長子李鼎,官職中郎將,後衛是中郎將趙春、驍騎衛中郎將孫明,這兩人是父皇提拔於微末,禁衛統帥林安皇族子弟。”


    聽到這裏林川問道:“這麽說來秦相是不想我們皇族增加兵馬的統帥?而父皇正好也是想通過封王來加強對兵事的掌控?我們四個一萬兩千的兵馬,再加上太子哥你的東宮衛的八千人馬,也有兩萬人了,這相當於重新增加了一營呀。”


    皇帝這時候道:“孺子可教也,朕正是這個打算。秦相主內,他兩個兒子主外,再加上田建,已經影響到朝堂運作了。”


    太子繼續道:“除了京營,北方邊城朗州、馬州、管城、段州四州之地各有鎮守兵馬一萬人,歸鎮守使統領。四州北邊有五關,有鷹揚衛、虎嘯衛兩衛總計十萬人馬。南方邊界配製基本相同,除了邊地,內地各府有一千府軍以應對日常治安。”


    林川終於對大興朝的軍事力量有了大致的了解,看來皇帝是想借封王來加強皇室的軍事力量,丞相等人當然不肯輕易讓步,最後還是以秦虎的把柄來交換的。


    “看來這蒸蒸日盛的大興朝也不是表麵那麽平靜呀。”林川暗暗感歎道,不過對他來說無所謂,隻要麻煩不找他,他也不準備當出頭鳥,安穩過日子才是正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劍鋒上的尊嚴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小米酥的樹根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小米酥的樹根並收藏劍鋒上的尊嚴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