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遷都具茨山後,以民為本,依法治國,國家日益強盛,黎民百姓日益富足,國泰民安,政通人和,出現了中華民族曆史上第一個太平盛世。
黃帝37歲建立橋國,登上黃帝大位;40歲時橋山大旱,黃帝遷都具茨山,在具茨山生活了十二年,對具茨山的建設,對中原的各項建設,作了具大貢獻。
但是,天有不測風雲。
正當黃帝在具茨山順利推進各項工作時,中原地區遭遇百年不遇的瀑雨和洪水,具茨山被洪水圍困,變成了一座孤島。
瓢潑大雨整整下了一個多月,具茨山損失慘重。
具茨山山上,山洪暴發,衝毀了剛建不久的房舍,衝毀了大片良田,衝垮了山洞,無數的黎民百姓被淹死、被垮塌的泥石流掩埋洞中;餓死、病死的人,彼彼皆是;淹死、病死、餓死的牲畜,發出陣陣腐臭味;免強活下來的人,還在饑餓、病疼之中痛苦掙紮;
具茨山的黃宮,也損失慘重。
黃帝辦公的愛鶴坪,早已變成水鄉澤國。議事廳淹沒水中,不見蹤影;滔滔洪水,剛剛淹到炎黃寶鼎的底座;炎黃寶鼎就像汪洋大海中的定海神針,洪水漲到寶鼎的三條金龍鼎腿時,洪水就不漲了,好像那洪水被三條金龍吸住了;炎黃寶鼎上,站著兩隻仙鶴,引脛長鳴,與天對話,詢問大雨何時停?
黃帝住的山洞黃帝宮,還完好無損,這裏成了防洪搶險指揮部,大臣們都在這裏,在風後、倉頡主持下,商量防洪對策;這時的黃帝,正帶著應龍、力牧、伯益等大臣,在具茨山察看災情,安置災民;大鴻接受黃帝命令,正帶著軍隊,搶險救人;黃帝下令,凡無家可歸者,都安置到黃宮裏暫住;黃帝叫二黃妃方雷氏、三黃妃彤魚氏、四黃妃嫫姆,一齊搬到黃後嫘祖洞中居住,騰出神仙坡安置災民;黃帝巡視完山上後,又到山下巡視。
具茨山下,變成了汪洋大海。
村莊被洪水掃蕩,房屋不見蹤影;還活著的人,有的抱住樹枝樹幹,有的躲在較高的小山山頂,盼著洪水早退;洪水中,飄著大人、小孩、男人、女人的屍體;那些淹死、餓死、病死的家禽、家畜,也在水中飄浮,開始腐爛,散發出陣陣惡臭。
黃帝下山後,站在水邊瞭望;由於沒有船隻,隻有望洋興歎,為受災的黎民百姓著急。
終於熬過了兩個月時間,大雨停了,洪水慢慢消退了,具茨山的山上山下,一片狼跡。
黃帝拖著疲被的身體,聽從醫藥大臣雷公的建議,分派大臣奔赴災區各地,安慰災民,安葬淹死的黎民百姓,掩埋各種動物屍體,防止瘟疫流行;然後,組織災民,修建簡易茅舍,渡過難關。
黃帝派人調查後得知,這次的瀑雨和洪水災害,幸好隻局限在具茨山方園幾百裏以內,其他州、邑,仍是風調雨順。
黃帝和大臣們商量後,下令災區周邊州、邑,向災區支援糧食、肉幹、衣服、種子、家禽家畜,幫助災民渡過災荒。
各州、邑接到黃帝命令後,北方各州、邑支援了不少的肉幹、獸皮衣裳;東方各州、邑支援了不少魚幹、家禽家畜;南方各州、邑支援了不少大米、鹽巴、農具;西方各州、邑支援了不少小米、小麥、玉米等種子。
災區的生產和生活,總算安頓了下來。
冬至那天,黃帝帶著全體大臣,跪在具茨山頂的天心石前,三拜九叩後,黃帝向上天傾述道:“蒼天啊,我姫軒轅自遷都具茨山後,對上天忠心耿耿,對黎民百姓百般嗬護,對自己嚴格要求,從未觸犯過天規天條,也未觸犯過國家製定的刑法,勤勤懇懇,忠於職責,為什麽還降下天災懲罰我?要懲罰就懲罰我一個人,讓我被熊咬死,讓我走路摔下山崖摔死,不要殃及黎民百姓呀,他們是無辜的!上天呀,我今天率文武百官,在天心石向你祈求,求來年風調雨順,國泰民安,五穀豐登,六畜興旺呀!……”
這場天災,既不是黃帝的工作沒作好,也不是上天的懲罰,而是一種自然現像;可當時的人們,咋能認識到這點!
這年的冬天特別冷,好在有各州、邑的支援,具茨山和災區的黎民百姓,平安地渡過了災後的第一個寒冬。
春天來了,百花又開了,百鳥又鳴了,災區的黎民百姓,又下地播種了。
正當小米結籽、包穀背娃娃時,正當黃帝和黎民百姓的臉上又綻放出笑容時,又一場瀑雨籠罩著具茨山,又一場大洪水席卷了具茨山的山上山下;眼看到手的莊稼又被淹了,眼看剛修好的房舎又被衝垮了,眼看剛綻放笑臉的黎民百姓又被洪水衝走了,黃帝跪到天心石前,還未張口說話,一大口鮮血衝口而出,黃帝病倒了,當場昏迷不醒!
黃帝被抬迴黃帝宮,臉色煞白,躺在床上還昏迷不醒;身邊圍著黃後和三個黃妃,以及黃帝的兒女,個個哭腫了眼睛;黃後和黃妃後麵,跪著幾十個文武官員,個個臉色凝重,盼望黃帝快快蘇醒;官員後麵,跪著黑壓壓一大片黎民百姓,他們是聽說黃帝病倒後趕來看望黃帝的,個個心急如焚。
醫藥大臣雷公,給黃帝把脈後說:“黃帝自去年水災以來,操心國家和黎民百姓的安危,心力交瘁,身體虛弱,一直沒有恢複;這次,具茨山又遭瀑雨和洪水,黃帝的身心又遭重創,一時急火攻心,瘀血上湧,導至吐血和昏迷!”
風後說:“雷公,有什麽辦法讓黃帝蘇醒過來?”
雷公說:“有,用艾炙!”
雷公掏出一把艾草,把艾草擰成繩狀,用刀切成一寸長的五截;然後,將艾草短截點燃一頭,另一頭分別貼在黃帝的額頭、兩手掌心、兩腳掌心;過了一會兒,艾草繩燃到貼近皮膚的地方,黃帝的眉頭抽動了一下,嘴角也咬緊了,四肢開始顫動;又過了一會兒,黃帝一聲長歎,睜開了雙眼。
雷公急忙取下艾草,黃帝坐起來,望了望大家,問:“我怎麽了?”
黃後嫘祖說:“你在天心石吐了血,後昏迷不醒,雷公用艾炙把你治蘇醒了!”
黃帝想了想,問:“你們圍著我幹什麽?”
風後說:“你病了,大家著急,都來看你了!”
黃帝說:“謝了,我沒什麽!大家快去救災,這個時候,黎民百姓最需要我們!大家快去吧,多救一個人,就多一個勞動力;多搶出一袋糧食,就能救活幾條人命,人命關天呀!”
大家又救災去了。
黃帝把風後、倉頡留下,對他倆說:“接連兩年水災,具茨山不宜再作都城,我打算遷都!”
風後說:“黃帝遷都的決定是正確的,不知遷往何處?”
黃帝說:“我想遷迴橋山。”
倉頡說:“我同意遷迴橋山。黃帝,我們離開橋山十二年了,不知橋山的情況,我建議先派誇父迴橋山看一看,再作決定!”
黃帝說:“好,倉頡你去辦!這件事先不要對任何人講,以免動搖救災的人心!風後,走,我們去山下看看!”
一個月後,誇父從橋山迴來,報告黃帝,說黃帝離開橋山後,橋山的黎民百姓,相信黃帝還會迴來,於是把黃宮保護下來,每年還進行了修繕,黃宮設施完好,迴去就能居住;橋山這幾年風調雨順,黎民百姓生活富足,大家歡迎黃帝迴橋山;這幾天,橋山的黎民百姓十分激動,開始修路、打掃衛生、釀酒、準備吃食,準備隆重歡迎黃帝迴橋山!
黃帝聽了,十分感動,決定召開大臣會議,研究迴橋山的具體事項。
具茨山的瀑雨停了,洪水退了,但大地一片狼跡。
具茨山的黎民百姓,聽說黃帝要把都城重新遷迴橋山,十分讚成,並表示要跟著黃帝遷迴橋山。
黃帝37歲建立橋國,登上黃帝大位;40歲時橋山大旱,黃帝遷都具茨山,在具茨山生活了十二年,對具茨山的建設,對中原的各項建設,作了具大貢獻。
但是,天有不測風雲。
正當黃帝在具茨山順利推進各項工作時,中原地區遭遇百年不遇的瀑雨和洪水,具茨山被洪水圍困,變成了一座孤島。
瓢潑大雨整整下了一個多月,具茨山損失慘重。
具茨山山上,山洪暴發,衝毀了剛建不久的房舍,衝毀了大片良田,衝垮了山洞,無數的黎民百姓被淹死、被垮塌的泥石流掩埋洞中;餓死、病死的人,彼彼皆是;淹死、病死、餓死的牲畜,發出陣陣腐臭味;免強活下來的人,還在饑餓、病疼之中痛苦掙紮;
具茨山的黃宮,也損失慘重。
黃帝辦公的愛鶴坪,早已變成水鄉澤國。議事廳淹沒水中,不見蹤影;滔滔洪水,剛剛淹到炎黃寶鼎的底座;炎黃寶鼎就像汪洋大海中的定海神針,洪水漲到寶鼎的三條金龍鼎腿時,洪水就不漲了,好像那洪水被三條金龍吸住了;炎黃寶鼎上,站著兩隻仙鶴,引脛長鳴,與天對話,詢問大雨何時停?
黃帝住的山洞黃帝宮,還完好無損,這裏成了防洪搶險指揮部,大臣們都在這裏,在風後、倉頡主持下,商量防洪對策;這時的黃帝,正帶著應龍、力牧、伯益等大臣,在具茨山察看災情,安置災民;大鴻接受黃帝命令,正帶著軍隊,搶險救人;黃帝下令,凡無家可歸者,都安置到黃宮裏暫住;黃帝叫二黃妃方雷氏、三黃妃彤魚氏、四黃妃嫫姆,一齊搬到黃後嫘祖洞中居住,騰出神仙坡安置災民;黃帝巡視完山上後,又到山下巡視。
具茨山下,變成了汪洋大海。
村莊被洪水掃蕩,房屋不見蹤影;還活著的人,有的抱住樹枝樹幹,有的躲在較高的小山山頂,盼著洪水早退;洪水中,飄著大人、小孩、男人、女人的屍體;那些淹死、餓死、病死的家禽、家畜,也在水中飄浮,開始腐爛,散發出陣陣惡臭。
黃帝下山後,站在水邊瞭望;由於沒有船隻,隻有望洋興歎,為受災的黎民百姓著急。
終於熬過了兩個月時間,大雨停了,洪水慢慢消退了,具茨山的山上山下,一片狼跡。
黃帝拖著疲被的身體,聽從醫藥大臣雷公的建議,分派大臣奔赴災區各地,安慰災民,安葬淹死的黎民百姓,掩埋各種動物屍體,防止瘟疫流行;然後,組織災民,修建簡易茅舍,渡過難關。
黃帝派人調查後得知,這次的瀑雨和洪水災害,幸好隻局限在具茨山方園幾百裏以內,其他州、邑,仍是風調雨順。
黃帝和大臣們商量後,下令災區周邊州、邑,向災區支援糧食、肉幹、衣服、種子、家禽家畜,幫助災民渡過災荒。
各州、邑接到黃帝命令後,北方各州、邑支援了不少的肉幹、獸皮衣裳;東方各州、邑支援了不少魚幹、家禽家畜;南方各州、邑支援了不少大米、鹽巴、農具;西方各州、邑支援了不少小米、小麥、玉米等種子。
災區的生產和生活,總算安頓了下來。
冬至那天,黃帝帶著全體大臣,跪在具茨山頂的天心石前,三拜九叩後,黃帝向上天傾述道:“蒼天啊,我姫軒轅自遷都具茨山後,對上天忠心耿耿,對黎民百姓百般嗬護,對自己嚴格要求,從未觸犯過天規天條,也未觸犯過國家製定的刑法,勤勤懇懇,忠於職責,為什麽還降下天災懲罰我?要懲罰就懲罰我一個人,讓我被熊咬死,讓我走路摔下山崖摔死,不要殃及黎民百姓呀,他們是無辜的!上天呀,我今天率文武百官,在天心石向你祈求,求來年風調雨順,國泰民安,五穀豐登,六畜興旺呀!……”
這場天災,既不是黃帝的工作沒作好,也不是上天的懲罰,而是一種自然現像;可當時的人們,咋能認識到這點!
這年的冬天特別冷,好在有各州、邑的支援,具茨山和災區的黎民百姓,平安地渡過了災後的第一個寒冬。
春天來了,百花又開了,百鳥又鳴了,災區的黎民百姓,又下地播種了。
正當小米結籽、包穀背娃娃時,正當黃帝和黎民百姓的臉上又綻放出笑容時,又一場瀑雨籠罩著具茨山,又一場大洪水席卷了具茨山的山上山下;眼看到手的莊稼又被淹了,眼看剛修好的房舎又被衝垮了,眼看剛綻放笑臉的黎民百姓又被洪水衝走了,黃帝跪到天心石前,還未張口說話,一大口鮮血衝口而出,黃帝病倒了,當場昏迷不醒!
黃帝被抬迴黃帝宮,臉色煞白,躺在床上還昏迷不醒;身邊圍著黃後和三個黃妃,以及黃帝的兒女,個個哭腫了眼睛;黃後和黃妃後麵,跪著幾十個文武官員,個個臉色凝重,盼望黃帝快快蘇醒;官員後麵,跪著黑壓壓一大片黎民百姓,他們是聽說黃帝病倒後趕來看望黃帝的,個個心急如焚。
醫藥大臣雷公,給黃帝把脈後說:“黃帝自去年水災以來,操心國家和黎民百姓的安危,心力交瘁,身體虛弱,一直沒有恢複;這次,具茨山又遭瀑雨和洪水,黃帝的身心又遭重創,一時急火攻心,瘀血上湧,導至吐血和昏迷!”
風後說:“雷公,有什麽辦法讓黃帝蘇醒過來?”
雷公說:“有,用艾炙!”
雷公掏出一把艾草,把艾草擰成繩狀,用刀切成一寸長的五截;然後,將艾草短截點燃一頭,另一頭分別貼在黃帝的額頭、兩手掌心、兩腳掌心;過了一會兒,艾草繩燃到貼近皮膚的地方,黃帝的眉頭抽動了一下,嘴角也咬緊了,四肢開始顫動;又過了一會兒,黃帝一聲長歎,睜開了雙眼。
雷公急忙取下艾草,黃帝坐起來,望了望大家,問:“我怎麽了?”
黃後嫘祖說:“你在天心石吐了血,後昏迷不醒,雷公用艾炙把你治蘇醒了!”
黃帝想了想,問:“你們圍著我幹什麽?”
風後說:“你病了,大家著急,都來看你了!”
黃帝說:“謝了,我沒什麽!大家快去救災,這個時候,黎民百姓最需要我們!大家快去吧,多救一個人,就多一個勞動力;多搶出一袋糧食,就能救活幾條人命,人命關天呀!”
大家又救災去了。
黃帝把風後、倉頡留下,對他倆說:“接連兩年水災,具茨山不宜再作都城,我打算遷都!”
風後說:“黃帝遷都的決定是正確的,不知遷往何處?”
黃帝說:“我想遷迴橋山。”
倉頡說:“我同意遷迴橋山。黃帝,我們離開橋山十二年了,不知橋山的情況,我建議先派誇父迴橋山看一看,再作決定!”
黃帝說:“好,倉頡你去辦!這件事先不要對任何人講,以免動搖救災的人心!風後,走,我們去山下看看!”
一個月後,誇父從橋山迴來,報告黃帝,說黃帝離開橋山後,橋山的黎民百姓,相信黃帝還會迴來,於是把黃宮保護下來,每年還進行了修繕,黃宮設施完好,迴去就能居住;橋山這幾年風調雨順,黎民百姓生活富足,大家歡迎黃帝迴橋山;這幾天,橋山的黎民百姓十分激動,開始修路、打掃衛生、釀酒、準備吃食,準備隆重歡迎黃帝迴橋山!
黃帝聽了,十分感動,決定召開大臣會議,研究迴橋山的具體事項。
具茨山的瀑雨停了,洪水退了,但大地一片狼跡。
具茨山的黎民百姓,聽說黃帝要把都城重新遷迴橋山,十分讚成,並表示要跟著黃帝遷迴橋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