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焉有人其黃雀後
黑月光她強取豪奪之後 作者:執手簪星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三月十四日,唿延晏於郊外遇公子,談其蒙獲之死,悲憤異常,將鄭懋一腳踹於樹上,鄭懋不服複推於他,二者你推我,我推你,你推我,我推你,最後以公子一屁頓而休焉。”
文繡清了清口,繼續道。
“美人受痛,我替姐姐心疼非矣,於是左出拳,右出力,蹬下盤,踩腳趾,唿延晏嗚唿大哭,大跪磕頭,誓要拜我為師,鄭懋複跪抱腳,願歸我門下,問蒼天,何生我這一高人,使二男相爭我……”
媞禎穿著白縠敞袖袍搖曳在天光之下,輕輕哂笑,“小央挫什麽都沒學會,慣學會胡說八道了。”
她的拿著剪子一張一合,正拿對一株新發的姚黃牡丹上下其手,隨著花蕊一寸一寸剝落,最後就隻剩下中間一隻主杆,遺世獨立,英姿挺拔。
文繡將信放下,看著著那花道,“姑娘……這花剪禿了。”
媞禎將銀剪子放在一邊,退步慢慢欣賞,“剪去主杆之外的雜枝爛葉,這花才能開得更好,你看,現在已經清理得非常幹淨了。”便彈了彈衣袖上的柳絮,瞥向一邊,“你說到了如今,是不是天意呢?”
曹邇道:“明眼人眼裏一切自然是天意,他們怎麽會知道還有事在人為的道理。如果不是咱們推波助瀾,把蒙獲是屍身和鄭懋的暗哨一齊推到唿延晏眼前,那所有人又怎麽能見證這個巧合,又怎麽深深相信一切是鄭懋自己多行不義必自斃的結果,他們當不然不會知道,蒙獲從始至終都在咱們手裏。”
透明的陽光落在他身上,他攥緊手,像攥著一把火,“至於手書,不過是搜府那日,以鄭懋意圖斬草除根之言誘騙蒙獲寫下的絕筆信,隻可惜那信上牽連了咱們,隻能勞駕姑娘您親手再仿寫一份了。”
媞禎髻上架著一頂蓮花鑲玉小冠,隨著身姿緩慢搖動,“用蒙獲嫁禍鄭懋,逼唿延晏記恨,催發他的憤怒,再到蒙獲之死真相大白,引起誤會,形成離析怨懟事實,一旦鄭懋一死,唿延晏必然落入忌憚之中。”
她笑意嫻靜,從容漫步到廊下,悠然落坐,“你知道我為的是什麽嗎?我為的就是讓劉溫鈺全權向我靠攏。禁臠,自然隻有我一個人能獨享,他們想從我手裏分權,白日做夢。”
文繡將茶捧給媞禎,喂了一口,笑容滿麵,“螳螂捕蟬,黃雀在後,可誰又知道,黃雀其後還有人呢,而姑娘正是這個人。”
天光悠長,曹邇扯起珠簾卷在一起,低低會意,“張太夫人也死了。”
媞禎目光如清冷碎冰,“瓦罐不離井邊破,將軍難免陣前亡,能有什麽辦法。”
曹邇試探發問:“那姑娘覺得,端慧太子會以為是誰?”
媞禎眼簾微垂,輕輕一咳,甚至有點諷刺的表情,“誰強出頭就是誰唄。反正我猜是唿延晏,你覺得呢?”
曹邇揚了揚嘴角,擠出一個笑,“姑娘說誰,自然就是誰,端慧太子以為是誰,那自然也是誰。”
媞禎唇角一勾,目光灼灼注視著他,起身扶著欄杆,踱步往屋裏去,“如今劉溫鈺形勢安穩,咱們可以再往前走一步了。”
曹邇在後麵跟著,還不忘一一匯報,“派去膠東的探子來了信兒,若非不差假,私鹽運送一事直聯通洛陽、澠池、襄陽和汝南等地,至少是這四地的商行必然知情,至於旁的隻怕多多少少都帶些連襟。如今正挨個盤對,等對照上了,洛陽十三舫販賣私鹽就能坐實個十成。”
媞禎悠悠吐出一口氣兒,“當年咱們查抄平陽孫氏的時候,曾在賬冊上發現有膠東鹽港的售運單子,那時孫梁商道共用,隻要一家有髒,兩家都得黑,果然一查就查得出。”
曹邇攥了攥手,“這一次必然能將他們一網打盡。”
媞禎轉身坐下,吞了一口茶,“我自有主意,眼下先把證據拿出來才是真的。”
這一日春和景明,溫鈺特地到未央宮求見劉堯,然而才下輦轎,已見李廣就一路小跑著趨前,“主子此刻正因羌族首領木達葛相助闕氏煩心呢,怕是您現在進去容易吃罪。”
羌族駐地在長安後側,如今闕氏已得羌族外援,一旦調動兵馬就容易後方受掣,對現在形勢極其不利,劉堯自然大惱。
溫鈺平緩微笑道:“孤此番前來就是為解叔父心頭之憂,還請公公幫忙通傳。”
李廣低頭看著台階,狀若思考,到底進去通傳了一聲。
待得迴音後,溫鈺伸手推開飛金墜銀的朱紅菱花門,寂靜之中,隻見一側孤清的影坐在成疊堆積的奏章前。
劉堯扶了扶頭,一臉倦容凝在了眉心,如一點烏雲,凝固不散。然見溫鈺,他才重舒了眉宇,“說吧,什麽事?”
溫鈺看他麵容,心裏已經意會三分,他問:“侄兒是特地為羌族首領木達葛投誠闕氏一事而來,想解以叔父燃眉之急。”
劉堯微抬眸光,“你有何妙計?”
溫鈺道:“隻需叔父執筆同襄王祁昊書信一封,授祁昊殊禮,誘以祁昊之力為叔父所用,合力討伐闕氏。”
劉堯不由色變,“你以為他不成為第二個闕氏?”
“我曾聽一漁者說,隻有用蝦米作餌,魚兒才會垂涎上鉤。更何況萬事萬物相生相克,相反相成。所以侄兒才敢大膽設想,倘若叔父給祁昊豐厚封賞,讓他看見您的誠心誠意,讓他見識到您對他器重和信任,或許他會為了這眼見所得的利益而同叔父沆瀣一氣。叔父是天命之才,必然通達‘欲高反下,欲取反與’之策,有時以退為進,未必是壞事,或許逆道而行,才會有意外的收獲。”
劉堯麵上未動容,心裏卻已有些觸動。隻是相比,此刻他對溫鈺的疑惑,遠大於他對襄王的忌諱。
“人人都說你病骨一身,可有誰能想到,偏偏是他們最看不起的羸弱之人,卻能未雨綢繆謀算至此。”他斂了顏色,“你不是不周到,而是太周到了。”
溫鈺微微一笑,“為了活著,侄兒不得不學會周到。”
“所以你此行才是真正‘欲高反下,欲取反與’之策吧?”
溫鈺心頭猛地一震。
“正是。”溫鈺淡淡說:“若能未雨綢繆得叔父庇護,做個閑雲野鶴的王爺,便是我最大的福氣。”
他抬臉相迎,“我隻想活著。”
殿中極安靜,樹枝雨水滴落的清脆也迴響不絕。劉堯端詳溫鈺良久,反複摸索他的話,慢慢唿出一氣兒,“鈺兒方才所言,我會慎重考慮。”
端起一側的茶水吃了兩口,“眼下,我倒是還有另一個難題,想聽聽鈺兒你的想法。”目光不動,盯著桌上一本本紅綢麵的奏章,“這些天,朝臣各諫皇後人選,有人想薦南陽王生母陳氏為後,有人薦另擇良臣之女入主中宮,你怎麽看?”
溫鈺聽他這般乍問,也不能一言相斷,“按叔父之意,原是屬意於誰呢?”
劉堯抄起手捋了捋胡子,“荀氏早亡,後院之事多是章氏協理,幾年前我也上奏過朝廷,立章氏為繼妃。”他換了一口氣,“平心而論,我自然更屬意於自己的妻子。隻是她的身份……朝野之中多有駁論。”
夫貴妻及,章有容作為名副其實的中山王妃,立為皇後,這原是最理所應當的事,可朝臣卻始終不可提起此人。
便是因為其中有另一個緣故。
文繡清了清口,繼續道。
“美人受痛,我替姐姐心疼非矣,於是左出拳,右出力,蹬下盤,踩腳趾,唿延晏嗚唿大哭,大跪磕頭,誓要拜我為師,鄭懋複跪抱腳,願歸我門下,問蒼天,何生我這一高人,使二男相爭我……”
媞禎穿著白縠敞袖袍搖曳在天光之下,輕輕哂笑,“小央挫什麽都沒學會,慣學會胡說八道了。”
她的拿著剪子一張一合,正拿對一株新發的姚黃牡丹上下其手,隨著花蕊一寸一寸剝落,最後就隻剩下中間一隻主杆,遺世獨立,英姿挺拔。
文繡將信放下,看著著那花道,“姑娘……這花剪禿了。”
媞禎將銀剪子放在一邊,退步慢慢欣賞,“剪去主杆之外的雜枝爛葉,這花才能開得更好,你看,現在已經清理得非常幹淨了。”便彈了彈衣袖上的柳絮,瞥向一邊,“你說到了如今,是不是天意呢?”
曹邇道:“明眼人眼裏一切自然是天意,他們怎麽會知道還有事在人為的道理。如果不是咱們推波助瀾,把蒙獲是屍身和鄭懋的暗哨一齊推到唿延晏眼前,那所有人又怎麽能見證這個巧合,又怎麽深深相信一切是鄭懋自己多行不義必自斃的結果,他們當不然不會知道,蒙獲從始至終都在咱們手裏。”
透明的陽光落在他身上,他攥緊手,像攥著一把火,“至於手書,不過是搜府那日,以鄭懋意圖斬草除根之言誘騙蒙獲寫下的絕筆信,隻可惜那信上牽連了咱們,隻能勞駕姑娘您親手再仿寫一份了。”
媞禎髻上架著一頂蓮花鑲玉小冠,隨著身姿緩慢搖動,“用蒙獲嫁禍鄭懋,逼唿延晏記恨,催發他的憤怒,再到蒙獲之死真相大白,引起誤會,形成離析怨懟事實,一旦鄭懋一死,唿延晏必然落入忌憚之中。”
她笑意嫻靜,從容漫步到廊下,悠然落坐,“你知道我為的是什麽嗎?我為的就是讓劉溫鈺全權向我靠攏。禁臠,自然隻有我一個人能獨享,他們想從我手裏分權,白日做夢。”
文繡將茶捧給媞禎,喂了一口,笑容滿麵,“螳螂捕蟬,黃雀在後,可誰又知道,黃雀其後還有人呢,而姑娘正是這個人。”
天光悠長,曹邇扯起珠簾卷在一起,低低會意,“張太夫人也死了。”
媞禎目光如清冷碎冰,“瓦罐不離井邊破,將軍難免陣前亡,能有什麽辦法。”
曹邇試探發問:“那姑娘覺得,端慧太子會以為是誰?”
媞禎眼簾微垂,輕輕一咳,甚至有點諷刺的表情,“誰強出頭就是誰唄。反正我猜是唿延晏,你覺得呢?”
曹邇揚了揚嘴角,擠出一個笑,“姑娘說誰,自然就是誰,端慧太子以為是誰,那自然也是誰。”
媞禎唇角一勾,目光灼灼注視著他,起身扶著欄杆,踱步往屋裏去,“如今劉溫鈺形勢安穩,咱們可以再往前走一步了。”
曹邇在後麵跟著,還不忘一一匯報,“派去膠東的探子來了信兒,若非不差假,私鹽運送一事直聯通洛陽、澠池、襄陽和汝南等地,至少是這四地的商行必然知情,至於旁的隻怕多多少少都帶些連襟。如今正挨個盤對,等對照上了,洛陽十三舫販賣私鹽就能坐實個十成。”
媞禎悠悠吐出一口氣兒,“當年咱們查抄平陽孫氏的時候,曾在賬冊上發現有膠東鹽港的售運單子,那時孫梁商道共用,隻要一家有髒,兩家都得黑,果然一查就查得出。”
曹邇攥了攥手,“這一次必然能將他們一網打盡。”
媞禎轉身坐下,吞了一口茶,“我自有主意,眼下先把證據拿出來才是真的。”
這一日春和景明,溫鈺特地到未央宮求見劉堯,然而才下輦轎,已見李廣就一路小跑著趨前,“主子此刻正因羌族首領木達葛相助闕氏煩心呢,怕是您現在進去容易吃罪。”
羌族駐地在長安後側,如今闕氏已得羌族外援,一旦調動兵馬就容易後方受掣,對現在形勢極其不利,劉堯自然大惱。
溫鈺平緩微笑道:“孤此番前來就是為解叔父心頭之憂,還請公公幫忙通傳。”
李廣低頭看著台階,狀若思考,到底進去通傳了一聲。
待得迴音後,溫鈺伸手推開飛金墜銀的朱紅菱花門,寂靜之中,隻見一側孤清的影坐在成疊堆積的奏章前。
劉堯扶了扶頭,一臉倦容凝在了眉心,如一點烏雲,凝固不散。然見溫鈺,他才重舒了眉宇,“說吧,什麽事?”
溫鈺看他麵容,心裏已經意會三分,他問:“侄兒是特地為羌族首領木達葛投誠闕氏一事而來,想解以叔父燃眉之急。”
劉堯微抬眸光,“你有何妙計?”
溫鈺道:“隻需叔父執筆同襄王祁昊書信一封,授祁昊殊禮,誘以祁昊之力為叔父所用,合力討伐闕氏。”
劉堯不由色變,“你以為他不成為第二個闕氏?”
“我曾聽一漁者說,隻有用蝦米作餌,魚兒才會垂涎上鉤。更何況萬事萬物相生相克,相反相成。所以侄兒才敢大膽設想,倘若叔父給祁昊豐厚封賞,讓他看見您的誠心誠意,讓他見識到您對他器重和信任,或許他會為了這眼見所得的利益而同叔父沆瀣一氣。叔父是天命之才,必然通達‘欲高反下,欲取反與’之策,有時以退為進,未必是壞事,或許逆道而行,才會有意外的收獲。”
劉堯麵上未動容,心裏卻已有些觸動。隻是相比,此刻他對溫鈺的疑惑,遠大於他對襄王的忌諱。
“人人都說你病骨一身,可有誰能想到,偏偏是他們最看不起的羸弱之人,卻能未雨綢繆謀算至此。”他斂了顏色,“你不是不周到,而是太周到了。”
溫鈺微微一笑,“為了活著,侄兒不得不學會周到。”
“所以你此行才是真正‘欲高反下,欲取反與’之策吧?”
溫鈺心頭猛地一震。
“正是。”溫鈺淡淡說:“若能未雨綢繆得叔父庇護,做個閑雲野鶴的王爺,便是我最大的福氣。”
他抬臉相迎,“我隻想活著。”
殿中極安靜,樹枝雨水滴落的清脆也迴響不絕。劉堯端詳溫鈺良久,反複摸索他的話,慢慢唿出一氣兒,“鈺兒方才所言,我會慎重考慮。”
端起一側的茶水吃了兩口,“眼下,我倒是還有另一個難題,想聽聽鈺兒你的想法。”目光不動,盯著桌上一本本紅綢麵的奏章,“這些天,朝臣各諫皇後人選,有人想薦南陽王生母陳氏為後,有人薦另擇良臣之女入主中宮,你怎麽看?”
溫鈺聽他這般乍問,也不能一言相斷,“按叔父之意,原是屬意於誰呢?”
劉堯抄起手捋了捋胡子,“荀氏早亡,後院之事多是章氏協理,幾年前我也上奏過朝廷,立章氏為繼妃。”他換了一口氣,“平心而論,我自然更屬意於自己的妻子。隻是她的身份……朝野之中多有駁論。”
夫貴妻及,章有容作為名副其實的中山王妃,立為皇後,這原是最理所應當的事,可朝臣卻始終不可提起此人。
便是因為其中有另一個緣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