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先把架子搭起來
啟航半導體設備公司是三方合資的公司,如果從資本來源看,分別屬於國內、香江和燈塔。
以這個資本結構為紐帶,啟航公司的技術來源,也同樣來自這三個方麵,形成了一個新的技術整合平台。
英豪和pbh都是陳兵能夠完全控製的,內地的股份,名義上是掛在滬海的工業局下麵,但實際的技術投入和人員投入,都是來自之前趙平參觀的那些機構或企業。
此時搞搞獨資公司、合資公司政策上沒什麽障礙,但要搞企業並購還不是時候,這方麵的政策還沒有開放出來。
而且冶金所、光學儀器廠這些機構,還需要承擔內地科研體係的一些需求,也並不是陳兵想要過多介入的。
其實,這些半導體設備方麵的技術,對於這些內地機構來說,隻是其諸多的業務方向之一,而且並不是什麽真正受重視的核心業務。
曆史上,這些技術因為缺乏下遊的市場應用,也就沒有了後續的持續投入,無法跟上全球技術進步的步伐,最終陸續煙消雲散,隻能在資料館和公眾號的文章中,看到他們曾經留下的足跡。
陳兵設立啟航的目的,就是為通過這個平台,將內地此前的技術積累和研發團隊繼承過來,並持續投入,使得內地在這些方麵的技術研發不至於出現幾十年的停滯。
因此,趙平在陳兵的授意和遙控之下,挖角技術團隊的時候,可謂是不遺餘力。這些團隊現在不挖過來,幾年之後就是解散轉行的命運。
陳兵心裏給這種行為的定義是“保護性挖角”,以這些挖來的研發團隊為基礎,陳兵未來還會不斷從海外引進更多的技術,以推動內地半導體設備的不斷進步。
巴統和未來瓦森納安排可不是擺設,陳兵輕易不會去觸動這種技術封鎖的紅線,不會去搞什麽偷取、走私最先進技術的路數。
但持續引進落後一兩代的不封鎖技術,進行消化吸收,卻能夠讓內地的技術保持不掉隊,在這個基礎上,再向上的技術追趕,就隻能依靠團隊的正向研發能力了。
在技術上持續追趕,保持不掉隊,隻是起航公司功能的一個方麵。還有一個重要的功能,就是向更上遊的設備零部件供應商進行整合,帶動更上遊領域持續跟進提升。
現代的工業體係日益複雜,隻能依靠社會化的分工來實現,隻要複雜到一定程度的產品,就已經不可能完全由一個廠商來獨立進行研發、生產了。
以光刻機為例,80年代的光刻機,還遠遠不如後世的複雜,也已經是需要用數千個零件來進行組裝,這就已經需要數百家供應商來作為支撐了。
到了陳兵重生的時候,最先進的光刻機,零件數量已經達到10萬的級別,光刻機的複雜程度,已經不在大飛機之下,甚至猶有過之。
阿麥斯的全球供應商更是達到了5000多家,如此多的零件需要組裝在一起,穩定的發揮功能,這是一個非常龐大的係統工程。
而作為這個係統工程的基礎,每個零件背後,都需要一套嚴格的生產技術體係來進行支撐。
然而,光刻機雖然很重要,但市場規模本身並不大,每年隻有幾百台的出貨量,全球銷售額也隻有一百多億美元。
這個市場規模,對於隻有兩三家寡頭在參與的光刻機製造商來說,肯定夠有吸引力了。
但這些光刻機廠商的背後,是10萬個零部件,5000多家供應商,平均到每家供應商能夠傳遞分得的營收,就隻有幾百萬美元了。
僅僅依靠光刻機一個產品,是無法支撐這麽龐大的生產體係的。光刻機背後的供應商們,其實經營業態是多種多樣的。
一些小型的供應商,還可能專門生產光刻機的部分零件,完全依附在光刻機這個產業之上。
但很多大型供應商,其實都有自己的另外主業,為光刻機提供的零部件,隻是他們諸多業務之一,甚至隻是很小的一部分業務。
光刻機是工業王冠上明珠,曆史上阿麥斯能夠成功登上王座,是受到了燈塔的全力扶持,整合了全球的產業鏈,才能構造出如此複雜的供應商體係。
陳兵想要推動內地光刻機產業,同樣需要構造出如此複雜的供應鏈,但內地是受到燈塔嚴格技術管控的,燈塔根本不會坐視由內地的企業,來對全球的產業鏈進行如此的整合。
因此,要想推動內地光刻機的發展,陳兵就必須推動內地盡量的完善自己的產業鏈,不足的部分再向全球產業鏈尋求解決的路徑。
後世有一種說法,“阿麥斯就是把全套的圖紙,都給予內地,內地也造不出最先進的光刻機。”
這是一種完全建立在假設上的說法,是否過於極端,不用多費口舌去討論。但這種說法的底層內在邏輯,卻是值得去深思的。
光刻機是將現代諸多最先進的工業技術集合在一起,具現出來的產品,光刻機的背後是諸多的先進技術,諸多高水平供應商,構造出的產業鏈。
內地想要獨立生產出這樣的光刻機,就必須構造出這個級別的產業鏈,這需要的不止是少數領域的技術突破,而是整個工業技術綜合實力的提升。
這個難度有多高,已經不需要多廢話,對於工業有一定了解的,都能知道。其實,到了這個層麵,已經不是陳兵能夠獨立主導的了。
陳兵能夠做的,就是通過啟航設備公司,不斷維持在半導體設備領域的研發投入,再向上去不斷吸引、說服內地供應商加入這個體係,盡量增加內地相關產業鏈的參與程度。
至於最終的結果能夠達到什麽程度,陳兵已經根本不可能做出預計了,隻能說盡最大的努力去拉動,提升一點是一點。
這會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的,尤其是內地現在的整個工業基礎還如此薄弱,就更不可能有什麽立杆見影的成果了。
啟航公司,是英豪用來帶動內地半導體設備上遊的平台,而半導體的上遊,不止是設備,還有材料。
半導體的生產是一個工藝非常複雜的過程,需要各種各樣的設備,同樣也需要多種多樣的材料。
半導體材料,包括矽片、氮化镓等各種基材、各種沉積薄膜材料、光刻膠、各種工業試劑、特殊氣體。。種類非常的繁多。
而由於半導體製造已經從微米級進入了納米級,對這些材料的純度要求,也就同樣提升到了堪稱變態的程度。
半導體材料產業的發展,是伴隨著半導體產業的不斷進步,一點一點發展起來的,是需要長期不斷積累和研發,才能夠緩慢進步的。
後世,全球的半導體材料供應商,基本都以燈塔和霓虹為主,其他地區的廠商能夠參與進去的極少,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這兩個國家在半導體材料領域發展最早,投入最大,早早就建立起來了行業技術門檻。
看一下,整個半導體產業的發展曆史。
半導體產業發端於燈塔,80年代之前,燈塔在這個領域一枝獨秀了三十年,才構建出了包括半導體設備、半導體材料、到半導體製造的完整產業鏈。
霓虹從60年代就開始在半導體領域進行追趕,70年代全麵發力,到了80年代,已經向燈塔半導體產業發起了全麵的挑戰。
80年代,霓虹甚至在半導體製造領域,已經部分擊敗了燈塔,直到被燈塔用盤外招壓製,才不得不放棄在半導體領域與燈塔的全麵競爭。
同樣用了三十年的時間,霓虹也建起了設備、材料、製造的完整產業鏈,即使霓虹後來被燈塔不斷打壓,在半導體製造領域逐步退出,但在上遊的設備、材料領域,卻仍然保持著極大的市場份額和重要的產業地位。
至於此後開始崛起的宇宙國、對岸,其實隻是承接燈塔半導體製造技術的轉移,但更上遊的設備、材料等領域,卻仍然保留在燈塔、霓虹。
宇宙國、對岸,其實隻是在製造環節較為突出,但根本談不上什麽完整產業鏈,燈塔在受到霓虹一次挑戰之後,也不想重蹈覆轍,再培養出新的有能力對自己全麵挑戰的對手。
如果說,半導體設備產業,是集工業製造能力之大成,需要通過整合全球的產業鏈共同支撐,需要突出的整合組織能力的話。
半導體材料,則是以材料學、化學等基礎科研能力為基礎,需要的就是堅持不斷的科研投入,不斷加強內功來獲得競爭優勢。
對於半導體產業來說,下遊的製造端,所謂的先進製程,14nm也好,7nm、3nm也罷,聽起來牛逼上天,但其實不過是外在的表象。真正核心的其實是更上遊的半導體設備和半導體材料。
這不是說代工廠的各種knowhow不重要,隻是相對於更上遊的設備和材料,製造端的knowhow,在壟斷能力上,還差一個等級。
陳兵想要推動內地半導體產業的發展,隻注重製造端是不行的,必須帶動上遊的設備、材料領域全麵進行追趕。
至於半導體上遊的另外一個領域,ic設計,現在還沒有完全分工獨立出來,而且未來還有大量的新ic種類會不斷的出現,進行追趕的機會還有很多,還可以慢慢布局。
陳兵現在要做的,就是盡早推動內地半導體設備、材料兩個領域的真正起步,因為這兩個領域追趕的難度最大,需要的周期也最長。
半導體產業的幾個上下遊產業環節是密切相連的,英豪現在已經成功切入了半導體製造端,在內地建立起了自己的芯片工廠。
後麵陳兵要做的就是不斷想辦法,去擴大這些芯片廠的產能,帶動國內半導體產業收入規模的擴大,以此拉動更上遊的設備和材料領域發展。
啟航公司,是陳兵向上遊帶動設備領域發展的平台,而帶動材料發展的平台,自然就是要落在芯片工廠之上。
相對來說,滬海在設備方麵還有一些技術和人才基礎,但在材料領域,內地的基礎就更加的薄弱了。
在啟航公司開始組建的同時,英豪的芯片廠也設立了一個半導體材料研發中心。
這個研發中心在設立之初,幾乎是一個空殼子,後續還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去尋找有興趣進入半導體材料領域的機構,去展開深入的合作。
在陳兵看來,半導體材料領域的進入門檻,其實比半導體設備還要高一些。但就商業模式上,半導體材料的商業模式,卻更加的清晰、更加有吸引力。
半導體設備其實是技術競爭及其激烈的行業,需要不斷的保持技術領先優勢,一旦技術上被競爭對手超越,就可能一著失誤,滿盤皆輸。
半導體設備的競爭中,技術要素占據了主導地位,技術上的落後,很難用低價策略來進行平衡,往往是贏家通吃絕大部分的市場份額,這也是半導體設備的霸主地位經常易主的原因。
但半導體材料不同,半導體材料是耗材,需求比設備穩定的多,而且材料廠商之間,並不完全是相互的技術競爭,更不是那種贏家通吃的競爭業態。
材料的技術門檻很高,前期投入也十分巨大,就使得這個市場,其實長期是處於寡頭壟斷的狀態,這些寡頭會有意的保持著克製,共同維持市場的高利潤。
半導體材料能否使用,是有客觀的技術標準的,隻要材料能夠達到客觀的技術標準,一般就能夠獲得一定的市場份額,獲得穩定的利潤迴報。
一個新的廠商達到了技術標準,進入了市場,一定會帶來寡頭之間市場份額的調整,但這些寡頭之間,很少會去發動你死我活的價格戰,因為價格戰的結果就是行業利潤率的整體下跌。
材料的壟斷寡頭,一般很少去搞什麽價格戰,他們更常用的手段,是通過加大產品研發力度,將產品的入門技術標準,直接提升一個等級,用更高的行業標準,把競爭對手擠出市場之外。
陳兵相信,半導體材料領域雖然難度不低,但獲利模式更加清晰,更加容易看得到。
等到內地市場化改革啟動,企業成為推動經濟發展的主要力量之後,吸引內地企業進入材料領域,比吸引他們進入半導體設備領域,反而更加的容易一些。
內地的整個工業基礎都還十分的薄弱,半導體產業更是連最基本的產業鏈條都沒有搭建起來,而英豪自身,在半導體領域其實也隻是新兵,剛剛有一點基礎而已。
半導體領域與下遊的終端領域是有本質不同的。陳兵心裏十分明白,這個時候,去想什麽與燈塔、霓虹廠商進行正麵競爭,實在是言之過早了。
陳兵過去三年中,能夠把英豪,在計算機、通訊領域迅速的發展起來,是因為這些領域的發展,其實都是在創造新的需求,更依賴於“創新”。
陳兵憑借重生的信息差,可以比競爭對手,更早一步來完成“創新”,從而搶先進入市場,享受“創新紅利”,吃下最豐厚的一塊利潤。
在這個過程中,那些潛在的競爭對手,即使看到英豪吃的滿嘴流油,賺的盆滿缽滿,也最多是酸溜溜咒罵幾句,然後趕緊跟進,來吃英豪留下的殘羹剩菜。
但半導體領域已經是被燈塔、霓虹的廠商,搶先占據了的存量市場,已經是被他們視為自己碗裏的肉了。
所謂阻人錢財,如殺人父母,陳兵作為後來者,想要再去爭搶這種存量市場就沒那麽容易了。
尤其是更上遊的設備和材料領域,已經被燈塔和霓虹瓜分的差不多了,他們之間互相爭奪是一迴事,再有新人加入搶奪,極容易受到兩方的聯手打壓。
後來者要與先發者競爭,最好的辦法,一定不是去爭搶存量市場,而是去搶他們這些先發者,還沒有占據的增量市場。
半導體的新增量市場在哪裏?
第一個巨大的潛在增量市場就是內地,內地現在的經濟規模還很小,根本沒有引起西方的足夠重視,幾乎沒人能想到,內地在未來,會出現連續幾十年的增長奇跡。
在曆史上,內地這種經濟增長的過程雖然快,但在經濟結構上,是有很多畸形之處的,內地電子產業規模的快速膨脹,是以芯片、電子元器件的大量進口為基礎的。
在這個過程中,內地這塊增量市場就被西方的那些廠商占據了,而這些廠商在內地市場賺取的巨額利潤,就被他們視為了自己的囊中之物。
等到內地迴過頭來,想要修補這種畸形結構,對進口的芯片進行國產替代的時候,就極大的衝擊了西方的既得利益,利益衝突就逐漸激化了起來。
然而現在陳兵出現了,就可以提前來修補這種畸形結構,盡量從開始就減少這種畸形結構的出現,與這些西方廠商提前爭奪內地的市場份額。
內地的市場,是用了幾十年的時間,逐步增長放大出來的,而且這個過程中,對於產品質量的需求也是在不斷提升的,這其實更加適宜內地落後的半導體產業發展。
隻要內地的半導體產業,在未來幾十年裏,能夠保持不掉隊,始終占據一部分的市場份額,與那些西方廠商的競爭,就可以維持在一種相對溫和的競爭狀態。
而這個過程中,陳兵還會通過英豪和pbh,引導內地的半導體產業,逐步向全球的半導體產業鏈裏進行融入,這就是溫水煮青蛙的辦法。
而且在與西方廠商爭奪內地這個增量市場的同時,陳兵還可以帶領著國內半導體產業,進入其他的國際增量市場,在與那些西方廠商衝突不是那麽激烈的情況下,不斷發展壯大。
這種新的國際增量市場,其實還有很多,切入點,其實就是ic設計。
未來幾十年,全球半導體領域,其實整體還處於高速增長的態勢,很多新的芯片應用領域會不斷的出現,例如各種通訊芯片、各種消費電子芯片、汽車電子領域等。
其實,每一個新的大型應用領域的出現,對內地的半導體產業來說,都是一個快速壯大的機會。
但有一個前提,就是內地的半導體產業基礎必須先搭建起來,而且不能落後國際水平太遠。陳兵的金手指可以是杠杆,但要讓杠杆能發揮作用,就需要內地半導體產業先建立起足夠堅固的支點。
陳兵前世雖然不是專業搞半導體的,對於半導體技術層麵,沒有太多的金手指,但陳兵卻對這些新應用領域出現的時間節點很清楚,可以預先知道,向那個方向投入資源,能夠不走彎路,更快的得到迴報。
因此,陳兵雖然知道要帶動內地半導體產業發展會很艱難,但他卻並不急迫。半導體是需要雄厚積累的產業,沒有足夠的積累,即使有金手指也沒有什麽用處。
與其現在想著如何與燈塔、霓虹廠商進行競爭,不如先安下心來,腳踏實地的一步一步增加積累。
產業競爭與技術競爭往往被放到一起說,但其實兩者完全不是一碼事,有著完全不同的底層邏輯。
技術競爭,很多時候要解決的是有沒有的問題,這種競爭很多時候,是不需要考慮成本的,也不需要考慮直接的收入迴報。
技術競爭,往往比拚的是投入研發的決心,是可以依靠不計成本的持續投入來實現的,在這個方麵,內地依靠舉國模式,取得了不少成功的案例。
但產業競爭完全不同,產業競爭本身就是商業層麵的競爭,成本和收益,才是競爭之中的核心所在,技術研發在產業競爭中,隻是手段,不是目的。
除了技術要素之外,還有人力成本、生產管理、市場營銷等等,諸多其他的因素,也是影響最終成本和收益的重要事項。
產業競爭之中,一時的技術領先,並不是什麽最核心的優勢,否則燈塔的電子業一度領先全球,也不會被霓虹在80年代擊敗了。
曆史上,內地半導體產業之所以全麵落後,恰恰是在改開之初,就走上了惡性的循環。
80年代,內地半導體產業,缺乏技術優勢、缺乏資本投入,甚至都沒有成型的產業鏈,國門一開,就直接被衝擊的七零八落。
而接下來的過程,就是在產業競爭弱勢之下,投資越來越謹慎,雖然907、808、909,連接嚐試了幾次,但全部都因為各種原因,未能達到既定目標,被對手也就越拉越遠。
陳兵這次讓趙平北上,在滬海投資芯片廠,就是要趁著國門未來,先把內地半導體的架子搭起來,至少在那些西方廠商殺入之前,先建立一個初具雛形的產業鏈。
如果在英豪的帶領之下,這個產業鏈的架子能夠搭起來,至少就有了一些防守能力,而英豪就有機會,帶著這個先天略有不足的產業,一點點進入良性循環,慢慢的長大起來。
感謝書友胖子他爹爹、、的月票支持。
感謝書友們的推薦票鼓勵。
啟航半導體設備公司是三方合資的公司,如果從資本來源看,分別屬於國內、香江和燈塔。
以這個資本結構為紐帶,啟航公司的技術來源,也同樣來自這三個方麵,形成了一個新的技術整合平台。
英豪和pbh都是陳兵能夠完全控製的,內地的股份,名義上是掛在滬海的工業局下麵,但實際的技術投入和人員投入,都是來自之前趙平參觀的那些機構或企業。
此時搞搞獨資公司、合資公司政策上沒什麽障礙,但要搞企業並購還不是時候,這方麵的政策還沒有開放出來。
而且冶金所、光學儀器廠這些機構,還需要承擔內地科研體係的一些需求,也並不是陳兵想要過多介入的。
其實,這些半導體設備方麵的技術,對於這些內地機構來說,隻是其諸多的業務方向之一,而且並不是什麽真正受重視的核心業務。
曆史上,這些技術因為缺乏下遊的市場應用,也就沒有了後續的持續投入,無法跟上全球技術進步的步伐,最終陸續煙消雲散,隻能在資料館和公眾號的文章中,看到他們曾經留下的足跡。
陳兵設立啟航的目的,就是為通過這個平台,將內地此前的技術積累和研發團隊繼承過來,並持續投入,使得內地在這些方麵的技術研發不至於出現幾十年的停滯。
因此,趙平在陳兵的授意和遙控之下,挖角技術團隊的時候,可謂是不遺餘力。這些團隊現在不挖過來,幾年之後就是解散轉行的命運。
陳兵心裏給這種行為的定義是“保護性挖角”,以這些挖來的研發團隊為基礎,陳兵未來還會不斷從海外引進更多的技術,以推動內地半導體設備的不斷進步。
巴統和未來瓦森納安排可不是擺設,陳兵輕易不會去觸動這種技術封鎖的紅線,不會去搞什麽偷取、走私最先進技術的路數。
但持續引進落後一兩代的不封鎖技術,進行消化吸收,卻能夠讓內地的技術保持不掉隊,在這個基礎上,再向上的技術追趕,就隻能依靠團隊的正向研發能力了。
在技術上持續追趕,保持不掉隊,隻是起航公司功能的一個方麵。還有一個重要的功能,就是向更上遊的設備零部件供應商進行整合,帶動更上遊領域持續跟進提升。
現代的工業體係日益複雜,隻能依靠社會化的分工來實現,隻要複雜到一定程度的產品,就已經不可能完全由一個廠商來獨立進行研發、生產了。
以光刻機為例,80年代的光刻機,還遠遠不如後世的複雜,也已經是需要用數千個零件來進行組裝,這就已經需要數百家供應商來作為支撐了。
到了陳兵重生的時候,最先進的光刻機,零件數量已經達到10萬的級別,光刻機的複雜程度,已經不在大飛機之下,甚至猶有過之。
阿麥斯的全球供應商更是達到了5000多家,如此多的零件需要組裝在一起,穩定的發揮功能,這是一個非常龐大的係統工程。
而作為這個係統工程的基礎,每個零件背後,都需要一套嚴格的生產技術體係來進行支撐。
然而,光刻機雖然很重要,但市場規模本身並不大,每年隻有幾百台的出貨量,全球銷售額也隻有一百多億美元。
這個市場規模,對於隻有兩三家寡頭在參與的光刻機製造商來說,肯定夠有吸引力了。
但這些光刻機廠商的背後,是10萬個零部件,5000多家供應商,平均到每家供應商能夠傳遞分得的營收,就隻有幾百萬美元了。
僅僅依靠光刻機一個產品,是無法支撐這麽龐大的生產體係的。光刻機背後的供應商們,其實經營業態是多種多樣的。
一些小型的供應商,還可能專門生產光刻機的部分零件,完全依附在光刻機這個產業之上。
但很多大型供應商,其實都有自己的另外主業,為光刻機提供的零部件,隻是他們諸多業務之一,甚至隻是很小的一部分業務。
光刻機是工業王冠上明珠,曆史上阿麥斯能夠成功登上王座,是受到了燈塔的全力扶持,整合了全球的產業鏈,才能構造出如此複雜的供應商體係。
陳兵想要推動內地光刻機產業,同樣需要構造出如此複雜的供應鏈,但內地是受到燈塔嚴格技術管控的,燈塔根本不會坐視由內地的企業,來對全球的產業鏈進行如此的整合。
因此,要想推動內地光刻機的發展,陳兵就必須推動內地盡量的完善自己的產業鏈,不足的部分再向全球產業鏈尋求解決的路徑。
後世有一種說法,“阿麥斯就是把全套的圖紙,都給予內地,內地也造不出最先進的光刻機。”
這是一種完全建立在假設上的說法,是否過於極端,不用多費口舌去討論。但這種說法的底層內在邏輯,卻是值得去深思的。
光刻機是將現代諸多最先進的工業技術集合在一起,具現出來的產品,光刻機的背後是諸多的先進技術,諸多高水平供應商,構造出的產業鏈。
內地想要獨立生產出這樣的光刻機,就必須構造出這個級別的產業鏈,這需要的不止是少數領域的技術突破,而是整個工業技術綜合實力的提升。
這個難度有多高,已經不需要多廢話,對於工業有一定了解的,都能知道。其實,到了這個層麵,已經不是陳兵能夠獨立主導的了。
陳兵能夠做的,就是通過啟航設備公司,不斷維持在半導體設備領域的研發投入,再向上去不斷吸引、說服內地供應商加入這個體係,盡量增加內地相關產業鏈的參與程度。
至於最終的結果能夠達到什麽程度,陳兵已經根本不可能做出預計了,隻能說盡最大的努力去拉動,提升一點是一點。
這會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的,尤其是內地現在的整個工業基礎還如此薄弱,就更不可能有什麽立杆見影的成果了。
啟航公司,是英豪用來帶動內地半導體設備上遊的平台,而半導體的上遊,不止是設備,還有材料。
半導體的生產是一個工藝非常複雜的過程,需要各種各樣的設備,同樣也需要多種多樣的材料。
半導體材料,包括矽片、氮化镓等各種基材、各種沉積薄膜材料、光刻膠、各種工業試劑、特殊氣體。。種類非常的繁多。
而由於半導體製造已經從微米級進入了納米級,對這些材料的純度要求,也就同樣提升到了堪稱變態的程度。
半導體材料產業的發展,是伴隨著半導體產業的不斷進步,一點一點發展起來的,是需要長期不斷積累和研發,才能夠緩慢進步的。
後世,全球的半導體材料供應商,基本都以燈塔和霓虹為主,其他地區的廠商能夠參與進去的極少,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這兩個國家在半導體材料領域發展最早,投入最大,早早就建立起來了行業技術門檻。
看一下,整個半導體產業的發展曆史。
半導體產業發端於燈塔,80年代之前,燈塔在這個領域一枝獨秀了三十年,才構建出了包括半導體設備、半導體材料、到半導體製造的完整產業鏈。
霓虹從60年代就開始在半導體領域進行追趕,70年代全麵發力,到了80年代,已經向燈塔半導體產業發起了全麵的挑戰。
80年代,霓虹甚至在半導體製造領域,已經部分擊敗了燈塔,直到被燈塔用盤外招壓製,才不得不放棄在半導體領域與燈塔的全麵競爭。
同樣用了三十年的時間,霓虹也建起了設備、材料、製造的完整產業鏈,即使霓虹後來被燈塔不斷打壓,在半導體製造領域逐步退出,但在上遊的設備、材料領域,卻仍然保持著極大的市場份額和重要的產業地位。
至於此後開始崛起的宇宙國、對岸,其實隻是承接燈塔半導體製造技術的轉移,但更上遊的設備、材料等領域,卻仍然保留在燈塔、霓虹。
宇宙國、對岸,其實隻是在製造環節較為突出,但根本談不上什麽完整產業鏈,燈塔在受到霓虹一次挑戰之後,也不想重蹈覆轍,再培養出新的有能力對自己全麵挑戰的對手。
如果說,半導體設備產業,是集工業製造能力之大成,需要通過整合全球的產業鏈共同支撐,需要突出的整合組織能力的話。
半導體材料,則是以材料學、化學等基礎科研能力為基礎,需要的就是堅持不斷的科研投入,不斷加強內功來獲得競爭優勢。
對於半導體產業來說,下遊的製造端,所謂的先進製程,14nm也好,7nm、3nm也罷,聽起來牛逼上天,但其實不過是外在的表象。真正核心的其實是更上遊的半導體設備和半導體材料。
這不是說代工廠的各種knowhow不重要,隻是相對於更上遊的設備和材料,製造端的knowhow,在壟斷能力上,還差一個等級。
陳兵想要推動內地半導體產業的發展,隻注重製造端是不行的,必須帶動上遊的設備、材料領域全麵進行追趕。
至於半導體上遊的另外一個領域,ic設計,現在還沒有完全分工獨立出來,而且未來還有大量的新ic種類會不斷的出現,進行追趕的機會還有很多,還可以慢慢布局。
陳兵現在要做的,就是盡早推動內地半導體設備、材料兩個領域的真正起步,因為這兩個領域追趕的難度最大,需要的周期也最長。
半導體產業的幾個上下遊產業環節是密切相連的,英豪現在已經成功切入了半導體製造端,在內地建立起了自己的芯片工廠。
後麵陳兵要做的就是不斷想辦法,去擴大這些芯片廠的產能,帶動國內半導體產業收入規模的擴大,以此拉動更上遊的設備和材料領域發展。
啟航公司,是陳兵向上遊帶動設備領域發展的平台,而帶動材料發展的平台,自然就是要落在芯片工廠之上。
相對來說,滬海在設備方麵還有一些技術和人才基礎,但在材料領域,內地的基礎就更加的薄弱了。
在啟航公司開始組建的同時,英豪的芯片廠也設立了一個半導體材料研發中心。
這個研發中心在設立之初,幾乎是一個空殼子,後續還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去尋找有興趣進入半導體材料領域的機構,去展開深入的合作。
在陳兵看來,半導體材料領域的進入門檻,其實比半導體設備還要高一些。但就商業模式上,半導體材料的商業模式,卻更加的清晰、更加有吸引力。
半導體設備其實是技術競爭及其激烈的行業,需要不斷的保持技術領先優勢,一旦技術上被競爭對手超越,就可能一著失誤,滿盤皆輸。
半導體設備的競爭中,技術要素占據了主導地位,技術上的落後,很難用低價策略來進行平衡,往往是贏家通吃絕大部分的市場份額,這也是半導體設備的霸主地位經常易主的原因。
但半導體材料不同,半導體材料是耗材,需求比設備穩定的多,而且材料廠商之間,並不完全是相互的技術競爭,更不是那種贏家通吃的競爭業態。
材料的技術門檻很高,前期投入也十分巨大,就使得這個市場,其實長期是處於寡頭壟斷的狀態,這些寡頭會有意的保持著克製,共同維持市場的高利潤。
半導體材料能否使用,是有客觀的技術標準的,隻要材料能夠達到客觀的技術標準,一般就能夠獲得一定的市場份額,獲得穩定的利潤迴報。
一個新的廠商達到了技術標準,進入了市場,一定會帶來寡頭之間市場份額的調整,但這些寡頭之間,很少會去發動你死我活的價格戰,因為價格戰的結果就是行業利潤率的整體下跌。
材料的壟斷寡頭,一般很少去搞什麽價格戰,他們更常用的手段,是通過加大產品研發力度,將產品的入門技術標準,直接提升一個等級,用更高的行業標準,把競爭對手擠出市場之外。
陳兵相信,半導體材料領域雖然難度不低,但獲利模式更加清晰,更加容易看得到。
等到內地市場化改革啟動,企業成為推動經濟發展的主要力量之後,吸引內地企業進入材料領域,比吸引他們進入半導體設備領域,反而更加的容易一些。
內地的整個工業基礎都還十分的薄弱,半導體產業更是連最基本的產業鏈條都沒有搭建起來,而英豪自身,在半導體領域其實也隻是新兵,剛剛有一點基礎而已。
半導體領域與下遊的終端領域是有本質不同的。陳兵心裏十分明白,這個時候,去想什麽與燈塔、霓虹廠商進行正麵競爭,實在是言之過早了。
陳兵過去三年中,能夠把英豪,在計算機、通訊領域迅速的發展起來,是因為這些領域的發展,其實都是在創造新的需求,更依賴於“創新”。
陳兵憑借重生的信息差,可以比競爭對手,更早一步來完成“創新”,從而搶先進入市場,享受“創新紅利”,吃下最豐厚的一塊利潤。
在這個過程中,那些潛在的競爭對手,即使看到英豪吃的滿嘴流油,賺的盆滿缽滿,也最多是酸溜溜咒罵幾句,然後趕緊跟進,來吃英豪留下的殘羹剩菜。
但半導體領域已經是被燈塔、霓虹的廠商,搶先占據了的存量市場,已經是被他們視為自己碗裏的肉了。
所謂阻人錢財,如殺人父母,陳兵作為後來者,想要再去爭搶這種存量市場就沒那麽容易了。
尤其是更上遊的設備和材料領域,已經被燈塔和霓虹瓜分的差不多了,他們之間互相爭奪是一迴事,再有新人加入搶奪,極容易受到兩方的聯手打壓。
後來者要與先發者競爭,最好的辦法,一定不是去爭搶存量市場,而是去搶他們這些先發者,還沒有占據的增量市場。
半導體的新增量市場在哪裏?
第一個巨大的潛在增量市場就是內地,內地現在的經濟規模還很小,根本沒有引起西方的足夠重視,幾乎沒人能想到,內地在未來,會出現連續幾十年的增長奇跡。
在曆史上,內地這種經濟增長的過程雖然快,但在經濟結構上,是有很多畸形之處的,內地電子產業規模的快速膨脹,是以芯片、電子元器件的大量進口為基礎的。
在這個過程中,內地這塊增量市場就被西方的那些廠商占據了,而這些廠商在內地市場賺取的巨額利潤,就被他們視為了自己的囊中之物。
等到內地迴過頭來,想要修補這種畸形結構,對進口的芯片進行國產替代的時候,就極大的衝擊了西方的既得利益,利益衝突就逐漸激化了起來。
然而現在陳兵出現了,就可以提前來修補這種畸形結構,盡量從開始就減少這種畸形結構的出現,與這些西方廠商提前爭奪內地的市場份額。
內地的市場,是用了幾十年的時間,逐步增長放大出來的,而且這個過程中,對於產品質量的需求也是在不斷提升的,這其實更加適宜內地落後的半導體產業發展。
隻要內地的半導體產業,在未來幾十年裏,能夠保持不掉隊,始終占據一部分的市場份額,與那些西方廠商的競爭,就可以維持在一種相對溫和的競爭狀態。
而這個過程中,陳兵還會通過英豪和pbh,引導內地的半導體產業,逐步向全球的半導體產業鏈裏進行融入,這就是溫水煮青蛙的辦法。
而且在與西方廠商爭奪內地這個增量市場的同時,陳兵還可以帶領著國內半導體產業,進入其他的國際增量市場,在與那些西方廠商衝突不是那麽激烈的情況下,不斷發展壯大。
這種新的國際增量市場,其實還有很多,切入點,其實就是ic設計。
未來幾十年,全球半導體領域,其實整體還處於高速增長的態勢,很多新的芯片應用領域會不斷的出現,例如各種通訊芯片、各種消費電子芯片、汽車電子領域等。
其實,每一個新的大型應用領域的出現,對內地的半導體產業來說,都是一個快速壯大的機會。
但有一個前提,就是內地的半導體產業基礎必須先搭建起來,而且不能落後國際水平太遠。陳兵的金手指可以是杠杆,但要讓杠杆能發揮作用,就需要內地半導體產業先建立起足夠堅固的支點。
陳兵前世雖然不是專業搞半導體的,對於半導體技術層麵,沒有太多的金手指,但陳兵卻對這些新應用領域出現的時間節點很清楚,可以預先知道,向那個方向投入資源,能夠不走彎路,更快的得到迴報。
因此,陳兵雖然知道要帶動內地半導體產業發展會很艱難,但他卻並不急迫。半導體是需要雄厚積累的產業,沒有足夠的積累,即使有金手指也沒有什麽用處。
與其現在想著如何與燈塔、霓虹廠商進行競爭,不如先安下心來,腳踏實地的一步一步增加積累。
產業競爭與技術競爭往往被放到一起說,但其實兩者完全不是一碼事,有著完全不同的底層邏輯。
技術競爭,很多時候要解決的是有沒有的問題,這種競爭很多時候,是不需要考慮成本的,也不需要考慮直接的收入迴報。
技術競爭,往往比拚的是投入研發的決心,是可以依靠不計成本的持續投入來實現的,在這個方麵,內地依靠舉國模式,取得了不少成功的案例。
但產業競爭完全不同,產業競爭本身就是商業層麵的競爭,成本和收益,才是競爭之中的核心所在,技術研發在產業競爭中,隻是手段,不是目的。
除了技術要素之外,還有人力成本、生產管理、市場營銷等等,諸多其他的因素,也是影響最終成本和收益的重要事項。
產業競爭之中,一時的技術領先,並不是什麽最核心的優勢,否則燈塔的電子業一度領先全球,也不會被霓虹在80年代擊敗了。
曆史上,內地半導體產業之所以全麵落後,恰恰是在改開之初,就走上了惡性的循環。
80年代,內地半導體產業,缺乏技術優勢、缺乏資本投入,甚至都沒有成型的產業鏈,國門一開,就直接被衝擊的七零八落。
而接下來的過程,就是在產業競爭弱勢之下,投資越來越謹慎,雖然907、808、909,連接嚐試了幾次,但全部都因為各種原因,未能達到既定目標,被對手也就越拉越遠。
陳兵這次讓趙平北上,在滬海投資芯片廠,就是要趁著國門未來,先把內地半導體的架子搭起來,至少在那些西方廠商殺入之前,先建立一個初具雛形的產業鏈。
如果在英豪的帶領之下,這個產業鏈的架子能夠搭起來,至少就有了一些防守能力,而英豪就有機會,帶著這個先天略有不足的產業,一點點進入良性循環,慢慢的長大起來。
感謝書友胖子他爹爹、、的月票支持。
感謝書友們的推薦票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