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並購是手段,要為戰略服務


    這麽大規模的並購,是一個非常複雜的過程,過去一個多月,趙平其實組織的都是對rca諸多資產的盡調評估工作,而且也隻是進行了一半。


    為了這次並購,趙平不僅從英豪公司抽調了很多技術專家,組成了專業的技術團隊,也高價聘請了律師、會計師、投行做為顧問,等到這次並購完成,僅僅是付給這些中介機構的費用,就要超過1000萬美金。


    接下來的一個多月,陳兵也沒有閑著,不僅親自參與幾次團隊與rca公司的協調溝通會,而且也一直在詳細查看關於這次並購的諸多資料。


    隨著盡調的全麵展開,rca公司這兩部分資產的相關信息也逐漸匯集了起來,陳兵結合前世的記憶,也逐步捋清了rca半導體業務,從崛起到衰落的來龍去脈。


    rca曆史很悠久,他的中文名字是美國無線電公司,早在二戰之前,就憑借在廣播、通訊領域的技術優勢,發展為燈塔的龍頭廠商之一。


    眾所周知,燈塔國電子科技業的興起,得益於50、60年代諸多軍事技術的民用化。rca進入半導體領域,也是在這個年代。


    二戰時期,燈塔國通過承包和分包合同分撥給科學研究的巨額資金。燈塔國科學研究與發展辦公室和 140多家學術機構及 320多家公司簽署了超過 2300份研究合同,總價值約 3.5億美元。


    很多大型企業在其中受益明顯,獲得了豐厚的資金:at&t獲得了 1600萬美元,通用電氣獲得了 800萬美元,rca、杜邦和西屋分別獲得了 500萬至 600萬美元不等。


    1945年,二戰結束,冷戰開啟,一份重要的科學政策報告,被提交給總統羅斯福,奠定了之後幾十年,燈塔國的科技發展脈絡。


    這份名為《科學無邊界》的報告中,把基礎研究定義成那種“不為任何實際應用成果考慮”的科學前沿探索,並提出了對於基礎科學作用的,一種前瞻性設想。


    這種前瞻設想的核心邏輯就是:從基礎科學開始,平穩地發展,然後必然會延伸到製造和生產,最後到技術或創新;基礎科學研究的投入,其結果必將帶來更多的技術、創新和整體經濟增長。


    正是在這個報告思想的指導之下,燈塔國政府投入了大量的資金,支持大學等科研機構的基礎研究,同時又給予企業大量的研發合同,誘導大型企業設立研發實驗室。


    因此50年代,是燈塔諸多的企業實驗室發展最快的年代,ibm、通用電氣、rca等大型企業,都紛紛設立大型的研發實驗室,從事基礎科學的研究。其中成果最顯著的,就是大名鼎鼎的貝爾實驗室。


    rca實驗室分部,在 1945年之後擴展了位於新澤西州普林斯頓附近的基地,並開始從事彩電和半導體方麵的研究工作,這就是rca普林斯頓實驗室的由來。


    到 50年代中期,rca公司的普林斯頓實驗室,工作人員中有一半是理論科學家,超過 75%的合同是與軍方簽訂的。


    這也就是為何後世,很多電子科技的源流,都發端於燈塔的原因。也是為何rca有那麽多基礎發明的原因。


    順便說一句,陳兵之前向施樂公司購買的視窗界麵創意,其實也是施樂公司這種基礎實驗室的產物。


    整個五六十年代,這種理論都被那些燈塔大企業的領導人所接受,並成大企業的重要經營策略。


    但進入70年代,這一進程卻被一群“撿便宜”的人打斷了,這些大企業開始逐步放棄了對基礎科技的研發投入。


    這些“撿便宜”的人是誰哪?就是矽穀那些創新科技公司和他們背後的風險基金。


    基礎科學出來的成果,到轉變成商品,中間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這些大公司投入巨資研發出來的科學成果,因為各種原因,沒有走上商業化道路,卻被別人率先進行了商業化,並賺取了巨額利潤,這讓那些大企業投資基礎科學的興趣大減。


    貝爾實驗室發明了晶體管,ti申請了第一個集成電路的專利。但開啟了半導體商業時代的公司是誰?仙童,一家1955年設立的,起步資金隻有3600美金的創新公司。


    後來仙童的員工分裂,仙童八叛逆之後,大量員工先後出走,才有了之後的諸多半導體巨頭,例如intel、amd。


    仙童被稱為燈塔國半導體產業的搖籃,據有人統計,與仙童有密切關係的科技公司高達92家。而著名的風險投資基金紅杉資本的創始人,也同樣出自仙童。


    隨著矽穀的崛起,大量的創新科技公司聚集起來,將這片區域,變成了科技創新的聖地,在後世的媒體宣傳之下,矽穀精神成為創新精神的代名詞,


    矽穀的崛起有著深刻的曆史背景,所謂的矽穀精神,也沒有那麽純粹。


    在矽穀崛起之前,燈塔國已經全麵完成了工業化,燈塔經濟幾乎在諸多的方麵,都被大公司、大集團所壟斷。


    矽穀的崛起,衍生出來一大批的科技公司,培養出了大批的科技新貴,也幫助了大量接受了高等教育的平民,實現了階層的躍遷,更是帶領燈塔電子科技產業,取得全球的領導地位。


    但矽穀興起帶來的衝擊,也削弱了那些壟斷巨頭們,投資基礎科學的意願。


    《科學無邊界》報告中的邏輯在宏觀上是正確的,正是50、60年代,燈塔國大規模的基礎科學研究投入,奠定了燈塔國在電子科技領域的領導地位,促使了燈塔國電子科技產業的蓬勃發展。


    但《科學無邊界》報告中的邏輯,忽略了一個利益分配機製的問題,造成了基礎科學研究,前人栽樹後人乘涼的局麵,也就使得這種邏輯被諸多壟斷大公司拋棄。


    這些壟斷巨頭願意投資基礎科學,本身就是為了賺取利潤,但基礎科學要演變為商業利潤,需要很長的周期,也需要各種商業新模式的配合。


    而大公司管理僵化,行動緩慢,在將基礎科學進行商業變現的過程中,往往落後於那些小的科技公司,最終被矽穀摘走了最豐厚的果實。


    所以從80年代開始,隨著矽穀的越來越興旺,似乎科技創新越演越烈的同時,燈塔大企業卻開始紛紛削減在基礎科學方麵投資,那些在科技史上留下過鼎鼎大名的企業實驗室,也紛紛被關閉。其中就包括最讓世人耳熟能詳的貝爾實驗室。


    矽穀崛起之後,出現了很多新的大型科技企業,在研發方麵的投資並不少,但這些投資基本都轉向了應用技術的開發,已經很少有向基礎科研方向的投資了。


    在這波“撿便宜”的浪潮中,分享了勝利果實的,不僅有燈塔的自己人矽穀。還有不少外來的“強盜”,其中跳的最歡,搶奪利益最多的,就是霓虹的電子產業。


    霓虹經濟的快速崛起,是燈塔有意扶持的結果,在50、60年代,燈塔國給予了霓虹大量的經濟扶持,並轉讓了大量的基礎技術。


    而霓虹將這些基礎技術,與霓虹擅長的生產製造結合起來,形成了極強的經濟競爭力,早在1968年,霓虹就超越了西德,成為了西方集團之中的第二大經濟體。


    然後哪?霓虹產品就開始大規模的反攻燈塔市場,從60年代的紡織、到70年代的汽車、到80年代的電子,給燈塔帶來了極大的衝擊。


    在霓虹經濟最高漲的80年代,甚至有狂妄的聲音開始叫囂,要賣下整個燈塔。直到燈塔用廣場協議,給了霓虹狠狠一棒子,並開始用諸多非商業手段開始全力遏製霓虹之後,霓虹的經濟增長才緩慢了下來,也再不敢輕易挑釁。


    rca的興衰史,其實就是這一段燈塔科技史的縮影。rca在1945年,就大力興建了普林斯頓實驗室,在其後的幾十年裏,也提出了大量的基礎研究成果。


    但rca商業上,其實一直是一個消費電子公司,早在1939年就生產出了黑白電視機,1953年又生產出了首台彩色電視機。


    電視的商業價值不用多說,rca公司此後的經營重心,一直在向電視產業傾斜,對於普林斯頓研發出的大量成果,商業化進程非常的緩慢。


    這也造成了這些成果的商業利益大量流失,被其他競爭對手攫取,最出名的例子就是lcd,後世網絡上有無窮的文章,批判rca公司在lcd上的戰略失誤。


    其實,rca在半導體領域的失誤,同樣不在lcd之下,50年代,rca是燈塔國半導體產業的先驅之一,對半導體的工藝流程,有著諸多的貢獻,但rca一直沒有能夠將這些技術上的優勢,轉化為商業上的利潤。


    等到十幾年過去,intel等專業的半導體廠商已經崛起,rca的半導體部門,仍然是一個公司內部的輔助部門,甚至沒能實現真正的獨立經營。


    憑借在電視領域的雄厚利潤,rca在50、60年代,高速擴張,一度成為燈塔國最知名的消費電子公司。


    然而,成也彩電、敗也彩電;隨著索尼的特麗瓏技術推出,rca的領先技術優勢不再,加上生產成本也高於霓虹,隻能依靠本土品牌的優勢進行支撐。


    電視機業務,在霓虹諸多家電廠商的聯合進攻之下,節節敗退,拖累整個rca公司業績持續下滑。直到80年代後,已經無法維持巨頭的輝煌,被另一家巨頭通用電氣並購消失。


    從某種意義上,rca就是倒在燈塔與霓虹電子產業競爭中的最大巨頭,也是燈塔推出美日半導體協議,全力打壓霓虹半導體產業的導火索之一。


    不管承不承認,陳兵這次來收購rca的資產,其實同樣是來撿便宜的。


    但他今後很長一段時間的戰略,都是把英豪隱藏在霓虹廠商的背後,可不想因為rca的敏感性,把自己也樹立為燈塔電子產業的敵人。


    對於這次並購資產的具體調查、估值等等具體事務,有的是具體工作人員去處理,陳兵作為英豪的掌舵人,更多的是考慮著這次並購的戰略影響。


    這次並購,暫時還處於前期洽談的保密階段,沒有引起燈塔國媒體的主意,但這麽大的一筆並購交易,需要獲得燈塔國政府的批準,不可能無聲無息的完成,必然會引起媒體的廣泛關注。


    rca曾是燈塔國極富盛名的公司,這次並購隻要一公布,必然會被媒體當作重要的新聞熱點,進行深入的報道。


    rca近年經營不善,這次更是明顯的在甩賣不良資產,極容易引發各種的批評聲音。


    rca的衰落,是以燈塔家電產業被霓虹全麵擊敗為背景的,這種批評聲音中,自然少不了對霓虹廠商經濟入侵的控訴,而英豪又是一家外來的香江公司,極容易引發各種聯想。


    尤其是rca的電視品牌,更是一根極為敏感的神經。很多時候,品牌可不僅僅是某家公司自己的。


    一個知名的的品牌由於知名度太高,就會成為所謂的“民族品牌”,這種民族品牌落入外資的手裏,極容易在民眾中產生敵對的情緒。


    內地改開曆史上,不少的商業品牌被外資收購了,對於“民族品牌”的討論非常的廣泛,在燈塔國也同樣有這種現象。


    曆史上,通用電氣收購rca後,將電視業務賣給了湯姆遜,就曾經遭到過很廣泛的批評。更有很多媒體煽風點火,將通用電氣的這一決策,形容為懦夫的行為。


    而對於收購了rca電視業務的湯姆遜公司,同樣有不少的媒體進行攻訐,將他們視為對燈塔經濟的入侵者,吞並了燈塔的民族品牌。英豪公司現在還很弱小,根本承擔不起吞並燈塔國“民族品牌”的壓力。


    電視機業務,本就不是英豪的核心業務領域,耗用那麽多的資金,去收購rca品牌,還會引來燈塔媒體的批評,這就嚴重不符合英豪的發展戰略了。


    並購不過是公司業務的手段,是要為戰略服務的,因此經過這一段時間的思考,陳兵內心裏,已經否決了收購rca品牌和渠道的可能。


    不過電視機的技術和rca的電視機產能,陳兵還是有興趣買下的。這樣一來,這次並購交易的交易結構,就必須要作出一些調整了。


    感謝書友還沒發現、、eeeee+ctrl6、的月票支持。


    感謝書友們的推薦票鼓勵。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八零之低調發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老燕難飛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老燕難飛並收藏重生八零之低調發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