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低調推出windows
能夠與intel達成深入的技術合作,可以使英豪公司在芯片領域能夠更快的立穩根基。
這一段時間,與intel的持續談判,最後的結果也基本達到了陳兵的最佳預期。
不過陳兵也沒有更多的時間,繼續花在intel身上,在確定了合作協議之後,陳兵等三位股東,就趕緊離開了矽穀,趕到了芝加哥。
三人到芝加哥來,自然還是為了參加芝加哥電子展。去年,英豪公司參加芝加哥電子展,推出了幾款暢銷的街機遊戲。
今年,英豪公司則會繼續推出重磅產品,就是英豪的16位計算機。
去年8月,ibm公司推出了pc產品,至今已經足足一年多的時間,這一年多來,pc已經被市場完全接受,銷量更是在持續的上升。
而很多仿造ibm pc的產品,也已經進入了市場。英豪公司如果隻是推出16位的計算機,其實並不會有特別吸引人之處。
但這次英豪推出的16位計算機,卻有兩個明顯的創新之處。一個是英豪的計算機,已經把5.25寸硬盤作為了計算機的標配,另一個就是這個計算機上會搭載新的操作係統--windows,為此還搭配了新硬件鼠標。
曆史上,第一個搭配硬盤的計算機,是ibm在1983年推出的,這次陳兵隻不過是提前了不到一年,有邁拓公司的合作,技術上其實已經很成熟了。
在此之前,硬盤作為外接的計算機配件,其實已經有了一定的市場。很多人都認為,硬盤會成為pc的標準配件,這個趨勢是確定的。
英豪公司的這個硬件創新配置,雖然可以說是市場第一家,但其實並不能算什麽重大的創新。
自從ibm pc發布之後,其實pc機的硬件架構就已經徹底定型了,硬盤的加入,不過是補上了最後一塊小拚圖而已。
而自從這個架構公布之後,其實pc產業就已經轉化為了一個硬件係統集成的產業,推動pc產品進化的核心力量,也已經從電腦廠商,開始向各個部件的製造商開始轉移。
跟隨ibm迅速崛起的諸多pc品牌,其實在做的已經不是真正的技術型創新,而更多的是做商業推廣和渠道建設。
未來二十年,pc的市場應用規模會持續不斷的成長,麵對如此龐大而快速成長的市場,英豪公司如果隻是想要賺取一些利潤,其實並不難。
但陳兵要的並非如此簡單,短短二十年後,pc廠商的品牌價值就會大打折扣,進入新世紀,甚至ibm會把他的pc業務幹脆賣掉。pc品牌廠商,也都會淪為沒有太多技術含量的低端組裝廠,不複科技巨頭的超強影響地位。
陳兵希望,能夠真正掌握pc產業的核心技術,這也是為何,陳兵籌備計算機產品用了兩年多的時間。
曆數pc機的主要部件,不外乎主板、cpu、顯卡、聲卡、硬盤、內存、電源機箱、鼠標、鍵盤這些。
內地後來被稱為製造業大國,某良心企業甚至收購了ibm的pc業務,但從真正的核心技術角度,內地在這些pc配件上,幾乎找不出什麽能打的品牌。
電源機箱、鼠標、鍵盤,這些技術含量不高的配件,就不多說了。
cpu是計算機的核心,幾乎所有的計算機技術,都圍繞著cpu在發展,而cpu一直被燈塔廠商牢牢掌握在手中,從來沒有非燈塔品牌,能夠在這個領域有所作為。
主板說起來,還是有一些技術含量,但也不高,主板是cpu的搭載平台,從某種意義上,其實是cpu的外延拓展,最核心的就是搭配cpu的芯片組,同樣基本被燈塔芯片廠商壟斷。
雖然主板品牌中,有一些寶島品牌,但懂的都懂,主板的技術含量,也隻比pc整機,高點不多。
顯卡、聲卡是比較特殊的功能部件,尤其是顯卡,還是確實有一些技術含量的,但顯卡的附屬性太強,各種功能不斷在被cpu、主板集成內化,最後隨著到gpu出現,顯卡的核心技術也已經被集成到了芯片技術之內,難以獨立發展。
內存的核心是dram,核心技術其實掌握在芯片廠手中,所謂的內存品牌,不過也是集成商罷了。
硬盤是獨立性最強的pc部件,一直在獨立的發展,機械硬盤時代,硬盤核心技術也一直與cpu一樣被掌控在燈塔廠商手中。
雖然,後來又發展出固態硬盤,但固態硬盤,同樣是以存儲芯片為技術基礎。
到了陳兵重生之時,雖然內地已經進入了很發達的互聯網時代,但真正去看pc的底層技術,除了dram和固態硬盤方麵,內地廠商有些突破之外,其他所有的核心技術,還是被全麵掌握在燈塔國的手中。
陳兵重生一迴,深刻知道這種產業之痛,在布局計算機產品的時候,就極力向更上遊的核心技術,進行全麵的滲透。
cpu這個核心,英豪暫時還沒有能力去滲透。但主板、顯卡、聲卡,這幾個配件,英豪公司全部是自行研發,而硬盤、存儲芯片方麵,陳兵也開始了布局。
陳兵在pc硬件上的布局,隻能說是剛剛開始,距離掌握真正的核心技術,還有非常遙遠的距離。
按照陳兵的規劃,推出pc產品,實際上就是把這些硬件打包一起出售,陳兵自己對pc品牌並沒有那麽看重,未來甚至可能放棄自己的pc品牌,徹底轉型為部件生產商。
這次英豪推出的計算機,硬件技術上突出的東西不算多,真正說得上“創新”的東西,就是這次會推出的全新操作係統,windows。
但對於這個創新的操作係統,英豪公司並沒有大力的進行宣傳,有意的把它弱化為英豪計算機的一個附屬產品。
windows這個名稱,其實陳兵就是抄襲了微軟產品的創意。曆史上,windows係統的出現,是在1985年,比陳兵現在推出的產品,晚了三年之多。
而微軟真正成為操作係統的絕對霸主,更是要到微軟的windows 95推出之後了。
陳兵現在就急於推出windows,硬件水平的瓶頸還很多,其實是有些拔苗助長了。
但陳兵卻不敢過多的耽擱,此時整個pc產業還處在萌芽期,雖然已經是燈塔國高科技領域的代表行業,但其產業地位還沒有完全提現出來。
尤其是pc操作係統的重要性,還沒有得到真正的凸顯,這個時候,陳兵推出領先的操作係統,還不會受到燈塔政府的特別壓製。
但如果再等幾年,pc的市場規模徹底爆發,操作係統的重要性凸顯之後,燈塔國就不會再允許英豪公司,在這個領域裏超越燈塔廠商了。
軟件和硬件是計算機領域,一對孿生兄弟,一直是在共同成長。其中,硬件作為軟件的物質基礎,一直是哥哥。
雖然軟件技術發展的時間同樣不短了,但在計算機發展的早期,一直是以硬件的發展為重心,軟件是處於輔助的地位。
直到pc架構徹底固定之後,軟件才真正的開始徹底獨立出來。並憑借不斷開拓的專業應用領域,軟件的商業價值也後來居上,超過了pc硬件。
操作係統是計算機軟件中非常特殊的一個存在。早期的計算機產品中,是沒有操作係統的,那個時候操控計算機,需要通過低級語言,與計算機硬件進行直接“對話”。
這就使得計算機的應用受到了極大的限製,沒有足夠的專業能力,根本無法使用計算機。
操作係統是計算機硬件與使用者之間的橋梁,它的出現,使得使用者不需要再去過多關注硬件本身,隻需要去調用硬件的功能即可,這就極大的降低了計算機的應用難度。
最早的操作係統,是1976年的時候digital research軟件公司推出的8位的cp\/m操作係統。
從某種意義上說,正是操作係統的出現,為軟件的獨立發展奠定了基礎。
操作係統,雖然從出現之後,就被廣泛應用到了計算機之上,但其價值,在早期,完全沒有被重視。
此前,陳兵收購的qdos操作係統,曆史上能夠被微軟用幾萬美元就完成收購,就是因為這些操作係統的價值,根本沒有引起重視,這其中甚至包括了微軟本身。
陳兵之前,提前下手收購了qdos,又通過西雅圖公司對外大量的出售qdos的軟件使用許可,就是為了打亂整個操作係統的市場格局。
陳兵這次提前三年推出windows,目的也同樣如此。陳兵在操作係統上的戰略意圖很明確,就是攪局,核心思想就是突出一個“損人不利己”。
重生迴來的陳兵,對燈塔國的霸道尿性是感觸最深的,他非常明確的知道,操作係統這種產品,如果要出現壟斷廠商的話,隻能是燈塔廠商。
別看燈塔國現在還沒有察覺到操作係統的重要性,但一旦他們迴過味來,就絕對不會允許非燈塔國的廠商,壟斷這個重要的領域。
因此,陳兵從一開始,就沒有想過取代微軟。老蓋能夠憑借微軟成為世界首富,那時因為老蓋是燈塔人,他的背後是一個超級大國。
這個世界首富,陳兵是打死不敢當的,如果他真的敢覬覦這個位置,一定是死都不知道怎麽死的。
陳兵自己不敢壟斷這個行業,也不願讓微軟登上這個寶座,那就誰都不要當了,幹脆把這個操作係統市場,徹底做爛掉,大家都不要想在這個產品上賺錢,就更不要提壟斷了。
陳兵這個思路,並不是什麽異想天開。操作係統,這種基礎的軟件,被一家商業公司壟斷,在賺取了巨額利潤的同時,也扼殺了很多技術拓展的可能性。
因此,自從微軟顯露出壟斷跡象之後,對微軟的批評聲音就從來沒有斷過。而與微軟這種壟斷經營的思路相反,軟件產業內的開源思潮和行為也從來沒有停止過。
而類似的,最典型的一個例子,就是萬維網()。
萬維網是腐國計算機科學家蒂姆·伯納斯·李,在1990年前後第一個開發出來的,由此奠定了後世浩大互聯網產業的基礎。
但蒂姆·伯納斯·李並沒有象微軟老蓋一樣去創立一個商業公司,妄圖賺取壟斷的利潤。
如果,蒂姆·伯納斯·李也走上老蓋的道路,他能夠獲得的財富,至少不會比老蓋少。
這次,陳兵就是想學習一下蒂姆·伯納斯·李,把操作係統盡可能的進行公眾化,必要的時候,甚至不惜把這個操作係統進行徹底開源。
不是陳兵不想賺錢,陳兵要發展電子產業,需要很多的資金支持。但在操作係統上賺壟斷利潤,陳兵真的沒有那個膽量,沒有足夠力量在背後支持,這個錢根本就沒有辦法安心的賺。
陳兵不敢賺這個壟斷的利潤,不代表其他廠商不敢賺,燈塔國的操作係統廠商也不是隻有微軟一家,陳兵要徹底攪亂這個市場,就要先把相關的技術所有權,先抓在自己手裏。
dos和windows都是操作係統,但兩者還是有著本質的區別的。
dos是更基礎的操作係統,在dos係統上,使用者需要先輸入各種命令語句,才能調動計算機的功能。要求使用者必須學習計算機語言。
但windows是一種圖形用戶界麵,使用者不需要再學習計算機語言,隻需要簡單的鼠標點擊,就可以去操控計算機的各種軟件,實現更多的功能,這就使得計算機的使用難度,再次大幅度的降低。
這種圖形用戶界麵的發展,源流同源是在燈塔,早在70年代,燈塔的施樂公司,就已經研發成功了這種圖形操作界麵。
隻不過施樂公司並沒有把這個圖形界麵真正的商業化,曆史上,第一個推出商業化圖形操作界麵操作係統的,也不是微軟,而是蘋果公司。
1983年,蘋果公司推出了apple lisa,這個以老喬大女兒名字命名的電腦,雖然由於價格昂貴,市場銷量不大,但卻是真正開了圖形操作界麵操作係統的先河。
微軟喜歡搞壟斷,蘋果公司的手法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後世的“蘋果稅”同樣是大名鼎鼎。
曆史上,蘋果率先推出了圖形操作界麵操作係統,而微軟後推出windows,兩家公司因為在這個產品上的競爭徹底交惡。
蘋果公司更是起訴微軟抄襲,一直打了四年多的官司,隻不過那時蘋果已經有所衰落,微軟正如日中天,這個官司最後以蘋果敗訴告終。
陳兵要阻擊微軟,同時也要防著蘋果。英豪可不是燈塔公司,為了避免被蘋果拉入這種訴訟,英豪公司最好的應對,就是先於蘋果推出這個操作係統產品。
至於施樂的訴訟風險,就小了很多,之前陳兵已經向施樂支付了幾百萬美元,獲得了施樂的技術授權,隻要英豪公司沒有在這個操作係統上賺取太多的暴利,施樂來起訴英豪的可能性,就會大大的降低。
能夠與intel達成深入的技術合作,可以使英豪公司在芯片領域能夠更快的立穩根基。
這一段時間,與intel的持續談判,最後的結果也基本達到了陳兵的最佳預期。
不過陳兵也沒有更多的時間,繼續花在intel身上,在確定了合作協議之後,陳兵等三位股東,就趕緊離開了矽穀,趕到了芝加哥。
三人到芝加哥來,自然還是為了參加芝加哥電子展。去年,英豪公司參加芝加哥電子展,推出了幾款暢銷的街機遊戲。
今年,英豪公司則會繼續推出重磅產品,就是英豪的16位計算機。
去年8月,ibm公司推出了pc產品,至今已經足足一年多的時間,這一年多來,pc已經被市場完全接受,銷量更是在持續的上升。
而很多仿造ibm pc的產品,也已經進入了市場。英豪公司如果隻是推出16位的計算機,其實並不會有特別吸引人之處。
但這次英豪推出的16位計算機,卻有兩個明顯的創新之處。一個是英豪的計算機,已經把5.25寸硬盤作為了計算機的標配,另一個就是這個計算機上會搭載新的操作係統--windows,為此還搭配了新硬件鼠標。
曆史上,第一個搭配硬盤的計算機,是ibm在1983年推出的,這次陳兵隻不過是提前了不到一年,有邁拓公司的合作,技術上其實已經很成熟了。
在此之前,硬盤作為外接的計算機配件,其實已經有了一定的市場。很多人都認為,硬盤會成為pc的標準配件,這個趨勢是確定的。
英豪公司的這個硬件創新配置,雖然可以說是市場第一家,但其實並不能算什麽重大的創新。
自從ibm pc發布之後,其實pc機的硬件架構就已經徹底定型了,硬盤的加入,不過是補上了最後一塊小拚圖而已。
而自從這個架構公布之後,其實pc產業就已經轉化為了一個硬件係統集成的產業,推動pc產品進化的核心力量,也已經從電腦廠商,開始向各個部件的製造商開始轉移。
跟隨ibm迅速崛起的諸多pc品牌,其實在做的已經不是真正的技術型創新,而更多的是做商業推廣和渠道建設。
未來二十年,pc的市場應用規模會持續不斷的成長,麵對如此龐大而快速成長的市場,英豪公司如果隻是想要賺取一些利潤,其實並不難。
但陳兵要的並非如此簡單,短短二十年後,pc廠商的品牌價值就會大打折扣,進入新世紀,甚至ibm會把他的pc業務幹脆賣掉。pc品牌廠商,也都會淪為沒有太多技術含量的低端組裝廠,不複科技巨頭的超強影響地位。
陳兵希望,能夠真正掌握pc產業的核心技術,這也是為何,陳兵籌備計算機產品用了兩年多的時間。
曆數pc機的主要部件,不外乎主板、cpu、顯卡、聲卡、硬盤、內存、電源機箱、鼠標、鍵盤這些。
內地後來被稱為製造業大國,某良心企業甚至收購了ibm的pc業務,但從真正的核心技術角度,內地在這些pc配件上,幾乎找不出什麽能打的品牌。
電源機箱、鼠標、鍵盤,這些技術含量不高的配件,就不多說了。
cpu是計算機的核心,幾乎所有的計算機技術,都圍繞著cpu在發展,而cpu一直被燈塔廠商牢牢掌握在手中,從來沒有非燈塔品牌,能夠在這個領域有所作為。
主板說起來,還是有一些技術含量,但也不高,主板是cpu的搭載平台,從某種意義上,其實是cpu的外延拓展,最核心的就是搭配cpu的芯片組,同樣基本被燈塔芯片廠商壟斷。
雖然主板品牌中,有一些寶島品牌,但懂的都懂,主板的技術含量,也隻比pc整機,高點不多。
顯卡、聲卡是比較特殊的功能部件,尤其是顯卡,還是確實有一些技術含量的,但顯卡的附屬性太強,各種功能不斷在被cpu、主板集成內化,最後隨著到gpu出現,顯卡的核心技術也已經被集成到了芯片技術之內,難以獨立發展。
內存的核心是dram,核心技術其實掌握在芯片廠手中,所謂的內存品牌,不過也是集成商罷了。
硬盤是獨立性最強的pc部件,一直在獨立的發展,機械硬盤時代,硬盤核心技術也一直與cpu一樣被掌控在燈塔廠商手中。
雖然,後來又發展出固態硬盤,但固態硬盤,同樣是以存儲芯片為技術基礎。
到了陳兵重生之時,雖然內地已經進入了很發達的互聯網時代,但真正去看pc的底層技術,除了dram和固態硬盤方麵,內地廠商有些突破之外,其他所有的核心技術,還是被全麵掌握在燈塔國的手中。
陳兵重生一迴,深刻知道這種產業之痛,在布局計算機產品的時候,就極力向更上遊的核心技術,進行全麵的滲透。
cpu這個核心,英豪暫時還沒有能力去滲透。但主板、顯卡、聲卡,這幾個配件,英豪公司全部是自行研發,而硬盤、存儲芯片方麵,陳兵也開始了布局。
陳兵在pc硬件上的布局,隻能說是剛剛開始,距離掌握真正的核心技術,還有非常遙遠的距離。
按照陳兵的規劃,推出pc產品,實際上就是把這些硬件打包一起出售,陳兵自己對pc品牌並沒有那麽看重,未來甚至可能放棄自己的pc品牌,徹底轉型為部件生產商。
這次英豪推出的計算機,硬件技術上突出的東西不算多,真正說得上“創新”的東西,就是這次會推出的全新操作係統,windows。
但對於這個創新的操作係統,英豪公司並沒有大力的進行宣傳,有意的把它弱化為英豪計算機的一個附屬產品。
windows這個名稱,其實陳兵就是抄襲了微軟產品的創意。曆史上,windows係統的出現,是在1985年,比陳兵現在推出的產品,晚了三年之多。
而微軟真正成為操作係統的絕對霸主,更是要到微軟的windows 95推出之後了。
陳兵現在就急於推出windows,硬件水平的瓶頸還很多,其實是有些拔苗助長了。
但陳兵卻不敢過多的耽擱,此時整個pc產業還處在萌芽期,雖然已經是燈塔國高科技領域的代表行業,但其產業地位還沒有完全提現出來。
尤其是pc操作係統的重要性,還沒有得到真正的凸顯,這個時候,陳兵推出領先的操作係統,還不會受到燈塔政府的特別壓製。
但如果再等幾年,pc的市場規模徹底爆發,操作係統的重要性凸顯之後,燈塔國就不會再允許英豪公司,在這個領域裏超越燈塔廠商了。
軟件和硬件是計算機領域,一對孿生兄弟,一直是在共同成長。其中,硬件作為軟件的物質基礎,一直是哥哥。
雖然軟件技術發展的時間同樣不短了,但在計算機發展的早期,一直是以硬件的發展為重心,軟件是處於輔助的地位。
直到pc架構徹底固定之後,軟件才真正的開始徹底獨立出來。並憑借不斷開拓的專業應用領域,軟件的商業價值也後來居上,超過了pc硬件。
操作係統是計算機軟件中非常特殊的一個存在。早期的計算機產品中,是沒有操作係統的,那個時候操控計算機,需要通過低級語言,與計算機硬件進行直接“對話”。
這就使得計算機的應用受到了極大的限製,沒有足夠的專業能力,根本無法使用計算機。
操作係統是計算機硬件與使用者之間的橋梁,它的出現,使得使用者不需要再去過多關注硬件本身,隻需要去調用硬件的功能即可,這就極大的降低了計算機的應用難度。
最早的操作係統,是1976年的時候digital research軟件公司推出的8位的cp\/m操作係統。
從某種意義上說,正是操作係統的出現,為軟件的獨立發展奠定了基礎。
操作係統,雖然從出現之後,就被廣泛應用到了計算機之上,但其價值,在早期,完全沒有被重視。
此前,陳兵收購的qdos操作係統,曆史上能夠被微軟用幾萬美元就完成收購,就是因為這些操作係統的價值,根本沒有引起重視,這其中甚至包括了微軟本身。
陳兵之前,提前下手收購了qdos,又通過西雅圖公司對外大量的出售qdos的軟件使用許可,就是為了打亂整個操作係統的市場格局。
陳兵這次提前三年推出windows,目的也同樣如此。陳兵在操作係統上的戰略意圖很明確,就是攪局,核心思想就是突出一個“損人不利己”。
重生迴來的陳兵,對燈塔國的霸道尿性是感觸最深的,他非常明確的知道,操作係統這種產品,如果要出現壟斷廠商的話,隻能是燈塔廠商。
別看燈塔國現在還沒有察覺到操作係統的重要性,但一旦他們迴過味來,就絕對不會允許非燈塔國的廠商,壟斷這個重要的領域。
因此,陳兵從一開始,就沒有想過取代微軟。老蓋能夠憑借微軟成為世界首富,那時因為老蓋是燈塔人,他的背後是一個超級大國。
這個世界首富,陳兵是打死不敢當的,如果他真的敢覬覦這個位置,一定是死都不知道怎麽死的。
陳兵自己不敢壟斷這個行業,也不願讓微軟登上這個寶座,那就誰都不要當了,幹脆把這個操作係統市場,徹底做爛掉,大家都不要想在這個產品上賺錢,就更不要提壟斷了。
陳兵這個思路,並不是什麽異想天開。操作係統,這種基礎的軟件,被一家商業公司壟斷,在賺取了巨額利潤的同時,也扼殺了很多技術拓展的可能性。
因此,自從微軟顯露出壟斷跡象之後,對微軟的批評聲音就從來沒有斷過。而與微軟這種壟斷經營的思路相反,軟件產業內的開源思潮和行為也從來沒有停止過。
而類似的,最典型的一個例子,就是萬維網()。
萬維網是腐國計算機科學家蒂姆·伯納斯·李,在1990年前後第一個開發出來的,由此奠定了後世浩大互聯網產業的基礎。
但蒂姆·伯納斯·李並沒有象微軟老蓋一樣去創立一個商業公司,妄圖賺取壟斷的利潤。
如果,蒂姆·伯納斯·李也走上老蓋的道路,他能夠獲得的財富,至少不會比老蓋少。
這次,陳兵就是想學習一下蒂姆·伯納斯·李,把操作係統盡可能的進行公眾化,必要的時候,甚至不惜把這個操作係統進行徹底開源。
不是陳兵不想賺錢,陳兵要發展電子產業,需要很多的資金支持。但在操作係統上賺壟斷利潤,陳兵真的沒有那個膽量,沒有足夠力量在背後支持,這個錢根本就沒有辦法安心的賺。
陳兵不敢賺這個壟斷的利潤,不代表其他廠商不敢賺,燈塔國的操作係統廠商也不是隻有微軟一家,陳兵要徹底攪亂這個市場,就要先把相關的技術所有權,先抓在自己手裏。
dos和windows都是操作係統,但兩者還是有著本質的區別的。
dos是更基礎的操作係統,在dos係統上,使用者需要先輸入各種命令語句,才能調動計算機的功能。要求使用者必須學習計算機語言。
但windows是一種圖形用戶界麵,使用者不需要再學習計算機語言,隻需要簡單的鼠標點擊,就可以去操控計算機的各種軟件,實現更多的功能,這就使得計算機的使用難度,再次大幅度的降低。
這種圖形用戶界麵的發展,源流同源是在燈塔,早在70年代,燈塔的施樂公司,就已經研發成功了這種圖形操作界麵。
隻不過施樂公司並沒有把這個圖形界麵真正的商業化,曆史上,第一個推出商業化圖形操作界麵操作係統的,也不是微軟,而是蘋果公司。
1983年,蘋果公司推出了apple lisa,這個以老喬大女兒名字命名的電腦,雖然由於價格昂貴,市場銷量不大,但卻是真正開了圖形操作界麵操作係統的先河。
微軟喜歡搞壟斷,蘋果公司的手法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後世的“蘋果稅”同樣是大名鼎鼎。
曆史上,蘋果率先推出了圖形操作界麵操作係統,而微軟後推出windows,兩家公司因為在這個產品上的競爭徹底交惡。
蘋果公司更是起訴微軟抄襲,一直打了四年多的官司,隻不過那時蘋果已經有所衰落,微軟正如日中天,這個官司最後以蘋果敗訴告終。
陳兵要阻擊微軟,同時也要防著蘋果。英豪可不是燈塔公司,為了避免被蘋果拉入這種訴訟,英豪公司最好的應對,就是先於蘋果推出這個操作係統產品。
至於施樂的訴訟風險,就小了很多,之前陳兵已經向施樂支付了幾百萬美元,獲得了施樂的技術授權,隻要英豪公司沒有在這個操作係統上賺取太多的暴利,施樂來起訴英豪的可能性,就會大大的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