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 8月 12日,ibm在紐約華爾道夫酒店正式發布 ibm pc。配置了16kb ram以及一個軟盤驅動器的ibm pc的建議價格為 1565美元;滿配的價格可以達到6000美元。


    微軟basic被免費嵌入了電腦係統之中。在qdos基礎上,修改製作的pc-dos成為了pc機的標配操作係統,售價為 40美元。


    陳兵一直在密切關注ibm pc的發布,但陳兵此時還想要繼續充當阻擊手的角色,因此並沒有親自前往發布會現場進行觀看。


    等到第二天的新聞報道出來,陳兵終於獲得了全麵的信息,ibm pc的架構與前世並沒有什麽改變,這讓陳兵心中徹底放鬆下來。


    陳兵的英豪公司,此時還隻是一家小有名氣的遊戲機廠商,根本沒有與ibm同台競技的資格。之前,陳兵暗戳戳的收購了qdos的版權,其實已經在暗中碰觸到了ibm的核心利益。


    是否會因此產生巨大的蝴蝶效應,使得ibm pc出現巨大變化,這一直是陳兵所擔心的。之前ibm pc的研發過程,一直處於保密狀態,陳兵對這個產品的認知,全部來自前世的記憶。


    前世微軟收購了西雅圖電腦公司的qdos,才奠定了微軟的商業王國,也因此這次10萬美元級別的收購,卻被後人評價為世紀大收購。


    西雅圖電腦公司全程一直被微軟蒙在鼓裏,直到ibm pc發布之後,西雅圖電腦公司的老板才知道,他損失了多大的利益。


    這場並購的過程,陳兵曾經看到過很多描述版本,都提到了微軟始終拒絕透露最終客戶是ibm,才能用超低的價格完成這個產品的收購。


    但ibm哪?ibm知不知道這套最原始的dos係統是西雅圖電腦公司的產品?ibm為什麽沒有介入這次收購,坐看微軟完成了這次收購?


    將這套操作係統作為標準的配套軟件之前,ibm是必須要弄清這個軟件的來源合法性的,這才能保證它不會陷入知識產權糾紛之中。


    毫無疑問,ibm早就知道西雅圖電腦公司的存在,並通過微軟拿到了這套係統的正規使用授權。前世,微軟完成這次世紀收購的時間節點,僅僅比ibm pc的發布時間早了兩個星期。


    要知道,ibm為了讓微軟作為他的軟件供應商,可是支付了70萬美元的費用,當然這些費用還包括了dos之外的其他軟件服務。


    而微軟給了西雅圖電腦公司多少?微軟第一次獲得qdos使用許可和銷售許可,隻支付了2.5萬美金,後來收購qdos全部版權的價格,也不到10萬美金。


    細思極恐,這個所謂世紀交易可不僅僅是低價撿漏這麽簡單,交易當中的很多細節,實際是非常值得推敲。陳兵前世也隻知道這個交易的公開信息,對交易的內幕和細節並不清楚。


    他雖然提前下手搶先收購了qdos,並挖角了qdos的開發者蒂姆,但這種貿然出手,會帶來什麽樣的改變,卻完全沒有辦法預測。


    曆史上,這個蒂姆在世紀交易完成之前,就被微軟先一步挖走了。實際上陳兵之所以把蒂姆派去香江,一方麵是因為他自己在香江,可以近距離與蒂姆進行交流,另一方麵,也是為了截斷蒂姆與微軟之間可能的接觸。


    而陳兵把qdos經營權,反向授權給西雅圖電腦,並透過西雅圖電腦,繼續授權給微軟。這用的也是緩兵之計,避免因為他的貿然介入,引起微軟和ibm的應激反應。


    這段時間居然如此平靜,微軟和ibm兩方都沒有對qdos被收購作出明顯反應。也證實了陳兵之前的一個判斷,ibm pc這個項目,其實在ibm公司內部的重要等級並不高。


    ibm pc是劃時代的產品,居然在ibm內部的重要等級不高?這種情況與世人的普遍認知是否非常不同?


    陳兵如此判斷,自然是有依據的。ibm pc曾被刻薄的評價者稱為“東拚西湊的組裝機”,這種風格的產品,其實與ibm一向的產品風格完全不同,非常不ibm。


    其實,早在1975年,ibm就推出了一款5100桌上電腦,但這款產品的售價高達美元,並沒有獲得良好的市場反饋。


    後來ibm還推出過兩款升級款,5110和5120,仍然價格高昂,沒有引起市場關注。


    1978年,ibm又開始研發另一款產品:system\/23 datamaster,隻不過這個產品的研發進度非常緩慢,直到ibm pc後來居上推出市場,這個產品才研發完成。


    江湖傳言,ibm pc的出現,某種意義上是受到了雅達利的刺激。


    1980年,正是雅達利業績突飛猛進之時,雅達利不僅電視遊戲機業務飛快成長,而且還成功推出了自己的微機,atari 400與800。


    也是在這一年,意氣風發的雅達利向ibm提出建議:如果ibm想要有自己的微機,雅達利可以替ibm製造。


    正是因為雅達利的刺激,才有了ibm pc項目的正式立項。這個項目立項是由ibm的時任董事長提議的,但在ibm內部卻並不被看好。


    自從1969年,ibm受到燈塔國商務部的反壟斷調查,帶領ibm這個巨人崛起的小沃森就去職了,而ibm內部也開始日漸官僚化。


    到了1980年,十年的演變,ibm早已不是當年的藍色巨人,內部機構臃腫,派係林立,戰略不清,動作緩慢。


    ibm pc項目的立項,是要給董事長的提議一個麵子,但看看這個項目組的配置,直接的負責人此時隻是一個技術中層,整個項目組隻有13個人,研發地點也放在了一個車庫之內,而整個研發周期也隻有短短的一年,這哪裏象個大公司的重點項目?


    而ibm pc的設計理念,也幾乎拋棄了ibm的所有傳統,大量采用了外部的技術和配件,說它是“東拚西湊的組裝機”這個還真不算冤枉。


    這種領導拍板的“麵子項目”,往往也是很多利益相關方喜歡的項目,可以用出大筆的預算。


    可以說,這台ibm pc能夠開啟一個時代,是完全超乎所有人意料之外的事情。


    ibm pc拋棄了ibm公司傳統,技術上的創新實際並不突出,最大的特點就是東拚西湊。然而就是這種東拚西湊,卻帶來了另一個特性:“兼容”。


    ibm一向的風格是對自己的產品嚴格的技術保密,然而ibm pc卻是一反常態,公布了除bios之外的全部技術資料,從而使得ibm pc很快成為被業界普遍接受的標準。


    在ibm pc推出之前,蘋果等微機品牌采用的都是封閉的係統,廠商之間的部件也不能互換通用。


    ibm pc對於行業的貢獻並不是什麽技術上的突破,而是定義出了行業的通用接口標準,使得pc行業的部件接口進入標準化時代,並帶動了無數廠商參與進了這場兼容機風潮。


    pc架構和接口的標準化,也使得各個電腦部件的生產商,能夠獨立發展,建立起自己的品牌。


    後世的主板、硬盤、內存等部件廠商能夠不斷做大,甚至建立自己品牌就是,因為架構標準化之後,電腦“攢機”市場的出現,使得這些部件供應商,可以直接把產品賣給“攢機”消費者。


    而正是這種接口標準化,使得大量兼容機品牌開始出現,dell、康柏等品牌的建立都極大的得益於這種標準化。說得直接點,這些品牌不過是更專業的“攢機”罷了。


    那個“良心公司”,從被認為是科技企業的龍頭,到被視為不求上進,就是因為這種專業“攢機”的生意,真的沒有什麽技術含量。


    電腦行業進入標準化pc時代,使整個行業的商業的商業模式發生了根本的改變。


    原本這些部件製造商的產品隻能賣給電腦廠商,做一個專業的to b製造商。但“攢機”市場的出現,使得這些部件廠商,同時有了to c業務。


    to c業務不僅利潤更高,而且幫助了這些部件製造商,擺脫了對電腦廠商的大客戶依賴。


    這種產業格局的轉變,影響非常深遠,眾人拾柴火焰高,隨著湧入pc產業的廠商越來越多,整個pc行業開始高速發展,行業規模不斷壯大。


    而產業鏈中的利益分配也在不斷發生著變化,進入新世紀後,電腦品牌廠商日漸淪落為技術含量不足的係統集成商,而幾個掌握了核心技術的部件供應商,反而成為了行業的霸主。


    ibm是pc時代的開啟者,但笑到最後的卻是wintel聯盟,電腦品牌商的價值日漸衰落的同時,intel和微軟,卻成為了it行業的新壟斷霸主。


    intel的核心產品是芯片,從4004芯片開始,計算機產業的每次躍進,都是基於芯片功能的提升,intel掌握了芯片的核心技術,能夠最終成為壟斷霸主,更多的是基於技術上的領先。


    但微軟不同,微軟帝國的核心產品是操作係統,但早期的操作係統技術含量並沒有那麽高,微軟的產品相對於競爭對手,並沒有達到碾壓級的領先。


    直到windows95之後,微軟才真正一統pc機的操作係統市場,占據了真正的壟斷地位。


    應該說,微軟的成功,技術上的領先性隻是一個方麵,更多的成功因素要歸功於老蓋的商業運作能力。


    在dos時代,微軟憑借搭上了ibm的便車,得以高速發展,但距離一統江湖還有很大的差距,市麵上除了微軟的ms-dos,還有很多類似的係統在參與競爭。


    這些不同公司的dos係統,在技術上其實並沒有特別大的差異,在80年代操作係統,其實是處於比較激烈的競爭狀態。


    陳兵提前截胡了qdos,使得微軟無法拿到完整的dos版權,隻能算是給微軟使了一個小絆子,並無法用這麽一個簡單的小手段,就能徹底將微軟打死。


    英豪未來與微軟的競爭,還是需要在市場上進行正麵決戰,但陳兵提前搶到了qdos卻可以削弱微軟的領先優勢,使得自己能夠與微軟拉近距離。


    80年代,軟件產業是真正的新興產業,微軟的一個很大優勢是先發優勢。


    微軟公司成立的時間是1975年,那年老蓋才剛剛19歲。微軟創立之時,整個軟件產業剛剛起步,微機產業也剛剛開始萌芽。


    微軟作為一個創新企業,可以說是伴隨著微機產業的興起而發展的,微軟能夠抓住pc產業的機會,固然是有私人人脈的加持,但老蓋的商業能力,卻是更加關鍵的因素。


    qdos是西雅圖計算機公司研發,被微軟低價買走,除了老蓋夠狡猾之外,更多的原因其實是西雅圖公司對於軟件的價值,並沒有準確的判斷。


    軟件是在硬件平台上運行的,軟件產業能夠獨立發展,顯現出獨立的商業價值,必須硬件發展到一定的水平,為軟件的獨立發展提供產業環境。


    整個70年代,計算機行業的發展,主要還是體現在硬件基礎平台的提升,這個時間段,雖然軟件雖然也在快速發展,但仍然是附屬在硬件平台之上。


    西雅圖計算機公司,其實是一家硬件公司,公司的主要業務是圍繞intel的芯片來研發主板,從來沒有把軟件當成核心業務。


    qdos的出現,本身也不是西雅圖公司的主動研發,而是被逼無奈。


    自從intel推出16位芯片之後,西雅圖就在跟進研發基於8086芯片的主板,配套的操作係統上,原本是想采用cp\/m係統。


    但cp\/m一直未能推出16位芯片的升級版,西雅圖公司實在等不及了,才用了4個月時間,開發了qdos。


    這本身隻是一個救急用的臨時產品,西雅圖公司從頭到尾沒有真正的意識到這個產品的價值,後來西雅圖公司又堅持經營了幾年,終於在1985年倒閉,由此也可以判斷,西雅圖公司的商業運營能力確實不夠。


    陳兵這一世提前截胡了微軟,把qdos和蒂姆收入麾下,也不過是搭建起了進軍係統軟件市場的一個基礎,未來的路還很長,需要依靠陳兵帶領團隊用一個個過硬的產品,去奠定真正的市場地位。


    ibm pc沒有波瀾的推出了,pc產業的發展還在陳兵熟悉的軌道之上,陳兵也就不再去多考慮太多務虛的戰略,而是開始把精力收迴,聚焦在自家公司的產品之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八零之低調發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老燕難飛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老燕難飛並收藏重生八零之低調發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