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南伯萬卻一句話點透了師妹心中的疑惑。“師妹,爽靈被奪走,一個人的心智與記憶全都會消失,小琴用自己的爽靈,填補了孟向明靈魂的空缺,意識裏的東西就會徹底歸零,記憶也會變得空白,對這個世界的認知,也會重新開始。”
“啊?那他慘了,這豈不是比呆子還呆啊?”茅丘青不由得也替孟向明捏了一把汗。
“你放心吧,藉由身體記憶的東西,是一種習慣,很快就會恢複,不會受到影響,他現在可能不識字,但是一翻書,那些曾經背誦過的高頭講章,理學講義就都能夠倒背如流,他現在也許不知道筆墨為何物,但隻要是坐在書案前,一瞬間就會揮毫潑墨書寫自如,這些由身體養成的記憶習慣,是篆刻在他身體上的,無法被替代。”
南伯萬的話說了一半,後麵的話,他沒敢說出口,因為此時眼前的孟向明也聽的是一臉茫然,就跟一個小貓小狗一樣,隻是看到聽到南伯萬的嘴在動,卻絲毫不明白他在說什麽?
“師哥,那他記憶裏真正遺忘的是什麽?”茅丘青好奇的問道。
南伯萬搖著頭,輕聲歎息說:“是感情,是人與人之間的感情,肌肉上的記憶能夠恢複,但是情感上的記憶,卻永遠消失了,這就跟剛出生的嬰兒一樣,天生會哭,會笑,知道伸手抓拿,知道張嘴吃東西,這些都是本能,而不是情感。”
聽完這句話,茅丘青恍然大悟,不由得一陣惆悵感慨,也許孟向明能想起自己是誰,也能很快記憶到自己曾經的學識,會很快恢複對周遭一切人和事的理解與認知。
隻要看到屋裏的生活痕跡,他大概也會想起小琴,但唯獨無法迴憶起他對小琴的感情。
幾日後,南伯萬和茅丘青在孟老村長的幫助下,安葬了小琴的屍骨,然而這一場遲到的葬禮,身為丈夫的孟向明卻沒有參加。
孟向明一個人坐在書案前看著書,此刻的他,根本意識不到那個墳墓裏的女人,曾經對於自己是多麽的重要。
茅丘青看不下去,非要去把孟向明拽過來,但是南伯萬卻製止了她,並且出言勸阻道:“師妹,你錯怪他了,他隻是沒有感覺,因為此刻在他眼中,小琴不過是一個死去的陌生女子,能有一絲同情,就不錯了。”
聽了師哥的話,茅丘青的不滿也有所消散,一般人的記憶與情感應該是同步的,可孟向明的記憶與情感,卻產生了巨大的偏差,這其實不難理解。
例如說,如果當初小琴在逃荒流浪的路途中餓死街頭,孟向明看到她的屍體,最多也就隻是同情,也許會找個地方把她的屍骨掩埋,使她不至於暴屍荒野,可惜兩人後來成了親,走在了一起,從一對陌生人,成為了彼此人生中最重要的人,有了共同的生活記憶,與情感記憶。
但是此刻孟向明的身體雖然能感受到和小琴在一起的生活記憶,可他卻無法感受到那段情感記憶,對於孟向明來說,躺在墳墓裏的小琴,就如同第一次見到她的感覺一樣,像一個陌生人。
茅丘青覺得可惜。“那小琴豈不是太不值得了,連她最深愛的丈夫都不記得她了,那她為之付出所犧牲的一切都算什麽?”
南伯萬站在山坡上,望著山腳下茅屋的方向感慨道:“也許這就是小琴最大的願望,真正深愛對方的人,都是會為對方考慮的,而不是在計較得失,小琴不希望孟向明活在痛苦中,相反,她消失前的那兩句話,就是她真正的心願。”
說到這裏,南伯萬隨手拋起一把紙錢,紙錢飄散在半空,緩緩落下。
兩人凝視著小琴那簡陋的墓碑,一個普通的女子,一段苦澀卻短暫的人生,全都終結在了那一抹黃土下。
這時,透過那墓碑,南伯萬和茅丘青隱約聽到了一陣動聽的歌謠,那曲子悠揚動聽,聲音婉轉優美,聽的人心馳神往,一陣陶醉。
“小女子不才,未得公子青睞,擾公子良久,公子,勿怪,公子向北走,小女子向南瞧,此生就此別過了,難以忘懷,願你三冬暖,願你春不寒,願你天黑有燈,下雨有傘,願你善其身,願你遇良人,暖色浮餘生,有好人相伴........”
曲終人散,冥紙飄零,芳草淒淒,山坡上隻有那孤零零的墓碑,山坡下隻有那寥落的燈影,一個在山塬上,一個在山塬下,喜怒哀樂,皆化作塵煙。
離開孟家村,南伯萬和茅丘青再次踏上征途,朝著子午穀的方向駛去。
子午穀,樹林茂密,野草叢生,河水悠悠,山川依舊,其中道路阡陌,險象環生,北山的出口稱之為子口,南山的出口稱之為南口,一條蜿蜒曲折的荔枝古道貫穿南北,因此得名子午穀。
茫茫秦嶺之中,要論及險要形勝之地,非子午穀莫屬,曆史上多有兵家謀士企圖偷渡,但卻從來沒有人成功過,而這與世隔絕的險要之地,也為秦嶺山林中那數量眾多的猛獸妖魔,提供了棲息之所。
陰陽相生,生死相合,這裏對於猛獸妖魔來說是一塊風水寶地,同時對於那些以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獵戶們來說,也同樣是賴以生存的家鄉故土。
南伯萬和茅丘青站在山崖上,望著山腳下那處若隱若現的村落,南伯萬隨手一指道:“師妹,這村莊裏的人,都是獵戶,在秦漢之時,就與咱們茅家休戚與共,獵戶們捕殺猛獸,以圖溫飽生存,而我們茅家則降妖除魔,拜醮煉丹,可謂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獵戶們多年來之所以不受妖魔侵害,也全都仰仗於我們茅家,而咱們三神觀的祭品與香火,也都依賴於他們。”
茅丘青望著師兄手指向的方位,信服的點了點頭。“怪不得上次那狐妖葉楚紅在子午穀殺了人,那些獵戶們都來茅家求援,看這架勢,獵戶們能不能在山中平安狩獵,還得看咱們茅家賞不賞飯吃?”
“啊?那他慘了,這豈不是比呆子還呆啊?”茅丘青不由得也替孟向明捏了一把汗。
“你放心吧,藉由身體記憶的東西,是一種習慣,很快就會恢複,不會受到影響,他現在可能不識字,但是一翻書,那些曾經背誦過的高頭講章,理學講義就都能夠倒背如流,他現在也許不知道筆墨為何物,但隻要是坐在書案前,一瞬間就會揮毫潑墨書寫自如,這些由身體養成的記憶習慣,是篆刻在他身體上的,無法被替代。”
南伯萬的話說了一半,後麵的話,他沒敢說出口,因為此時眼前的孟向明也聽的是一臉茫然,就跟一個小貓小狗一樣,隻是看到聽到南伯萬的嘴在動,卻絲毫不明白他在說什麽?
“師哥,那他記憶裏真正遺忘的是什麽?”茅丘青好奇的問道。
南伯萬搖著頭,輕聲歎息說:“是感情,是人與人之間的感情,肌肉上的記憶能夠恢複,但是情感上的記憶,卻永遠消失了,這就跟剛出生的嬰兒一樣,天生會哭,會笑,知道伸手抓拿,知道張嘴吃東西,這些都是本能,而不是情感。”
聽完這句話,茅丘青恍然大悟,不由得一陣惆悵感慨,也許孟向明能想起自己是誰,也能很快記憶到自己曾經的學識,會很快恢複對周遭一切人和事的理解與認知。
隻要看到屋裏的生活痕跡,他大概也會想起小琴,但唯獨無法迴憶起他對小琴的感情。
幾日後,南伯萬和茅丘青在孟老村長的幫助下,安葬了小琴的屍骨,然而這一場遲到的葬禮,身為丈夫的孟向明卻沒有參加。
孟向明一個人坐在書案前看著書,此刻的他,根本意識不到那個墳墓裏的女人,曾經對於自己是多麽的重要。
茅丘青看不下去,非要去把孟向明拽過來,但是南伯萬卻製止了她,並且出言勸阻道:“師妹,你錯怪他了,他隻是沒有感覺,因為此刻在他眼中,小琴不過是一個死去的陌生女子,能有一絲同情,就不錯了。”
聽了師哥的話,茅丘青的不滿也有所消散,一般人的記憶與情感應該是同步的,可孟向明的記憶與情感,卻產生了巨大的偏差,這其實不難理解。
例如說,如果當初小琴在逃荒流浪的路途中餓死街頭,孟向明看到她的屍體,最多也就隻是同情,也許會找個地方把她的屍骨掩埋,使她不至於暴屍荒野,可惜兩人後來成了親,走在了一起,從一對陌生人,成為了彼此人生中最重要的人,有了共同的生活記憶,與情感記憶。
但是此刻孟向明的身體雖然能感受到和小琴在一起的生活記憶,可他卻無法感受到那段情感記憶,對於孟向明來說,躺在墳墓裏的小琴,就如同第一次見到她的感覺一樣,像一個陌生人。
茅丘青覺得可惜。“那小琴豈不是太不值得了,連她最深愛的丈夫都不記得她了,那她為之付出所犧牲的一切都算什麽?”
南伯萬站在山坡上,望著山腳下茅屋的方向感慨道:“也許這就是小琴最大的願望,真正深愛對方的人,都是會為對方考慮的,而不是在計較得失,小琴不希望孟向明活在痛苦中,相反,她消失前的那兩句話,就是她真正的心願。”
說到這裏,南伯萬隨手拋起一把紙錢,紙錢飄散在半空,緩緩落下。
兩人凝視著小琴那簡陋的墓碑,一個普通的女子,一段苦澀卻短暫的人生,全都終結在了那一抹黃土下。
這時,透過那墓碑,南伯萬和茅丘青隱約聽到了一陣動聽的歌謠,那曲子悠揚動聽,聲音婉轉優美,聽的人心馳神往,一陣陶醉。
“小女子不才,未得公子青睞,擾公子良久,公子,勿怪,公子向北走,小女子向南瞧,此生就此別過了,難以忘懷,願你三冬暖,願你春不寒,願你天黑有燈,下雨有傘,願你善其身,願你遇良人,暖色浮餘生,有好人相伴........”
曲終人散,冥紙飄零,芳草淒淒,山坡上隻有那孤零零的墓碑,山坡下隻有那寥落的燈影,一個在山塬上,一個在山塬下,喜怒哀樂,皆化作塵煙。
離開孟家村,南伯萬和茅丘青再次踏上征途,朝著子午穀的方向駛去。
子午穀,樹林茂密,野草叢生,河水悠悠,山川依舊,其中道路阡陌,險象環生,北山的出口稱之為子口,南山的出口稱之為南口,一條蜿蜒曲折的荔枝古道貫穿南北,因此得名子午穀。
茫茫秦嶺之中,要論及險要形勝之地,非子午穀莫屬,曆史上多有兵家謀士企圖偷渡,但卻從來沒有人成功過,而這與世隔絕的險要之地,也為秦嶺山林中那數量眾多的猛獸妖魔,提供了棲息之所。
陰陽相生,生死相合,這裏對於猛獸妖魔來說是一塊風水寶地,同時對於那些以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獵戶們來說,也同樣是賴以生存的家鄉故土。
南伯萬和茅丘青站在山崖上,望著山腳下那處若隱若現的村落,南伯萬隨手一指道:“師妹,這村莊裏的人,都是獵戶,在秦漢之時,就與咱們茅家休戚與共,獵戶們捕殺猛獸,以圖溫飽生存,而我們茅家則降妖除魔,拜醮煉丹,可謂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獵戶們多年來之所以不受妖魔侵害,也全都仰仗於我們茅家,而咱們三神觀的祭品與香火,也都依賴於他們。”
茅丘青望著師兄手指向的方位,信服的點了點頭。“怪不得上次那狐妖葉楚紅在子午穀殺了人,那些獵戶們都來茅家求援,看這架勢,獵戶們能不能在山中平安狩獵,還得看咱們茅家賞不賞飯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