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那個叫小珍的姑娘身邊走過的那一瞬間,孟向明雖然抬著頭,但他卻聽到了那姑娘隱隱約約發出的求救聲。
“求求你.....救救我。”
小琴趴在地上,氣若遊絲,麵色蠟黃,仿佛說完這句話,已經用盡了她全身僅存的力氣。
孟向明停住了腳步,他雙眉緊皺,心裏一萬個糾結,雖然很想硬著心腸就這麽走開,但眼睛仍舊不由自主的瞥向了那個可憐的姑娘。
“唉,先救人再說吧!”
孟向明說服了自己,也成全了自己的本心,他走上前俯下身子將那暈倒在地的姑娘攙扶到一片陰涼的樹蔭下,本就是饑腸轆轆的災民,終日的奔波,加上烈日在頭頂炙烤,就算是鐵打的人也扛不住,找到這片陰涼地,也就是能為這個姑娘爭取片刻的喘息之機。
小琴本就是女流,不像其他災民那般蠻橫,她隻是半眯著眼睛盯著孟向明身後竹簍上的水囊看,隨後一個勁的抿著皸裂的口唇。
孟向明隨即摘下自己背後竹簍上的水囊,遞給那女子,得到別人許可之後,小琴就像是一隻三天沒吃飯的餓狼一樣,咣咣的將一整囊水喝了個幹淨。
有了這口水喝,小琴的臉色也紅潤了許多。
見這位姑娘沒有了大礙,孟向明也放心了,隨後他從自己的幹糧裏分出兩塊饅頭遞給了小琴。“吃吧,裏麵加了鹹菜,吃了就不餓了。”
接過饅頭,小琴的眼淚刷的一下奪眶而出,倒不是因為感動,而是一個太久沒吃過飯的人,突然見到了食物,一時間有些無所適從,小琴眼含熱淚,大口大口的吃著眼前這個秀才哥送給她的鹹菜饅頭,眼神裏充滿了感激。
“你慢慢吃,我還有急事,姑娘你保重。”說完話,孟向明拱了拱手,轉身便要走。
“先生,你叫什麽名字?”小琴殷殷的望著孟向明遠去的身影,輕聲唿喚道。
孟向明心裏著急,隻能一邊跑一邊喊,連頭都顧不上迴。“我叫什麽不重要,我還要去趕考呢!晚了就入不了考場了!姑娘你保重啊!”
望著這個少年漸行漸遠的身影,小琴用盡力氣大喊道:“你是個好人!你一定會高中的!”
一句吉利話,聽得孟向明也是會心一笑,他隻是衝著那個被自己救過的少女豎起了大拇指,而小琴也緊緊的攥著手裏的饅頭,會心一笑。
然而這個世界上很多事情就是如此,有失就有得,有得必有失,老天爺總是會為你打開窗戶的一瞬間,悄悄的替你關上一扇門,而這扇門,就是鄉試考場的大門。
一個饅頭一壺水,不過是一炷香的功夫,可就是這須臾片刻,孟向明沒有趕上出發的驛站馬車,所以,就隻能靠自己的兩條腿去往省城。
等孟向明到達鄉試考場的門口時,已經是晚上了,門口的兵丁攔住他,死活不讓他進,這一年一度的鄉試,就這樣陰差陽錯的失之交臂,的確叫人遺憾。
這也令孟向明非常氣惱,他不甘心,於是就趁著夜色去翻考場的院牆,想要偷偷溜進去,結果卻被考場內夜巡的教諭和學究逮了個正著.
這下子事情鬧大了,要不是當地的兵丁和衙役看到他的浮票上寫的名字和籍貫,知道他是孟家村人,否則孟向明就會被就地革去秀才的功名身份,徹底斷了他的科考之路。
所謂浮票,指的是明代的文人士子們參加科考了路引和憑證,上麵會詳細的記錄個人姓名與籍貫信息,孟家村在廢都城遠郊,當地的差役也都吃過孟家村上上下下的孝敬,所以並沒有為難他,反而為他求起了情。
“大人,這小子讀書不易,圖個啥?不就是等著鄉試這一天,能中個舉子嗎?您就讓他進去吧?”
五大三粗的差役看著蠻橫,但是說起話來不乏人情世故,不僅僅是因為曾經收受過賊村村民的好處,最主要的還是希望能夠成人之美,畢竟這孟家村要是出一個舉子,將來中進士當了官,到跟前再巴結,那可就有點晚了。
底層混日子的官吏差役們都有一個潛規則,對待文人士子,寧可欺老,不可欺少,老人皓首窮經一輩子,中不了就是中不了,可年輕人不一樣,他們的未來,充滿了無限可能。
差役們這麽想,但是那些讀書認死理的學究和教諭們可不這麽看,言語中對孟向明的身份與行為多有不屑,時不時出言譏諷。
“哼,本考官聽說,這當地孟家村的人各個都精於扒竊,既然有這本事,能做那鼓上蚤,又何必讀什麽聖賢書呢?哼哼...”教諭的一番話,聽得孟向明紮心臉紅。
他拿孟向明的籍貫說事,本就是戴著有色眼光看人,常言道,人以群分物以類聚,賊村裏的後生,不去做賊,反倒讀起聖賢書趕考來了,這對於孟向明的人格侮辱,不可謂不大。
並且這教諭話裏有話,他將孟向明翻牆進考場的行為,比喻成水滸梁上裏的鼓上蚤時遷,而這位時遷,可就是一個小偷慣犯,這樣的指桑罵槐,是可忍孰不可忍。
“大人,士可殺不可辱,這樣的話從您的口中說出來,也不怕玷汙了聖人的教誨?古有周敦頤愛蓮,而蓮花雖出於淤泥,卻不染纖毫,人之品性,不在其出身,而在其德行,我朝太祖高皇帝也曾在農家牽牛放牧,大人這麽說,學生不齒!”孟向明性子也倔,開口就敢懟他。
教諭考官一聽,臉色一變,當即一甩衣袖。“哼!就你一個摸黑爬牆翻院子的人,也配跟本官提出淤泥而不染?笑話!都說這竊鉤者誅,竊國者諸侯,難不成你讀書是為了當個竊國的大賊嗎?”
有道是殺人誅心,這教育考官的誅心之論,罵哭了一個可憐的學子,別看這些書生氣的教諭和學究平日裏之乎者也,一個個人模狗樣的以文人翰林自居,他們罵起人來,那可是相當難聽,隻是不像那些差役們那般粗俗。
“求求你.....救救我。”
小琴趴在地上,氣若遊絲,麵色蠟黃,仿佛說完這句話,已經用盡了她全身僅存的力氣。
孟向明停住了腳步,他雙眉緊皺,心裏一萬個糾結,雖然很想硬著心腸就這麽走開,但眼睛仍舊不由自主的瞥向了那個可憐的姑娘。
“唉,先救人再說吧!”
孟向明說服了自己,也成全了自己的本心,他走上前俯下身子將那暈倒在地的姑娘攙扶到一片陰涼的樹蔭下,本就是饑腸轆轆的災民,終日的奔波,加上烈日在頭頂炙烤,就算是鐵打的人也扛不住,找到這片陰涼地,也就是能為這個姑娘爭取片刻的喘息之機。
小琴本就是女流,不像其他災民那般蠻橫,她隻是半眯著眼睛盯著孟向明身後竹簍上的水囊看,隨後一個勁的抿著皸裂的口唇。
孟向明隨即摘下自己背後竹簍上的水囊,遞給那女子,得到別人許可之後,小琴就像是一隻三天沒吃飯的餓狼一樣,咣咣的將一整囊水喝了個幹淨。
有了這口水喝,小琴的臉色也紅潤了許多。
見這位姑娘沒有了大礙,孟向明也放心了,隨後他從自己的幹糧裏分出兩塊饅頭遞給了小琴。“吃吧,裏麵加了鹹菜,吃了就不餓了。”
接過饅頭,小琴的眼淚刷的一下奪眶而出,倒不是因為感動,而是一個太久沒吃過飯的人,突然見到了食物,一時間有些無所適從,小琴眼含熱淚,大口大口的吃著眼前這個秀才哥送給她的鹹菜饅頭,眼神裏充滿了感激。
“你慢慢吃,我還有急事,姑娘你保重。”說完話,孟向明拱了拱手,轉身便要走。
“先生,你叫什麽名字?”小琴殷殷的望著孟向明遠去的身影,輕聲唿喚道。
孟向明心裏著急,隻能一邊跑一邊喊,連頭都顧不上迴。“我叫什麽不重要,我還要去趕考呢!晚了就入不了考場了!姑娘你保重啊!”
望著這個少年漸行漸遠的身影,小琴用盡力氣大喊道:“你是個好人!你一定會高中的!”
一句吉利話,聽得孟向明也是會心一笑,他隻是衝著那個被自己救過的少女豎起了大拇指,而小琴也緊緊的攥著手裏的饅頭,會心一笑。
然而這個世界上很多事情就是如此,有失就有得,有得必有失,老天爺總是會為你打開窗戶的一瞬間,悄悄的替你關上一扇門,而這扇門,就是鄉試考場的大門。
一個饅頭一壺水,不過是一炷香的功夫,可就是這須臾片刻,孟向明沒有趕上出發的驛站馬車,所以,就隻能靠自己的兩條腿去往省城。
等孟向明到達鄉試考場的門口時,已經是晚上了,門口的兵丁攔住他,死活不讓他進,這一年一度的鄉試,就這樣陰差陽錯的失之交臂,的確叫人遺憾。
這也令孟向明非常氣惱,他不甘心,於是就趁著夜色去翻考場的院牆,想要偷偷溜進去,結果卻被考場內夜巡的教諭和學究逮了個正著.
這下子事情鬧大了,要不是當地的兵丁和衙役看到他的浮票上寫的名字和籍貫,知道他是孟家村人,否則孟向明就會被就地革去秀才的功名身份,徹底斷了他的科考之路。
所謂浮票,指的是明代的文人士子們參加科考了路引和憑證,上麵會詳細的記錄個人姓名與籍貫信息,孟家村在廢都城遠郊,當地的差役也都吃過孟家村上上下下的孝敬,所以並沒有為難他,反而為他求起了情。
“大人,這小子讀書不易,圖個啥?不就是等著鄉試這一天,能中個舉子嗎?您就讓他進去吧?”
五大三粗的差役看著蠻橫,但是說起話來不乏人情世故,不僅僅是因為曾經收受過賊村村民的好處,最主要的還是希望能夠成人之美,畢竟這孟家村要是出一個舉子,將來中進士當了官,到跟前再巴結,那可就有點晚了。
底層混日子的官吏差役們都有一個潛規則,對待文人士子,寧可欺老,不可欺少,老人皓首窮經一輩子,中不了就是中不了,可年輕人不一樣,他們的未來,充滿了無限可能。
差役們這麽想,但是那些讀書認死理的學究和教諭們可不這麽看,言語中對孟向明的身份與行為多有不屑,時不時出言譏諷。
“哼,本考官聽說,這當地孟家村的人各個都精於扒竊,既然有這本事,能做那鼓上蚤,又何必讀什麽聖賢書呢?哼哼...”教諭的一番話,聽得孟向明紮心臉紅。
他拿孟向明的籍貫說事,本就是戴著有色眼光看人,常言道,人以群分物以類聚,賊村裏的後生,不去做賊,反倒讀起聖賢書趕考來了,這對於孟向明的人格侮辱,不可謂不大。
並且這教諭話裏有話,他將孟向明翻牆進考場的行為,比喻成水滸梁上裏的鼓上蚤時遷,而這位時遷,可就是一個小偷慣犯,這樣的指桑罵槐,是可忍孰不可忍。
“大人,士可殺不可辱,這樣的話從您的口中說出來,也不怕玷汙了聖人的教誨?古有周敦頤愛蓮,而蓮花雖出於淤泥,卻不染纖毫,人之品性,不在其出身,而在其德行,我朝太祖高皇帝也曾在農家牽牛放牧,大人這麽說,學生不齒!”孟向明性子也倔,開口就敢懟他。
教諭考官一聽,臉色一變,當即一甩衣袖。“哼!就你一個摸黑爬牆翻院子的人,也配跟本官提出淤泥而不染?笑話!都說這竊鉤者誅,竊國者諸侯,難不成你讀書是為了當個竊國的大賊嗎?”
有道是殺人誅心,這教育考官的誅心之論,罵哭了一個可憐的學子,別看這些書生氣的教諭和學究平日裏之乎者也,一個個人模狗樣的以文人翰林自居,他們罵起人來,那可是相當難聽,隻是不像那些差役們那般粗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