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讓專業的人,來幹專業的事
人在大明批判百官,老朱求別罵 作者:日更兩萬啊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214章 讓專業的人,來幹專業的事
此時朱元璋將目光看向了李臨淵。
“此事事關重大,科舉考試關乎著我大明之國運,若是改革起來,必然非常麻煩,不知李愛卿可否有什麽主意!”
四時朝堂上的官員聽到之後都走了這種眉頭,即便是那些少壯派的也是如此,他們隻是覺得如今的科舉考試的模式實在是太過於僵化,這使得許多並沒有多少本事的人參加科舉考試,同樣能拿一個不錯的名次,相反那些實力還算是不錯的人,卻沒有這麽好運氣了。
但是具體該怎麽做,一時之間他們也不知道該怎麽樣。
朱元璋看著朝堂上的這些官員沒有任何的主義,不由地歎了一口氣,一臉希冀地看著李臨淵。
之間這個時候,李臨淵仔細的思考一番,改革的事情本來就不是一蹴而就的,更何況如今儒家的力量還是非常的強大,如果這個時候全麵針對儒家的話,那麽必然會受到他們的警惕。
一旦他們不滿足於現狀,開始搗亂的話,以李臨淵如今的實力恐怕根本就沒有辦法阻止得了。
到那時必然會興起一陣的腥風血雨,所以。
李臨淵打算采取溫水煮蛤蟆的辦法,對於這些儒學之人也不能夠一棍子打死。
否則的話,一旦他們全部撂挑子不幹了,整個大明王朝從內而外地都會出現癱瘓的情況。
這個時候李臨淵想了想說道。
“俗話說的好,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在各個方麵都有著他們所需要的人才既然如此,我們何不分科取士!”
朝堂上的官員聽到之後頓時滿臉的古怪,他們也曾經聽說過,在唐朝的時候自己可是變分為進士科和明經科。
一般來說想要考明經科的,隻需要加那些儒家的經典背得滾瓜爛熟,並且能夠理解裏麵的意思,可以做到教書育人便足夠了。
但是要考進士科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除了這些經典之外,還需要懂得一些。
治理國家的治政方略以及策論。
雖然每一次選拔上來的人數並不是特別地多,但是全部都是一等一的人才。
然而等到後麵之後,隨著理學的興盛,如今的科舉考試當中,理學的知識則是占有著極為重要的一大部分。
而對於真正的策論和治國方略,隻有在真正殿試的時候才會有較大比重的體現。
可是不管怎麽樣,這些人已經取得了進士的資格,隻不過名次稍微低一點罷了,並沒有多少的影響。
這也是導致了如今儒家所選出來的一些秀才舉人,根本就不具備治理國家的能力。
如果李臨淵所提供的方案真的是向這方麵靠近,倒也沒有什麽不可以的地方。
總歸也算是給他們儒家留上一絲臉麵了。
朱元璋顯然對於李臨淵提出來的方略非常地感興趣。
“李愛卿詳細說一說!”
這個時候,李臨淵侃侃而談道。
“如今我大明想要真正的變強大,就需要在各個方麵都有著人才,當然這個人才並不是,隻是治理國家的人才,而是各個方麵的!”
“比如在現在科舉考試的基礎上,也可以再加一些其他的科目,比如算術,農業,醫學等,把他們都列為一個專門項,用於收攏天下的賢才,就比如之前的那一個杜清源,雖然他在科舉考試方麵並沒有什麽太大的本事,但是他在治病方麵確實有著他獨到的建議,既然如此,把他安排進派醫院,則是最合適的辦法!”
“墨家當中有不少的擅長建造工匠,甚至修建築堤壩的人,他們可以在最短的時間之內算出來成本,甚至可以采用最合適的工藝,大大增加如今的建築能力!”
“戶部掌管著天下錢財,但是掌管著天下的錢並不隻是把錢花出去才會算是錢財,更重要的是利用這些錢財能夠賺取更多的錢財,這樣的話,國庫才能夠更加的富裕!”
李臨淵侃侃而談,將自己心中的設想全部都給說了出來。
朝堂上的文武百官聽到之後,頓時大驚失色,不得不說李臨淵的商量的辦法確實是非常好。
本來以為李臨淵會趁著這一個機會趁火打劫,將他們儒家連根拔除。
要是真的遇到這種情況的話,等到晨會結束之後,他們一定要想方設法地阻止,然而讓他們萬萬沒有想到的是,李臨淵竟然會采用這樣的辦法。
雖然朝堂上多了一些其他的門類,但是所選取的不過是一些專項的人才。
這些人雖然在各個方麵有著他們獨到的見解,但是不管怎麽說,雖然他們放棄了一部分的利益。
但是大多數的利益依然被他們抓在手心當中,並沒有什麽太多的影響。
於是朝堂當中的大神一個個的點了點頭,並對此並沒有什麽太多的看法。
朱元璋看著此時的李臨淵露出了一個欣慰的表情,果然自己沒有信錯人。
如果這個時候李臨淵選擇趁火打劫,直接踹了這儒家的老窩,那麽自己要考慮考慮這件事情是否應該如此了。
意見,天底下的讀書人的數量還是太多,一葉寒的力量根本就沒有辦法和這些人完全抗衡。
就算是厭煩僥幸,能夠完成這些後,他也免不了像商鞅一樣落得一個身死的下場。
而李臨淵此時選擇的做法相當於雙方各退一步,雖然都有了一些損傷,但是總體來說還在一個可控的範圍之內,這讓他的心裏麵非常的不錯。
尤其是對於李臨淵的能力,在他的印象當中,仿佛又提升了一個新的高度。
自己就喜歡這種有能力而且不居功自傲的大臣。
等到退潮之後,朱元璋看著眾人離去的背影,突然間想到了,當時徐達不止一次向自己推薦李臨淵。
當初自己心裏麵還是非常的疑惑,這李臨淵究竟有什麽樣的本事能夠讓魏國公徐達這一個跟隨自己多年的老兄弟相隨。
本來想著如果他沒有什麽其他的本事的話,那幹脆給他封一個爵位,也算是看在魏國公徐達的麵子上,對他的後人進行一番照顧了。
此時朱元璋將目光看向了李臨淵。
“此事事關重大,科舉考試關乎著我大明之國運,若是改革起來,必然非常麻煩,不知李愛卿可否有什麽主意!”
四時朝堂上的官員聽到之後都走了這種眉頭,即便是那些少壯派的也是如此,他們隻是覺得如今的科舉考試的模式實在是太過於僵化,這使得許多並沒有多少本事的人參加科舉考試,同樣能拿一個不錯的名次,相反那些實力還算是不錯的人,卻沒有這麽好運氣了。
但是具體該怎麽做,一時之間他們也不知道該怎麽樣。
朱元璋看著朝堂上的這些官員沒有任何的主義,不由地歎了一口氣,一臉希冀地看著李臨淵。
之間這個時候,李臨淵仔細的思考一番,改革的事情本來就不是一蹴而就的,更何況如今儒家的力量還是非常的強大,如果這個時候全麵針對儒家的話,那麽必然會受到他們的警惕。
一旦他們不滿足於現狀,開始搗亂的話,以李臨淵如今的實力恐怕根本就沒有辦法阻止得了。
到那時必然會興起一陣的腥風血雨,所以。
李臨淵打算采取溫水煮蛤蟆的辦法,對於這些儒學之人也不能夠一棍子打死。
否則的話,一旦他們全部撂挑子不幹了,整個大明王朝從內而外地都會出現癱瘓的情況。
這個時候李臨淵想了想說道。
“俗話說的好,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在各個方麵都有著他們所需要的人才既然如此,我們何不分科取士!”
朝堂上的官員聽到之後頓時滿臉的古怪,他們也曾經聽說過,在唐朝的時候自己可是變分為進士科和明經科。
一般來說想要考明經科的,隻需要加那些儒家的經典背得滾瓜爛熟,並且能夠理解裏麵的意思,可以做到教書育人便足夠了。
但是要考進士科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除了這些經典之外,還需要懂得一些。
治理國家的治政方略以及策論。
雖然每一次選拔上來的人數並不是特別地多,但是全部都是一等一的人才。
然而等到後麵之後,隨著理學的興盛,如今的科舉考試當中,理學的知識則是占有著極為重要的一大部分。
而對於真正的策論和治國方略,隻有在真正殿試的時候才會有較大比重的體現。
可是不管怎麽樣,這些人已經取得了進士的資格,隻不過名次稍微低一點罷了,並沒有多少的影響。
這也是導致了如今儒家所選出來的一些秀才舉人,根本就不具備治理國家的能力。
如果李臨淵所提供的方案真的是向這方麵靠近,倒也沒有什麽不可以的地方。
總歸也算是給他們儒家留上一絲臉麵了。
朱元璋顯然對於李臨淵提出來的方略非常地感興趣。
“李愛卿詳細說一說!”
這個時候,李臨淵侃侃而談道。
“如今我大明想要真正的變強大,就需要在各個方麵都有著人才,當然這個人才並不是,隻是治理國家的人才,而是各個方麵的!”
“比如在現在科舉考試的基礎上,也可以再加一些其他的科目,比如算術,農業,醫學等,把他們都列為一個專門項,用於收攏天下的賢才,就比如之前的那一個杜清源,雖然他在科舉考試方麵並沒有什麽太大的本事,但是他在治病方麵確實有著他獨到的建議,既然如此,把他安排進派醫院,則是最合適的辦法!”
“墨家當中有不少的擅長建造工匠,甚至修建築堤壩的人,他們可以在最短的時間之內算出來成本,甚至可以采用最合適的工藝,大大增加如今的建築能力!”
“戶部掌管著天下錢財,但是掌管著天下的錢並不隻是把錢花出去才會算是錢財,更重要的是利用這些錢財能夠賺取更多的錢財,這樣的話,國庫才能夠更加的富裕!”
李臨淵侃侃而談,將自己心中的設想全部都給說了出來。
朝堂上的文武百官聽到之後,頓時大驚失色,不得不說李臨淵的商量的辦法確實是非常好。
本來以為李臨淵會趁著這一個機會趁火打劫,將他們儒家連根拔除。
要是真的遇到這種情況的話,等到晨會結束之後,他們一定要想方設法地阻止,然而讓他們萬萬沒有想到的是,李臨淵竟然會采用這樣的辦法。
雖然朝堂上多了一些其他的門類,但是所選取的不過是一些專項的人才。
這些人雖然在各個方麵有著他們獨到的見解,但是不管怎麽說,雖然他們放棄了一部分的利益。
但是大多數的利益依然被他們抓在手心當中,並沒有什麽太多的影響。
於是朝堂當中的大神一個個的點了點頭,並對此並沒有什麽太多的看法。
朱元璋看著此時的李臨淵露出了一個欣慰的表情,果然自己沒有信錯人。
如果這個時候李臨淵選擇趁火打劫,直接踹了這儒家的老窩,那麽自己要考慮考慮這件事情是否應該如此了。
意見,天底下的讀書人的數量還是太多,一葉寒的力量根本就沒有辦法和這些人完全抗衡。
就算是厭煩僥幸,能夠完成這些後,他也免不了像商鞅一樣落得一個身死的下場。
而李臨淵此時選擇的做法相當於雙方各退一步,雖然都有了一些損傷,但是總體來說還在一個可控的範圍之內,這讓他的心裏麵非常的不錯。
尤其是對於李臨淵的能力,在他的印象當中,仿佛又提升了一個新的高度。
自己就喜歡這種有能力而且不居功自傲的大臣。
等到退潮之後,朱元璋看著眾人離去的背影,突然間想到了,當時徐達不止一次向自己推薦李臨淵。
當初自己心裏麵還是非常的疑惑,這李臨淵究竟有什麽樣的本事能夠讓魏國公徐達這一個跟隨自己多年的老兄弟相隨。
本來想著如果他沒有什麽其他的本事的話,那幹脆給他封一個爵位,也算是看在魏國公徐達的麵子上,對他的後人進行一番照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