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北平城見朱棣
人在大明批判百官,老朱求別罵 作者:日更兩萬啊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143章 北平城見朱棣
這件事如果真的像朱元璋所說的,這樣建立一個工學院,那就不一樣了。
到時候除了朝堂上的勳貴武將之外,那麽他們的敵人又多了這些學習百工的雜家之人。
如今朝堂上大多數的官職都在他們手中。
要是那些人真的進入到朝堂之上,豈不是說他們也要將手中的蛋糕分給他們。
本來就隻有這麽多的官職,他們又怎麽願意?其實這時幾乎所有的文官都站了出來。
“陛下此事萬萬不可,這些百工之人不過是些賤籍,根本不懂聖人之言,也不懂存國之道,將他們提拔上來,與我聖人之學相提並論,實在是有辱斯文,恐怕天下讀書人也絕對不會同意的!”
“陛下三思,自從漢朝以來,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所以曆代朝堂上才會如此的安穩,若是真的興起百家,那麽又將會出現春秋戰國時期群雄紛亂的樣子,實在為我大明之禍!”
甚至之前支持改革科舉的文臣也皺了皺眉頭。
本身他們所提倡的經世致用之學,無非是在儒家四書五經的經典上做出一些改變。
但是李臨淵如今的舉措可不僅僅是這些,這完全是將儒學的地位直接給削弱了。
他們好歹也是儒學中人,又怎麽可能會同意這事兒,於是一個個地也開始瘋狂地反對。
而此時的勳貴經過朱元璋的打壓,手中的力量已經沒有多少,基本上都集中在軍隊之上,平時也是老老實實的。
軍隊一直以來都是他們這些武將,勳貴的後花園。
至於那些雜學百工之人,雖然可以在朝堂之上搶位置,但是絕對不可能在軍隊當中威脅他們的利益。
所以他們並沒有反對,反而能夠趁此機會打壓這些文官,他們可是非常的高興。
於是一個個地都支持這件事情。
儒家之人看到這一幕,一個個的心中極為憤怒。
而此時朱元璋穩坐釣魚台,將這些人的表情全部都看在眼裏,心中竊喜。
果然李臨淵的想法完全動了這些人的蛋糕。
能夠讓這些文官集體抵製的事情,絕對是一件好事。
自己正愁用什麽辦法來製衡這些文官,本來想靠勳貴,結果沒想到這些勳貴一個個做的,實在是有些太不像話。
所以朱元璋隻能放棄了他們,但是又不能讓文官一家獨大。
如果真的讓百工之雜學進入到朝堂之上,這絕對是一個很好的機會。
百工之學,不盡相同。
至少等他們到了之後,戶部和工部的一些官職,絕對能夠從這些文官手中拿下來。
到時多方勢力製衡之下,皇權才能足夠的安穩。
想到這個地方,朱元璋笑了笑。
“好了,這件事情我已經決定了,百工之雜學,對穩定我大明江山有著莫大的好處,至於他們究竟有什麽樣的作用,視情況而定,在此基礎上如今科舉考試暫不做改變!”
“若是誰要反對,就不要怪朕不客氣!”
此時朱元璋身上散發出極為恐怖的殺意。
這些人不由得瑟瑟發抖,讓他們提出一些反對意見還是可以的,但是真正的要惹怒朱元璋。
他們這些人絕對沒有好果子吃,隻能在心中暗罵提出這個建議的人。
就在朝堂上,即將經曆一次大的變革之時,這件事情的罪魁禍首已經到達燕地。
看著北方巨大的城池,李臨淵心裏一陣激動,經過了這麽多天的風餐露宿,總算是完成任務了。
如今的北平城規模極為龐大,畢竟曾經是元朝的大都,魏國公徐達占領此地之後,又做了許多的修繕,如今已經將這裏改造成一個大型的堡壘。
這時眾人來到此地,卻發現前麵有幾個騎兵已經在那裏等著了。
為首的一人身穿盔甲背後披著一件狐裘紅錦畫袍。
徐增壽看到這人心中極為激動,對著旁邊的李臨淵說道。
“這人就是我大姐夫燕王朱棣,想不到他竟然親自來迎接了!”
眾人見麵之後,燕王朱棣看著麵前的徐增壽,笑著點了點頭。
“增壽,盼了這麽久,你可算是來了,不錯,黑了也壯了,等到交割完事情之後去我王府一趟,說起來你和王妃也好長時間沒見麵了!”
緊接著他將目光又轉到了李臨淵身上。
“想必這位應該就是在應天府中赫赫有名的李臨淵吧!”
李臨淵點了點頭。
“下官正是李臨淵,區區薄名,不敢當,燕王殿下如此稱唿,下官拜見燕王殿下!”
這時燕王朱棣笑了笑說道。
“不用如此客氣,你我皆是連襟,妙錦的事情我聽說了,說起來咱們現在也是一家人,就不必如此客氣了!”
然而這時李臨淵卻說道。
“殿下乃是皇室貴胄,而我隻不過是平民,君臣有別,不敢當,陛下如此稱唿!”
燕王朱棣聽完後,頓時心中一陣尷尬。
本來以為他們之間的關係想要將李臨淵收攏到手下極為輕鬆,卻沒想到這李臨淵也不是這麽好收攏的。
但是燕王朱棣畢竟也是見過世麵的梟雄,很快就掩飾了心中的尷尬。
“以後在我麵前不用如此客氣,對了,若是以後有時間可以去我王府一趟,王妃乃是妙錦的親姐姐,對於你這個妹夫也是非常的好奇,有空讓王妃去見上一見!”
李臨淵聽完後點了點頭。
“多謝王爺,若是以後有暇,下官定然前去拜訪!”
隨後燕王朱棣又將自己手中的得力幹將張玉和朱能介紹給了李臨淵。
等到將所有的事務交割完成之後,跟隨著徐增壽一起來到了燕王府。
如今魏國公徐達正在前線視察敵情,藍玉也跟著去了。
所以燕王朱棣便趁著這一個機會,將李臨淵邀請到自己的府邸裏麵。
燕王朱棣收攏人心的本事確實有一套,很快便和眾人打成一片,並沒有一點皇家之人的架子。
然而在這過程當中,他多次對李臨淵提出了拉攏。
但是李臨淵對於這件事情並沒有絲毫的迴應,仿佛沒有聽懂一般。
這倒是讓燕王朱棣心中非常不爽,但是偏偏又無可奈何。
這件事如果真的像朱元璋所說的,這樣建立一個工學院,那就不一樣了。
到時候除了朝堂上的勳貴武將之外,那麽他們的敵人又多了這些學習百工的雜家之人。
如今朝堂上大多數的官職都在他們手中。
要是那些人真的進入到朝堂之上,豈不是說他們也要將手中的蛋糕分給他們。
本來就隻有這麽多的官職,他們又怎麽願意?其實這時幾乎所有的文官都站了出來。
“陛下此事萬萬不可,這些百工之人不過是些賤籍,根本不懂聖人之言,也不懂存國之道,將他們提拔上來,與我聖人之學相提並論,實在是有辱斯文,恐怕天下讀書人也絕對不會同意的!”
“陛下三思,自從漢朝以來,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所以曆代朝堂上才會如此的安穩,若是真的興起百家,那麽又將會出現春秋戰國時期群雄紛亂的樣子,實在為我大明之禍!”
甚至之前支持改革科舉的文臣也皺了皺眉頭。
本身他們所提倡的經世致用之學,無非是在儒家四書五經的經典上做出一些改變。
但是李臨淵如今的舉措可不僅僅是這些,這完全是將儒學的地位直接給削弱了。
他們好歹也是儒學中人,又怎麽可能會同意這事兒,於是一個個地也開始瘋狂地反對。
而此時的勳貴經過朱元璋的打壓,手中的力量已經沒有多少,基本上都集中在軍隊之上,平時也是老老實實的。
軍隊一直以來都是他們這些武將,勳貴的後花園。
至於那些雜學百工之人,雖然可以在朝堂之上搶位置,但是絕對不可能在軍隊當中威脅他們的利益。
所以他們並沒有反對,反而能夠趁此機會打壓這些文官,他們可是非常的高興。
於是一個個地都支持這件事情。
儒家之人看到這一幕,一個個的心中極為憤怒。
而此時朱元璋穩坐釣魚台,將這些人的表情全部都看在眼裏,心中竊喜。
果然李臨淵的想法完全動了這些人的蛋糕。
能夠讓這些文官集體抵製的事情,絕對是一件好事。
自己正愁用什麽辦法來製衡這些文官,本來想靠勳貴,結果沒想到這些勳貴一個個做的,實在是有些太不像話。
所以朱元璋隻能放棄了他們,但是又不能讓文官一家獨大。
如果真的讓百工之雜學進入到朝堂之上,這絕對是一個很好的機會。
百工之學,不盡相同。
至少等他們到了之後,戶部和工部的一些官職,絕對能夠從這些文官手中拿下來。
到時多方勢力製衡之下,皇權才能足夠的安穩。
想到這個地方,朱元璋笑了笑。
“好了,這件事情我已經決定了,百工之雜學,對穩定我大明江山有著莫大的好處,至於他們究竟有什麽樣的作用,視情況而定,在此基礎上如今科舉考試暫不做改變!”
“若是誰要反對,就不要怪朕不客氣!”
此時朱元璋身上散發出極為恐怖的殺意。
這些人不由得瑟瑟發抖,讓他們提出一些反對意見還是可以的,但是真正的要惹怒朱元璋。
他們這些人絕對沒有好果子吃,隻能在心中暗罵提出這個建議的人。
就在朝堂上,即將經曆一次大的變革之時,這件事情的罪魁禍首已經到達燕地。
看著北方巨大的城池,李臨淵心裏一陣激動,經過了這麽多天的風餐露宿,總算是完成任務了。
如今的北平城規模極為龐大,畢竟曾經是元朝的大都,魏國公徐達占領此地之後,又做了許多的修繕,如今已經將這裏改造成一個大型的堡壘。
這時眾人來到此地,卻發現前麵有幾個騎兵已經在那裏等著了。
為首的一人身穿盔甲背後披著一件狐裘紅錦畫袍。
徐增壽看到這人心中極為激動,對著旁邊的李臨淵說道。
“這人就是我大姐夫燕王朱棣,想不到他竟然親自來迎接了!”
眾人見麵之後,燕王朱棣看著麵前的徐增壽,笑著點了點頭。
“增壽,盼了這麽久,你可算是來了,不錯,黑了也壯了,等到交割完事情之後去我王府一趟,說起來你和王妃也好長時間沒見麵了!”
緊接著他將目光又轉到了李臨淵身上。
“想必這位應該就是在應天府中赫赫有名的李臨淵吧!”
李臨淵點了點頭。
“下官正是李臨淵,區區薄名,不敢當,燕王殿下如此稱唿,下官拜見燕王殿下!”
這時燕王朱棣笑了笑說道。
“不用如此客氣,你我皆是連襟,妙錦的事情我聽說了,說起來咱們現在也是一家人,就不必如此客氣了!”
然而這時李臨淵卻說道。
“殿下乃是皇室貴胄,而我隻不過是平民,君臣有別,不敢當,陛下如此稱唿!”
燕王朱棣聽完後,頓時心中一陣尷尬。
本來以為他們之間的關係想要將李臨淵收攏到手下極為輕鬆,卻沒想到這李臨淵也不是這麽好收攏的。
但是燕王朱棣畢竟也是見過世麵的梟雄,很快就掩飾了心中的尷尬。
“以後在我麵前不用如此客氣,對了,若是以後有時間可以去我王府一趟,王妃乃是妙錦的親姐姐,對於你這個妹夫也是非常的好奇,有空讓王妃去見上一見!”
李臨淵聽完後點了點頭。
“多謝王爺,若是以後有暇,下官定然前去拜訪!”
隨後燕王朱棣又將自己手中的得力幹將張玉和朱能介紹給了李臨淵。
等到將所有的事務交割完成之後,跟隨著徐增壽一起來到了燕王府。
如今魏國公徐達正在前線視察敵情,藍玉也跟著去了。
所以燕王朱棣便趁著這一個機會,將李臨淵邀請到自己的府邸裏麵。
燕王朱棣收攏人心的本事確實有一套,很快便和眾人打成一片,並沒有一點皇家之人的架子。
然而在這過程當中,他多次對李臨淵提出了拉攏。
但是李臨淵對於這件事情並沒有絲毫的迴應,仿佛沒有聽懂一般。
這倒是讓燕王朱棣心中非常不爽,但是偏偏又無可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