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真有鹿仙子?
三國:穿越成曹操,振興魏武雄風 作者:世家千年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五鬥米道,入教者需交五鬥米,故名五鬥米道。
曹操剛抵達漢中,就派遣夏侯惇、夏侯淵到處打聽消息,匯總情報。
曹家的商會在漢中也有秘密的據點,布置了情報網絡。
消息,是做生意的基礎。
等到午時,夏侯惇、夏侯淵陸續歸來,麵色凝重。
“大兄,前麵五裏的地方,有一座五鬥米教的義舍。”
“他們免費提供糧食,行路者量腹取足。若過多 ,鬼道輒病之。”
“如果得到祭酒的賞識,還可以免費獲得肉食。後來我一打聽,果然有情況。”
夏侯惇談到此處,頗為忌憚。
“具體怎麽迴事?”曹操意識到了問題的關鍵的。
板楯蠻的叛亂,很可能與五鬥米教有所關聯。
“五鬥米教人人都隻繳納五鬥米,哪來這麽多糧食?”
“我去拜訪了一家大戶,聽說我們是京師來的以後,透露了一則消息。”
“五鬥米教會劫掠糧商,補充到義舍中,搞得大家現在都不敢做糧食的生意。”
夏侯惇起初還很讚賞義舍,現在再看,心情複雜。
“劫富濟貧?”
曹操心領神會,推斷道:“隻是劫掠糧商,恐怕提供不了這麽多糧食,他們可能充當著板楯蠻密探的角色。”
夏侯惇心神凜然。
“要是五鬥米教也是叛軍,那麻煩大了。他們在民間的勢力根深蒂固,甚至比官府還要恐怖。”
“在張修的率領下,五鬥米教的教眾違法犯罪可以得到三次寬恕的機會,官府都不能審判,否則就得罪死了五鬥米教。”
“第四次再犯,則是接受祭酒的審判,會根據他罪責的大小,懲罰他修百步、千步的路。一些關係戶,隻要上交五鬥米,都能獲得原諒。”
“所以百姓們都渴望加入五鬥米教,一般的縣吏、衙役,都不敢得罪五鬥米教的教徒。即使繳納賦稅少了,他們也隻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夏侯惇將自己掌握的情報,娓娓道來。
曹操眯了下眼睛,嗅到了陰謀的味道。在道教的腐蝕下,大漢政權正一步步地瓦解、崩塌。
太平道是一個。
五鬥米道是一個。
他們即將掀起規模宏大的起義,請大漢赴死。
這也是魏晉時期佛教迅猛崛起的原因之一,儒釋道三家分庭抗禮。
道家這麽猛,要是不扶持一個新的勢力上來壓製壓製,他們肯定要翻天!
儒門上升,成為顯學。
道門下沉,影響百姓、地方豪紳。
曹操援道入儒,未嚐不是緩解兩個階級的矛盾。
他提前入蜀的目的,達成了一小半。
“五鬥米教的祭酒,又是什麽職務?”曹操追問道。
“初步入道者,稱為‘鬼卒’,數量是最多的。受本道以後,成為‘祭酒’,統領一定的鬼卒。”
“目前百姓能夠接觸到的,也就是祭酒,祭酒往上的治頭大祭酒,幾乎很少露麵。隻有在慶典、傳道的時候,治頭大祭酒才會出現。”
“再往上就不太清楚了,隻知道他們的頭目為張修,在巴郡很有威望。張修從不在人前露麵,益州刺史郤儉征召都沒用。”
夏侯惇將基礎的情報,調查得一清二楚。
“五鬥米教中,可有一個叫張魯的人?他出身榮耀,是漢留侯張良的之後、教祖張陵之孫。”曹操淡淡道。
“沒聽說過。”夏侯惇思索半晌,撓了撓頭。
接下來他又繼續說了一些瑣碎,沒什麽太重要的情報。
倒是夏侯淵收獲頗豐,曹操期待的目光,落在他的身上。
“大兄,傳聞五鬥米教的聖女鹿仙子會在南鄭進行布道。”
“就在三天後。”
曹操聞言不禁一愣,五鬥米教什麽時候有了一個鹿仙子?
他衣袍獵獵,眼眸清澈。
“正好。”
“曹某倒要看看,這鹿仙子到底有什麽本事!”
一行人風塵仆仆趕路,進入了南鄭。
曹操深吸一口氣,平複自己的內心。
“先找一個驛站住宿,盡量不要暴露身份。”
夏侯惇警惕的眸光,頓時亮起。
一排五鬥米教的教眾,堂而皇之出現,他們呐喊著:
“火德焚亂離,唯我得長生。”
“火德焚亂離,唯我得長生。”
他們途徑的地方,百姓目光熾盛,有一些狂信徒直接跪下。
曹操放下韁繩,衣袍在微風中吹動。
“五鬥米教都到城裏傳道,如此招搖過市了,為何官府不管?”
夏侯惇脊背挺直,嗡聲迴答道:
“說不定漢中官員中,就有五鬥米教的信徒。”
朝廷的力量衰減,影響力大不如前。
地方豪紳自然要考慮自己的出路,擴張自己的勢力。
強龍不壓地頭蛇!
誰都不知道,哪一支山賊是地方豪紳圈養的,他們又有著什麽樣的聯絡。
“棋盤對弈,黑子、白子分明,敵人都非常地明確。”
“現在我們貿然進入蜀中,和進入迷霧差不多,不知道誰能夠相信。”
曹操目光悠悠,心生忌憚。
郤儉能夠在地方混得風生水起,那麽他背後一定有地方官僚的支持。
改稻為桑,或許沒有想象中那麽簡單。
這是郤儉平衡各方勢力的手段,絕對不是為了自己牟利這麽簡單。
地方官僚都想多掙一點,但沒有能耐動耕地。
郤儉成為了他們推舉出來的台麵人物。
蜀錦的魅力,足夠讓人瘋狂。
普通的麻布,一匹三百錢到六百錢。
絲帛價值七百錢到一千錢。
素,也就是白絹,價值一千五百錢一匹。
而蜀錦倍之,正常價格在三千錢一匹,稍微炒作一下能夠達到五千錢以上。
糧食的價格普遍在兩百錢一斛,一匹蜀錦能夠兌換十五石斛。
一個普通人一個月消耗糧食兩斛,體力勞動者三斛。
兩匹蜀錦,就是一個普通人一年的口糧。
蜀中耕地一畝產量在兩斛,風調雨順的話有機會達到三斛。
這是良田的產量。
普通百姓家中,幾乎都是中等土地。
他們的存在,幾乎是為了維持上層的生活。
耕地的產出,遠遠低於桑地。
盛宴之下,罕有堅持本心者!
曹操剛抵達漢中,就派遣夏侯惇、夏侯淵到處打聽消息,匯總情報。
曹家的商會在漢中也有秘密的據點,布置了情報網絡。
消息,是做生意的基礎。
等到午時,夏侯惇、夏侯淵陸續歸來,麵色凝重。
“大兄,前麵五裏的地方,有一座五鬥米教的義舍。”
“他們免費提供糧食,行路者量腹取足。若過多 ,鬼道輒病之。”
“如果得到祭酒的賞識,還可以免費獲得肉食。後來我一打聽,果然有情況。”
夏侯惇談到此處,頗為忌憚。
“具體怎麽迴事?”曹操意識到了問題的關鍵的。
板楯蠻的叛亂,很可能與五鬥米教有所關聯。
“五鬥米教人人都隻繳納五鬥米,哪來這麽多糧食?”
“我去拜訪了一家大戶,聽說我們是京師來的以後,透露了一則消息。”
“五鬥米教會劫掠糧商,補充到義舍中,搞得大家現在都不敢做糧食的生意。”
夏侯惇起初還很讚賞義舍,現在再看,心情複雜。
“劫富濟貧?”
曹操心領神會,推斷道:“隻是劫掠糧商,恐怕提供不了這麽多糧食,他們可能充當著板楯蠻密探的角色。”
夏侯惇心神凜然。
“要是五鬥米教也是叛軍,那麻煩大了。他們在民間的勢力根深蒂固,甚至比官府還要恐怖。”
“在張修的率領下,五鬥米教的教眾違法犯罪可以得到三次寬恕的機會,官府都不能審判,否則就得罪死了五鬥米教。”
“第四次再犯,則是接受祭酒的審判,會根據他罪責的大小,懲罰他修百步、千步的路。一些關係戶,隻要上交五鬥米,都能獲得原諒。”
“所以百姓們都渴望加入五鬥米教,一般的縣吏、衙役,都不敢得罪五鬥米教的教徒。即使繳納賦稅少了,他們也隻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夏侯惇將自己掌握的情報,娓娓道來。
曹操眯了下眼睛,嗅到了陰謀的味道。在道教的腐蝕下,大漢政權正一步步地瓦解、崩塌。
太平道是一個。
五鬥米道是一個。
他們即將掀起規模宏大的起義,請大漢赴死。
這也是魏晉時期佛教迅猛崛起的原因之一,儒釋道三家分庭抗禮。
道家這麽猛,要是不扶持一個新的勢力上來壓製壓製,他們肯定要翻天!
儒門上升,成為顯學。
道門下沉,影響百姓、地方豪紳。
曹操援道入儒,未嚐不是緩解兩個階級的矛盾。
他提前入蜀的目的,達成了一小半。
“五鬥米教的祭酒,又是什麽職務?”曹操追問道。
“初步入道者,稱為‘鬼卒’,數量是最多的。受本道以後,成為‘祭酒’,統領一定的鬼卒。”
“目前百姓能夠接觸到的,也就是祭酒,祭酒往上的治頭大祭酒,幾乎很少露麵。隻有在慶典、傳道的時候,治頭大祭酒才會出現。”
“再往上就不太清楚了,隻知道他們的頭目為張修,在巴郡很有威望。張修從不在人前露麵,益州刺史郤儉征召都沒用。”
夏侯惇將基礎的情報,調查得一清二楚。
“五鬥米教中,可有一個叫張魯的人?他出身榮耀,是漢留侯張良的之後、教祖張陵之孫。”曹操淡淡道。
“沒聽說過。”夏侯惇思索半晌,撓了撓頭。
接下來他又繼續說了一些瑣碎,沒什麽太重要的情報。
倒是夏侯淵收獲頗豐,曹操期待的目光,落在他的身上。
“大兄,傳聞五鬥米教的聖女鹿仙子會在南鄭進行布道。”
“就在三天後。”
曹操聞言不禁一愣,五鬥米教什麽時候有了一個鹿仙子?
他衣袍獵獵,眼眸清澈。
“正好。”
“曹某倒要看看,這鹿仙子到底有什麽本事!”
一行人風塵仆仆趕路,進入了南鄭。
曹操深吸一口氣,平複自己的內心。
“先找一個驛站住宿,盡量不要暴露身份。”
夏侯惇警惕的眸光,頓時亮起。
一排五鬥米教的教眾,堂而皇之出現,他們呐喊著:
“火德焚亂離,唯我得長生。”
“火德焚亂離,唯我得長生。”
他們途徑的地方,百姓目光熾盛,有一些狂信徒直接跪下。
曹操放下韁繩,衣袍在微風中吹動。
“五鬥米教都到城裏傳道,如此招搖過市了,為何官府不管?”
夏侯惇脊背挺直,嗡聲迴答道:
“說不定漢中官員中,就有五鬥米教的信徒。”
朝廷的力量衰減,影響力大不如前。
地方豪紳自然要考慮自己的出路,擴張自己的勢力。
強龍不壓地頭蛇!
誰都不知道,哪一支山賊是地方豪紳圈養的,他們又有著什麽樣的聯絡。
“棋盤對弈,黑子、白子分明,敵人都非常地明確。”
“現在我們貿然進入蜀中,和進入迷霧差不多,不知道誰能夠相信。”
曹操目光悠悠,心生忌憚。
郤儉能夠在地方混得風生水起,那麽他背後一定有地方官僚的支持。
改稻為桑,或許沒有想象中那麽簡單。
這是郤儉平衡各方勢力的手段,絕對不是為了自己牟利這麽簡單。
地方官僚都想多掙一點,但沒有能耐動耕地。
郤儉成為了他們推舉出來的台麵人物。
蜀錦的魅力,足夠讓人瘋狂。
普通的麻布,一匹三百錢到六百錢。
絲帛價值七百錢到一千錢。
素,也就是白絹,價值一千五百錢一匹。
而蜀錦倍之,正常價格在三千錢一匹,稍微炒作一下能夠達到五千錢以上。
糧食的價格普遍在兩百錢一斛,一匹蜀錦能夠兌換十五石斛。
一個普通人一個月消耗糧食兩斛,體力勞動者三斛。
兩匹蜀錦,就是一個普通人一年的口糧。
蜀中耕地一畝產量在兩斛,風調雨順的話有機會達到三斛。
這是良田的產量。
普通百姓家中,幾乎都是中等土地。
他們的存在,幾乎是為了維持上層的生活。
耕地的產出,遠遠低於桑地。
盛宴之下,罕有堅持本心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