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五鬥米教
三國:穿越成曹操,振興魏武雄風 作者:世家千年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馬蹄獵獵,浩浩向西。
曹操出了洛陽以後,隻帶著十幾名騎兵,先行奔赴長安。
他非常享受這種酣暢淋漓的馳騁,就好像血脈覺醒一樣。
大漢男兒就應該縱橫捭闔,征戰四方。
封狼居胥。
飲馬瀚海。
燕然勒石。
誰不渴望?
這等不世之功,榮耀了千年。
華夏兒女無不心馳神往!
“等到中原度過危機,才是挑戰的開始。”
曹操眺望著西方,彭湃的豪情壯誌,化作了奔騰的馬蹄。
“大兄,我們要從哪裏入蜀?”夏侯惇夾緊馬腹,追上了曹操。
漢軍戰馬稀缺,三百禁軍隨從中,沒有配備足夠的戰馬,影響了行軍的速度。
曹操沒有等待他們。
“不如走子午穀,可以從長安直接穿行到漢中,能夠節省時間。”
夏侯淵思忖後,給出了建議。
他們輕裝簡從,不需要大量的後勤補給,子午穀適合通行。
“子午穀遇到遇到雨季就麻煩了,還是走斜穀吧。”曹操決斷道。
斜穀行軍,經得起考驗。
“遵命!”
夏侯惇立即吩咐下去,侍從們朗聲應答。
曹操在長安進行了補給,儲備了半個月的幹糧。
他們一行人威風凜凜,沿途的商隊都自覺地避開。
這年頭能拿出十幾匹戰馬溜達,非富即貴。
一般的商賈,真沒這樣的排麵。
“大兄,補給的時候我打聽了一下。長安的糧食價格,已經上漲到三百錢一斛了。”
“此前我曾去過一次漢中,漢中的糧食價格隻有一百五十錢一斛。”
夏侯淵心思縝密,發現了兩地的不同。
“長安人口眾多,商業發展昌盛,有很多不事農耕生產的工匠。”
“糧食價格貴一點,有什麽異樣嗎?”
曹操疑惑地望向夏侯淵。
“可是洛陽的糧食價格,也才兩百錢一斛,長安糧價再怎麽上漲,也不可能這麽恐怖啊。”
“我還發現了一個問題,我們走了這麽長時間,都快到斜穀了,卻沒有發現一輛運糧車。”
“這麽好的生意,怎麽可能沒有人做,這肯定是哪裏出了問題。”
夏侯淵敏銳地察覺到了什麽。
“有沒有一種可能,從漢中運輸糧草到長安,需要經過蜀道。”
“這裏麵的糧食消耗,也是不小的數目。現在做生意,需要打通漢中、長安兩地豪強的門路,他們的胃口可不容易滿足。”
“當然,也有可能是益州正儲備糧草,以應對板楯蠻的叛亂。朝廷說好是招安,可沒有說不備戰。”
曹操清楚地知道戰爭的殘酷,板楯蠻的劫掠沒有傷及太多無辜,算是相當克製了。
現在巴郡一片糜爛,三蜀和漢中都受到了影響,百姓都自發地組織武裝。
板楯蠻遇到一些村落,也不會輕易進攻,小破村能有什麽價值?
他們更多地是攻破縣城,擄掠地方豪紳,洗劫豪紳的財富。
這也是為何叛亂鬧得這麽大的原因。
豪紳能發聲,向官府、朝廷求助,普通百姓隻能依靠自己硬撐。
這種現象級的特色,在大漢各州都普遍存在。
典型的是南中的大姓。
他們最開始是“移民實邊”的漢人,後來在地方紮根。
有爨、孟、李、董、雍、毛、朱、呂八姓豪強。
官府都得看他們的臉色行事。
朝廷“三互法”,在南中地區也是無限地削弱。
很多大姓都能擔任南中郡守。
沒辦法。
沒有他們,如何抗衡南蠻?
南中土著民族眾多,地理環境險惡。
移民實邊的漢族,不得不以血緣、姓氏為紐帶,聚集在一起生活,從而形成“大姓”。
還有荊州的“宗賊”,以宗族聯合到一起。平時為農戶、為民眾、為百姓,偶爾占山為王,幹一些打家劫舍的勾當。
一些沒有背景的商賈,途徑他們的領地,直接砍了埋。
荒郊野嶺,誰能知道呢?
曆史上劉表擔任荊州牧以後,不是在打宗賊,就是在打宗賊的路上。
他設下鴻門宴,誘請宗賊首領五十五人,全部誅殺。
反董的時候,劉表還在刷宗賊。
這就是大漢的地方勢力的典型代表。
一路上,曹操都和夏侯淵進行探討,一步步了解蜀中的局勢。
他們進入斜穀以後,遇到了商賈也就多了起來。
畢竟大家都走這一條道難免碰個頭,有時候還會黑吃黑。
荒郊野嶺官府根本管不到,隻能倚靠大家自覺。
曹操姿容俊逸,氣度非凡。
他一開口就是洛陽正腔,商賈們都放鬆了警惕。
誰家貴公子,會來到荒郊野嶺黑吃黑?
曹操將心中的疑惑,問了出來。
“漢中的糧食,都運往蜀中了。蜀中改稻為桑,害人不淺。”
“都江堰都在哭泣!”
商賈發泄這牢騷,曹操聽得津津有味。
農桑農桑,是一國根本。
要是太平年間這麽做,肯定沒事。
現在北方天災人禍不絕,小冰河時期糧食產量正逐漸地減少。
天府之國受到的影響雖然小,但也不能這麽胡作非為吧?
蜀錦再好,商品再精美,沒有農業作為支撐。
都是鏡花水月。
“如果隻是官府禁止,倒也沒這麽嚴重。人為財死,鳥為食亡。”
“隻要有錢賺,自然會存在走私。”
“起初也有商賈這麽做,將糧食運輸到長安,官府也沒有察覺。”
“後來惹怒了五鬥米教……”
商賈談到禁忌,怎麽也不願意往下說了,曹操給錢都不行。
後來他繼續打聽,得知了五鬥米教的勢力範圍,教眾主要活躍於漢中、巴郡。
五鬥米道主要首領為張修!
曹操不禁好奇。
巴郡不是板楯蠻的地盤嗎?
現在活躍的五鬥米教,和他們到底有沒有關係?
張修在民間的很有威望,百姓非常信服他,甚至奉為神明。
而地方豪紳,多稱張修為“妖修”“米賊”。
“這似乎有點諷刺啊。”曹操嘴角微微上揚。
他記得張魯也是出身五鬥米教,後來越做越大,成為了一方諸侯。
張魯建立了唯一一個政教合一的統治政權。
現在的五鬥米教還很弱小,但也不容小覷。
曹操出了洛陽以後,隻帶著十幾名騎兵,先行奔赴長安。
他非常享受這種酣暢淋漓的馳騁,就好像血脈覺醒一樣。
大漢男兒就應該縱橫捭闔,征戰四方。
封狼居胥。
飲馬瀚海。
燕然勒石。
誰不渴望?
這等不世之功,榮耀了千年。
華夏兒女無不心馳神往!
“等到中原度過危機,才是挑戰的開始。”
曹操眺望著西方,彭湃的豪情壯誌,化作了奔騰的馬蹄。
“大兄,我們要從哪裏入蜀?”夏侯惇夾緊馬腹,追上了曹操。
漢軍戰馬稀缺,三百禁軍隨從中,沒有配備足夠的戰馬,影響了行軍的速度。
曹操沒有等待他們。
“不如走子午穀,可以從長安直接穿行到漢中,能夠節省時間。”
夏侯淵思忖後,給出了建議。
他們輕裝簡從,不需要大量的後勤補給,子午穀適合通行。
“子午穀遇到遇到雨季就麻煩了,還是走斜穀吧。”曹操決斷道。
斜穀行軍,經得起考驗。
“遵命!”
夏侯惇立即吩咐下去,侍從們朗聲應答。
曹操在長安進行了補給,儲備了半個月的幹糧。
他們一行人威風凜凜,沿途的商隊都自覺地避開。
這年頭能拿出十幾匹戰馬溜達,非富即貴。
一般的商賈,真沒這樣的排麵。
“大兄,補給的時候我打聽了一下。長安的糧食價格,已經上漲到三百錢一斛了。”
“此前我曾去過一次漢中,漢中的糧食價格隻有一百五十錢一斛。”
夏侯淵心思縝密,發現了兩地的不同。
“長安人口眾多,商業發展昌盛,有很多不事農耕生產的工匠。”
“糧食價格貴一點,有什麽異樣嗎?”
曹操疑惑地望向夏侯淵。
“可是洛陽的糧食價格,也才兩百錢一斛,長安糧價再怎麽上漲,也不可能這麽恐怖啊。”
“我還發現了一個問題,我們走了這麽長時間,都快到斜穀了,卻沒有發現一輛運糧車。”
“這麽好的生意,怎麽可能沒有人做,這肯定是哪裏出了問題。”
夏侯淵敏銳地察覺到了什麽。
“有沒有一種可能,從漢中運輸糧草到長安,需要經過蜀道。”
“這裏麵的糧食消耗,也是不小的數目。現在做生意,需要打通漢中、長安兩地豪強的門路,他們的胃口可不容易滿足。”
“當然,也有可能是益州正儲備糧草,以應對板楯蠻的叛亂。朝廷說好是招安,可沒有說不備戰。”
曹操清楚地知道戰爭的殘酷,板楯蠻的劫掠沒有傷及太多無辜,算是相當克製了。
現在巴郡一片糜爛,三蜀和漢中都受到了影響,百姓都自發地組織武裝。
板楯蠻遇到一些村落,也不會輕易進攻,小破村能有什麽價值?
他們更多地是攻破縣城,擄掠地方豪紳,洗劫豪紳的財富。
這也是為何叛亂鬧得這麽大的原因。
豪紳能發聲,向官府、朝廷求助,普通百姓隻能依靠自己硬撐。
這種現象級的特色,在大漢各州都普遍存在。
典型的是南中的大姓。
他們最開始是“移民實邊”的漢人,後來在地方紮根。
有爨、孟、李、董、雍、毛、朱、呂八姓豪強。
官府都得看他們的臉色行事。
朝廷“三互法”,在南中地區也是無限地削弱。
很多大姓都能擔任南中郡守。
沒辦法。
沒有他們,如何抗衡南蠻?
南中土著民族眾多,地理環境險惡。
移民實邊的漢族,不得不以血緣、姓氏為紐帶,聚集在一起生活,從而形成“大姓”。
還有荊州的“宗賊”,以宗族聯合到一起。平時為農戶、為民眾、為百姓,偶爾占山為王,幹一些打家劫舍的勾當。
一些沒有背景的商賈,途徑他們的領地,直接砍了埋。
荒郊野嶺,誰能知道呢?
曆史上劉表擔任荊州牧以後,不是在打宗賊,就是在打宗賊的路上。
他設下鴻門宴,誘請宗賊首領五十五人,全部誅殺。
反董的時候,劉表還在刷宗賊。
這就是大漢的地方勢力的典型代表。
一路上,曹操都和夏侯淵進行探討,一步步了解蜀中的局勢。
他們進入斜穀以後,遇到了商賈也就多了起來。
畢竟大家都走這一條道難免碰個頭,有時候還會黑吃黑。
荒郊野嶺官府根本管不到,隻能倚靠大家自覺。
曹操姿容俊逸,氣度非凡。
他一開口就是洛陽正腔,商賈們都放鬆了警惕。
誰家貴公子,會來到荒郊野嶺黑吃黑?
曹操將心中的疑惑,問了出來。
“漢中的糧食,都運往蜀中了。蜀中改稻為桑,害人不淺。”
“都江堰都在哭泣!”
商賈發泄這牢騷,曹操聽得津津有味。
農桑農桑,是一國根本。
要是太平年間這麽做,肯定沒事。
現在北方天災人禍不絕,小冰河時期糧食產量正逐漸地減少。
天府之國受到的影響雖然小,但也不能這麽胡作非為吧?
蜀錦再好,商品再精美,沒有農業作為支撐。
都是鏡花水月。
“如果隻是官府禁止,倒也沒這麽嚴重。人為財死,鳥為食亡。”
“隻要有錢賺,自然會存在走私。”
“起初也有商賈這麽做,將糧食運輸到長安,官府也沒有察覺。”
“後來惹怒了五鬥米教……”
商賈談到禁忌,怎麽也不願意往下說了,曹操給錢都不行。
後來他繼續打聽,得知了五鬥米教的勢力範圍,教眾主要活躍於漢中、巴郡。
五鬥米道主要首領為張修!
曹操不禁好奇。
巴郡不是板楯蠻的地盤嗎?
現在活躍的五鬥米教,和他們到底有沒有關係?
張修在民間的很有威望,百姓非常信服他,甚至奉為神明。
而地方豪紳,多稱張修為“妖修”“米賊”。
“這似乎有點諷刺啊。”曹操嘴角微微上揚。
他記得張魯也是出身五鬥米教,後來越做越大,成為了一方諸侯。
張魯建立了唯一一個政教合一的統治政權。
現在的五鬥米教還很弱小,但也不容小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