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甫伏誅。


    陽球、劉合等人受到報複。


    曹節飲鳩。


    朝野動蕩,三公被罷免。


    隻要是有心人都知道,這是天子劉宏在平衡朝堂的勢力。


    士族膨脹,撼動皇權。


    宦官是最好的製衡手段。


    至於天下百姓如何,根本不在劉宏的考慮範圍。


    他隻有一個念頭,鞏固皇權。


    太尉劉寬、司空張濟、司徒袁滂也都帶有士族的標簽,隻是沒有弘農楊氏、汝南袁氏這麽猖獗。


    劉寬的門生故吏也不少,王邑、傅燮、魏傑、公孫瓚都是他的學生。


    王邑後來官居河東太守,入朝為大司農,曆史上為使持節行太常,往鄴聘魏公三女為貴人。


    傅燮出身北地傅氏,追隨名將皇甫嵩大破黃巾,授安定都尉,遷議郎,後官居漢陽太守。


    現在皇甫嵩在北地郡任太守。


    涼州叛軍勢盛的時候,司徒崔烈聲稱要放棄涼州。


    當時傅燮任議郎,直接噴了崔烈一臉:


    “將司徒斬首,天下才會安定。”


    他的兒子傅幹,也是大魏名臣。


    公孫瓚的恩師有盧植、劉寬,如今正是他事業的上升期。


    整個大漢,根本沒有寒門子弟的容身之地。


    不是出身世家豪門,就是大儒、高官的門生。


    要想升官,必須先找一個靠譜的老師。


    因而這時候的師生情,絕對地鞏固。


    學生對老師不敬,會遭受士族的唾棄。


    所有人對夏侯惇的印象,都是一個大老粗,實際上差距很大。


    夏侯惇十幾歲時從師學習,有人汙辱他的老師,他直接把那人砍了,以勇氣聞名於鄉裏。


    但殺人的名聲,總歸不太好,他索性投奔曹家。


    所謂“唯才是舉”,絕對不是不管這人人品怎麽樣,隻要有才就能當官。


    而是不論出身!


    出身和血脈,能夠決定一個人的未來。


    蔡邕是曹操的老師,現在他被流放到吳會之地,曹操當然要送行。


    洛陽的行人來來往往,他們的臉上都帶著呆滯和漠然,完全沒有繁華都市的蓬勃朝氣。


    大漢連年的天災人禍,已經一步步影響到了京師。


    時代的寒氣,逐漸影響到了每一個人。


    “孟德以名篇,力壓鴻都諸生,又在和太學的辯難中引領風騷。”


    “洛陽學子黯然失色。”


    “而今以司隸校尉之身,彈劾三公、彈劾宦官,不失為大漢名臣。”


    “宦官當政,士卿不安,百姓惶恐。”


    “大道艱辛。”


    蔡邕背負雙手,眺望天穹,感慨萬分。


    天子乾綱獨斷,天生帶著殺伐、血腥,士卿尚且不能承受此重,何況黎民百姓?


    要為百姓做一點事,還要將生死置之度外。


    這算哪門子世道?


    蔡邕眼眸中,閃過些許悲意。


    京師是深淵,是懸崖。


    可以吞噬王公士卿。


    時代的浪潮撲下來,百姓、兵卒、公卿無一幸免。


    “先生遠離了朝堂的紛爭,可以潛心著書立傳了。”


    “朝堂的狂風驟雨,還影響不到地方。”


    曹操非常自信,以他的身份、地位庇護,還有蔡邕的名望,無論蔡邕到了哪裏,都有一席之地。


    “人活一世,總要留下點什麽。”


    蔡邕氣勢內斂,風平浪靜。


    著書立傳,可是他的長項。倘若能夠專注下來,未嚐不是一次收獲。


    “老夫現在最擔心的是孟德,你別急著熱血。看到不平之事,學會隱忍,不要像老夫一樣衝動。”


    蔡邕語重心長,他是真的有在反省。


    “除掉曹節,就已經是最好的結果了。”


    “隻是沒能順便帶走張讓、趙忠,有點遺憾。”


    曹操直言不諱,意氣風發。


    張讓、趙忠很得恩寵,他們要發展起來,還需要幾年時間。


    到時候他們還能不能成為曹操的掣肘,還是另一迴事。


    “王甫、曹節已死,剩下的宦官不足為懼。”蔡邕深深地忌憚。


    這兩個老東西,可是搞掉了大將軍竇武和太傅陳蕃。


    三公九卿,誰不恐懼?


    “老夫現在最擔心的是孟德你,劍鋒太利,隻是輕輕觸碰,就容易出血。”


    “板楯蠻作亂,此事可大可小。你要招募他們,絕非易事。南蠻作亂時,板楯蠻隨軍出征,是真正出了力的。”


    “前任益州刺史答應板楯蠻,免除他們一切賦稅,用以表彰他們的功績,朝廷是點了頭的。郤儉到任後,廢除了此協議,大肆斂財,徹底激怒了板楯蠻。”


    “刨根追底,這是朝廷失信。孟德想要重新建立起威信,恐怕不太簡單。禦史中丞蕭瑗一死,板楯蠻肯定要給朝廷一個交代……”


    不用蔡邕說完,曹操心中就已透徹。


    板楯蠻肯定不會給出交待,站在他們的立場,是絕對的正確。


    要給朝廷交待的,是曹操。


    他要是無法妥善處理這件事,司隸校尉肯定保不住了,別說三公開府了。


    “先生,要想獲得權勢,為百姓做更多的事,必受其重、受其掣肘。”


    曹操有了心理準備,甚至躍躍欲試。


    這時候的文官都是非常兇殘的,和將門一樣剛烈。


    他們甚至還多了一項重要的品質,氣節!


    曹操要登臨三公,獲得軍功是最好的捷徑。


    很文官一樣熬資曆,那得猴年馬月。


    更何況,曹操要刷黃巾副本,怎麽也要展示一點領軍的能力。


    這麽好的封侯機會,他絕不會錯過。


    “孟德能夠這麽想,老夫也就放心了。”蔡邕欣慰道。


    他這個弟子天資縱橫、舉世無雙,各種底蘊都遠超世家子弟,前途不可限量。


    蔡邕再囉嗦,就是對曹操的不信任了。


    “蔡師到了南方,一定要小心水土不服。所有飲用的水,必須先燒開,最好泡一壺茶。”


    “士族南渡,飲食多有不便,容易患上軟腳病。這是隻吃精糧,不吃米糠導致的疾病。”


    “南方百姓經常吃米糠,不會患有此疾……”


    曹操細致地介紹吳會之地的風土人情,蔡邕聽得津津有味。


    “因晉朝南移,衣纓士族不襲水土,皆患軟腳之疾。”


    這種軟腳病到了唐朝,都依舊盛行,韓愈的《祭十二郎文》就有記載。


    軟腳病本質上是富貴病,缺乏維生素b1,吃米糠可以補充。


    大漢黃河流域多種植小麥,北方士族南遷,根本吃不慣米飯,別說米糠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穿越成曹操,振興魏武雄風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世家千年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世家千年並收藏三國:穿越成曹操,振興魏武雄風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