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血洗朝堂的人事任命
三國:穿越成曹操,振興魏武雄風 作者:世家千年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大宦官曹節飲鳩自盡了。
楊賜聞訊,震驚得沒站穩,差一點落入池水中。
大將軍竇武、太傅陳蕃,都是錄尚書事的權臣。
結果他們的命運非常悲慘,被王甫、曹節橫掃。
如今王甫身故,曹節飲鳩,算是報應了!
楊賜氣機不穩,心神激動。
“曹操的謀劃,真的成功了。他的識見、認知、覺悟,已經到了老謀深算的境界。”
“老夫混跡朝堂這麽多年,結果卻沒有一個晚輩活得通透。”
“——當真是可怕啊!”
楊賜的稱讚中,帶著畏懼。
他知道這意味著什麽!
京師,要變天了。
“父親,曹操真的是一心為民嗎?”楊彪疑惑道。
按理說硬剛宦官,不會有任何收益。
以曹家的身份、地位,明顯可以遊刃有餘,把日子過得更圓滑一些。
何必和宦官鬥爭?
哪怕曹操幹得很漂亮,不露痕跡,也會遇到一些危險。
除掉曹節不會讓曹操升官獲得權勢,甚至連名望都沒有。
“為公,也為私。”
“曹家要加入士族,肯定需要投名狀。”
楊賜深吸一口氣,壓製心中的震動。
“士族相爭,宦官果然露出了破綻。”
“這個破綻被曹操、橋玄等人無限地放大,以至於曹節成為了鬥爭的犧牲品。”
“陛下會震怒,宦官不會善罷甘休,說不定弘農楊氏都會遭遇危機。”
楊彪望向父親,心口不斷地起伏。
“曹操還年輕,他隻要隱忍幾年,未來一定能夠成為帝國柱石。這樣的英雄豪傑,有資格成為弘農楊氏的盟友。為父已經老了,家族的未來還是得倚靠你。”
“在力所能及的地方,彪兒你要向曹操提供一定的幫助。他有心澄清玉宇、滌蕩乾坤,為士族衝鋒陷陣,就不能讓他有事。”
“有人站在前麵,為我們遮風擋雨,何樂而不為?如此弘農楊氏才能進退有餘,不會被時代的浪潮吞噬。”
楊賜有所預感,有所警惕,嘴角卻止不住地勾起,最終朗聲大笑起來。
他渾身因激動而顫抖。
曹節死了!
曹節死了!
這個能夠威脅三公九卿的大宦官,成為了曆史的塵埃。
張讓、趙忠等宦官借此脫身,但遠遠威脅不到楊賜的地位。
楊彪的臉色,也冷峻了幾分。
朝堂的風波,遠遠沒有結束。
天子劉宏震怒下,要罷免橋玄、曹操、蔡邕等人。
以司徒楊賜和司空袁逢為首的士族紛紛上書,為他們求情。
“太尉橋玄、司隸校尉曹操等人彈劾尚書令曹節,是盡了臣子的本分。”
“怎麽能因此而降罪呢?”
劉宏不聽,將罪責由全體士族承擔。
太尉橋玄,降為光祿大夫,相當於閑散職務。
帝師劉寬繼任太尉,出身漢室宗親。
司徒楊賜因帝師身份,得以免咎,降為少府。
陳郡袁氏袁滂為司徒。
司空袁逢罷免,帝師張濟任司空。
劉宏登基後,經楊賜推薦,張濟至華光殿為劉宏講習儒學經典。
宦官舉報下邳相蔡質與泰山黨人來往密切,蔡質被罷官,蔡邕流放吳會之地。
所謂泰山黨人,也就是泰山羊陟,士人譽為“八顧”之一。
蔡邕和泰山羊氏為姻親關係,司徒袁滂還是蔡邕的“舅父”。
這或許也是蔡邕上書廢除“三互法”的原因之一。
士族之間的聯姻盤根錯節,已經到了皇權都忌憚的地步。
劉宏深思熟慮後,沒有罷免盧植,反而將他提拔為“尚書令”。
朝廷能打的將軍越來越少,能打的文臣有橋玄、盧植等人。
橋玄年輕的時候,受四府(太尉、司徒、司空、大將軍)共同舉薦,擔任度遼將軍。
他平定了鮮卑、南匈奴以及高句麗國王伯固的叛亂。
橋玄在職三年,邊境安定無事。
現在還算年輕的儒將,盧植肯定位列榜首。
劉宏的態度之所以轉變這麽快,是因為蜀中傳來消息,禦史中丞蕭瑗被叛軍砍了。
這就不得不提蕭瑗的謀士向栩了,他提出了一個建議:
“向南讀《孝經》,賊自當消滅。”
聽說蕭瑗還真去了,結果被砍翻在地。
這位向栩在曆史上可是鼎鼎有名,史書記載:
“會張角作亂,栩上便宜,頗譏刺左右,不欲國家興兵,但遣將於河上北向讀《孝經》,賊自當消滅。”
打什麽黃巾啊。
《孝經》能夠退敵!
結果這家夥被張讓砍了,離譜到宦官都看不下去。
當然。
這一次板楯蠻的叛亂,和黃巾的性質是不同的。
劉宏給了死命令,是招撫。
所以禦史中丞蕭瑗去誦讀《孝經》,還是有一定道理的。
現在板楯蠻的叛亂愈演愈烈,威脅到三蜀之地和漢中,劉宏決定派遣盧植前去平叛。
沒想到盧植反手舉薦了司隸校尉曹操!
起初劉宏想要罷免曹操的司隸校尉,後來轉念一想,盧植的舉薦還是很有意思的。
曹操弘揚的“民族論”,和《孝經》有什麽差別?
天子、宦官都想看到曹操出醜,他們心照不宣。
劉宏一高興,決定給曹操一個將功贖罪的機會。
以司隸校尉的身份統領益州諸郡縣,安撫板楯蠻。
這樣的權勢,已經相當於州牧了,軍政大權一手抓。
劉宏思來想去,曹操除了硬剛了幾次宦官以外,還真沒什麽毛病。
他對朝廷、漢室都保持著忠心,對天子也心存敬畏。
曹操的能力,還是很傑出的。
劉宏為何不用呢?
益州是郤儉在經營,派遣同為鴻都門學出身的曹操去往,能夠很好地配合。
禦史中丞蕭瑗和汝南袁氏走得比較近,郤儉一直在袖手旁觀,坐視蕭瑗誦讀《孝經》。
曹操去了,效果應該會好一點。
更何況重臣在地方出了事,朝廷肯定要有所行動。
否則朝廷顏麵何存?
劉宏一邊要求安撫,一邊要求板楯蠻給出交待,變相地為難曹操。
還有什麽懲罰,比這個更折磨?
曹操要是真能辦妥了,劉宏反而撿到寶。
盧植的舉薦,也就順利地通過了。
這一輪人事的變更,可以稱為“血洗”朝堂了。
不過屬於曹操的機會,也悄然降臨!
楊賜、袁逢、橋玄占據三公,誰能撼動?
反倒是劉寬、袁滂、張濟在位,曹操還有機會!
楊賜聞訊,震驚得沒站穩,差一點落入池水中。
大將軍竇武、太傅陳蕃,都是錄尚書事的權臣。
結果他們的命運非常悲慘,被王甫、曹節橫掃。
如今王甫身故,曹節飲鳩,算是報應了!
楊賜氣機不穩,心神激動。
“曹操的謀劃,真的成功了。他的識見、認知、覺悟,已經到了老謀深算的境界。”
“老夫混跡朝堂這麽多年,結果卻沒有一個晚輩活得通透。”
“——當真是可怕啊!”
楊賜的稱讚中,帶著畏懼。
他知道這意味著什麽!
京師,要變天了。
“父親,曹操真的是一心為民嗎?”楊彪疑惑道。
按理說硬剛宦官,不會有任何收益。
以曹家的身份、地位,明顯可以遊刃有餘,把日子過得更圓滑一些。
何必和宦官鬥爭?
哪怕曹操幹得很漂亮,不露痕跡,也會遇到一些危險。
除掉曹節不會讓曹操升官獲得權勢,甚至連名望都沒有。
“為公,也為私。”
“曹家要加入士族,肯定需要投名狀。”
楊賜深吸一口氣,壓製心中的震動。
“士族相爭,宦官果然露出了破綻。”
“這個破綻被曹操、橋玄等人無限地放大,以至於曹節成為了鬥爭的犧牲品。”
“陛下會震怒,宦官不會善罷甘休,說不定弘農楊氏都會遭遇危機。”
楊彪望向父親,心口不斷地起伏。
“曹操還年輕,他隻要隱忍幾年,未來一定能夠成為帝國柱石。這樣的英雄豪傑,有資格成為弘農楊氏的盟友。為父已經老了,家族的未來還是得倚靠你。”
“在力所能及的地方,彪兒你要向曹操提供一定的幫助。他有心澄清玉宇、滌蕩乾坤,為士族衝鋒陷陣,就不能讓他有事。”
“有人站在前麵,為我們遮風擋雨,何樂而不為?如此弘農楊氏才能進退有餘,不會被時代的浪潮吞噬。”
楊賜有所預感,有所警惕,嘴角卻止不住地勾起,最終朗聲大笑起來。
他渾身因激動而顫抖。
曹節死了!
曹節死了!
這個能夠威脅三公九卿的大宦官,成為了曆史的塵埃。
張讓、趙忠等宦官借此脫身,但遠遠威脅不到楊賜的地位。
楊彪的臉色,也冷峻了幾分。
朝堂的風波,遠遠沒有結束。
天子劉宏震怒下,要罷免橋玄、曹操、蔡邕等人。
以司徒楊賜和司空袁逢為首的士族紛紛上書,為他們求情。
“太尉橋玄、司隸校尉曹操等人彈劾尚書令曹節,是盡了臣子的本分。”
“怎麽能因此而降罪呢?”
劉宏不聽,將罪責由全體士族承擔。
太尉橋玄,降為光祿大夫,相當於閑散職務。
帝師劉寬繼任太尉,出身漢室宗親。
司徒楊賜因帝師身份,得以免咎,降為少府。
陳郡袁氏袁滂為司徒。
司空袁逢罷免,帝師張濟任司空。
劉宏登基後,經楊賜推薦,張濟至華光殿為劉宏講習儒學經典。
宦官舉報下邳相蔡質與泰山黨人來往密切,蔡質被罷官,蔡邕流放吳會之地。
所謂泰山黨人,也就是泰山羊陟,士人譽為“八顧”之一。
蔡邕和泰山羊氏為姻親關係,司徒袁滂還是蔡邕的“舅父”。
這或許也是蔡邕上書廢除“三互法”的原因之一。
士族之間的聯姻盤根錯節,已經到了皇權都忌憚的地步。
劉宏深思熟慮後,沒有罷免盧植,反而將他提拔為“尚書令”。
朝廷能打的將軍越來越少,能打的文臣有橋玄、盧植等人。
橋玄年輕的時候,受四府(太尉、司徒、司空、大將軍)共同舉薦,擔任度遼將軍。
他平定了鮮卑、南匈奴以及高句麗國王伯固的叛亂。
橋玄在職三年,邊境安定無事。
現在還算年輕的儒將,盧植肯定位列榜首。
劉宏的態度之所以轉變這麽快,是因為蜀中傳來消息,禦史中丞蕭瑗被叛軍砍了。
這就不得不提蕭瑗的謀士向栩了,他提出了一個建議:
“向南讀《孝經》,賊自當消滅。”
聽說蕭瑗還真去了,結果被砍翻在地。
這位向栩在曆史上可是鼎鼎有名,史書記載:
“會張角作亂,栩上便宜,頗譏刺左右,不欲國家興兵,但遣將於河上北向讀《孝經》,賊自當消滅。”
打什麽黃巾啊。
《孝經》能夠退敵!
結果這家夥被張讓砍了,離譜到宦官都看不下去。
當然。
這一次板楯蠻的叛亂,和黃巾的性質是不同的。
劉宏給了死命令,是招撫。
所以禦史中丞蕭瑗去誦讀《孝經》,還是有一定道理的。
現在板楯蠻的叛亂愈演愈烈,威脅到三蜀之地和漢中,劉宏決定派遣盧植前去平叛。
沒想到盧植反手舉薦了司隸校尉曹操!
起初劉宏想要罷免曹操的司隸校尉,後來轉念一想,盧植的舉薦還是很有意思的。
曹操弘揚的“民族論”,和《孝經》有什麽差別?
天子、宦官都想看到曹操出醜,他們心照不宣。
劉宏一高興,決定給曹操一個將功贖罪的機會。
以司隸校尉的身份統領益州諸郡縣,安撫板楯蠻。
這樣的權勢,已經相當於州牧了,軍政大權一手抓。
劉宏思來想去,曹操除了硬剛了幾次宦官以外,還真沒什麽毛病。
他對朝廷、漢室都保持著忠心,對天子也心存敬畏。
曹操的能力,還是很傑出的。
劉宏為何不用呢?
益州是郤儉在經營,派遣同為鴻都門學出身的曹操去往,能夠很好地配合。
禦史中丞蕭瑗和汝南袁氏走得比較近,郤儉一直在袖手旁觀,坐視蕭瑗誦讀《孝經》。
曹操去了,效果應該會好一點。
更何況重臣在地方出了事,朝廷肯定要有所行動。
否則朝廷顏麵何存?
劉宏一邊要求安撫,一邊要求板楯蠻給出交待,變相地為難曹操。
還有什麽懲罰,比這個更折磨?
曹操要是真能辦妥了,劉宏反而撿到寶。
盧植的舉薦,也就順利地通過了。
這一輪人事的變更,可以稱為“血洗”朝堂了。
不過屬於曹操的機會,也悄然降臨!
楊賜、袁逢、橋玄占據三公,誰能撼動?
反倒是劉寬、袁滂、張濟在位,曹操還有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