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最樸實無華的黨爭
三國:穿越成曹操,振興魏武雄風 作者:世家千年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群臣一個個道貌岸然,為國分憂。
背地裏都是小心思。
曹操曾提出“華夏民族論”,巴郡賨民正好屬於可以拉攏的目標。
賨民融入大漢幾百年了,一直以來都為大漢服兵役。
袁隗認為曹操擅“空談”,因而準備了一些實事讓曹操去做。
曹操氣定神閑,沒有一點驚懼的表現。
朝廷真讓他去,他也沒有理由推辭,正好為家族開辟商道。
蜀茶、滇茶,還有最著名的蜀錦,都是絕佳的生意。
曹操是司隸校尉,真要執掌一些兵權,地位和“州牧”相差無幾了。
他現在也需要一些戰績,鞏固自己的名望,招攬賢士。
像是橋玄、盧植,都平定過地方叛亂,他們升職跟坐火箭一樣。
隻可惜劉宏不會讓這樣的事發生,益州刺史郤儉、尚書梁鵠都經不起磨難。
曹操是鴻都門學最能打的,扛起了士族施加的壓力。
劉宏怎麽可能輕易讓曹操離京?
他扶持鴻都門學,不正是為了凝聚一股力量,和士族打擂台嗎?
曹操要是和士族走得太近,反而不利於劉宏的布局。
現在司空袁逢“舉薦”曹操,劉宏是非常樂意看到的。
“盧尚書身體不佳,朕不放心他奔走地方。至於朱愛卿,剛剛平定交州的叛亂,需要休息一段時間。”
“朕準備安排皇甫愛卿到北地任郡守,監視羌氐、拱衛三輔之地。曹愛卿為司隸校尉,監察京師才是職責所在。”
“上一任禦史中丞打了敗仗,朕決定給蕭愛卿一次為禦史中丞正名的機會。”
劉宏瞄準了禦史中丞蕭瑗,後者趕緊出列領命。
“微臣遵旨。”
曹操對蕭瑗沒什麽印象,畢竟這個姓氏都非常罕見。
不過能夠一路做到禦史中丞,蕭瑗肯定有自己的本事。
平叛的議題,也宣布告一段落。
士族的發難,又一次被劉宏化解。
他保鴻都門學的決心,和保蓋升、郤儉是一樣的。
“受袁愛卿的啟發,朕決定援古文經學入鴻都門學。”
“諸位愛卿覺得如何?”
今文經學是太學的“官學”,所有讀書人都需要學習,否則不可能通過策試。
劉宏為鴻都門學引入“古文經學”,這是要搞事情了。
士族不是瞧不起鴻都門學嗎?
正好將他們徹底分化,以免他們過於團結,威脅皇權。
“老臣附議。”
楊賜話音剛落,立即被袁逢、袁隗盯住。
二袁就好像便秘一樣難受。
他們本來要坑今文經學,誰能想到劉宏不按常理出牌。
楊賜兩害取其輕,朗朗上書道:
“古文經學也是聖人之論,正好彌補鴻都門學的不足。”
袁逢立即頂了迴去:
“既然如此,索性將古文經學引為官學。鴻都門學能學,沒理由太學諸生不能學。”
楊賜一凜,辯駁道:
“老夫可沒有這樣說!”
“太學諸生曆來鑽研的都是五經,這是老祖宗定下的規矩,延續了幾百年,豈能輕易更改?”
袁逢繼續咄咄逼人追問:“那你將古文經學引入鴻都門學,到底是何居心?”
“袁司空慎言,這是陛下的旨意,老夫隻是覺得有道理附議,你要抗旨嗎?”
“陛下,奸臣自己跳出來了!”
楊賜不甘示弱,抓住了袁逢的破綻。
“一派胡言,我什麽時候抗旨了?”
袁逢臉色驟變,怒火蹭蹭往上漲。
“太學遵從祖宗之法,學習今文經學。鴻都門學和古文經學相互彌補不足,這是陛下的天恩!”
楊賜抓住袁逢的痛腳,仗著天子的權威,窮追猛打。
袁逢的臉色瞬間難堪,作為士族的領袖,他們是絕對瞧不起鴻都門學的。
要是古文經學突然和鴻都門學混為一談,他們絕對把臉麵都丟盡了。
袁逢不舒坦,楊賜心裏也不舒坦。
真要讓鴻都門學和古文經學互相成就了,楊賜罪過可就大了。
可就此時此刻而言,古文經學入鴻都門學,肯定是惡心汝南袁氏。
至於未來,誰考慮得這麽清楚!
楊賜和袁逢唇槍舌劍,越說越激烈,各種“奸臣”“佞臣”的口號,都爆出來了。
劉宏沒有製止,反而在背後拱火,他看得津津有味。
士族越是爭鬥不休,皇權越是鞏固。
劉宏完全可以作為裁判,高高在上地審判。
曾幾何時,這些世家豪門仗著傳承,連皇帝都不放在眼裏。
人人都想做霍光!
現在他們吵鬧不休的樣子,真是諷刺。
“好了好了,兩位愛卿別吵了。”
“此事再議,此事再議。”
劉宏輕輕鼓著掌,裝作不耐煩的樣子。
楊賜和袁逢趕緊告罪,寬大的袖袍都飄了起來。
“散朝!”劉宏宣告道。
曹操緊繃的神經,終於鬆懈下來。
上一次朝身體都僵直了,要是天天來這裏折騰,命都得短十幾年。
“孟德,第一次上朝,覺得怎麽樣?”橋玄大袖飄飄,主動和曹操打招唿。
出身鴻都門學又怎麽樣?
隻要一心為民,那就是好樣的。
鴻都門學有了曹操,也不全都是媚上之徒。
“比不得橋公這麽瀟灑、輕鬆。”曹操如實迴答道。
“你的應對非常得體,算是不錯了。迴家以後,再慢慢看,慢慢想,自己琢磨通透。”
“官場上最厲害的,從來不是精明的人。老夫最佩服的是,能以中人之資,成就非凡之功的賢臣。”
“孟德,有時候你很聰明,但往往也是這一份聰明,會讓你置身險境。人人都提防著你,你還怎麽辦事?”
“大智若愚,大智若愚。”
橋玄諄諄教誨,希望曹操收斂鋒芒,以促成大業。
“孔曰成仁,孟曰取義。”
“大不了把身家性命,獻給大漢就是了。”
“身雖死,名可垂於竹帛也。”
曹操豁達、豪邁,潛藏的心思無人知曉。
告辭橋玄後,曹操正準備出宮,忽然前方傳來喧囂的呐喊。
“別打了!別打了!”
曹操湊近一看,楊賜和袁逢兩個老頭子互毆,打的鼻青臉腫。
好家夥!
——大智若愚至此!
曹操親眼見證了最樸實無華的黨爭,老狐狸太特麽會裝了。
背地裏都是小心思。
曹操曾提出“華夏民族論”,巴郡賨民正好屬於可以拉攏的目標。
賨民融入大漢幾百年了,一直以來都為大漢服兵役。
袁隗認為曹操擅“空談”,因而準備了一些實事讓曹操去做。
曹操氣定神閑,沒有一點驚懼的表現。
朝廷真讓他去,他也沒有理由推辭,正好為家族開辟商道。
蜀茶、滇茶,還有最著名的蜀錦,都是絕佳的生意。
曹操是司隸校尉,真要執掌一些兵權,地位和“州牧”相差無幾了。
他現在也需要一些戰績,鞏固自己的名望,招攬賢士。
像是橋玄、盧植,都平定過地方叛亂,他們升職跟坐火箭一樣。
隻可惜劉宏不會讓這樣的事發生,益州刺史郤儉、尚書梁鵠都經不起磨難。
曹操是鴻都門學最能打的,扛起了士族施加的壓力。
劉宏怎麽可能輕易讓曹操離京?
他扶持鴻都門學,不正是為了凝聚一股力量,和士族打擂台嗎?
曹操要是和士族走得太近,反而不利於劉宏的布局。
現在司空袁逢“舉薦”曹操,劉宏是非常樂意看到的。
“盧尚書身體不佳,朕不放心他奔走地方。至於朱愛卿,剛剛平定交州的叛亂,需要休息一段時間。”
“朕準備安排皇甫愛卿到北地任郡守,監視羌氐、拱衛三輔之地。曹愛卿為司隸校尉,監察京師才是職責所在。”
“上一任禦史中丞打了敗仗,朕決定給蕭愛卿一次為禦史中丞正名的機會。”
劉宏瞄準了禦史中丞蕭瑗,後者趕緊出列領命。
“微臣遵旨。”
曹操對蕭瑗沒什麽印象,畢竟這個姓氏都非常罕見。
不過能夠一路做到禦史中丞,蕭瑗肯定有自己的本事。
平叛的議題,也宣布告一段落。
士族的發難,又一次被劉宏化解。
他保鴻都門學的決心,和保蓋升、郤儉是一樣的。
“受袁愛卿的啟發,朕決定援古文經學入鴻都門學。”
“諸位愛卿覺得如何?”
今文經學是太學的“官學”,所有讀書人都需要學習,否則不可能通過策試。
劉宏為鴻都門學引入“古文經學”,這是要搞事情了。
士族不是瞧不起鴻都門學嗎?
正好將他們徹底分化,以免他們過於團結,威脅皇權。
“老臣附議。”
楊賜話音剛落,立即被袁逢、袁隗盯住。
二袁就好像便秘一樣難受。
他們本來要坑今文經學,誰能想到劉宏不按常理出牌。
楊賜兩害取其輕,朗朗上書道:
“古文經學也是聖人之論,正好彌補鴻都門學的不足。”
袁逢立即頂了迴去:
“既然如此,索性將古文經學引為官學。鴻都門學能學,沒理由太學諸生不能學。”
楊賜一凜,辯駁道:
“老夫可沒有這樣說!”
“太學諸生曆來鑽研的都是五經,這是老祖宗定下的規矩,延續了幾百年,豈能輕易更改?”
袁逢繼續咄咄逼人追問:“那你將古文經學引入鴻都門學,到底是何居心?”
“袁司空慎言,這是陛下的旨意,老夫隻是覺得有道理附議,你要抗旨嗎?”
“陛下,奸臣自己跳出來了!”
楊賜不甘示弱,抓住了袁逢的破綻。
“一派胡言,我什麽時候抗旨了?”
袁逢臉色驟變,怒火蹭蹭往上漲。
“太學遵從祖宗之法,學習今文經學。鴻都門學和古文經學相互彌補不足,這是陛下的天恩!”
楊賜抓住袁逢的痛腳,仗著天子的權威,窮追猛打。
袁逢的臉色瞬間難堪,作為士族的領袖,他們是絕對瞧不起鴻都門學的。
要是古文經學突然和鴻都門學混為一談,他們絕對把臉麵都丟盡了。
袁逢不舒坦,楊賜心裏也不舒坦。
真要讓鴻都門學和古文經學互相成就了,楊賜罪過可就大了。
可就此時此刻而言,古文經學入鴻都門學,肯定是惡心汝南袁氏。
至於未來,誰考慮得這麽清楚!
楊賜和袁逢唇槍舌劍,越說越激烈,各種“奸臣”“佞臣”的口號,都爆出來了。
劉宏沒有製止,反而在背後拱火,他看得津津有味。
士族越是爭鬥不休,皇權越是鞏固。
劉宏完全可以作為裁判,高高在上地審判。
曾幾何時,這些世家豪門仗著傳承,連皇帝都不放在眼裏。
人人都想做霍光!
現在他們吵鬧不休的樣子,真是諷刺。
“好了好了,兩位愛卿別吵了。”
“此事再議,此事再議。”
劉宏輕輕鼓著掌,裝作不耐煩的樣子。
楊賜和袁逢趕緊告罪,寬大的袖袍都飄了起來。
“散朝!”劉宏宣告道。
曹操緊繃的神經,終於鬆懈下來。
上一次朝身體都僵直了,要是天天來這裏折騰,命都得短十幾年。
“孟德,第一次上朝,覺得怎麽樣?”橋玄大袖飄飄,主動和曹操打招唿。
出身鴻都門學又怎麽樣?
隻要一心為民,那就是好樣的。
鴻都門學有了曹操,也不全都是媚上之徒。
“比不得橋公這麽瀟灑、輕鬆。”曹操如實迴答道。
“你的應對非常得體,算是不錯了。迴家以後,再慢慢看,慢慢想,自己琢磨通透。”
“官場上最厲害的,從來不是精明的人。老夫最佩服的是,能以中人之資,成就非凡之功的賢臣。”
“孟德,有時候你很聰明,但往往也是這一份聰明,會讓你置身險境。人人都提防著你,你還怎麽辦事?”
“大智若愚,大智若愚。”
橋玄諄諄教誨,希望曹操收斂鋒芒,以促成大業。
“孔曰成仁,孟曰取義。”
“大不了把身家性命,獻給大漢就是了。”
“身雖死,名可垂於竹帛也。”
曹操豁達、豪邁,潛藏的心思無人知曉。
告辭橋玄後,曹操正準備出宮,忽然前方傳來喧囂的呐喊。
“別打了!別打了!”
曹操湊近一看,楊賜和袁逢兩個老頭子互毆,打的鼻青臉腫。
好家夥!
——大智若愚至此!
曹操親眼見證了最樸實無華的黨爭,老狐狸太特麽會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