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臣以目視地,所有人都是一片肅穆的表情,生怕引火焚身。


    宦官們擅黨爭,搬弄是非。


    真要讓他們管理一州一郡,十有八九烏煙瘴氣,做事全憑喜好。


    鴻都門學出身的官員,也都帶著一點這樣那樣的毛病。


    他們專精字畫、辭賦,大都出身寒門。


    一下子有了巨大的權力,他們怎麽可能堅守本心。


    當一個人聲稱自己是非常和善、講道理,很可能是因為他沒有權,沒有勢。


    哪一天有權有勢以後,會變成另外一個人。


    一個人的體內,永遠有兩股勢力在爭鬥,天人交戰。


    這種人隻是沒有機會做壞人而已,他要是做了壞事,容易被律法審判。


    當一個人有權有勢,做了壞事也不會有任何麻煩。


    還能經得起考驗嗎?


    郤儉就是這樣的封疆大吏。


    隻要朝廷不派人下來,他永遠目中無人,一手遮天。


    一個人有權有勢,還能執著地堅守本心,才是真正的良善。


    橋玄、盧植等人,都有這樣的氣度、風範。


    “鴻都門學作為天下的表率,當以經文為重,罷免辭賦、小說、尺牘、字畫等課程。”


    “不通治國之道,談何為官?”


    太中大夫韓馥繼續上書,和袁隗非常地默契。


    “臣附議。”禦史中丞蕭瑗朗聲道。


    既然不能阻止鴻都門學為官,那麽幹脆在經學上設置障礙。


    誰不知道經學的最終解釋權,在這些經學家族手中?


    即使是太學,都要仰經學家族的鼻息。


    他們說話很慢,卻鏗鏘有力。


    劉宏的目光,轉而緊盯韓馥、蕭瑗,曹操偶然間出現在他的視野中。


    最終天子的視線,還是穩穩地落在曹操身上。


    身為司隸校尉,又出身鴻都門學,曹操怎麽可能獨善其身?


    劉宏不可能和臣子爭辯,為鴻都門學站台。


    如此有失天子風度!


    宦官們在這樣的朝議上,沒什麽話語權。


    他們能夠影響到最終的決策,但負責提案的,隻能是他們的小弟。


    尚書梁鵠為袁隗“惡意舉薦”,他自己都自身難保,如何拱衛鴻都門學?


    曹操再不出手,情況就演變成今文經學和古文經學聯合對鴻都門學的圍剿了。


    他上前一步朝著天子之階施禮,頗具籠蓋四野的氣勢。


    “啟稟陛下。”


    鏗鏘的話語,雄渾的底氣,將安靜的崇德殿震得迴聲四起。


    “太學和鴻都門學,都是大漢的最高學府。鴻都門學的經學,的確薄弱了一些。不如請諸宿儒到輪流到鴻都門學開壇設講,以弘揚經典。”


    “鴻都門學立學才多久?肯定有一些不足,這些不足的地方需要群臣查漏補缺。陛下立鴻都門學的初衷,也是為天下學子提供一條通道。”


    “如果諸位同僚覺得鴻都門學不好,不如去建設它,而不是一味地表達反對。如果諸位覺得鴻都門學學風不好,你就去考博士去做先生,引領鴻都學子。”


    所有官員的目光,都越發緊張起來,望向曹操。


    他們壓抑著心緒,繼續聆聽曹操的高見。


    “正如為官,如果你覺得百姓沒素質,民風不夠純樸,就從你開始做一個高素質的縣令、郡守。”


    “如果你覺得百姓愚昧無知,就從自己開始學習經學並改變身邊的人,怎麽能一昧的謾罵,抱怨,逃離,指責?”


    “諸位所站立的地方,正是大漢朝堂。你怎麽樣,大漢便怎麽樣;你是什麽為人,大漢便是什麽樣的顏色。”


    “諸位若光明,大漢便不會黑暗。願大漢群臣都擺脫冷氣,積極向上走。能做事的做事,能發聲的發聲。有一分熱,發一分光,為大漢而積極努力。”


    “這樣不是更好嗎?”


    曹操口若懸河,沒有劍拔弩張,也沒有一踩一捧。


    但所有公卿,都憋著一股笑意。


    要不是天子劉宏在場,他們肯定無情地譏諷起曹操來。


    這是什麽地方?


    大漢朝堂,大漢最“神聖”的地方,充滿了爾虞我詐、陰謀詭計。


    曹操發言,是何等地“天真無邪”?


    盧植的眼皮抖了抖,長長吐了一口氣,他是萬萬沒想到,曹操竟選擇這樣的破局方式。


    真是好家夥!


    曹操的話震耳發聵,誰敢說是錯的?


    唯一的缺陷在於,即使曹操說得再正確,也不可能有人執行。


    所謂冠冕堂皇的話,可以成為朝堂上進可攻退可守的武器。


    首先曹操站在了政治正確的一方。


    鴻都門學的存在,秉持的是皇帝的意誌。


    曹操維護了鴻都門學的合法性,站在皇帝的一邊。


    太學和鴻都門學都是大漢官學!


    楊賜和袁隗、韓馥等人提出的不足,曹操大大方方地承認了。


    鴻都門學才成立幾年,怎麽可能比得上太學?


    真要有什麽缺陷,就好好建設它!


    怎麽能徹底否定呢?


    這是糊塗蛋才幹的混賬事。


    劉宏都不敢認為鴻都門學是完美的,他隻是純粹為了壓製士族罷了。


    士族相互串聯,形成了朋黨,威脅了皇權。


    他肯定是提拔一些寒門子弟上來,擅長什麽都無所謂。


    現在的最尷尬的是楊賜和袁隗,他們不約而同地斜瞟曹操。


    二人心氣不平,身子僵硬在原地。


    “曹愛卿言之有理,朕是應該為鴻都門學挑選幾位治經博士了。諸位愛卿有什麽賢才,都可以舉薦給朕!”


    “此事稍後再議,現在以解決巴郡板楯蠻的叛亂為首要。除了梁鵠,還有誰能夠去往益州,為朕分憂?”


    劉宏極力調勻心態,聲音透著一絲肅冷。


    “尚書盧植、諫議大夫朱儁、議郎皇甫嵩有勇有謀,心懷天下蒼生,一定能夠重新收服板楯蠻。”蔡邕舉薦道。


    涼州三明能征善戰,“漢末三將”的威名如雷貫耳。


    盧植、朱儁都有戰功傍身,皇甫嵩出身將門世家,戰績也很不錯。


    蔡邕是真正為大漢考慮,純粹為了解決問題而舉薦。


    隻可惜汝南袁氏咽不下這口氣,一直毫無表情的司空袁逢,提高聲調道:


    “司隸校尉曹操仁德友善,可收賨民之心!”


    嗓音清亮而簡潔。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穿越成曹操,振興魏武雄風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世家千年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世家千年並收藏三國:穿越成曹操,振興魏武雄風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