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兩經之爭
三國:穿越成曹操,振興魏武雄風 作者:世家千年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今文經學入鴻都門學,簡直是曲盡其妙。
曹操辯難,力壓太學諸生,證明了自己的經學功底。
可依舊無法逆轉鴻都門學的地位!
在傳世經學家族眼中,鴻都諸生根本上不了台麵。
一群寒門子弟。
一群隻懂得字畫、辭賦的媚上之徒。
憑什麽和經學士族為伍?
經學蘊藏著治國大道,隻有經學才能拯救大漢,力挽狂瀾。
楊賜彈劾宦官、鴻都門學,又將重點放在鴻都門學上,直接指名道姓。
本應偃旗息鼓的金商門奏對,再次掀起狂瀾。
韓馥和蕭瑗的上書進諫,又狠狠地偷了楊賜的家。
鴻都門學不通五經?
幹脆傳授今文經學,彌補不足。
誰不知道鴻都門學背後,站著的是宦官,是寒門子弟。
宦官推舉鴻都門學,正是為了和太學抗衡,在輿論上占據一席之地。
要是今文經學入鴻都門學,還怎麽和純粹的古文經學競爭?
而今古文經學一步步占據上風,穎川荀氏、弘農楊氏都是代表之一。
還有馬日磾、鄭玄這樣的大儒坐鎮,今文經學能不慌嗎?
今文經學的泰鬥何休,還在和鄭玄的辯難中,落入了下風。
這一番壓製,可謂是巧妙絕倫。
曹操都覺得局勢有點失控,走向崩壞。
除了古今經文兩派,還增加了一個政治團體。
鴻都門學!
朝堂亂了,徹底亂了。
楊彪換了一身裝束,乘坐一輛普通的馬車,拜訪了曹府。
“孟德,你要逼迫弘農楊氏入局,也沒有必要運用這樣的手段吧?”
曹操滿臉無辜,解釋道:
“我和韓馥、蕭瑗沒有任何往來,怎麽可能指使得動他們?”
楊彪眉頭凝起,眼神閃爍沒有完全相信。
“我在鴻都門學推行玄學,援道入儒。”曹操斬釘截鐵道。
楊彪若有所思,隱約間想到了一件事。
“韓馥曾受到汝南袁氏的舉薦,莫非是汝南袁氏在背後推波助瀾?”
他滿腹的狐疑,神色不善地望著曹操。
汝南袁氏采取行動,肯定和曹操脫不了幹係。
“上次我想跟楊兄說清楚,沒想到楊兄一點都不感興趣。”曹操輕描淡寫道。
“果然是你。”
“非也,汝南袁氏有汝南袁氏的手段,我怎麽可能指揮得動他們?”
“孟德,你到底在謀劃什麽?”
“沒什麽,隻是挑起古今經文之爭,好為玄學謀一條生路罷了。”
“僅此而已?”楊彪根本不信。
“要想扳倒曹節,士族就不能團結。”
曹操意味深長。
楊彪立時警覺起來,一股不詳的預感湧上心頭。
他對黨爭最敏銳不過,霎時露出震撼的神色。
“我會向父親稟報。”
說罷。
楊彪匆匆告退,返迴府邸向楊賜匯總情報。
一向沉穩的楊賜,驀然變色。
他沒想到曹操考慮這麽深刻,已經觸碰到權力的頂端了。
“曹操說得對,他既然想當馬前卒,成全他也未嚐不可。”
“隻是這一場鬥爭,必須把握好分寸。”
“彪兒,你立即和袁基約談,不要為了一些瑣碎傷了和氣。”
楊彪滿臉驚奇,沒想到父親答應得這麽爽快。
“父親,這一次是汝南袁氏不厚道,背刺在先。”
“楊氏怎麽能先屈服呢?”
楊彪要是找過去,肯定會被袁基輕視。
“要是連這一點胸襟、氣度都沒有,如何引領今文經學的發展?”
楊賜老謀深算,他已經窺探到了家族發展的機遇。
“父親的意思是,通過這一次機會,凝聚今文經學家族?”
楊彪發出一聲意味深長的感慨,眉宇間透著鋒芒。
“有機會自然要把握,宦官當政,百姓流離失所。”
“若不能鏟除奸佞,必將迎來一場動蕩。”
楊賜心生感慨。
“涼州三明”坐鎮西疆,羌氐順服。
皇甫規病故、段熲伏誅,剩下一個張奐心灰意冷。
他辭官歸鄉,授課著書,不再出仕。
不久前楊賜還收到消息,張奐屢屢生病,已經堅持不了多久了。
滿朝文武,還有誰能鎮壓羌氐?
涼州自古以來,都是動蕩不安之所。
羌氐隻信奉強者,追隨強者。
沒有涼州三明的鎮壓,羌氐遲早叛逆。
而就在今年,郤儉成為了益州刺史。
他什麽本事沒有,治下百姓怨聲載道。
在郤儉的努力下,一直臣服的賨民、板楯蠻再次反叛了。
整個益州烏煙瘴氣,都亂糟糟一片。
當初南蠻反叛過一次,可是從板楯蠻征兵平定的。
郤儉能夠逼反板楯蠻,也算是本事了。
這也是楊賜要彈劾鴻都門學的原因之一,實在是不幹人事。
“孩兒明白了。”楊彪沉聲道。
他約好和袁基碰麵,商討天下大勢,也正式拉開了古今經文之爭的帷幕。
以弘農楊氏為主的今文經學家族,正式和以汝南袁氏為主的古文經學家族“宣戰”。
各地的大儒、學者,紛紛湧入京師。
雙方唇槍舌劍,展開了一場又一場辯難。
後來今文經學領袖何休親自出麵,威壓滔天。
汝南袁氏派人迎接鄭玄到京師,結果被他拒絕了。
鄭玄正思索著,如何將今文經學和古文經學融合。
他怎麽可能有心思參加這樣的鬥爭?
有這時間,還不如好好鑽研經典。
於是乎。
京師的兩個經學派別旗鼓相當,誰都沒有占到便宜。
而汝南袁氏的野心,很顯然更大。
他們率先提出了一個觀點,讓古文經學進入太學。
楊賜堅決地反對,甚至聲稱鴻都門學才是最適合古文經學的地方。
雙方繼續爭執不下,一度麵紅耳赤。
宦官看到此情此景,都不好意思反擊了。
楊賜要彈劾,就讓他彈劾吧。
現在看好戲最重要!
一群士人為了一點點利益,喪失了士人的驕傲和風度。
這是宦官最想看到的!
一直不上朝的劉宏,都覺得不可思議。
好端端的公卿、臣子,怎麽突然變得劍拔弩張起來?
劉宏覺得實在有趣,決定好好地上一次朝,看看究竟怎麽迴事。
這比聽戲曲還要新奇、刺激。
曹操被迫早起,參加第一次朝會。
曹操辯難,力壓太學諸生,證明了自己的經學功底。
可依舊無法逆轉鴻都門學的地位!
在傳世經學家族眼中,鴻都諸生根本上不了台麵。
一群寒門子弟。
一群隻懂得字畫、辭賦的媚上之徒。
憑什麽和經學士族為伍?
經學蘊藏著治國大道,隻有經學才能拯救大漢,力挽狂瀾。
楊賜彈劾宦官、鴻都門學,又將重點放在鴻都門學上,直接指名道姓。
本應偃旗息鼓的金商門奏對,再次掀起狂瀾。
韓馥和蕭瑗的上書進諫,又狠狠地偷了楊賜的家。
鴻都門學不通五經?
幹脆傳授今文經學,彌補不足。
誰不知道鴻都門學背後,站著的是宦官,是寒門子弟。
宦官推舉鴻都門學,正是為了和太學抗衡,在輿論上占據一席之地。
要是今文經學入鴻都門學,還怎麽和純粹的古文經學競爭?
而今古文經學一步步占據上風,穎川荀氏、弘農楊氏都是代表之一。
還有馬日磾、鄭玄這樣的大儒坐鎮,今文經學能不慌嗎?
今文經學的泰鬥何休,還在和鄭玄的辯難中,落入了下風。
這一番壓製,可謂是巧妙絕倫。
曹操都覺得局勢有點失控,走向崩壞。
除了古今經文兩派,還增加了一個政治團體。
鴻都門學!
朝堂亂了,徹底亂了。
楊彪換了一身裝束,乘坐一輛普通的馬車,拜訪了曹府。
“孟德,你要逼迫弘農楊氏入局,也沒有必要運用這樣的手段吧?”
曹操滿臉無辜,解釋道:
“我和韓馥、蕭瑗沒有任何往來,怎麽可能指使得動他們?”
楊彪眉頭凝起,眼神閃爍沒有完全相信。
“我在鴻都門學推行玄學,援道入儒。”曹操斬釘截鐵道。
楊彪若有所思,隱約間想到了一件事。
“韓馥曾受到汝南袁氏的舉薦,莫非是汝南袁氏在背後推波助瀾?”
他滿腹的狐疑,神色不善地望著曹操。
汝南袁氏采取行動,肯定和曹操脫不了幹係。
“上次我想跟楊兄說清楚,沒想到楊兄一點都不感興趣。”曹操輕描淡寫道。
“果然是你。”
“非也,汝南袁氏有汝南袁氏的手段,我怎麽可能指揮得動他們?”
“孟德,你到底在謀劃什麽?”
“沒什麽,隻是挑起古今經文之爭,好為玄學謀一條生路罷了。”
“僅此而已?”楊彪根本不信。
“要想扳倒曹節,士族就不能團結。”
曹操意味深長。
楊彪立時警覺起來,一股不詳的預感湧上心頭。
他對黨爭最敏銳不過,霎時露出震撼的神色。
“我會向父親稟報。”
說罷。
楊彪匆匆告退,返迴府邸向楊賜匯總情報。
一向沉穩的楊賜,驀然變色。
他沒想到曹操考慮這麽深刻,已經觸碰到權力的頂端了。
“曹操說得對,他既然想當馬前卒,成全他也未嚐不可。”
“隻是這一場鬥爭,必須把握好分寸。”
“彪兒,你立即和袁基約談,不要為了一些瑣碎傷了和氣。”
楊彪滿臉驚奇,沒想到父親答應得這麽爽快。
“父親,這一次是汝南袁氏不厚道,背刺在先。”
“楊氏怎麽能先屈服呢?”
楊彪要是找過去,肯定會被袁基輕視。
“要是連這一點胸襟、氣度都沒有,如何引領今文經學的發展?”
楊賜老謀深算,他已經窺探到了家族發展的機遇。
“父親的意思是,通過這一次機會,凝聚今文經學家族?”
楊彪發出一聲意味深長的感慨,眉宇間透著鋒芒。
“有機會自然要把握,宦官當政,百姓流離失所。”
“若不能鏟除奸佞,必將迎來一場動蕩。”
楊賜心生感慨。
“涼州三明”坐鎮西疆,羌氐順服。
皇甫規病故、段熲伏誅,剩下一個張奐心灰意冷。
他辭官歸鄉,授課著書,不再出仕。
不久前楊賜還收到消息,張奐屢屢生病,已經堅持不了多久了。
滿朝文武,還有誰能鎮壓羌氐?
涼州自古以來,都是動蕩不安之所。
羌氐隻信奉強者,追隨強者。
沒有涼州三明的鎮壓,羌氐遲早叛逆。
而就在今年,郤儉成為了益州刺史。
他什麽本事沒有,治下百姓怨聲載道。
在郤儉的努力下,一直臣服的賨民、板楯蠻再次反叛了。
整個益州烏煙瘴氣,都亂糟糟一片。
當初南蠻反叛過一次,可是從板楯蠻征兵平定的。
郤儉能夠逼反板楯蠻,也算是本事了。
這也是楊賜要彈劾鴻都門學的原因之一,實在是不幹人事。
“孩兒明白了。”楊彪沉聲道。
他約好和袁基碰麵,商討天下大勢,也正式拉開了古今經文之爭的帷幕。
以弘農楊氏為主的今文經學家族,正式和以汝南袁氏為主的古文經學家族“宣戰”。
各地的大儒、學者,紛紛湧入京師。
雙方唇槍舌劍,展開了一場又一場辯難。
後來今文經學領袖何休親自出麵,威壓滔天。
汝南袁氏派人迎接鄭玄到京師,結果被他拒絕了。
鄭玄正思索著,如何將今文經學和古文經學融合。
他怎麽可能有心思參加這樣的鬥爭?
有這時間,還不如好好鑽研經典。
於是乎。
京師的兩個經學派別旗鼓相當,誰都沒有占到便宜。
而汝南袁氏的野心,很顯然更大。
他們率先提出了一個觀點,讓古文經學進入太學。
楊賜堅決地反對,甚至聲稱鴻都門學才是最適合古文經學的地方。
雙方繼續爭執不下,一度麵紅耳赤。
宦官看到此情此景,都不好意思反擊了。
楊賜要彈劾,就讓他彈劾吧。
現在看好戲最重要!
一群士人為了一點點利益,喪失了士人的驕傲和風度。
這是宦官最想看到的!
一直不上朝的劉宏,都覺得不可思議。
好端端的公卿、臣子,怎麽突然變得劍拔弩張起來?
劉宏覺得實在有趣,決定好好地上一次朝,看看究竟怎麽迴事。
這比聽戲曲還要新奇、刺激。
曹操被迫早起,參加第一次朝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