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曹操彈劾三公!
三國:穿越成曹操,振興魏武雄風 作者:世家千年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天子征召,群臣嚴肅以待。
名單上確確實實匯聚了三公,曹操卻隻看到了太尉橋玄。
這是何等地諷刺?
司徒楊賜和司空袁逢都是老狐狸,他們根本不接招。
天子劉宏征召,準沒好事。
楊賜和袁逢敏銳地捕捉到了什麽,很幹脆地裝病了。
他們不搭理劉宏。
一個弘農楊氏,一個汝南袁氏。
門生故吏,遍布天下。
他們的嗅覺,就是朝堂的風向標。
不管劉宏怎麽發揮,他們就是不出現,倚老賣老。
楊賜和袁逢年邁,成為了他們最好的借口。
橋玄的到來,顯得有點天真,沒有城府。
皇帝權勢很威武,但能拿老臣怎麽樣?
“不要臉了,有人不要臉了。”
橋玄坦然自若,頗有自嘲的意思。
倚老賣老。
就是不要臉!
什麽文臣風骨,都沒有躲避災難重要。
“橋公。”
“這口氣您能咽得下去?”
“要不您現場病一個,也好給陛下一個交代。”
曹操袖袍淩風,步伐落拓不羈,調侃起三公來。
“哈哈哈!”
“都到殿門了,怎麽能不見陛下?”
橋玄一把年紀了,早就做好了一切準備。
世家都在為子孫謀劃,以傳承為重。
橋玄偏偏不!
隻要能為大漢百姓做點好事,他無愧此生了。
馬日磾也很尷尬,他就不應該摻和進來,顯得有點多餘。
盧植、蔡邕、曹操、橋玄,那可是穩固的政治盟友。
今日這狀況,肯定有人發飆。
馬日磾還想多活幾年,還好有太史令單颺和他“相依為命”。
但單颺和橋玄友善,他為人以孤特清苦自立,善明天官、算術。
熹平末,黃龍見譙。
橋玄問單颺,這是什麽祥瑞。
單颺迴答道:“其國當有王者興。不及五十年,龍當複見,此其應也。”
因此橋玄愈發認為,大漢將迎來一場動蕩。
群臣低聲議論,忽聞宦官之聲。
“陛下駕到!群臣入殿!”
橋玄正了正衣襟,虎步入殿。
盧植、曹操、蔡邕等人,緊隨其後。
“參見陛下!”群臣高唿道。
“眾愛卿免禮。”
劉宏一臉憔悴,好幾天沒有睡安穩覺了。
為了盡快解決麻煩,他開門見山道:
“比時災變互生,不知是什麽罪咎引發的。”
“朝廷焦心,朕載懷恐懼。”
“每訪公卿,想要聽到忠言,他們都守口如瓶,不肯盡心。”
“朕希望你們能夠暢所欲言,不要唯唯否否,或者懷疑恐懼。”
曹操就知道,事情沒這麽簡單。
劉宏身邊還站著三人,分別是曹節、張讓、趙忠。
他們都是大宦官,權傾朝野。
楊賜、袁逢肯定是收到了消息,不敢輕易趟渾水。
和汝南袁氏親善的中常侍袁赦,受到王甫案牽連,已經被陽球收拾了。
很明顯,汝南袁氏的關係網不隻這一點。
士族越來越邪惡狡猾、恣意妄為,不是什麽好現象。
外戚宦官專權,國家動蕩不堪,風雨飄搖。
唯有心懷天下、憐憫蒼生的文人雅士,不願意放棄錚錚傲骨,曲意逢迎俗世。
劉宏掃視一圈,見沒有人發言,不禁有些失望。
“諸位愛卿可全按經述對答,為了保密,朕準許用皂囊封上。”
“朕給你們兩個時辰。”
劉宏說罷,轉身享樂去了。
中常侍呂強分下筆墨,順勢將殿門關上。
蔡邕不敢懷道迷國,而切言極對,毀刺貴臣,譏嗬豎宦。
他字字鏗鏘,認為婦人、宦官幹預政事,是怪異、天災爆發的首要原因。
並彈劾光祿勳瑋璋、長水校尉趙玹、屯騎校尉蓋升等人貪贓枉法。
曹操站在一旁,感慨唏噓。
蔡邕沒有避諱,給予了最大的信任。
馬日磾恨不得完全遮住,生怕被人看到一樣。
偷偷摸摸。
鬼鬼祟祟。
曹操還故意走過去,瞥了一眼,嚇得馬日磾亡魂皆冒。
“孟德。”
“你這是幹什麽?”
馬日磾憤憤地望向曹操。
“我就看看不說話,莫非先生是在彈劾我?”曹操打趣道。
“嗬嗬。”
馬日磾白了曹操一眼,專心地寫奏書去了。
“臣有肺腑之呈,瀝血上奏。”
“我大漢十三州,疆域萬裏,子民萬千。”
“……”
曹操朗聲開口,驚得眾人投來異樣的目光。
“曹某是司隸校尉,何須用皂囊封奏折?”
“屍位素餐之人,何其多也?”
曹操洋洋灑灑,寫下了“背鍋”之人。
他聲稱不需要皂囊封上,中常侍呂強還是強行封了。
“這是陛下的旨意,誰都不能違背。”
曹操一臉輕鬆愜意,根本無所謂。
等到所有人的奏書奉上,群臣井然有序地退出崇德殿。
呂強將奏書,呈遞到劉宏跟前,曹節、張讓、趙忠等人陪侍。
劉宏看了一封又一封,長籲短歎,愁眉緊鎖。
“陛下何必為了一些小事勞神?天象年年都有,真正應驗的沒有幾次。”曹節寬慰道。
“有些事該追查,有些事不能追查到底。朝堂上的文武百官,誰家裏沒有點破事?”
“朕寬宏大量,給了他們改過自新的機會,沒想到他們變本加厲。”
劉宏意有所指,將奏書棄在龍案上,一副不耐煩的樣子。
他急躁地起身如廁,帶走了張讓、趙忠等人。
曹節沒有錯過機會,火急火燎地翻越著奏折。
他看到蔡邕的彈劾,瞬間怒不可遏。
“好一個自詡清高的蔡邕!”
宦官當政怎麽了?
大漢都被士族、黨人禍害成什麽樣子了。
早就該治一治!
再繼續任由黨人勾連,這天下還是劉氏的嗎?
宦官的權勢,來自天子!
蔡邕將一切天災,歸咎於婦人、宦官幹預政事,實在荒謬。
而“婦人”幹政,說的可是董太後!
董太後教唆劉宏賣官,以供皇室享樂,舉世皆知。
“蔡邕是吧。”
“這一迴整不死你?”
曹節懷恨在心,他準備通知光祿勳瑋璋、長水校尉趙玹、屯騎校尉蓋升等人,聯手對付蔡邕。
無論如何,都要蔡邕喝一壺!
曹節繼續往下翻,終於找到曹操的奏書。
好家夥!
真是頭鐵啊!
彈劾瑋璋、趙玹、蓋升幾人也就罷了。
曹操連司空袁逢、司徒楊賜,都一起彈劾了!
就因為二人裝病沒有出席?
誰知道他們到底有沒有病!
名單上確確實實匯聚了三公,曹操卻隻看到了太尉橋玄。
這是何等地諷刺?
司徒楊賜和司空袁逢都是老狐狸,他們根本不接招。
天子劉宏征召,準沒好事。
楊賜和袁逢敏銳地捕捉到了什麽,很幹脆地裝病了。
他們不搭理劉宏。
一個弘農楊氏,一個汝南袁氏。
門生故吏,遍布天下。
他們的嗅覺,就是朝堂的風向標。
不管劉宏怎麽發揮,他們就是不出現,倚老賣老。
楊賜和袁逢年邁,成為了他們最好的借口。
橋玄的到來,顯得有點天真,沒有城府。
皇帝權勢很威武,但能拿老臣怎麽樣?
“不要臉了,有人不要臉了。”
橋玄坦然自若,頗有自嘲的意思。
倚老賣老。
就是不要臉!
什麽文臣風骨,都沒有躲避災難重要。
“橋公。”
“這口氣您能咽得下去?”
“要不您現場病一個,也好給陛下一個交代。”
曹操袖袍淩風,步伐落拓不羈,調侃起三公來。
“哈哈哈!”
“都到殿門了,怎麽能不見陛下?”
橋玄一把年紀了,早就做好了一切準備。
世家都在為子孫謀劃,以傳承為重。
橋玄偏偏不!
隻要能為大漢百姓做點好事,他無愧此生了。
馬日磾也很尷尬,他就不應該摻和進來,顯得有點多餘。
盧植、蔡邕、曹操、橋玄,那可是穩固的政治盟友。
今日這狀況,肯定有人發飆。
馬日磾還想多活幾年,還好有太史令單颺和他“相依為命”。
但單颺和橋玄友善,他為人以孤特清苦自立,善明天官、算術。
熹平末,黃龍見譙。
橋玄問單颺,這是什麽祥瑞。
單颺迴答道:“其國當有王者興。不及五十年,龍當複見,此其應也。”
因此橋玄愈發認為,大漢將迎來一場動蕩。
群臣低聲議論,忽聞宦官之聲。
“陛下駕到!群臣入殿!”
橋玄正了正衣襟,虎步入殿。
盧植、曹操、蔡邕等人,緊隨其後。
“參見陛下!”群臣高唿道。
“眾愛卿免禮。”
劉宏一臉憔悴,好幾天沒有睡安穩覺了。
為了盡快解決麻煩,他開門見山道:
“比時災變互生,不知是什麽罪咎引發的。”
“朝廷焦心,朕載懷恐懼。”
“每訪公卿,想要聽到忠言,他們都守口如瓶,不肯盡心。”
“朕希望你們能夠暢所欲言,不要唯唯否否,或者懷疑恐懼。”
曹操就知道,事情沒這麽簡單。
劉宏身邊還站著三人,分別是曹節、張讓、趙忠。
他們都是大宦官,權傾朝野。
楊賜、袁逢肯定是收到了消息,不敢輕易趟渾水。
和汝南袁氏親善的中常侍袁赦,受到王甫案牽連,已經被陽球收拾了。
很明顯,汝南袁氏的關係網不隻這一點。
士族越來越邪惡狡猾、恣意妄為,不是什麽好現象。
外戚宦官專權,國家動蕩不堪,風雨飄搖。
唯有心懷天下、憐憫蒼生的文人雅士,不願意放棄錚錚傲骨,曲意逢迎俗世。
劉宏掃視一圈,見沒有人發言,不禁有些失望。
“諸位愛卿可全按經述對答,為了保密,朕準許用皂囊封上。”
“朕給你們兩個時辰。”
劉宏說罷,轉身享樂去了。
中常侍呂強分下筆墨,順勢將殿門關上。
蔡邕不敢懷道迷國,而切言極對,毀刺貴臣,譏嗬豎宦。
他字字鏗鏘,認為婦人、宦官幹預政事,是怪異、天災爆發的首要原因。
並彈劾光祿勳瑋璋、長水校尉趙玹、屯騎校尉蓋升等人貪贓枉法。
曹操站在一旁,感慨唏噓。
蔡邕沒有避諱,給予了最大的信任。
馬日磾恨不得完全遮住,生怕被人看到一樣。
偷偷摸摸。
鬼鬼祟祟。
曹操還故意走過去,瞥了一眼,嚇得馬日磾亡魂皆冒。
“孟德。”
“你這是幹什麽?”
馬日磾憤憤地望向曹操。
“我就看看不說話,莫非先生是在彈劾我?”曹操打趣道。
“嗬嗬。”
馬日磾白了曹操一眼,專心地寫奏書去了。
“臣有肺腑之呈,瀝血上奏。”
“我大漢十三州,疆域萬裏,子民萬千。”
“……”
曹操朗聲開口,驚得眾人投來異樣的目光。
“曹某是司隸校尉,何須用皂囊封奏折?”
“屍位素餐之人,何其多也?”
曹操洋洋灑灑,寫下了“背鍋”之人。
他聲稱不需要皂囊封上,中常侍呂強還是強行封了。
“這是陛下的旨意,誰都不能違背。”
曹操一臉輕鬆愜意,根本無所謂。
等到所有人的奏書奉上,群臣井然有序地退出崇德殿。
呂強將奏書,呈遞到劉宏跟前,曹節、張讓、趙忠等人陪侍。
劉宏看了一封又一封,長籲短歎,愁眉緊鎖。
“陛下何必為了一些小事勞神?天象年年都有,真正應驗的沒有幾次。”曹節寬慰道。
“有些事該追查,有些事不能追查到底。朝堂上的文武百官,誰家裏沒有點破事?”
“朕寬宏大量,給了他們改過自新的機會,沒想到他們變本加厲。”
劉宏意有所指,將奏書棄在龍案上,一副不耐煩的樣子。
他急躁地起身如廁,帶走了張讓、趙忠等人。
曹節沒有錯過機會,火急火燎地翻越著奏折。
他看到蔡邕的彈劾,瞬間怒不可遏。
“好一個自詡清高的蔡邕!”
宦官當政怎麽了?
大漢都被士族、黨人禍害成什麽樣子了。
早就該治一治!
再繼續任由黨人勾連,這天下還是劉氏的嗎?
宦官的權勢,來自天子!
蔡邕將一切天災,歸咎於婦人、宦官幹預政事,實在荒謬。
而“婦人”幹政,說的可是董太後!
董太後教唆劉宏賣官,以供皇室享樂,舉世皆知。
“蔡邕是吧。”
“這一迴整不死你?”
曹節懷恨在心,他準備通知光祿勳瑋璋、長水校尉趙玹、屯騎校尉蓋升等人,聯手對付蔡邕。
無論如何,都要蔡邕喝一壺!
曹節繼續往下翻,終於找到曹操的奏書。
好家夥!
真是頭鐵啊!
彈劾瑋璋、趙玹、蓋升幾人也就罷了。
曹操連司空袁逢、司徒楊賜,都一起彈劾了!
就因為二人裝病沒有出席?
誰知道他們到底有沒有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