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熹平五年(176)。


    益州郡諸夷反漢,扣押益州太守雍陟。


    漢廷遣禦史中丞朱龜進討,戰敗。


    又遣太尉掾屬李顒為太守,征召板盾蠻為兵將,討平之。


    板楯蠻也就是賨民,作戰非常英勇。


    捷報傳抵京師,百姓波瀾不驚。


    幾乎每一年,大漢都會有叛亂爆發,他們習以為常了。


    他們的生活足夠艱難,根本沒有閑情逸致討論這些無關緊要的事。


    益州對於他們而言,實在太遙遠了。


    唯有鴻都門學、太學諸生,熱情洋溢地討論著。


    他們熱血澎湃,誌向高遠,都渴望為國建功立業。


    曹操心境平和,根本不為所動。


    “今年有太學的策試,孟德要不要試一試?”蔡邕心情愉悅道。


    太學的策試,和“科舉”一樣重要。


    通過策試以後,朝廷會安排官位,最不濟也能混一個官方的教書先生。


    例如郡國文學吏等。


    太學不是讀書人唯一的出路,但每一個能夠進入太學的人,都會欣賞到人生最美的風景。


    他們走在了同齡人的前列。


    鴻都門學成立較晚,沒有太學的曆史底蘊,影響力也遠遠不如。


    “蔡師說笑了。”


    “學生要是去參加策試,一定會成為太學諸生之敵。”


    曹操不想惹麻煩,將自己摘得很幹脆。


    “哈哈哈!”


    蔡邕爽朗地一笑,接著道:


    “去往太學的路上,不都是敵人,會有你意想不到的驚喜。”


    “你會遇見一些人,一見如舊,有說不完的話,相見恨晚。”


    “你還會遇見一些事,包括勾心鬥角、針鋒相對等等,讓你的人生恍然大悟。”


    “太學啊,就是一個小朝堂,是進入官場最好的曆練。”


    蔡邕沒有一味地讚賞太學,他知道具體的情況怎麽樣。


    倘若一個人連太學的明槍暗箭都處理不好,進入官場也不會有太大的作為。


    當然。


    有些人領悟得晚,會奮起直追,但這樣的人物十分罕見,鳳毛麟角一般。


    “寒窗苦讀十幾年遠遠不夠,還要遇到不同的先生,不同的朋友,豐富自己的閱曆和人生。”


    “太學的門檻,充滿了威嚴和偏見。可沒有門檻,也不行。”


    “門檻怎麽製定,非常考驗一個人的智慧。”


    蔡邕目光思憶,他沒有想象中那麽古板、呆滯。


    他也有自己的人生,以及處事的哲理。


    “鴻都門學,已經是學生的一條道路。”


    “再選擇一條同樣漫長的道路,反而會讓自己身心俱疲。”


    曹操理直氣壯地坦然,眼神是清澈、智慧的。


    “也對。”


    蔡邕非常肯定,他忽然想起一件事,接著道:


    “老夫收到了永昌太守曹鸞的書信,他要上書懇請朝廷,解除黨禁。”


    “他一個人勢單力薄,希望老夫能夠聯名上書。”


    “孟德,你怎麽看待此事?”


    曹操瞬間驚悚,這麽危險的事,怎麽能夠沾邊?


    撇清還來不及!


    政治正確,在任何朝代,都很重要。


    “蔡師,現在還不是時候。”


    “不如等曹鸞先上書,看看朝廷的態度。”


    “刊石經文的工作還沒有完成,蔡師萬萬不要陷入風波中。”


    蔡邕一愣,沒想到一向急公好義的曹操,這一次的建議竟如此保守。


    “善。”


    蔡邕也決定觀望一陣。


    曹操忽然明白,太學策試很可能不簡單。


    波雲詭譎的朝堂,將會掀起一股鋪天蓋地的浪潮。


    蔡邕的政治敏感度比較低,但他從曹操凝重的神態中,窺探出了一二。


    他這個學生,絕對不簡單。


    曹操摸索清楚了朝堂的運轉規律,正一步步地驗證、實施。


    他的人生,磕磕絆絆。


    經過這一次沉澱,必然一飛衝天,猶如大鵬。


    “孟德什麽時候返迴鴻都門學?”


    “老夫受詔作《聖皇篇》,現在已經完成了,需要送往鴻都門。”


    蔡邕靜極思動,決定去鴻都門學看看。


    鴻都門也是皇室藏書所在。


    “學生願為蔡師引路。”曹操拱手施禮道。


    “有勞孟德了。”


    蔡邕和曹操乘坐牛車,轆轆而行。


    一路上,他們探討經學、典故,不亦樂乎。


    每一句話,都美妙而嚴謹。


    蔡邕和曹操展示出來的層次和魅力,深深地吸引了鴻都門學諸生。


    他們隻是聆聽,都衍生出繚亂之感,談話的節奏卻恆定而平穩。


    往往一句話,都能發人深省。


    “曹操身邊,是何人?”


    “大儒蔡邕啊,你竟然不認識,怎麽當的讀書人?”


    “竟然是他,難怪句句精妙。”


    蔡邕和曹操的辯論,沒有劍拔弩張。


    漸快漸慢,都給人一種舒適的享受。


    無可挑剔。


    沒有瑕疵。


    他們像是在演繹經學教科書,以強大的掌控力,給出“標準答案”。


    普通的學生,根本無法體會那種境界。


    千人千麵,讀書何來標準?


    以鴻都門學諸生對經學的理解,蔡邕和曹操就是標準。


    蔡邕不經意間往外一瞥,看到了匠人用掃帚蘸石灰漿成字,修繕、裝飾鴻都門。


    “停車。”


    蔡邕朗聲一喝,信步來到匠人身邊,欣賞著他的傑作。


    “掃帚能否借老夫一用?”


    蔡邕客氣地和匠人交流,匠人受寵若驚,將掃帚遞給蔡邕。


    短暫地凝神後,蔡邕迅速地飛筆斷白,寫下“鴻都門”三個大字。


    字跡像缺少墨水的枯筆寫成的模樣,別有一番風韻。


    “這就是大儒的書法功底?真是非同凡響!”


    “好字,這股氣勢渾然天成,妙不可言。”


    忽然,人群中簇擁出一人,正是書法家梁鵠。


    “好精妙的筆法,我怎麽沒有見過?”


    他滿臉愕然,恭敬地望向蔡邕。


    “這是老夫入鴻都門,看到匠人筆跡所得。”蔡邕自豪道。


    他越看越滿意,筆畫中有的似鳥頭燕尾,又似鳥頭鳳尾。


    橫豎筆畫,絲絲露白。


    “先生真乃書法天人也。”梁鵠執禮道。


    蔡邕哈哈大笑起來,非常有成就感。


    曹操仔細一瞅,便認出了這是蔡邕獨特的“飛白書”。


    飛白書、柯亭笛、焦尾琴,都是蔡邕在曆史長河上留下的璀璨傳說。


    沒想到他竟有幸見證!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穿越成曹操,振興魏武雄風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世家千年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世家千年並收藏三國:穿越成曹操,振興魏武雄風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