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第二次擁抱親吻,不減當年的熱烈。
讓我再拉住您溫柔的手 作者:言多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5
擁抱在島城,信息表達心靈。
知青組兩位組長張曉和王豔還真的把做媒人當了迴事。聚會後他們專程跑了趟島城去說媒。
他們了解流雲。這位知識分子家庭出身的知識分子女性,不但具有東方女性對愛情,婚姻,固守傳統的一麵,更有那種對愛情,婚姻的完美,浪漫而向往的一麵,其實一個有思想的人,感情豐富而熱愛生活的人都具有這些。江帆也是這樣一位男人。含蓄,持重,矜持的性格又使他們即是聚會再見後也沒有急於些什麽。用張曉的話說:“這倆人怪怪地,初戀時不用介紹,現在道還需要媒妁了,真是中國式的。”對於兩位組長的好心,流雲也很直率:“不辜負二位媒妁之苦心,如果江帆同意,那就找個時間同來島城再聚聚吧,不管我們能否結合,我要好好地敬你們幾杯,以表我的誠意,我這還有幾瓶法國好酒呢。”兩位組長迴來和江帆怎麽說的就不必敘說了。江帆和流雲在島城的二次聚會是一個月以後的事了。
時逢十月中秋。初秋的太陽嬌嬌的。島城,這座被稱為東方的一顆洋明珠的島城,碧海藍天,綠樹紅瓦,別致的建築,旖旎的海濱,青山環繞,給人一種浪漫的感覺。流雲住在被稱為“絕版地帶”的香港東路富人居住區的澳門花園。這裏背靠浮山,離海邊隻有百米,聞名遐爾的石老人國家級風景區近在咫尺。
這次隻有兩位組長和江帆來了。聚會就在流雲家裏。本想到酒店去,流雲迴絕了。她要親手為戰友同學們做菜,表示自己的一片心意。流雲的家隻有用一句話概括吧,那就是奢華,但不俗氣和張揚:一百五十多平米,兩個客廳。透過窗子,南麵的海風輕拂進室內,淡淡的海腥味和室內的清香反應後讓人感到一位知識女性之家的優雅溫馨。
江帆置身這環境中說:“不見鮮花緊簇,但覺暗香湧動,哈哈——
流雲用她最拿手的一道菜招待客人……番茄汁煲海參。讓大家品嚐到了島城香格裏拉大酒店中西交配的風味。
手機發信息這一泊來品對於中國戀人表達感情再好不過了。中國是一個注重和習慣用文字語言表達情感的國度。和書信一樣,其表達方式是把含蓄留給自己,把直白呈獻給對方。愛於麵子的中國人不像外國人那樣見麵“我愛你”,“我愛你”這種表白,即使用信息怎麽也得交流上一、二個月才有勇氣使用,甚至發完信息對方又看不見,自己卻在臉紅呢。江帆和流雲就是這種人。據說外國人發明手機發信息從來不用它表達愛情,多是用來互相通知的工具。
這次島城聚會後江帆和流雲就用信息這種方式交流感情了。此前他們也通過幾次電話,但都是些相互客套,什麽祝福之類的,雖也能聽出相互話頭語尾間表露出點愛慕之意,但中國人之間的那層“窗戶紙”總沒擢破。這次相聚後,信息成了射入對方心屝的語言子彈。流雲給江帆的信息曾這樣寫:
“……自從那三十年聚會見麵後,我的心湧動的如海潮,並不分初一和十五。愛一旦流露而一發不可收……”
“……有了一種隨你到天涯海角的感覺,我們都是五十內外的人了,竟還有這種對愛情的衝動和向往,好似又迴到了初戀,但像似初戀而勝似初戀,但比那時更成熟,更向往生活……似戰地黃花分外香!”
“江帆,我有一種丟失了一件珍貴的物品又找迴了的感覺……原來不懂得愛情,經曆了婚姻後才想品嚐愛情。好似一桌美味佳肴,在我多麽饑渴中擺在了我的麵前,我正準備自己的情緒和食欲,是做一個饕餮者,還是做一個中世紀歐洲貴族去品味一杯百年紅葡……”
是的,中國人再相愛麵對麵的來這麽一套對白,要麽是演話劇,要麽是兩個白癡。
江帆給流雲的信息是這樣表白:“雲,您好,見息如吻……這些年我的體會是活著或者是生存著,我的生活的概念沒有外延……您永遠是我的初戀,在我生活工作中沒有一個女人能像您這樣讓我一想起就心動,我也不知為什麽……”
“這些年您生活的如何,現在是個什麽樣子,是否也鬧矛盾……等等這些我經常想起。真沒想到我們都走到這一步,這是緣份嗎?是否是我愛您的報答……我非常珍惜這次天降的機緣,我們如結合了好好地愛一場吧,人生短暫,讓我們相扶老去。”
“見到了您,我想到了人生的三種境界中的那句:驀然迴首,她在燈火闌珊處。這些年,人也老了,孩子也大了,家也穩定了,但我的心境一直就像青年柳永寫得那樣: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他走了,不是我所希望的,沒辦法;你來了,卻是我所企盼的緣份。男女都是一個樣的,隻有真愛著一個人的婚姻才是人生的最大滿足和幸福,不管在風雨中……”
你看他們的這些信息怎不撩人心脾,動人心屝!對於真正的愛情,社會中的每一個人不管青年、中年、還是暮年,都是饑渴的,都在向往著。
6
是結婚還是結合,按傳統的做為好。
雖然時下流行著“惟蛋”論:守著老婆的是笨蛋,沒有情人的是傻蛋,一天挽一個的是混蛋等等,還有什麽《新好漢歌》:你有我也有,人生樂悠悠,該出手時就出手……應該這樣說,稍不注意,婚外的生活也是豐富多彩的。
流雲是“富婆”,知識型的“富婆”。不是去做3p之類的人,也不會去嚐試。江帆也算是一個是一個“好官”了,更不會去那種pun裏尋找刺激的男人。
江帆這些年一直在部隊裏拚命,老婆在家鄉工作。隨軍大多是為了男人改變女人現狀的拐點,但江帆之妻工作單位和職業都不錯,也就沒有隨江帆遍地跑。部隊生活是嚴肅的,走好每一步不容易,他就憑自己的進取和多才多藝,在部隊站住了腳。轉業到地方這些年,更需要重新創造自己的工作環境,更努力去珍惜奮鬥換來的這一官半職。迴來這些年除工作外就是盡量創造家的溫馨,向往著過上那種“夫唱婦隨,執手同老”的和睦日子。兩地分居了這麽些年,欠家人的一份感情和責任,就盡最大的努力予以迴報。可悲的是愛人一病不起,先走為快了。中年喪妻之苦,總沒讓江帆從痛苦中解脫出來。
離的離了,死的死了,麵對新的生活是每一個活著的有血有肉的人的基本態度。人往往都是被生活逼著想開的。
現在他們的結合麵臨的一個最大的問題又是二地分居,如果一方退了休,可以歸宿一方,但現在都還在職,不能放棄,雖相距三、二百公裏,但也是分居啊。
還有一個問題是兩個城市差別很大,一個是夏熱冬冷的地級小城,一個是美麗的最適合人類居住的島城。
江帆想得更多,如果到流雲處居住,固然是好,但如何去適應那所豪宅,終歸是再婚,總不如初戀那樣。讓流雲來這裏,讓她放棄工作三十年的島城和那優越的生活環境,自己是否顯得自私點了,江帆想的很細。
“真的愛是可以放棄一切的”但這隻是小說裏常用的語言,生活是那麽的實際……
這就是中國人的心態。
這期間,江帆和流雲的關係已發展了一年有餘了。中年之愛,一旦產生,那就像酒鬼見了陳年特釀,恨不得把這特釀一口吞進,這老酒呢,也恨不能潤進酒鬼的每一根神經未稍……“愛情不分早晚,幸福的滋味是一樣的。”有位作家說的一點不過。
真正生活在一起是人生結合目的。這時的江帆和流雲也不再信老托那句:“婚姻是愛情的墳墓”這句“屁”話了。
當前,江帆和流雲麵臨著問題不是一個而是多頭的。
一是他們是結婚還是隱婚。隱婚也就是不用去辦理那張紙,生活在一塊就行了。二是在哪方居住問題。三是必須該和自己的兒女們通氣了。四是資產問題。在這種感情基礎下,一切問題都是好解決的。
第一個問題,對他們來說不是青年人了,中老年人嗎,就是為了生活,現在時尚同居。但又牽涉到很多問題,如麵子問題等等。這些傳統之人不辦理結婚登記總覺得不那麽光彩。每每遇到棘手問題,江帆總是打破嚴肅來點幽默。
江帆說:“我們是否結婚,再走這套很俗的程序?”流雲說:“你說呢?”“現在時尚就是不結婚,我們也時尚一次如何?這種簡單,我現在做什麽事不喜歡繁雜了。中國人就是老把簡單的事複雜化了。”流雲一時沒說什麽。
“現在世界上有三種婚姻,想聽嗎?”江帆看著流雲說道。
“說說吧”。流雲迴答。
“一種是阿聯酋式的奴隸型,結婚了女人都成了奴隸;一種是歐式的,自由型,也就是情人關係,典型的如法國人;再一種是日式的,即所謂的''穩定型''的,但感情相對自由,雙方的情人隻要有可以保留。
“那中國式的是啥樣?”流雲問。
“中國剛開放,本國的傳統在棄,但外國的還沒學好,是''邯鄲學步''型的”。
“怪不得日本發展的快,善於學習吸收和消化,不光是技術,連感情也是如此的兼容並舉。我看婚姻裏主要是相互擁有一種責任,沒有責任感的人什麽型的也做不好。美國人的家庭觀念更強!家庭裏社會細胞,家,婚姻關係與社會穩定直接相關,不管什麽型的,存在就是合理的,關鍵的,符合人的文化,倫理和社會的存在。”流雲沒否定江帆的婚姻類型之說,便順著他的話講。
“你說得很對!是要有一種對婚姻,家庭的責任,沒有責任的異性關係不亞於動物。一個責任心強的人對其負責,對生活熱情,通達和寬容,對對方的感情是忠誠的。”江帆來了一番注解。
“那就中國式的吧。我們都是有責任感的人,以善心待人待物,更何況我們懂得珍惜感情。既然如此,就辦那一張紙吧。”流雲表了態。
剩下的問題分頭各人解決。家產問題江帆表態:“你的還是你的,我的還是我的,先小人後君子,君子不愛財,愛道”。生活中實行“雙軌製”。“雙軌製”使社會經濟有了飛快猛進的發展,“雙軌製”使火車不用方向盤可多拉快跑,那家庭“雙軌製”也就像一列火車,列車載著他們的感情在兩條鐵軌上起步飛奔。
擁抱在島城,信息表達心靈。
知青組兩位組長張曉和王豔還真的把做媒人當了迴事。聚會後他們專程跑了趟島城去說媒。
他們了解流雲。這位知識分子家庭出身的知識分子女性,不但具有東方女性對愛情,婚姻,固守傳統的一麵,更有那種對愛情,婚姻的完美,浪漫而向往的一麵,其實一個有思想的人,感情豐富而熱愛生活的人都具有這些。江帆也是這樣一位男人。含蓄,持重,矜持的性格又使他們即是聚會再見後也沒有急於些什麽。用張曉的話說:“這倆人怪怪地,初戀時不用介紹,現在道還需要媒妁了,真是中國式的。”對於兩位組長的好心,流雲也很直率:“不辜負二位媒妁之苦心,如果江帆同意,那就找個時間同來島城再聚聚吧,不管我們能否結合,我要好好地敬你們幾杯,以表我的誠意,我這還有幾瓶法國好酒呢。”兩位組長迴來和江帆怎麽說的就不必敘說了。江帆和流雲在島城的二次聚會是一個月以後的事了。
時逢十月中秋。初秋的太陽嬌嬌的。島城,這座被稱為東方的一顆洋明珠的島城,碧海藍天,綠樹紅瓦,別致的建築,旖旎的海濱,青山環繞,給人一種浪漫的感覺。流雲住在被稱為“絕版地帶”的香港東路富人居住區的澳門花園。這裏背靠浮山,離海邊隻有百米,聞名遐爾的石老人國家級風景區近在咫尺。
這次隻有兩位組長和江帆來了。聚會就在流雲家裏。本想到酒店去,流雲迴絕了。她要親手為戰友同學們做菜,表示自己的一片心意。流雲的家隻有用一句話概括吧,那就是奢華,但不俗氣和張揚:一百五十多平米,兩個客廳。透過窗子,南麵的海風輕拂進室內,淡淡的海腥味和室內的清香反應後讓人感到一位知識女性之家的優雅溫馨。
江帆置身這環境中說:“不見鮮花緊簇,但覺暗香湧動,哈哈——
流雲用她最拿手的一道菜招待客人……番茄汁煲海參。讓大家品嚐到了島城香格裏拉大酒店中西交配的風味。
手機發信息這一泊來品對於中國戀人表達感情再好不過了。中國是一個注重和習慣用文字語言表達情感的國度。和書信一樣,其表達方式是把含蓄留給自己,把直白呈獻給對方。愛於麵子的中國人不像外國人那樣見麵“我愛你”,“我愛你”這種表白,即使用信息怎麽也得交流上一、二個月才有勇氣使用,甚至發完信息對方又看不見,自己卻在臉紅呢。江帆和流雲就是這種人。據說外國人發明手機發信息從來不用它表達愛情,多是用來互相通知的工具。
這次島城聚會後江帆和流雲就用信息這種方式交流感情了。此前他們也通過幾次電話,但都是些相互客套,什麽祝福之類的,雖也能聽出相互話頭語尾間表露出點愛慕之意,但中國人之間的那層“窗戶紙”總沒擢破。這次相聚後,信息成了射入對方心屝的語言子彈。流雲給江帆的信息曾這樣寫:
“……自從那三十年聚會見麵後,我的心湧動的如海潮,並不分初一和十五。愛一旦流露而一發不可收……”
“……有了一種隨你到天涯海角的感覺,我們都是五十內外的人了,竟還有這種對愛情的衝動和向往,好似又迴到了初戀,但像似初戀而勝似初戀,但比那時更成熟,更向往生活……似戰地黃花分外香!”
“江帆,我有一種丟失了一件珍貴的物品又找迴了的感覺……原來不懂得愛情,經曆了婚姻後才想品嚐愛情。好似一桌美味佳肴,在我多麽饑渴中擺在了我的麵前,我正準備自己的情緒和食欲,是做一個饕餮者,還是做一個中世紀歐洲貴族去品味一杯百年紅葡……”
是的,中國人再相愛麵對麵的來這麽一套對白,要麽是演話劇,要麽是兩個白癡。
江帆給流雲的信息是這樣表白:“雲,您好,見息如吻……這些年我的體會是活著或者是生存著,我的生活的概念沒有外延……您永遠是我的初戀,在我生活工作中沒有一個女人能像您這樣讓我一想起就心動,我也不知為什麽……”
“這些年您生活的如何,現在是個什麽樣子,是否也鬧矛盾……等等這些我經常想起。真沒想到我們都走到這一步,這是緣份嗎?是否是我愛您的報答……我非常珍惜這次天降的機緣,我們如結合了好好地愛一場吧,人生短暫,讓我們相扶老去。”
“見到了您,我想到了人生的三種境界中的那句:驀然迴首,她在燈火闌珊處。這些年,人也老了,孩子也大了,家也穩定了,但我的心境一直就像青年柳永寫得那樣: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他走了,不是我所希望的,沒辦法;你來了,卻是我所企盼的緣份。男女都是一個樣的,隻有真愛著一個人的婚姻才是人生的最大滿足和幸福,不管在風雨中……”
你看他們的這些信息怎不撩人心脾,動人心屝!對於真正的愛情,社會中的每一個人不管青年、中年、還是暮年,都是饑渴的,都在向往著。
6
是結婚還是結合,按傳統的做為好。
雖然時下流行著“惟蛋”論:守著老婆的是笨蛋,沒有情人的是傻蛋,一天挽一個的是混蛋等等,還有什麽《新好漢歌》:你有我也有,人生樂悠悠,該出手時就出手……應該這樣說,稍不注意,婚外的生活也是豐富多彩的。
流雲是“富婆”,知識型的“富婆”。不是去做3p之類的人,也不會去嚐試。江帆也算是一個是一個“好官”了,更不會去那種pun裏尋找刺激的男人。
江帆這些年一直在部隊裏拚命,老婆在家鄉工作。隨軍大多是為了男人改變女人現狀的拐點,但江帆之妻工作單位和職業都不錯,也就沒有隨江帆遍地跑。部隊生活是嚴肅的,走好每一步不容易,他就憑自己的進取和多才多藝,在部隊站住了腳。轉業到地方這些年,更需要重新創造自己的工作環境,更努力去珍惜奮鬥換來的這一官半職。迴來這些年除工作外就是盡量創造家的溫馨,向往著過上那種“夫唱婦隨,執手同老”的和睦日子。兩地分居了這麽些年,欠家人的一份感情和責任,就盡最大的努力予以迴報。可悲的是愛人一病不起,先走為快了。中年喪妻之苦,總沒讓江帆從痛苦中解脫出來。
離的離了,死的死了,麵對新的生活是每一個活著的有血有肉的人的基本態度。人往往都是被生活逼著想開的。
現在他們的結合麵臨的一個最大的問題又是二地分居,如果一方退了休,可以歸宿一方,但現在都還在職,不能放棄,雖相距三、二百公裏,但也是分居啊。
還有一個問題是兩個城市差別很大,一個是夏熱冬冷的地級小城,一個是美麗的最適合人類居住的島城。
江帆想得更多,如果到流雲處居住,固然是好,但如何去適應那所豪宅,終歸是再婚,總不如初戀那樣。讓流雲來這裏,讓她放棄工作三十年的島城和那優越的生活環境,自己是否顯得自私點了,江帆想的很細。
“真的愛是可以放棄一切的”但這隻是小說裏常用的語言,生活是那麽的實際……
這就是中國人的心態。
這期間,江帆和流雲的關係已發展了一年有餘了。中年之愛,一旦產生,那就像酒鬼見了陳年特釀,恨不得把這特釀一口吞進,這老酒呢,也恨不能潤進酒鬼的每一根神經未稍……“愛情不分早晚,幸福的滋味是一樣的。”有位作家說的一點不過。
真正生活在一起是人生結合目的。這時的江帆和流雲也不再信老托那句:“婚姻是愛情的墳墓”這句“屁”話了。
當前,江帆和流雲麵臨著問題不是一個而是多頭的。
一是他們是結婚還是隱婚。隱婚也就是不用去辦理那張紙,生活在一塊就行了。二是在哪方居住問題。三是必須該和自己的兒女們通氣了。四是資產問題。在這種感情基礎下,一切問題都是好解決的。
第一個問題,對他們來說不是青年人了,中老年人嗎,就是為了生活,現在時尚同居。但又牽涉到很多問題,如麵子問題等等。這些傳統之人不辦理結婚登記總覺得不那麽光彩。每每遇到棘手問題,江帆總是打破嚴肅來點幽默。
江帆說:“我們是否結婚,再走這套很俗的程序?”流雲說:“你說呢?”“現在時尚就是不結婚,我們也時尚一次如何?這種簡單,我現在做什麽事不喜歡繁雜了。中國人就是老把簡單的事複雜化了。”流雲一時沒說什麽。
“現在世界上有三種婚姻,想聽嗎?”江帆看著流雲說道。
“說說吧”。流雲迴答。
“一種是阿聯酋式的奴隸型,結婚了女人都成了奴隸;一種是歐式的,自由型,也就是情人關係,典型的如法國人;再一種是日式的,即所謂的''穩定型''的,但感情相對自由,雙方的情人隻要有可以保留。
“那中國式的是啥樣?”流雲問。
“中國剛開放,本國的傳統在棄,但外國的還沒學好,是''邯鄲學步''型的”。
“怪不得日本發展的快,善於學習吸收和消化,不光是技術,連感情也是如此的兼容並舉。我看婚姻裏主要是相互擁有一種責任,沒有責任感的人什麽型的也做不好。美國人的家庭觀念更強!家庭裏社會細胞,家,婚姻關係與社會穩定直接相關,不管什麽型的,存在就是合理的,關鍵的,符合人的文化,倫理和社會的存在。”流雲沒否定江帆的婚姻類型之說,便順著他的話講。
“你說得很對!是要有一種對婚姻,家庭的責任,沒有責任的異性關係不亞於動物。一個責任心強的人對其負責,對生活熱情,通達和寬容,對對方的感情是忠誠的。”江帆來了一番注解。
“那就中國式的吧。我們都是有責任感的人,以善心待人待物,更何況我們懂得珍惜感情。既然如此,就辦那一張紙吧。”流雲表了態。
剩下的問題分頭各人解決。家產問題江帆表態:“你的還是你的,我的還是我的,先小人後君子,君子不愛財,愛道”。生活中實行“雙軌製”。“雙軌製”使社會經濟有了飛快猛進的發展,“雙軌製”使火車不用方向盤可多拉快跑,那家庭“雙軌製”也就像一列火車,列車載著他們的感情在兩條鐵軌上起步飛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