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知曉內情的僅有那幾名近臣,但既然能在這個時候被承元帝召來的,必然是其極為放心之人,這些人也不負承元帝所望,對在紫宸殿的經曆緘默不談。
朝堂之上看似平靜至極,實則暗藏無數波濤洶湧,隨著大雪紛飛,時間終於進入了臘月,天氣突然放晴,雖還是寒冷,但不免讓人不免心情愉悅。就在這時,朝中發生了一件大事,太子親自上奏請辭太子之位。用的借口不外乎身體羸弱,不堪重負,辜負了承元帝與眾大臣的期望之類的等等。
還不待眾人反應過來,承元帝便準了,緊接著一道聖旨頒下,震動了整個朝野。
承元帝準太子所奏,並封其為惠王,同時另封楚王為太子,擇日舉行太子冊封大典。
這道聖旨讓寒冷的臘月頓時熱火起來,長安城內群潮湧動,暗裏議論紛紛。可質疑的朝臣卻並不多,因為承元帝之前的行舉便有這種跡象,隻是許多人都被那小皇孫的得寵引去了注意力,反倒沒將心思放在其父楚王身上。
太子身體常年羸弱,剩下幾名成年皇子中,以趙王成王楚王最為優秀,尤其楚王如今也沒有不良於行的障礙。溯本迴源,楚王並不比趙王成王差什麽,甚至更為優秀,且有個得寵的嫡長子,會是楚王即太子位,似乎並不讓人吃驚。
尤其三省中深受承元帝信賴的幾位近臣心中早已有數,見這幾位都沒出聲質疑了,旁人也自然也不敢多說什麽。
一時間,楚王府門庭若市,楚王卻緊閉王府大門,還是如同以往一般,每日奔波於紫宸殿與王府之間,並不與朝臣私下接觸。
而這兩道聖旨對趙王和成王來說是全然的震驚,他們萬萬沒有想到承元帝會打他們一個措手不及。
轉眼間又到了一年除夕,因為承元帝龍體抱恙,這個新年皇宮裏過得十分冷清。次日,新年元日,也是一歲之首,慣例要舉行大朝會,是時不光有文武百官覲見,還有各方使節前來朝拜。因承元帝抱病,自然不能出席,由太子穆謹亭代行。
經此一事,穆謹亭雖還沒有經過正式太子冊封大典,但也算是實至名歸,要知道連先太子如今的惠王也是沒有撇開過承元帝,獨自代行大朝會的。
新的一年初始,禮部的第一樁大事就是要開始操辦太子冊封大典事宜,同時皇宮裏內侍省和殿中省也開始忙碌太子遷宮一事。
隻是此事卻被現太子穆謹亭拒絕了,他言稱惠王在東宮居住多年,且惠王如今身體抱病,遷宮一事暫緩,不急。
禮部眾官員甚是為難,因為此事不合章程,按理說皇子封王以後,除過太子都是要遷出宮外的,要麽在宮外建府,要麽就是出藩封地,還沒有這種留在宮裏不走的。可惠王身份非比尋常,又有承元帝在,既然太子都說了,旁人自是不好質疑。
承元帝知曉這一事後,甚悅。
其實此事也不是沒有辦法解決的。
如今的皇宮乃是前朝遺留下來的兩座皇宮合並而成,又分太極宮與大明宮。太極宮始建於隋朝,因其為前朝舊唐的正宮,也是當時的政治中心與國家象征,故又稱「大內」。前朝高宗修大明宮後,改稱「西內」,大明宮為‘東內’。高宗以後,舊唐皇帝大多移居大明宮,政治中心因此而轉移。
但太極宮因其崇高的地位以及其所蘊含意義極為不同,所以並未被遺棄,一直作為政務處理機構存在。尤其是太極殿,每遇登基、殯葬、告祭、朝賀等大禮,都還在此舉行。為行事方便,太極殿的東側設有門下省、宏文館、史館,西側設有中書省、舍人院等,為宰相和皇帝近臣辦公的處所。
所以與玩賞意味極為濃厚的大明宮相比,太極宮才算是最具有正統特色的皇宮。而太極宮又被分為三個部分,其中中軸乃是太極宮,左右分別是掖庭宮與東宮。此東宮才是太子正經所居之地,因承元帝憐憫先太子元章從小身子羸弱,而比起太極宮,大明宮的景致與環境要更為好一些,於是太極宮的東宮被棄之不用,太子元章移居大明宮蓬萊山。
當然,太子所居之地才是‘東宮’,而太極宮的東宮恰好就解決了當下的難題。
經過與各方商議,太子穆謹亭決定遷宮至太極宮的東宮,而大明宮的‘東宮’不動。隻是大明宮的東宮肯定不能再叫東宮了,而是迴歸本來的名字‘蓬萊山’。
東宮因多年不用,自是要進行修葺的,同時太子冊封大典也開始緊鑼密鼓的張羅起來。
陽春三月。
在經過兩個多月的緊張準備,穆謹亭終於經過了太子冊封大典,成為名正言順的太子。和太子冊封詔書同時下的,還有冊封九娘為太子妃的詔書,隻是太子妃的冊封典禮肯定要在太子冊封典禮罷才會進行,這又是一項大的工程,暫時急不來。
另外,如今太子一家也該遷居皇宮了,隻是東宮那裏還有幾處暫時沒修葺好,且最近穆謹亭一直忙碌著熟悉朝政,隻能暫緩。
朝堂之上看似平靜至極,實則暗藏無數波濤洶湧,隨著大雪紛飛,時間終於進入了臘月,天氣突然放晴,雖還是寒冷,但不免讓人不免心情愉悅。就在這時,朝中發生了一件大事,太子親自上奏請辭太子之位。用的借口不外乎身體羸弱,不堪重負,辜負了承元帝與眾大臣的期望之類的等等。
還不待眾人反應過來,承元帝便準了,緊接著一道聖旨頒下,震動了整個朝野。
承元帝準太子所奏,並封其為惠王,同時另封楚王為太子,擇日舉行太子冊封大典。
這道聖旨讓寒冷的臘月頓時熱火起來,長安城內群潮湧動,暗裏議論紛紛。可質疑的朝臣卻並不多,因為承元帝之前的行舉便有這種跡象,隻是許多人都被那小皇孫的得寵引去了注意力,反倒沒將心思放在其父楚王身上。
太子身體常年羸弱,剩下幾名成年皇子中,以趙王成王楚王最為優秀,尤其楚王如今也沒有不良於行的障礙。溯本迴源,楚王並不比趙王成王差什麽,甚至更為優秀,且有個得寵的嫡長子,會是楚王即太子位,似乎並不讓人吃驚。
尤其三省中深受承元帝信賴的幾位近臣心中早已有數,見這幾位都沒出聲質疑了,旁人也自然也不敢多說什麽。
一時間,楚王府門庭若市,楚王卻緊閉王府大門,還是如同以往一般,每日奔波於紫宸殿與王府之間,並不與朝臣私下接觸。
而這兩道聖旨對趙王和成王來說是全然的震驚,他們萬萬沒有想到承元帝會打他們一個措手不及。
轉眼間又到了一年除夕,因為承元帝龍體抱恙,這個新年皇宮裏過得十分冷清。次日,新年元日,也是一歲之首,慣例要舉行大朝會,是時不光有文武百官覲見,還有各方使節前來朝拜。因承元帝抱病,自然不能出席,由太子穆謹亭代行。
經此一事,穆謹亭雖還沒有經過正式太子冊封大典,但也算是實至名歸,要知道連先太子如今的惠王也是沒有撇開過承元帝,獨自代行大朝會的。
新的一年初始,禮部的第一樁大事就是要開始操辦太子冊封大典事宜,同時皇宮裏內侍省和殿中省也開始忙碌太子遷宮一事。
隻是此事卻被現太子穆謹亭拒絕了,他言稱惠王在東宮居住多年,且惠王如今身體抱病,遷宮一事暫緩,不急。
禮部眾官員甚是為難,因為此事不合章程,按理說皇子封王以後,除過太子都是要遷出宮外的,要麽在宮外建府,要麽就是出藩封地,還沒有這種留在宮裏不走的。可惠王身份非比尋常,又有承元帝在,既然太子都說了,旁人自是不好質疑。
承元帝知曉這一事後,甚悅。
其實此事也不是沒有辦法解決的。
如今的皇宮乃是前朝遺留下來的兩座皇宮合並而成,又分太極宮與大明宮。太極宮始建於隋朝,因其為前朝舊唐的正宮,也是當時的政治中心與國家象征,故又稱「大內」。前朝高宗修大明宮後,改稱「西內」,大明宮為‘東內’。高宗以後,舊唐皇帝大多移居大明宮,政治中心因此而轉移。
但太極宮因其崇高的地位以及其所蘊含意義極為不同,所以並未被遺棄,一直作為政務處理機構存在。尤其是太極殿,每遇登基、殯葬、告祭、朝賀等大禮,都還在此舉行。為行事方便,太極殿的東側設有門下省、宏文館、史館,西側設有中書省、舍人院等,為宰相和皇帝近臣辦公的處所。
所以與玩賞意味極為濃厚的大明宮相比,太極宮才算是最具有正統特色的皇宮。而太極宮又被分為三個部分,其中中軸乃是太極宮,左右分別是掖庭宮與東宮。此東宮才是太子正經所居之地,因承元帝憐憫先太子元章從小身子羸弱,而比起太極宮,大明宮的景致與環境要更為好一些,於是太極宮的東宮被棄之不用,太子元章移居大明宮蓬萊山。
當然,太子所居之地才是‘東宮’,而太極宮的東宮恰好就解決了當下的難題。
經過與各方商議,太子穆謹亭決定遷宮至太極宮的東宮,而大明宮的‘東宮’不動。隻是大明宮的東宮肯定不能再叫東宮了,而是迴歸本來的名字‘蓬萊山’。
東宮因多年不用,自是要進行修葺的,同時太子冊封大典也開始緊鑼密鼓的張羅起來。
陽春三月。
在經過兩個多月的緊張準備,穆謹亭終於經過了太子冊封大典,成為名正言順的太子。和太子冊封詔書同時下的,還有冊封九娘為太子妃的詔書,隻是太子妃的冊封典禮肯定要在太子冊封典禮罷才會進行,這又是一項大的工程,暫時急不來。
另外,如今太子一家也該遷居皇宮了,隻是東宮那裏還有幾處暫時沒修葺好,且最近穆謹亭一直忙碌著熟悉朝政,隻能暫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