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臣為開國功臣,討賞
人在大明當噴子,氣壞朝臣 作者:畢奇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全部人都愣住了。
愣在原地,連特娘的說啥都不知道了。
楊憲也愕然了。
一時間,滿腦的疑問充斥在他的腦子裏。
‘我真的有這麽好?我真的是朝廷為數不多的好官?朱青是不是在騙我?可他要是說的肺腑之言怎麽辦?’
‘原來這就是被人無條件認可的感覺,朱青顯然是懂我的,他雖然古怪了一些,但到底還是一個明眼人,也隻有他能夠看出我的優點。別人都隻拿我當我陛下的寵臣看待,可隻有隻能拿我當好官。’
眾人也有些無語了。
彈劾官員,悄悄上書說其他人的壞話,還有揭別人短的他們見多了,可這……可這個人朝堂上要官要賞賜的,他們還是第一次見。
最重要的是……朱青偏偏還說的很有道理。
人家楊憲三年把揚州搞得這麽好,這種人是該重用啊。
揚州今年各項賦稅加一起三十二萬石糧食,這可是實打實大家夥看在眼裏的。
要說治理地方,那可比在朝廷中樞當官要困難許多,地方上的地頭蛇多,所涉及的各種情況也比中樞要複雜。而且地方條件差,你看看楊憲,臉都是菜色的,據說在揚州,楊憲除了處理公務,每天還要耕地挑糞,一個知府,被當成牛馬使喚。
就這,人家堅持了三年。
換成陶凱、詹同這些大家族出身的文人,讓他們去幹這?你不如讓他去死。
…
“臣徐天德,請辭中書省左丞之職!”
徐達出班奏道。
武將一陣騷動,這是中書左丞!
徐達補充道:“臣終究是武將出身,而今天下未定,臣之使命尚未完成,還需奔赴戰場為陛下效力,中書之職事關天下,不可或缺!臣請辭,還請陛下另選賢能。”
到這,一切都明朗了。
一些心思一直在琢磨的大臣一下子恍然大悟。
文官這邊,劉伯溫也無奈的笑了笑,文官們費勁心思扶楊憲上位沒有成功,結果朱青隻是在朝堂上鬧了鬧,這事就這麽成了。
偏偏……人家還鬧得有理有據。
朱元璋這時候也迴過神來,斟酌一番,緩緩道:“楊憲……你可有怨咱?”
楊憲打了個激靈,連忙道:“臣不敢!”
“不敢?那就是有了!嗯……你經略揚州,確實是大功在身。昔日咱巡訪揚州,諾大的揚州僅僅八百戶人,還淨是些老弱婦孺,全靠你的才能,才讓揚州這塊好地沒有浪費。”
“既然天德要領兵,那楊憲便擔任中書右丞,原中書右丞李善長升任中書左丞。”
朱元璋淡然的開口說道。
徐達這個中書左丞都主動請辭,加上李善長並沒有展站出來反對,那這事就是板上釘釘。
眾人還在迷迷糊糊之間,就見朱青笑著躬身道:“臣多謝陛下聖恩!”
老朱瞪了他一眼,道:“又不是賞賜你,你高興個什麽?”
朱青樂嗬嗬的迴到班列。
楊憲這時候才意識到自己被升到了中書省右丞相,一時間整個人狂喜不已,被巨大的驚喜給砸中的感覺實在是讓他爽的不行。
連忙跪在地上高喊道:“臣叩謝陛下聖恩!”
朱元璋點了點頭,而後道:“你本就有功在身,升官也無可厚非,不過中樞畢竟跟揚州一地不同,以往隻是一地,而今便是一國。”
楊憲眼眶通紅,痛哭流涕道:“老臣必鞠躬盡瘁,為大明江山死而後已!”
朱元璋點頭之後楊憲重迴班列,文官們一個個臉色開始好轉起來。
楊憲升任中書省,他們總算是不用被中書壓得喘不過氣來了,六部官員之中一些人的臉色也好受了許多。
…
朱元璋目光掃視一圈,而後聲音頗具威嚴的道:“太子出發賑災之前,咱說過,太子在賑災之中的表現上佳,咱便讓太子學習政務。”
“諸卿以為,太子此次賑災表現如何?”
…
“臣以為,此次賑災,太子殿下之表現並不在朱青之下,身為太子,仁厚愛民,親自為災區百姓煮粥縫衣,此等仁厚,舉世罕見!”
“老臣附議!”
…
武將們也一個個聒噪的道:“上位,咱們支持殿下參與朝務!”
太子親政,這是一個培養太子屬下的大好機會。
朱元璋點頭:“既如此,那就起草詔書!太子大婚,即刻提上日程,等遇春凱旋,就為太子舉行婚事!”
武將們頓時一個個熱火朝天。
文官們雖然不好受,卻也隻能默默的接受這個事實,婚事早就定下來了,輪不到他們來反對,而且常遇春戰功卓著,也確實有作為未來國丈的資本。
武將們欣喜不已,太子和常家女成親,這就算是將太子徹底綁在了他們這邊!親上加親,豈是君臣之間可以比的?
…
這一次的朝堂上,怒火隻有一點點,朱青就收集了區區幾十點。
沒辦法,不管是楊憲當宰相,還是太子和常氏的婚事,都是對兩邊有利的,算是各打一棒又給個甜棗,偏偏還吃的美滋滋的。
朱元璋起身道:“詹事府即刻成立,原太子近衛編入詹事府官職下,由太子自己選取人填補官職空缺,朱青兼任太子詹事府少詹事。”
少詹事,已經是詹事府能夠做主的人。
上麵的太子三師分別是徐達、李善長、宋濂,這三人不可能參與到詹事府內務。
所以朱青這個少詹事就是說話管用的人。
對於朱青任詹事府少詹事這事有人有些異議,少詹事是從五品,這算是又給朱青升了官,一些官員本來要出班反對,可當看到朱青笑意盈盈的臉色,頓時又停下了腳步。
這廝……攻擊性太強。
朝會似乎進入尾聲,但武勳這邊還有個難題沒有解決。
朱青又緩緩走了出來。
…
“臣朱青,啟奏!”
…
眾人臉色一抽,一些脾氣爆的差點沒罵出來。
你事可真多!
朱元璋也詫異的看了朱青一眼,兩人暗中通風的事情都辦好了,還有啥事?
“你有何事啟奏?”朱元璋狐疑的問道。
朱青緩緩稽首,而後高唿道:“臣尚且年幼,不知陛下有何深意,但臣以為,諸位武將皆有開國之功在身,曆朝曆代開國之功必要大肆封賞,無論是封爵還是賞賜,陛下都應該昭告天下,給諸位功臣們一個交代。”
“臣為開國之臣,討賞!”
愣在原地,連特娘的說啥都不知道了。
楊憲也愕然了。
一時間,滿腦的疑問充斥在他的腦子裏。
‘我真的有這麽好?我真的是朝廷為數不多的好官?朱青是不是在騙我?可他要是說的肺腑之言怎麽辦?’
‘原來這就是被人無條件認可的感覺,朱青顯然是懂我的,他雖然古怪了一些,但到底還是一個明眼人,也隻有他能夠看出我的優點。別人都隻拿我當我陛下的寵臣看待,可隻有隻能拿我當好官。’
眾人也有些無語了。
彈劾官員,悄悄上書說其他人的壞話,還有揭別人短的他們見多了,可這……可這個人朝堂上要官要賞賜的,他們還是第一次見。
最重要的是……朱青偏偏還說的很有道理。
人家楊憲三年把揚州搞得這麽好,這種人是該重用啊。
揚州今年各項賦稅加一起三十二萬石糧食,這可是實打實大家夥看在眼裏的。
要說治理地方,那可比在朝廷中樞當官要困難許多,地方上的地頭蛇多,所涉及的各種情況也比中樞要複雜。而且地方條件差,你看看楊憲,臉都是菜色的,據說在揚州,楊憲除了處理公務,每天還要耕地挑糞,一個知府,被當成牛馬使喚。
就這,人家堅持了三年。
換成陶凱、詹同這些大家族出身的文人,讓他們去幹這?你不如讓他去死。
…
“臣徐天德,請辭中書省左丞之職!”
徐達出班奏道。
武將一陣騷動,這是中書左丞!
徐達補充道:“臣終究是武將出身,而今天下未定,臣之使命尚未完成,還需奔赴戰場為陛下效力,中書之職事關天下,不可或缺!臣請辭,還請陛下另選賢能。”
到這,一切都明朗了。
一些心思一直在琢磨的大臣一下子恍然大悟。
文官這邊,劉伯溫也無奈的笑了笑,文官們費勁心思扶楊憲上位沒有成功,結果朱青隻是在朝堂上鬧了鬧,這事就這麽成了。
偏偏……人家還鬧得有理有據。
朱元璋這時候也迴過神來,斟酌一番,緩緩道:“楊憲……你可有怨咱?”
楊憲打了個激靈,連忙道:“臣不敢!”
“不敢?那就是有了!嗯……你經略揚州,確實是大功在身。昔日咱巡訪揚州,諾大的揚州僅僅八百戶人,還淨是些老弱婦孺,全靠你的才能,才讓揚州這塊好地沒有浪費。”
“既然天德要領兵,那楊憲便擔任中書右丞,原中書右丞李善長升任中書左丞。”
朱元璋淡然的開口說道。
徐達這個中書左丞都主動請辭,加上李善長並沒有展站出來反對,那這事就是板上釘釘。
眾人還在迷迷糊糊之間,就見朱青笑著躬身道:“臣多謝陛下聖恩!”
老朱瞪了他一眼,道:“又不是賞賜你,你高興個什麽?”
朱青樂嗬嗬的迴到班列。
楊憲這時候才意識到自己被升到了中書省右丞相,一時間整個人狂喜不已,被巨大的驚喜給砸中的感覺實在是讓他爽的不行。
連忙跪在地上高喊道:“臣叩謝陛下聖恩!”
朱元璋點了點頭,而後道:“你本就有功在身,升官也無可厚非,不過中樞畢竟跟揚州一地不同,以往隻是一地,而今便是一國。”
楊憲眼眶通紅,痛哭流涕道:“老臣必鞠躬盡瘁,為大明江山死而後已!”
朱元璋點頭之後楊憲重迴班列,文官們一個個臉色開始好轉起來。
楊憲升任中書省,他們總算是不用被中書壓得喘不過氣來了,六部官員之中一些人的臉色也好受了許多。
…
朱元璋目光掃視一圈,而後聲音頗具威嚴的道:“太子出發賑災之前,咱說過,太子在賑災之中的表現上佳,咱便讓太子學習政務。”
“諸卿以為,太子此次賑災表現如何?”
…
“臣以為,此次賑災,太子殿下之表現並不在朱青之下,身為太子,仁厚愛民,親自為災區百姓煮粥縫衣,此等仁厚,舉世罕見!”
“老臣附議!”
…
武將們也一個個聒噪的道:“上位,咱們支持殿下參與朝務!”
太子親政,這是一個培養太子屬下的大好機會。
朱元璋點頭:“既如此,那就起草詔書!太子大婚,即刻提上日程,等遇春凱旋,就為太子舉行婚事!”
武將們頓時一個個熱火朝天。
文官們雖然不好受,卻也隻能默默的接受這個事實,婚事早就定下來了,輪不到他們來反對,而且常遇春戰功卓著,也確實有作為未來國丈的資本。
武將們欣喜不已,太子和常家女成親,這就算是將太子徹底綁在了他們這邊!親上加親,豈是君臣之間可以比的?
…
這一次的朝堂上,怒火隻有一點點,朱青就收集了區區幾十點。
沒辦法,不管是楊憲當宰相,還是太子和常氏的婚事,都是對兩邊有利的,算是各打一棒又給個甜棗,偏偏還吃的美滋滋的。
朱元璋起身道:“詹事府即刻成立,原太子近衛編入詹事府官職下,由太子自己選取人填補官職空缺,朱青兼任太子詹事府少詹事。”
少詹事,已經是詹事府能夠做主的人。
上麵的太子三師分別是徐達、李善長、宋濂,這三人不可能參與到詹事府內務。
所以朱青這個少詹事就是說話管用的人。
對於朱青任詹事府少詹事這事有人有些異議,少詹事是從五品,這算是又給朱青升了官,一些官員本來要出班反對,可當看到朱青笑意盈盈的臉色,頓時又停下了腳步。
這廝……攻擊性太強。
朝會似乎進入尾聲,但武勳這邊還有個難題沒有解決。
朱青又緩緩走了出來。
…
“臣朱青,啟奏!”
…
眾人臉色一抽,一些脾氣爆的差點沒罵出來。
你事可真多!
朱元璋也詫異的看了朱青一眼,兩人暗中通風的事情都辦好了,還有啥事?
“你有何事啟奏?”朱元璋狐疑的問道。
朱青緩緩稽首,而後高唿道:“臣尚且年幼,不知陛下有何深意,但臣以為,諸位武將皆有開國之功在身,曆朝曆代開國之功必要大肆封賞,無論是封爵還是賞賜,陛下都應該昭告天下,給諸位功臣們一個交代。”
“臣為開國之臣,討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