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當時由於元將易正向福建進攻,福州、泉州一帶的南宋守軍基本都不敢抵抗、望風而降,一路攻進梅州。知州錢榮之降元,蔡蒙吉則堅持抵抗,守城半月 ,出現“州人士死者十蓋八九,井邑皆空。”的情況。


    但最終兵敗,元軍唆使其舊屬叛徒陳一元,用盡各種卑鄙手段、施盡了各種酷刑誘迫蒙吉投降,卻遭到蔡蒙吉的的堅決拒絕,並痛斥:“吾隻知盡忠報國,豈可屈從人奴而苟生,吾乃宋臣,世食宋祿,決不投降,望速殺之。”


    彈幕“我的口水從眼睛流了出來。”“哭死我了,南宋究竟何德何能。”“不是南宋,而是因為這是他們自己的國家、人民。”】


    唐朝李世民時期


    李世民看到這裏,也實在沒有忍住哭了起來,對著眾位大臣泣不成聲:“朕......朕當真......當真為這些將士們......感到痛心!痛心啊!!!”


    眾位大臣哪裏看得他們陛下這般,隻得紛紛勸道:“陛下!保重身體!”


    【在文天祥接到消息後,立即帶兵向梅州進發。此時梅州駐紮的元軍不多,所以在聽到文天祥的大軍到來的時候,便慌忙棄城西逃,梅州由此收複。


    梅州收複後,文天祥在此募集大量的義兵,並開始進行開訓練。並且在這裏,他還見到了三年未見的母親曾氏、兄弟和孩子。後來文天祥在獄中還作詩迴憶梅州:“樓角淩風迥,孤城隱霧深;萬事隨轉燭,秋光近青岑。”


    五月,張世傑收複潮州。文天祥文天祥親率大軍出梅嶺進攻江西,吉、贛兩地皆起兵前來相會之,又收複了會昌縣。】


    六月三日,文天祥派遣軍隊直取雩都,擊敗了前來增援的元軍。二十一日,攻下興國,文天祥便遷居於此。


    想要抗擊元軍的豪傑很多,而文天祥的成功也激勵了他們。於是無數豪傑開始響應文天祥。


    江西安撫副使鄒鳳至興國相會,撫州何時也聚兵入崇仁,分寧、武寧、建昌三縣豪傑皆表示聽從節製。


    文天祥因勢利導,分兵三路進攻,派遣參謀張汴、監軍趙時賞、趙孟溁榮等率大軍進逼贛州,鄒洬率領贛州各縣的軍隊攻取永豐、吉水,招撫副使黎貴達率領吉州各縣的士兵攻取太和。


    七月,文天祥所率軍隊收複了贛州九縣,吉州八縣一半被收複,軍勢大振


    彈幕“有一種不好的預感。”“完了,物極必反。”“能收複這麽多地方真是出乎意料,”】


    而那些看天幕的老百姓雖然知道南宋終將滅亡,可在他們收複失地的時候依然感到開心,他們大宋的兒郎也是英雄,不是那些軟腳蝦。


    【文天祥麵對此種情形,也非常興奮,仿佛看到宋朝複興的希望。可在八月,隨著元軍的進攻,一切都變得不一樣了,他的幻想也很快破滅。


    八月,元軍將領李恆分兵贛州,以鐵騎衝擊圍城的趙時賞、趙孟頫軍,宋軍潰敗,趙孟頫收殘兵退保雩都。


    與此同時,李恆率領精兵偷襲興國,文天祥沒想到李恆的偷襲,隻能倉皇北撤,想與永豐的鄒鳳會合。卻不料鄒鳳軍隊先潰敗,文天祥一路在元軍的追擊下逃到南嶺,在南嶺整訓軍隊,而他的妻女則被元軍抓捕。


    十二月,逃至海上的宋端宗趙昰因海上起了颶風還被吹落海中,因此染病。而且還有超過四成的宋朝士兵在此次颶風中喪命。


    元朝自然不會錯過這個好機會,一路追著南宋的流亡小朝廷打,可憐的南宋小朝廷隻能帶著宋端宗趙昰、衛王趙昺一路南逃,最終逃到廣東雷州的碙洲。此地,四麵環海,地勢險要。


    景炎三年(即公元1278年)正月,張世傑派大將王用攻打雷州,但被元軍擊敗。


    同月,元軍拆除了廣州城牆,二月,因元朝中央發生動亂,駐守廣州的元軍主力北撤。南宋廣州都統淩震、轉運判官王道夫乘虛進攻,再次收複廣州,文天祥則領兵退至惠州海豐縣。


    三月,文天祥領兵駐守海豐西南方的麗江浦,而此時他與宋廷早已經與南宋小朝廷失去了聯係,正在不斷派人去沿海一帶尋找宋端宗趙昰的下落。


    四月,屢受顛簸,又驚病交加的宋端宗趙昰最終於在碙洲上病死。八歲的趙昺被陸秀夫、張世傑於同月擁立為帝,五月,改年號為“祥興”,同月張世傑派瓊州安撫張應科攻雷州,三戰皆失利。


    六月,宋軍與元軍再次於雷城下決戰,張應科去世,宋軍戰敗。張世傑以碙洲不再適合居住,畢竟次次打,次次敗,再住就得被打到老家了,於是將南宋朝廷再次遷到崖山。


    《宋史紀事本末》中記載:“帝遷居新會之厓山......而厓山在新會縣南八十裏巨海中,與奇石山相對立如兩扉,潮汐之所出入也......張世傑以為天險,可扼以自固,乃奉帝移駐。遣人入山伐木,造行宮三十間,軍屋三千間。


    《宋史紀事本末》雖然可能在流傳過程中迴產生訛傳,但它的文獻價值也是非常重要的。


    從其中我們可以看到厓山是潮汐出入之處,那麽作為南宋流亡的小朝廷而言,數千舟船屯結在這裏,怎麽可能不危險。


    聽到皇帝在厓山的消息後,文天祥率軍移駐惠州之南的船澳,並上表自責,請求入朝,沒有獲準,而且文天祥曾多次請求入朝,都沒有獲準。


    而沒有獲準的原因則是因為文天祥的威望太高,陸秀夫、張世傑覺得如果讓文天祥入朝,會威脅到他們的地位,所以給拒絕了。


    彈幕“毫不意外。”“張世傑真的完全沒有能力。”“典型的有那個心,沒那個力。”“在南宋那種環境,不跑已經不錯了,我要求不高。”“那就能將我們的英雄拒之門外嗎?搞笑。”


    文天祥入朝沒有被恩準,但抗元的事業還是要進行,朝廷也還是要嘉獎。在八月,文天祥又被加封為少保、信國公。


    然而由於文天祥的軍隊適廣東水土、環境,醫療、衛生等等各方麵又多不行,軍中流行起了瘟疫


    ,損失士卒數百人,連文天祥的母親曾氏和他唯一的兒子文道生都病死了。


    厓山是個孤島,有各種潛伏著的危險存在,如果元軍海陸夾攻,必然會危及到行朝,而且在《文山先生全集》中曾記載文天祥對於張弘範所率領的元朝水軍的分析:“北人乍登舟,嘔暈,執弓矢不支持,又水道生疏,舟工進退失據。 ”他寫信給張世傑的建議,張世傑也沒有采納,


    十一月,文天祥決定進駐潮陽縣,以便積糧治兵,壯大力量,對抗元兵。潮州盜陳懿、劉興次叛附無常,為潮陽人一大禍害。文天祥將陳懿驅趕走了,劉興則被斬於和平裏。


    十二月,趕赴南嶺,鄒洬、劉子俊又從江西起兵而來,再次攻伐陳懿的黨羽。此時文天祥因元軍的窮追不舍,欲引兵入海豐北麵南嶺,據險固守。


    可陳懿卻暗中勾結元將張弘範,為他提供船隻渡海登陸。於是在十二月二十日,文天祥所率軍隊,在經過了連續的奔波之後,在吃午飯時,元軍突然從西麵衝殺過來,宋軍猝不及防,倉猝應戰,傷亡慘重。


    文天祥也在士兵護衛下,慌忙出走,卻還是沒能逃脫抓。


    然而,文天祥是當時最強大的一支抗元軍隊,他都失敗了,元軍也就能更加大膽地長驅南下了,以至進攻崖山行朝。


    《宋史》中記載:“天祥至潮陽,見弘範,左右命之拜,不拜,弘範遂以客禮見之,與俱入厓山,使為書招張世傑。天祥曰:‘吾不能扞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書所過《零丁洋詩》與之。其末有雲:‘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過零丁洋》大家都很熟悉,從小都會被背,全詩“辛苦遭逢起一經,幹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裏歎零丁。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尤其是最後兩句,那簡直是可在dna裏了。


    文天祥在被拘留之時,在被要挾著勸降之時,經過零丁洋,寫下了這首表明了自己堅定不移的意誌和崇高的民族氣節的詩,那是何等的氣魄。


    即便有文天祥這樣的英雄,然而南宋氣數已盡,才能一路壓著文天祥,進攻到崖山行朝。


    從祥興二年(即公元1279年)一月十三日,元軍浩浩蕩蕩陸續抵達崖山,包圍南宋開始,到二月六日,崖山海戰結束,大宋王朝徹底宣告滅亡。


    這期間雙方在崖山展開激烈大戰,元軍層層包圍,輪番進攻,宋軍則大擺“鎖鏈陣”,以“連環船”的辦法用大繩索一字形連貫在海灣內,並且安排趙昺的“龍舟”放在軍隊中間,進行英勇抵抗。


    當時,這裏隻有一個出入口,成了雙方眼中的必爭之地。這時便有人給張世傑提建議:“北兵以舟師塞海口,則我不能進退,盍先據之!幸而勝,國之福也;不勝,猶可西走。”


    麵對這樣的必爭之地,張世傑卻有不一樣的見解。他怕長期身處於海中,士卒離心,如果占到出入口,士兵可能就逃了。


    於是,他說道:“頻年航海,何時已乎?今須與決勝負。”於是他將行朝草市都燒了,並大擺“鎖鏈陣”。然而這樣,也就意味著宋軍無法主動攻擊。


    那麽既然宋軍用“鎖鏈陣”,元軍就放火燒船,不過好在宋軍也做了應對措施,他們將船上塗泥,並在每條船上橫放一根長木,以此來抵禦元軍的火攻。


    火攻不成,那就繼續封鎖,團團包圍宋軍,斷掉他們地糧、水。而當初張世傑隻是做好了幹糧地儲備,宋軍沒有淡水資源,隻能飲海水,最後士兵出現嘔吐、腹瀉等症狀。


    在這種情況下,還得與元軍繼續戰鬥,而張世傑等人其實並沒有多少領兵作戰的能力,最後宋軍慘敗。


    曆時二十四天的大戰結束,宋軍慘敗,那做為皇帝的趙昺也隻能以死殉國。陸秀夫背著八歲的趙昺投海,而且隨行十多萬軍民都相繼跳海。


    彈幕“不是,我還以為都死完了,都還有十萬,怎麽不打呢?”“打也是死,不打也是死,幹嘛不打。”“一把梭哈得了。”“承受不住吧,寧願投海,都不繼續打。”


    “你要想,他們寧願投海自殺,也不願投降啊!”“這些士兵做錯了什麽呢?他們也不容易。”\"這個時候文天祥是被壓在船上看著的吧,天哪!\"


    《宋史紀事本末》有記載:“原有軍船千艘的宋軍,慘敗後,‘餘舟尚八百,盡為弘範所得。越七日,屍浮海上者十餘萬人。’”


    二月七日早晨,海上浮屍十萬。親眼目睹了這一大戰的文天祥該是多麽的悲痛欲絕,他多次想投海自盡,未遂。


    他在《集杜詩·南海》序裏說:“崖山之敗,親所目擊,痛苦酷烈,無以勝堪。時日夕謀蹈海,而防閑不可出矣!”


    滿懷亡國之痛的文天祥,在元軍舟中,向南慟哭,並作詩以吊:“長平一坑四十萬,秦人歡欣趙人怨;大風揚沙水不流,為楚者樂為漢愁......流屍漂血洋水渾......惟有孤臣兩淚垂,冥冥不敢向人啼......我欲借劍斬侫臣,黃金橫帶為何人”


    國家已亡,他又該如何?麵對元廷,他又該如何?


    元廷,無論是元世祖忽必烈,還是押解他的張弘範都很欣賞他,希望他能為元廷效力。文天祥多次表示拒絕,張弘範無計可施,隻好將情況呈報元世祖忽必烈,忽必烈下令將文天祥押送到大都燕京處理。


    文天祥在燕京的三年,依然不曾屈服。忽必烈知道了他的決心,並出於對他的賞識,與宰相議論決定放了他,可惜最終因為在江西有人以文天祥的名義起事,最終還是沒有被釋放。】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視頻被古人看到了怎麽辦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狐狸家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狐狸家並收藏視頻被古人看到了怎麽辦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