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的肯定的擁抱讓司必燕想起了已經被遺忘了的母親,於是投桃報李也好,移情作用也好,司必燕更加努力了,她想對得起老師的期待,她努力完成老師布置的每一次任務,由於太過於專注,司必燕沒有意識到危險正在逐步向自己靠近。
或許她也意識到了,但是她並沒有太在意。
畢竟反應再遲鈍在那次分組後司必燕也感覺到了同學們對自己的孤立。但在司必燕看來那不過是小孩子的把戲,雖然那個時候的司必燕年紀並不比他們大多少,但是常年的照顧經驗讓司必燕潛意識裏已經把自己當做了一個大人,加上司家對自己的培養,司必燕總是用一種更成熟也更冷淡的感情看待著周圍的同齡人。
也因為這樣的態度,司必燕總給人一種高高在上鄙夷一切的孤傲感。即使一開始她的確想融入身邊的人,但是那種自帶的疏離還是給人一種隱形的隔閡。
後來老師對她的關注與關心,也讓司必燕不自覺的放棄了和同齡人之間的相處,畢竟司必燕自己覺得和老師們相處似乎更加的輕鬆,而自己的同齡人之間似乎總有一種說不出來的幼稚感,所以與其說是司必燕被同學們孤立起來,司必燕也在不自覺的遠離身邊的同學們。
因此孤立什麽的,對司必燕還真沒造成太大的影響。同樣的後來的一些升級的欺負行為司必燕也沒有太在意。
在司必燕的鞋子裏塗膠水,把司必燕的衣服弄髒剪破等等,在司必燕眼裏都是小事,畢竟花錢買新的鞋和衣服就把事情給解決了。
所以司必燕是真的沒把這些小把戲放在心上,而且在她看來,同學們的這些行為也十分的幼稚,幼稚到她根本就沒想過把自己的遭遇告訴老師。
可是司必燕沒有向老師打報告的行為並沒有換來同學們的感激,他們反而覺得是司必燕的一種挑釁,有的則是覺得司必燕害怕了,所以不敢和老師說。
欺負人就像毒品,是會上癮的,尤其在沒有人遏製糾正的情況下,沒有人告訴那些施害者他們的這些行為是不正確的,於是他們的膽子越來越大,行為也越來越偏激。
終於,事情最終朝不可收拾的方向發展。
其實一開始隻是有人說了一個想法,有人建議在司必燕喝水的杯子裏加點東西。他們甚至不記得是誰說的這個想法。但是大家都同意了,並開展了“愉快”地討論,一開始隻說是放點鹽啊,糖之類的無傷大雅的調味品,後來不知誰說的往水裏摻膠水。
“上次給她鞋子裏塗膠水她不是不在意嗎,轉頭就又買了一雙新鞋子,那就給她水裏加膠水唄。”
“對啊,她有錢,再買個新嗓子唄。”
“哈哈哈,這個點子好。”
惡,就這麽以玩笑的方式被輕易的呈現了出來。
“膠水黏糊糊的,而且有味道,沒有喝就會被發現吧?”有人提了出來。
“不知道啊,要不我們試試?”有人提議,還真有人拿來了杯子在裏麵灌滿了水,然後擠了點透明膠水進去。
“好像是有點味道?”
“是膠水瓶塑料的味道吧。”
“不知道啊。”
“我聽說膠水好像是用米做的,就算誤喝了應該也沒什麽吧。”
“對啊,也就粘粘的,我們手上粘了膠水不是用水就洗掉了。”
“那不然呢,我們放什麽?”
“放白酒怎麽樣?讓她喝了醉醺醺的,出笑話。”
“而且白酒喝上去火辣辣的,燙嗓子,讓人說不出話來,舌都都打結了。”
“你又知道了,你喝過?”
“那是,我偷喝過我家老頭的二鍋頭,可嗆人了,那玩意兒,我一輩子都不想再碰。”
“而且老師要是知道司必燕偷喝酒一定會覺得她品行端端,是個酒鬼,就沒人會喜歡她了。”
“可是白酒味道也很重。”
“對啊,我也偷聞過,白酒一打開那味道就衝鼻子的很。”
“而白白酒加在水裏,度數都衝淡了,可能就沒那麽厲害了吧。”
“這也不行那也不行的,那要怎麽辦,我們還搞不搞了。”
“搞,當然搞,你高興一直被她壓一頭?”
“……”
“那你說到底怎麽搞!”
“白酒不行,味道太強了,但我們可以用酒精啊。”
“酒精?”
“對啊,酒精雖然也有味道,但是它的味道很快就會揮發掉。而且白酒我們還得出去買,到時候一查可能就會被查到。”
“你說的簡單,我們買酒精不也會被查到。”
“你笨啊,酒精的話我們就不用買了,學校裏不就有現成的。”
“學校?”
“醫務室,實驗室裏不都有。”
“我去,我怎麽沒想到!這個主意好!”
於是在商定了之後,大家決定用酒精,然後立即行動起來,往學校的醫務室走去,結果醫務室的門是關著的,大家十分的掃興,好在還有一個實驗室,於是所有人都重新振奮了精神往實驗室摸去。
意外的是化學實驗室的門還真沒鎖,估計是誰忘記關了,卻方便了這些作案人員,他們順利的走了進去,但是顧忌著被發現,大家也不敢開燈,這能就著月光翻看著實驗室裏的瓶瓶罐罐。
也有可能是做賊心虛吧,不知是誰說了一句“找到了”大家也沒再確認,就立刻集體退了出去。
直到第二天,有人偷來了司必燕的水杯,大家才發現那個白色玻璃瓶上寫的是hg兩個英文字母。
“這是酒精嗎?”
“應該吧,看顏色是啊。”
“可是它沒有味道呀,酒精一打開不都挺刺鼻的嗎?”
“沒有味道不是更好,有味道不就一下子就被發現了。”
“可是……”
“煩死了,就你問題最多,到底弄不弄!”
“我、我就是問問,萬一要是有毒的呢?”
“有毒的呢就這麽放在桌子上嗎?”
“對啊,而且我們放的不多,就算有毒,也被水給稀釋了,能出什麽事兒。”
“就是,難不成還真能把她給毒啞了?”
“哈哈哈,就是說啊,要是真毒啞了,最高興的還不是你,沒有司必燕,還有誰來和你搶風頭。”
“說的好像你們沒被她搶風頭似的。”
“我們都被她搶了風頭,所以才要搞她呀,就你們幾個在這兒唧唧哇哇的。”
“對啊,這兒的誰不討厭司必燕,隻要有她在我們都出不了頭!”
“就是就是,我可聽說了,好像晉升的名額裏已經有她了。”
“你聽誰說的,不是說最後3天才考核麽,怎麽會現在就把她定下來了。”
“你傻啊,沒看到老師對她重點關注成什麽樣了嗎,而且我還聽說,老師要送她去維也納!”
“維也納?!”
“就是維也納,學費都不用她自己掏,直接學校保送過去,就是要把她培養成國內的女高音,人家啊,是要走國際路子的!”
“……這不公平!”
“就是,這不公平,憑什麽她什麽都沒做就能被保送!”
“對啊,我們在這兒拚死拚活的練習,最後她都不用考試就被保送,憑什麽!”
“憑什麽,憑她的高音唄!她的嗓子可是能唱高8的音,你們行嗎?”
“音樂又不是隻有高音。”
“就是啊,我們低音,中音也很重要。”
“就是,老師隻看重高音部這是偏見。”
“對啊,偏見偏見!”
“我倒要看看沒了嗓子,她還能不能去維也納!”
“對,不能讓她去維也納!不能讓她去維也納!”
於是再沒有人在意那兩個字母的hg是什麽意思,被不公正對待的學生們把hg就這麽倒進了司必燕的水杯裏,看著它與水瞬間融合,再分不出彼此。
之後,加了料的水杯又被偷偷放了迴去。
或許她也意識到了,但是她並沒有太在意。
畢竟反應再遲鈍在那次分組後司必燕也感覺到了同學們對自己的孤立。但在司必燕看來那不過是小孩子的把戲,雖然那個時候的司必燕年紀並不比他們大多少,但是常年的照顧經驗讓司必燕潛意識裏已經把自己當做了一個大人,加上司家對自己的培養,司必燕總是用一種更成熟也更冷淡的感情看待著周圍的同齡人。
也因為這樣的態度,司必燕總給人一種高高在上鄙夷一切的孤傲感。即使一開始她的確想融入身邊的人,但是那種自帶的疏離還是給人一種隱形的隔閡。
後來老師對她的關注與關心,也讓司必燕不自覺的放棄了和同齡人之間的相處,畢竟司必燕自己覺得和老師們相處似乎更加的輕鬆,而自己的同齡人之間似乎總有一種說不出來的幼稚感,所以與其說是司必燕被同學們孤立起來,司必燕也在不自覺的遠離身邊的同學們。
因此孤立什麽的,對司必燕還真沒造成太大的影響。同樣的後來的一些升級的欺負行為司必燕也沒有太在意。
在司必燕的鞋子裏塗膠水,把司必燕的衣服弄髒剪破等等,在司必燕眼裏都是小事,畢竟花錢買新的鞋和衣服就把事情給解決了。
所以司必燕是真的沒把這些小把戲放在心上,而且在她看來,同學們的這些行為也十分的幼稚,幼稚到她根本就沒想過把自己的遭遇告訴老師。
可是司必燕沒有向老師打報告的行為並沒有換來同學們的感激,他們反而覺得是司必燕的一種挑釁,有的則是覺得司必燕害怕了,所以不敢和老師說。
欺負人就像毒品,是會上癮的,尤其在沒有人遏製糾正的情況下,沒有人告訴那些施害者他們的這些行為是不正確的,於是他們的膽子越來越大,行為也越來越偏激。
終於,事情最終朝不可收拾的方向發展。
其實一開始隻是有人說了一個想法,有人建議在司必燕喝水的杯子裏加點東西。他們甚至不記得是誰說的這個想法。但是大家都同意了,並開展了“愉快”地討論,一開始隻說是放點鹽啊,糖之類的無傷大雅的調味品,後來不知誰說的往水裏摻膠水。
“上次給她鞋子裏塗膠水她不是不在意嗎,轉頭就又買了一雙新鞋子,那就給她水裏加膠水唄。”
“對啊,她有錢,再買個新嗓子唄。”
“哈哈哈,這個點子好。”
惡,就這麽以玩笑的方式被輕易的呈現了出來。
“膠水黏糊糊的,而且有味道,沒有喝就會被發現吧?”有人提了出來。
“不知道啊,要不我們試試?”有人提議,還真有人拿來了杯子在裏麵灌滿了水,然後擠了點透明膠水進去。
“好像是有點味道?”
“是膠水瓶塑料的味道吧。”
“不知道啊。”
“我聽說膠水好像是用米做的,就算誤喝了應該也沒什麽吧。”
“對啊,也就粘粘的,我們手上粘了膠水不是用水就洗掉了。”
“那不然呢,我們放什麽?”
“放白酒怎麽樣?讓她喝了醉醺醺的,出笑話。”
“而且白酒喝上去火辣辣的,燙嗓子,讓人說不出話來,舌都都打結了。”
“你又知道了,你喝過?”
“那是,我偷喝過我家老頭的二鍋頭,可嗆人了,那玩意兒,我一輩子都不想再碰。”
“而且老師要是知道司必燕偷喝酒一定會覺得她品行端端,是個酒鬼,就沒人會喜歡她了。”
“可是白酒味道也很重。”
“對啊,我也偷聞過,白酒一打開那味道就衝鼻子的很。”
“而白白酒加在水裏,度數都衝淡了,可能就沒那麽厲害了吧。”
“這也不行那也不行的,那要怎麽辦,我們還搞不搞了。”
“搞,當然搞,你高興一直被她壓一頭?”
“……”
“那你說到底怎麽搞!”
“白酒不行,味道太強了,但我們可以用酒精啊。”
“酒精?”
“對啊,酒精雖然也有味道,但是它的味道很快就會揮發掉。而且白酒我們還得出去買,到時候一查可能就會被查到。”
“你說的簡單,我們買酒精不也會被查到。”
“你笨啊,酒精的話我們就不用買了,學校裏不就有現成的。”
“學校?”
“醫務室,實驗室裏不都有。”
“我去,我怎麽沒想到!這個主意好!”
於是在商定了之後,大家決定用酒精,然後立即行動起來,往學校的醫務室走去,結果醫務室的門是關著的,大家十分的掃興,好在還有一個實驗室,於是所有人都重新振奮了精神往實驗室摸去。
意外的是化學實驗室的門還真沒鎖,估計是誰忘記關了,卻方便了這些作案人員,他們順利的走了進去,但是顧忌著被發現,大家也不敢開燈,這能就著月光翻看著實驗室裏的瓶瓶罐罐。
也有可能是做賊心虛吧,不知是誰說了一句“找到了”大家也沒再確認,就立刻集體退了出去。
直到第二天,有人偷來了司必燕的水杯,大家才發現那個白色玻璃瓶上寫的是hg兩個英文字母。
“這是酒精嗎?”
“應該吧,看顏色是啊。”
“可是它沒有味道呀,酒精一打開不都挺刺鼻的嗎?”
“沒有味道不是更好,有味道不就一下子就被發現了。”
“可是……”
“煩死了,就你問題最多,到底弄不弄!”
“我、我就是問問,萬一要是有毒的呢?”
“有毒的呢就這麽放在桌子上嗎?”
“對啊,而且我們放的不多,就算有毒,也被水給稀釋了,能出什麽事兒。”
“就是,難不成還真能把她給毒啞了?”
“哈哈哈,就是說啊,要是真毒啞了,最高興的還不是你,沒有司必燕,還有誰來和你搶風頭。”
“說的好像你們沒被她搶風頭似的。”
“我們都被她搶了風頭,所以才要搞她呀,就你們幾個在這兒唧唧哇哇的。”
“對啊,這兒的誰不討厭司必燕,隻要有她在我們都出不了頭!”
“就是就是,我可聽說了,好像晉升的名額裏已經有她了。”
“你聽誰說的,不是說最後3天才考核麽,怎麽會現在就把她定下來了。”
“你傻啊,沒看到老師對她重點關注成什麽樣了嗎,而且我還聽說,老師要送她去維也納!”
“維也納?!”
“就是維也納,學費都不用她自己掏,直接學校保送過去,就是要把她培養成國內的女高音,人家啊,是要走國際路子的!”
“……這不公平!”
“就是,這不公平,憑什麽她什麽都沒做就能被保送!”
“對啊,我們在這兒拚死拚活的練習,最後她都不用考試就被保送,憑什麽!”
“憑什麽,憑她的高音唄!她的嗓子可是能唱高8的音,你們行嗎?”
“音樂又不是隻有高音。”
“就是啊,我們低音,中音也很重要。”
“就是,老師隻看重高音部這是偏見。”
“對啊,偏見偏見!”
“我倒要看看沒了嗓子,她還能不能去維也納!”
“對,不能讓她去維也納!不能讓她去維也納!”
於是再沒有人在意那兩個字母的hg是什麽意思,被不公正對待的學生們把hg就這麽倒進了司必燕的水杯裏,看著它與水瞬間融合,再分不出彼此。
之後,加了料的水杯又被偷偷放了迴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