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員安排上,除去周德興、湯和、馮國用、馮國勝等人留守應天外。
其他能征慣戰的大將,像徐達、常遇春、藍玉、康茂才、廖永忠、俞通海等人,朱元璋統統帶在了身邊。
武將如此,文官也不例外。
李善長、劉基自不必說,就是那個曾向朱元璋提出過“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老儒朱升,也出現在朱元璋遠征江西的隊伍中。
很顯然,那陳友諒傾巢傾巢而來,朱元璋也擺出了生死決戰的架式而去。
朱元璋在離開應天前,特地把周德興、湯和、馮國用、馮國勝、朱文正幾人叫到自己的身邊。
朱元璋叮囑道:“你們幾個此次留守應天,責任重大,一是要嚴防應天城內不出什麽紕漏,二是要密切注意那張士誠的動靜!”
周德興點頭道:“我們幾個商量好了,堂兄弟和國用兄弟在應天城內維護治安,我和國勝兄弟到鎮江、常州一帶巡視一番,叫那裏的弟兄們時刻保持警惕!”
朱元璋對周德興這樣安排很滿意。
因為相比較而言,周德興和馮國勝為人持重,到東線巡察軍情很合適,而湯和善於玩小聰明,手段也毒辣,在加上一個馮國用,維護應天治安還是不成問題的。
朱元璋又接著說道:“你們隻要把應天和張士誠這兩件事處理好就行了,其他地方出了任何事情,你們都不要管,等我迴來再說!”
湯和拱手道:“元帥放心去吧。就是你走後,這裏的天塌了下來,我們幾個暫時也能頂著!”
馮國用,馮國勝也齊齊拱手說道:“元帥且去吧!”
安排好一切事物,朱元璋率二十萬大軍分乘一千多艘大小戰船離開應天,浩浩蕩蕩地逆江而上去解江西洪都之圍。
朱元璋還特意將一千多艘戰船都塗成了白色,白茫茫的船隊行進在白茫茫的江麵上,頗有一種肅穆的氣氛。
這是李善長和劉基想出的主意。
白色有“孝”的含義。古人雲:哀兵必勝。
朱元璋遠赴江西,是抱著必死的決心了。
與此相映成趣的是,陳友諒的大小戰船一律塗成了紅色。
紅色含有“喜慶”之意。古人又雲:驕兵必敗。莫非,雙方戰船所塗的顏色,已經暗示了雙方交戰的最終結果?
朱元璋的船隊不舍晝夜地在長江裏行進了十餘日,到達了江西北端的湖口。湖口是一個小鎮子,也是從長江進入鄱陽湖的必經之地。
此時,朱元璋並不知道洪都仍在朱文正的手裏。
他派廖永忠率一百餘艘戰船先朝鄱陽湖南邊開去,自己率大隊人馬在湖口一帶做了短暫停留。
朱元璋暫停湖口一帶,休整部隊固然是一個原因。
自離開應天之後,部隊幾乎沒有好好地休息過一迴,連日的強行軍,焉有不累之理?
但更主要的,朱元璋是想趁部隊短暫休整的機會,與李善長、劉基等人好好地商議一下應對陳友諒之策。
盡管,行軍路上,朱元璋與李善長、劉基等人一直在商議個不停,但越是臨近戰場,朱元璋就越是不敢大意。
他清楚地知道,雙方交戰,哪一方要是犯了錯誤,那就一定離失敗不遠了。
劉基說道:“陳友諒特地趕造了那麽多艘巨型戰船,其目的就是想在水裏與我們決戰,我們幹脆將計就計,把陳友諒拖到鄱陽湖裏來,把鄱陽湖當作主戰場,這樣,如果陳友諒是一頭野獸,那這頭野獸就被我們關在鄱陽湖這隻籠子裏了!”
李善長接著補充道:“我們再派一些弟兄到鄱陽湖四周去聯絡活動,把湖周圍的糧草統統轉移,這樣一來,陳友諒這頭野獸就要被困死餓死在鄱陽湖這隻籠子裏了!”
朱元璋下定了決心,沉聲說道:“好,就照劉先生、李軍師的意思做,俗話說,關起門來打狗,我們就把陳友諒這隻狗關在鄱陽湖裏打!”
朱元璋接著在離開湖口之時,順便在湖口留下了一小支軍隊,把湖口封住,堵住陳友諒船隊開進長江,把陳友諒嚴嚴實實地關在鄱陽湖裏。
朱元璋的船隊在長江裏拐了一個彎,折向煙波浩淼的鄱陽湖裏了。
這時,朱元璋得到了一個消息,朱文正還牢牢地守著洪都城。
朱元璋對船隊下令道:“全速前進,把陳友諒引到鄱陽湖裏來!”
鄱陽湖南北跨度很大,有好幾百裏長,而東西跨度相對比較小,最寬的地方也不過百裏。
從湖口入鄱陽湖直向南走一百多裏,湖東岸有一個小城叫都昌。
從湖口到都昌這一段鄱陽湖最為狹窄,寬處不過二十多裏,窄處隻有幾裏,而且湖水很淺,有的地方,大戰船行駛起來須格外小心,稍不留神就會擱淺。
鄱陽湖經都昌之後稍稍向右拐了一個彎,拐彎之後,湖麵就顯得非常地開闊了。
朱元璋率領船隊趕到了都昌。
都昌小城本就是他的地盤,隻是一直沒有軍隊駐紮。
朱元璋的船隊經過都昌的時候,又得到關於洪都的最新消息,陳友諒已經撤出洪都,正在鄱陽湖南岸一帶集結軍隊。
得到消息,李善長輕笑道:“陳友諒的消息很靈通嘛,這麽快就知道我們來了!”
劉基聞言幽幽說道:“看來,陳友諒真的想在這湖裏與我們決一雌雄啊!”
朱元璋找來幾個親信手下,吩咐道:“你們馬上在西岸登陸,找幾匹快馬直奔洪都,告訴朱文正,叫他設法多調集些軍隊,然後在湖四周監視陳友諒,如果陳友諒企圖上岸或上岸搶糧,就堅決堵住!”
幾個親信剛要動身,一旁的劉基突然說道:“告訴朱文正,叫他設法保證我們大軍的糧草供應!”
朱元璋點頭道:“劉先生說得對,我們既要想法子斷陳友諒的糧,但又不能讓自己餓肚皮,不然的話,我們陪著陳友諒一起挨餓,豈不是太傻了嗎?”
朱元璋說完對那幾個親信說道:“你們一定要將劉先生方才的話帶到文正的耳中!”
其他能征慣戰的大將,像徐達、常遇春、藍玉、康茂才、廖永忠、俞通海等人,朱元璋統統帶在了身邊。
武將如此,文官也不例外。
李善長、劉基自不必說,就是那個曾向朱元璋提出過“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老儒朱升,也出現在朱元璋遠征江西的隊伍中。
很顯然,那陳友諒傾巢傾巢而來,朱元璋也擺出了生死決戰的架式而去。
朱元璋在離開應天前,特地把周德興、湯和、馮國用、馮國勝、朱文正幾人叫到自己的身邊。
朱元璋叮囑道:“你們幾個此次留守應天,責任重大,一是要嚴防應天城內不出什麽紕漏,二是要密切注意那張士誠的動靜!”
周德興點頭道:“我們幾個商量好了,堂兄弟和國用兄弟在應天城內維護治安,我和國勝兄弟到鎮江、常州一帶巡視一番,叫那裏的弟兄們時刻保持警惕!”
朱元璋對周德興這樣安排很滿意。
因為相比較而言,周德興和馮國勝為人持重,到東線巡察軍情很合適,而湯和善於玩小聰明,手段也毒辣,在加上一個馮國用,維護應天治安還是不成問題的。
朱元璋又接著說道:“你們隻要把應天和張士誠這兩件事處理好就行了,其他地方出了任何事情,你們都不要管,等我迴來再說!”
湯和拱手道:“元帥放心去吧。就是你走後,這裏的天塌了下來,我們幾個暫時也能頂著!”
馮國用,馮國勝也齊齊拱手說道:“元帥且去吧!”
安排好一切事物,朱元璋率二十萬大軍分乘一千多艘大小戰船離開應天,浩浩蕩蕩地逆江而上去解江西洪都之圍。
朱元璋還特意將一千多艘戰船都塗成了白色,白茫茫的船隊行進在白茫茫的江麵上,頗有一種肅穆的氣氛。
這是李善長和劉基想出的主意。
白色有“孝”的含義。古人雲:哀兵必勝。
朱元璋遠赴江西,是抱著必死的決心了。
與此相映成趣的是,陳友諒的大小戰船一律塗成了紅色。
紅色含有“喜慶”之意。古人又雲:驕兵必敗。莫非,雙方戰船所塗的顏色,已經暗示了雙方交戰的最終結果?
朱元璋的船隊不舍晝夜地在長江裏行進了十餘日,到達了江西北端的湖口。湖口是一個小鎮子,也是從長江進入鄱陽湖的必經之地。
此時,朱元璋並不知道洪都仍在朱文正的手裏。
他派廖永忠率一百餘艘戰船先朝鄱陽湖南邊開去,自己率大隊人馬在湖口一帶做了短暫停留。
朱元璋暫停湖口一帶,休整部隊固然是一個原因。
自離開應天之後,部隊幾乎沒有好好地休息過一迴,連日的強行軍,焉有不累之理?
但更主要的,朱元璋是想趁部隊短暫休整的機會,與李善長、劉基等人好好地商議一下應對陳友諒之策。
盡管,行軍路上,朱元璋與李善長、劉基等人一直在商議個不停,但越是臨近戰場,朱元璋就越是不敢大意。
他清楚地知道,雙方交戰,哪一方要是犯了錯誤,那就一定離失敗不遠了。
劉基說道:“陳友諒特地趕造了那麽多艘巨型戰船,其目的就是想在水裏與我們決戰,我們幹脆將計就計,把陳友諒拖到鄱陽湖裏來,把鄱陽湖當作主戰場,這樣,如果陳友諒是一頭野獸,那這頭野獸就被我們關在鄱陽湖這隻籠子裏了!”
李善長接著補充道:“我們再派一些弟兄到鄱陽湖四周去聯絡活動,把湖周圍的糧草統統轉移,這樣一來,陳友諒這頭野獸就要被困死餓死在鄱陽湖這隻籠子裏了!”
朱元璋下定了決心,沉聲說道:“好,就照劉先生、李軍師的意思做,俗話說,關起門來打狗,我們就把陳友諒這隻狗關在鄱陽湖裏打!”
朱元璋接著在離開湖口之時,順便在湖口留下了一小支軍隊,把湖口封住,堵住陳友諒船隊開進長江,把陳友諒嚴嚴實實地關在鄱陽湖裏。
朱元璋的船隊在長江裏拐了一個彎,折向煙波浩淼的鄱陽湖裏了。
這時,朱元璋得到了一個消息,朱文正還牢牢地守著洪都城。
朱元璋對船隊下令道:“全速前進,把陳友諒引到鄱陽湖裏來!”
鄱陽湖南北跨度很大,有好幾百裏長,而東西跨度相對比較小,最寬的地方也不過百裏。
從湖口入鄱陽湖直向南走一百多裏,湖東岸有一個小城叫都昌。
從湖口到都昌這一段鄱陽湖最為狹窄,寬處不過二十多裏,窄處隻有幾裏,而且湖水很淺,有的地方,大戰船行駛起來須格外小心,稍不留神就會擱淺。
鄱陽湖經都昌之後稍稍向右拐了一個彎,拐彎之後,湖麵就顯得非常地開闊了。
朱元璋率領船隊趕到了都昌。
都昌小城本就是他的地盤,隻是一直沒有軍隊駐紮。
朱元璋的船隊經過都昌的時候,又得到關於洪都的最新消息,陳友諒已經撤出洪都,正在鄱陽湖南岸一帶集結軍隊。
得到消息,李善長輕笑道:“陳友諒的消息很靈通嘛,這麽快就知道我們來了!”
劉基聞言幽幽說道:“看來,陳友諒真的想在這湖裏與我們決一雌雄啊!”
朱元璋找來幾個親信手下,吩咐道:“你們馬上在西岸登陸,找幾匹快馬直奔洪都,告訴朱文正,叫他設法多調集些軍隊,然後在湖四周監視陳友諒,如果陳友諒企圖上岸或上岸搶糧,就堅決堵住!”
幾個親信剛要動身,一旁的劉基突然說道:“告訴朱文正,叫他設法保證我們大軍的糧草供應!”
朱元璋點頭道:“劉先生說得對,我們既要想法子斷陳友諒的糧,但又不能讓自己餓肚皮,不然的話,我們陪著陳友諒一起挨餓,豈不是太傻了嗎?”
朱元璋說完對那幾個親信說道:“你們一定要將劉先生方才的話帶到文正的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