迴到南京的朱棣,下詔追封甘武為開山王,配享祖廟,其子甘浩勇繼承其世襲爵位。


    做完這些,朱棣開始著手部署軍隊,是時候收拾瓦剌了。


    馬哈木在消停了幾個月後,見明廷方麵沒什麽動靜,便以為明廷不會為了阿魯台出兵,於是這次馬哈木更是糾集太平、把禿孛羅兩位瓦剌部落首領共同出兵,誓要一舉蕩平阿魯台,徹底吞並東蒙古。


    被馬哈木扶持上位的答裏巴汗,成了馬哈木“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傀儡,在馬哈木的花言巧語下,蒙古可汗答裏巴將戰刀指向了自己人……


    時間來到永樂十二年二月,大明軍隊戰前集結完畢,於是朱棣開始了自登基後的第二次北伐。


    此戰,朱棣十分重視,將拱衛京師的五軍營、三千營、神機營全部帶上。


    戶部尚書夏元吉積極為大軍籌措糧草,很快就解決了三大營二十萬大軍的糧餉以及物資供給。


    二月十二,欽天監算出此日為上上之吉日,天子禦駕親征,龍星閃耀北方,此大吉之兆,天子定能破敵於前,凱旋南還。


    朱棣親率大軍出征,四月中旬到達雁門關。


    此時,馬哈木已率兵打到了阿魯台部腹地——飲馬河。


    在雁門關,朱棣下詔從征的衛所軍也在此集結完畢,朱瞻基和甘勇浩二人也隨鄭亨在此集結,自此北伐大軍達到三十萬之多,對外號稱五十萬。


    戰前部署:安遠侯柳升領神機營,負責炮火支援,武安侯鄭亨領中軍四萬加旗下一萬衛所軍,寧陽侯陳懋領左哨軍三萬加旗下兩萬衛所軍,豐城侯李彬領右哨軍三萬加旗下兩萬衛所軍,成山侯王通領左掖軍三萬,都督譚青領右掖軍三萬,都督劉江、朱榮領步騎四萬為前鋒,安邊侯韋齊領騎兵兩萬為機動,朱棣則親率三千營坐鎮後方。


    得知馬哈木已經打到飲馬河後,朱棣命令大軍直奔飲馬河而去,他怕再耽擱一下,那個阿魯台恐怕就真要涼涼了。


    朱棣命大軍擺開陣型,呈菱形朝飲馬河方向行進,五月十一,前鋒劉江、朱榮在飲馬河流域的康哈裏海遇到瓦剌賢義王太平部。兩軍發生大戰,瓦剌不敵,向忽蘭忽失溫潰逃。


    在與敵短兵相接後,作為機動的韋齊抓住戰機率騎兵從左翼向敵人包抄而去。追至三峽口又殲敵把禿孛羅一小部。


    而朱棣也來到中軍,他下令全速前進,多年的戰鬥經驗告訴朱棣,與遊牧民族作戰的秘訣之一就是要速戰速決。己方奔襲千裏,遠離後方,糧草有限,如果讓馬哈木反應過來,他定然會避其鋒芒躲起來,到時這場戰爭就會變成一場曠日持久的拉鋸戰。


    翌日,韋齊緊隨瓦剌潰兵到達忽蘭忽失溫,馬哈木看到大明的騎兵,臉上露出一絲不屑,在他眼裏,漢人的騎兵就像綿羊一般,華麗而無實用。


    麵對追來的明騎兵,馬哈木拿出自己最強的騎兵精銳,迅速擺開陣型。此刻戰場上是瓦剌三萬騎兵對明朝兩萬騎兵,而且馬哈木身後還有數萬騎兵枕戈待旦,從此刻戰場形勢上看,似乎對明軍有些不利。


    但韋齊並沒有退縮,他同樣指揮騎兵擺出了進攻隊形。


    大戰來臨前的一刻總是那麽寧靜,連天空中的白雲都好似慢了下來,好像一眨眼就會錯過這場驚天動地的大戰。


    唿~~~


    當太陽躲進了雲層的那一刻,雙方指揮不約而同的下達了進攻指令。


    忽蘭忽失溫上空被喊殺聲覆蓋,數個迴合下來,雙方各有死傷,勝負未分。


    就在馬哈木準備再次帶領騎兵衝鋒的時候,明軍的火炮在瓦剌陣前炸響,緊接著左前鋒劉江也帶兵趕到,從右翼加入戰鬥。


    馬哈木這時才反應過來明朝的大部隊趕到了,他連忙下令各部朝山上退去。


    忽蘭忽失溫四周多山,且山勢陡峭,易守難攻。


    馬哈木也是看準這一點,所以對明朝大軍的到來並不害怕。


    他認為,就算打不過,憑著山險也能將明軍耗死。


    馬哈木、答裏巴與太平,把禿孛羅分別帶領軍隊駐守在三個山頭之上,相互成犄角之勢與明軍相持。


    朱棣也不慣著他,命令軍隊將三座山頭都圍了起來。


    就這麽僵持了三天之後,馬哈木發現己方有個致命的弱點——他娘的這山上沒水。


    不過幾天下來,通過分析朱棣的布局,馬哈木自認為找到了擊敗明軍的方法。


    馬哈木見朱棣將三十萬兵力分散開來,那麽他的防守兵力自然就會變得薄弱,他想用騎兵俯衝而下,打破明軍的前排陣型,而後趁亂直殺朱棣所在的中軍,可他殊不知這正是朱棣留給他的破綻。


    馬哈木命令部將勒哈伯亦帶領三萬騎兵精銳朝山下的“薄弱點”衝殺而去,他堅信自己的騎兵能輕鬆攻破明軍的步兵盾陣。


    眼見馬哈木朝自己方陣衝來,朱棣心裏樂開了花。


    就在瓦剌騎兵在衝到明軍麵前兩百步後,前麵的步兵突然朝兩邊散開,麵對他們的是一排排黑漆漆的槍口。還沒等瓦剌騎兵反應過來,明軍的火銃響了,衝在最前麵的瓦剌騎兵還沒反應過來就全部倒下了。


    第一梯隊射完,第二梯隊上前繼續,一共五個梯隊這麽輪流了一遍之後,瓦剌騎兵已經懵了。


    勒哈伯亦想起了撤退,可神機營的三十門大炮可不同意,柳升用大炮封住了瓦剌的退路,迫使其隻能與之決戰。


    見逃也無法逃,勒哈伯亦隻能咬牙又率兵朝明軍軍陣衝了過來。


    兩軍隨即展開廝殺,朱棣見瓦剌騎兵衝入軍陣後,調李彬與王通分別從左右兩翼圍剿。不到半個時辰,瓦剌騎兵就被明軍如鐵桶般困在了包圍之中,照此情形,這三萬人被吃掉隻是時間問題。


    朱棣也親率中軍,三千營加入戰鬥。


    當山頭上的馬哈木看到神機營的火力之後,就頓感不妙,如今自己的精銳全部被圍,心中更是一陣悲涼。


    這三萬鐵騎是他的全部家底,他可不想就這麽白白葬送在這裏。


    於是馬哈木帶領最後兩萬步騎朝明軍外圍發起了衝鋒,他現在隻希望這三萬騎兵能突圍出來。


    可朱棣又怎會讓他如意,韋齊的騎兵自大戰開始就一直未動,等的就是馬哈木狗急跳牆。


    兩萬步騎對兩萬精銳輕騎,結果可想而知,不出意外馬哈木又敗了。


    太平與把禿孛羅見馬哈木不敵,心知自己更不是大明的對手,於是倆人會兵一處從明軍結合部殺了出去,向西北而逃。


    而把禿孛羅衝殺的地方,正是陳懋所部,陳懋率兵與之鏖戰,可把禿孛羅一心隻想突圍,並不願與之纏鬥,陳懋兵力有限,無法對其形成合圍。


    在山體右側的都督譚青發覺瓦剌兵是想突圍逃跑後,立馬率兵增援陳懋,但瓦剌兵占據地理優勢,多次衝鋒使譚青和陳懋無法將其快速有效包圍,致使太平和把禿孛羅還是帶領少數部眾逃了出去。


    朱棣這邊,馬哈木見局勢已無力迴天,帶著一萬殘餘向西逃去,韋齊乘勢一路追殺。


    而被圍在重重包圍裏的勒哈伯亦招到五軍營十幾萬人圍殺,還有神機營人手一把手銃,讓瓦剌兵幾乎近不了身,激戰半日,馬哈木引以為傲大的三萬精銳騎兵全軍覆沒。


    隨中軍行動的朱瞻基見被圍的瓦剌騎兵已是強弩之末,於是也想趁此機會殺敵立功,他拔出戰刀跟著盧安一起衝進了敵陣。


    瓦剌兵雖深陷重圍,但人家馬上功夫可不是吃素的,很顯然朱瞻基低估了瓦剌騎兵。瓦剌兵見朱瞻基一個小娃娃竟也敢跑來撿人頭,心中大怒,抱著拉這小子一起墊背的決心揮刀朝朱瞻基衝來,朱瞻基揮刀抵擋,卻沒想那人力氣極大,朱瞻基頓時手掌發麻,心中一陣驚駭,暗叫道:“好猛。”


    還沒等朱瞻基反應過來,那瓦剌兵又揮刀側身朝其脖子劈來,其刀法又快又淩厲,大有要將朱瞻基一刀斬於馬下之勢。


    朱瞻基瞪大雙眼,他知道這一刀自己根本接不住,在那一息瞬間,他仿佛看到了自己的曾祖父在向自己招手。


    “太孫殿下小心。”說時遲那時快,就在千鈞一發之際,甘浩勇出手一槍將那名瓦剌兵挑下了馬,救了朱瞻基一命。


    直到這時中軍副將馬英才發現朱瞻基也在裏麵,他嚇得連忙派人將朱瞻基送了出去。


    甘浩勇本想在殺一會,可將領們覺得他在裏麵也太過危險,七八個士兵將甘武團團保護起來,這讓甘浩勇隻能幹望著前麵將士與敵廝殺,自己什麽也做不了,於是他也索性退了出去。


    隨朱棣出征的近侍金幼孜後在記錄這場大戰時寫道:“皇太孫身先士卒,隻身衝入敵陣,與敵大戰數個迴合不落下風,頗具祖父永樂皇帝神采。”


    在對甘浩勇的記錄上則寫道:“永樂十二年五月二十一,忽蘭忽失溫決戰,剛襲爵便奉召從征的甘勇浩,憑一杆銀槍於敵陣中三進三出,槍挑敵酋於馬下,少年英雄,真乃吾朝之趙子龍也。”


    韋齊一路追殺數百裏,一直追到阿魯渾河才作罷,硬是將馬哈木殺得隻剩千餘殘騎狼狽逃去。


    自此,朱棣第二次親征漠北又以明軍全勝而告終。


    這場戰爭,為大明打出了至少十年和平,既有效遏製了蒙古人的發展,又解決了蒙古人南下襲擾犯邊的後顧之憂。


    此戰之後,甘勇浩憑著自己顯赫的身世以及自己在軍中的多年積累的威望,一步一步從百戶,千戶做到衛指揮僉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當我遇見六百年前的自己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旺仔不迷路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旺仔不迷路並收藏當我遇見六百年前的自己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