側目去偷看。
顧澤的情緒明顯很壓抑。
他看著是和自己在說話,實則一直眉頭緊鎖盯著前方的路麵,又像是一個人在思忖事情:「能找到她麽?要麽給她送個信……」
話到一半,又自行打住了。
林武等了半天沒後話,又懷疑前麵那沒頭沒尾的兩句別是自己聽錯了,隻能再問:「侯爺您說什麽?是要聯繫一下……崔氏夫人嗎?」
這話不說還好,說起來顧澤就明顯更加煩躁了起來。
他沒做聲,表情沉悶又嫌惡。
林武於是確定
他今日心煩,似乎是和自家掃地出門的那位前夫人有關?
主子的心事,做為心腹他還是得盡量了解的,於是就試探著又揣度:「侯爺怎麽就突然提到她了?難道是……方才在宮裏陛下提到與……崔氏夫人相關的事了?」
崔書寧當年鬧和離,作了大死,顧澤雖然不是個小肚雞腸的人,但是被自己曾經的女人打臉打的那麽大動靜的,他那麽心高氣傲的人會記一輩子也正常,所以之後再每次見到或者聽到崔書寧有關的消息都鼻子不是鼻子眼不是眼的。
顧澤沒應聲,卻是轉頭,朝著皇宮的方向又遙遙的多看了好幾眼。
裕太妃指證先帝造的孽,蕭翊至今沒有個明確的表態,事情仿佛是隨著裕太妃被處決而壓下去了,但是北境的那支隊伍的存在卻又仿佛在隨時提醒他們……
有關那件事真正的風暴還沒有完全刮起來。
蕭翊沒辦法承認先帝犯的錯,他雖然目前什麽也沒說,但顧澤卻意識到了一個很嚴重的問題
蕭翊如果要保住他們父子和大周朝在百姓中間的風評,一旦北境那邊有人擁兵自重,並且正式要就那件陳年舊事跟朝廷要說法,那麽蕭翊要穩定局麵和民心最直觀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禍水東引,嫁禍於人,把那些混帳事的始作俑者按在另一個人的頭上。
反正那邊當年剿殺了沈裎之後,大部分人又都在之後的守城之戰中殉國身死,這就是死無對證。
而
萬一蕭翊選定的這個替先帝背鍋之人是崔艦,那麽整個崔氏一族,包括崔書寧在內,就都隻有死路一條了。
一個蠱惑君心,構陷忠良的罪名壓下來,北境當年的十萬冤魂這筆帳往下一栽,就真的隻有屠戮滿門才能表明朝廷的立場和態度了。
顧澤雖然和崔書寧之間多有積怨,他又一直看這個女人不怎麽順眼,但她慷慨解囊為邊境軍民捐糧的事他是看在眼裏的,就算這女人再不合他的眼緣,可是從一個公正的旁觀者的眼光來看……
至少從始至終,就哪怕是他們曾經在一起夫妻關係最惡劣時,顧澤倒也沒有狠辣到要盼著這個崔書寧去死的。
她對他來說,雖不是個合格的好妻子,但也不算做過什麽天理不容的惡事。
雖然站在蕭翊的立場上,他也能理解蕭翊為了朝堂社稷和顧全大局的思慮和打算,畢竟皇位龍椅之下,哪一朝不是血流成河,白骨累累呢?
可是現在顧澤閉上眼都還能想起之前在恆遠郡的街頭,他最後一次見崔書寧時候她的模樣……
自在,淡然,歲月靜好。
如果她將被推出來做了當年那場禍事的替死鬼……就算他倆沒什麽夫妻情分,他也是心頭倍感壓抑。
但是揣測君心這迴事,他還不好跟林武說。
林武循著他複雜糾結的眸光也迴頭往後看,看了半天也沒品出個所以然來。
「迴家吧。」最後,顧澤就隻這麽說道。
就算他揣測到了蕭翊可能會有的打算,也就算他能先提醒崔書寧一下,可是提醒了又能怎麽樣呢?如果蕭翊真要推崔家出去做平息事端的替死鬼,崔書寧知道了又豈能奈何的了?
作為天子近臣,蕭翊的伴讀,顧澤從進宮的那天起就見識了後宮和官場的無數陰謀詭計,他一直以為習慣,變麻木已經是他的終極心態了,可事實上卻不知道是不是他自己被體內奇毒折磨的心力交瘁之餘人也相對的失去了銳氣,那些本以為習慣了的事也有時候也會叫他由衷的感到憎惡和無力。
到底他最終也沒有試圖去聯繫崔書寧。
北邊那裏沈硯似乎是和朝廷耗上了,蕭翊一天不派人帶聖旨過去招安和談,他就也一天不主動表露身份,搞得神神秘秘的,就是死守在邊境那一塊,一片易守難攻的地帶,有仗了就幫著打打,沒仗打的時候就戳在那裏單純給蕭翊添堵,一點也不著急。
北境之外,由於那一場雪災的影響,又連吃敗仗,北狄人的鬥誌逐漸消減,一直不肯休戰約莫也是靠著為君者的一點傲氣和自尊心在強撐了,打來打去漸漸地開始疲軟進入僵持狀態。
那邊雖然瞧著是一時不太可能起什麽叫人應接不暇的大亂子了,但是崔書寧自從離開西北之後就跑到南邊去了,以沈硯現在的狀態,他要抽出十天八天偷摸跑迴家看媳婦還行,但是要他一個來迴半月二十天甚至更久的離營不歸他也不敢貿然,之後就愣是沒能抽出空去再見崔書寧。
轉眼耗到年底,然後剛轉過年去,北境的三方勢力雖然依舊僵持,北狄朝中卻起了奪嫡之亂。
他朝中一亂,自然就沒精力分出來給邊境打仗了,朝中終於一道聖旨頒下來,叫北狄在邊境的駐軍暫時撤迴自家的邊城之內休養備戰。
</br>
顧澤的情緒明顯很壓抑。
他看著是和自己在說話,實則一直眉頭緊鎖盯著前方的路麵,又像是一個人在思忖事情:「能找到她麽?要麽給她送個信……」
話到一半,又自行打住了。
林武等了半天沒後話,又懷疑前麵那沒頭沒尾的兩句別是自己聽錯了,隻能再問:「侯爺您說什麽?是要聯繫一下……崔氏夫人嗎?」
這話不說還好,說起來顧澤就明顯更加煩躁了起來。
他沒做聲,表情沉悶又嫌惡。
林武於是確定
他今日心煩,似乎是和自家掃地出門的那位前夫人有關?
主子的心事,做為心腹他還是得盡量了解的,於是就試探著又揣度:「侯爺怎麽就突然提到她了?難道是……方才在宮裏陛下提到與……崔氏夫人相關的事了?」
崔書寧當年鬧和離,作了大死,顧澤雖然不是個小肚雞腸的人,但是被自己曾經的女人打臉打的那麽大動靜的,他那麽心高氣傲的人會記一輩子也正常,所以之後再每次見到或者聽到崔書寧有關的消息都鼻子不是鼻子眼不是眼的。
顧澤沒應聲,卻是轉頭,朝著皇宮的方向又遙遙的多看了好幾眼。
裕太妃指證先帝造的孽,蕭翊至今沒有個明確的表態,事情仿佛是隨著裕太妃被處決而壓下去了,但是北境的那支隊伍的存在卻又仿佛在隨時提醒他們……
有關那件事真正的風暴還沒有完全刮起來。
蕭翊沒辦法承認先帝犯的錯,他雖然目前什麽也沒說,但顧澤卻意識到了一個很嚴重的問題
蕭翊如果要保住他們父子和大周朝在百姓中間的風評,一旦北境那邊有人擁兵自重,並且正式要就那件陳年舊事跟朝廷要說法,那麽蕭翊要穩定局麵和民心最直觀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禍水東引,嫁禍於人,把那些混帳事的始作俑者按在另一個人的頭上。
反正那邊當年剿殺了沈裎之後,大部分人又都在之後的守城之戰中殉國身死,這就是死無對證。
而
萬一蕭翊選定的這個替先帝背鍋之人是崔艦,那麽整個崔氏一族,包括崔書寧在內,就都隻有死路一條了。
一個蠱惑君心,構陷忠良的罪名壓下來,北境當年的十萬冤魂這筆帳往下一栽,就真的隻有屠戮滿門才能表明朝廷的立場和態度了。
顧澤雖然和崔書寧之間多有積怨,他又一直看這個女人不怎麽順眼,但她慷慨解囊為邊境軍民捐糧的事他是看在眼裏的,就算這女人再不合他的眼緣,可是從一個公正的旁觀者的眼光來看……
至少從始至終,就哪怕是他們曾經在一起夫妻關係最惡劣時,顧澤倒也沒有狠辣到要盼著這個崔書寧去死的。
她對他來說,雖不是個合格的好妻子,但也不算做過什麽天理不容的惡事。
雖然站在蕭翊的立場上,他也能理解蕭翊為了朝堂社稷和顧全大局的思慮和打算,畢竟皇位龍椅之下,哪一朝不是血流成河,白骨累累呢?
可是現在顧澤閉上眼都還能想起之前在恆遠郡的街頭,他最後一次見崔書寧時候她的模樣……
自在,淡然,歲月靜好。
如果她將被推出來做了當年那場禍事的替死鬼……就算他倆沒什麽夫妻情分,他也是心頭倍感壓抑。
但是揣測君心這迴事,他還不好跟林武說。
林武循著他複雜糾結的眸光也迴頭往後看,看了半天也沒品出個所以然來。
「迴家吧。」最後,顧澤就隻這麽說道。
就算他揣測到了蕭翊可能會有的打算,也就算他能先提醒崔書寧一下,可是提醒了又能怎麽樣呢?如果蕭翊真要推崔家出去做平息事端的替死鬼,崔書寧知道了又豈能奈何的了?
作為天子近臣,蕭翊的伴讀,顧澤從進宮的那天起就見識了後宮和官場的無數陰謀詭計,他一直以為習慣,變麻木已經是他的終極心態了,可事實上卻不知道是不是他自己被體內奇毒折磨的心力交瘁之餘人也相對的失去了銳氣,那些本以為習慣了的事也有時候也會叫他由衷的感到憎惡和無力。
到底他最終也沒有試圖去聯繫崔書寧。
北邊那裏沈硯似乎是和朝廷耗上了,蕭翊一天不派人帶聖旨過去招安和談,他就也一天不主動表露身份,搞得神神秘秘的,就是死守在邊境那一塊,一片易守難攻的地帶,有仗了就幫著打打,沒仗打的時候就戳在那裏單純給蕭翊添堵,一點也不著急。
北境之外,由於那一場雪災的影響,又連吃敗仗,北狄人的鬥誌逐漸消減,一直不肯休戰約莫也是靠著為君者的一點傲氣和自尊心在強撐了,打來打去漸漸地開始疲軟進入僵持狀態。
那邊雖然瞧著是一時不太可能起什麽叫人應接不暇的大亂子了,但是崔書寧自從離開西北之後就跑到南邊去了,以沈硯現在的狀態,他要抽出十天八天偷摸跑迴家看媳婦還行,但是要他一個來迴半月二十天甚至更久的離營不歸他也不敢貿然,之後就愣是沒能抽出空去再見崔書寧。
轉眼耗到年底,然後剛轉過年去,北境的三方勢力雖然依舊僵持,北狄朝中卻起了奪嫡之亂。
他朝中一亂,自然就沒精力分出來給邊境打仗了,朝中終於一道聖旨頒下來,叫北狄在邊境的駐軍暫時撤迴自家的邊城之內休養備戰。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