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簡揣摩的一本正經,沈硯卻用爛泥扶不上牆的眼神瞪了他一眼。
歐陽簡簡直覺得自己的想法太有道理的,被嫌棄了還一臉茫然,眼巴巴的看著他,等他解惑。
沈硯卻覺得和這種一根筋的大傻子再多說一句都是浪費他的時間和精力,一個字也不肯多說了,起身又迴了崔書寧屋子裏去。
果然,看到崔書寧這個聰明人之後,立刻就神清氣爽,身心愉悅起來。
崔書寧是始終有點掛心敬武長公主的安危,暫時也沒心思出去做事,就幹脆在這個農莊上住下了,給長公主府那邊送了個信讓他們一旦有京城方麵的消息就盡快過來告訴一聲。
沈硯是無所謂在哪兒的,隻要跟著她就怎麽都行。
一直又等了將近一個月,算日子餘太後的喪事應該已經辦完,棺槨也下葬了,敬武長公主卻沒有返迴封地。
又過了幾天,長公主府的管家才派遣心腹帶來消息,說是長公主為盡孝已經向陛下請旨去皇陵為太後及先帝守孝三年,不會迴來了,而駙馬不放心將長公主一人留在皇陵,暫時也陪同一起過去了。
敬武長公主沒在京城鬧事兒,說實話是很有點出乎崔書寧意料之外的。
不過她既然把最難熬的一個月都熬過去了,後續等慢慢冷靜下來,可能情緒也會有所緩和的……
至此,崔書寧一直懸著的心總算慢慢的放平了下來。
她雖然沒有能力去幫助敬武長公主解決問題,但卻是真心實意盼著對方好,望她能夠渡過這一劫的。
而這陣子的京城之內其實並不平靜,餘太後的死雖然沒有直接給餘氏一族栽上什麽罪名,卻引起了軒然大波,餘氏出身的皇後、太後相繼自戕,餘氏族人還和皇帝的後妃私通,並且口出狂言隱有染指皇權的野心,這些事單獨拎出來一件都已經不小了,這樁樁件件相繼擺出來,餘太後的死實際上是將整個輿論風波推上了高潮,經此一事,整個餘氏一族的名聲已經臭不可聞,朝中本來與他們親近的前朝遺臣不得不開始考慮明哲保身的問題,本想投身他們門下的朝堂新人也改成了觀望,整個朝堂之上可謂風聲鶴唳,人人自危。
敬武長公主卻根本不管這些,當天她隨著餘太後送葬的隊伍來到皇陵就沒再離開。
按照祖製,自戕的後妃連妃陵都沒有資格入葬,更別說進皇陵了,但是經此一事,也不知道蕭翊是為了投桃報李感謝餘太後以一己之身為他造勢,還是隱約有些心存愧疚,想補償敬武長公主的,他居然力排眾議,以兒子的身份強行頒下詔令將餘太後的棺槨送入皇陵,先帝的地宮,與先帝以及他的生母,另一位餘氏太後合葬在了一起。
敬武長公主沒有反對,也沒有感激,很平靜的順從了他的安排。
皇陵這裏山腳下有座行宮,就是因為有些大的祭祀日皇帝和其他的皇族成員需要到此齋戒小住而修建的。
但凡是為皇室服務的設施,規格都不會太低,這裏宮殿修的不堂皇,但也巍峨莊肅,敬武長公主住在這裏,除了冷清,夜裏又多少有點瘮得慌之外倒不至於受什麽委屈。
給餘太後治喪一個月,她整個人都瘦得脫了相,人人都覺得她哀痛欲絕,可能也要一蹶不振時……
她來了皇陵之後就開始恢復了正常的作息和飲食習慣,早起早睡,好好吃飯,隻是其他時候就一個沒知覺的木偶一樣都是關在佛室誦經或者抄經,生活簡單又有規矩。
就是……
不像個活人了。
趙雪明當初戰戰兢兢的跟著她迴了京城,還怕她會控製不住情緒去找蕭翊要說法,他們在京城留了多少天他就擔驚受怕了多少天,直到了來了這皇陵之後,前幾天他甚至會覺得別是哪天推開這佛室的大門就會發現妻子橫死在內的屍身了……
他怕她出事,想不開,就每天過來陪著。夜裏不能住一起,他就住在她院子的偏殿裏,以便隨時聽著她房裏的動靜。
這些若在以往敬武長公主是絕對不會答應的,現在同樣是無比反常的,她居然聽之任之,都沒有管,就隻是按部就班,兩點一線來迴的做她自己的事。
趙雪明跟著煎熬了小半個月,這天在佛室裏終於忍不住打破了沉默。
他繞到她麵前去,拿走她麵前木魚,與她正麵相對,聲音壓抑:「我知道你現在心裏一定是在盤算著什麽的,告訴我,你究竟想要做什麽?」
餘太後在她心裏有多重的分量,趙雪明比任何人都清楚,這些年她之所以容忍他,容忍蕭翊曾經的所作所為,全都是因為餘太後。
敬武長公主居然沒有迴避。
她抬起眼眸正視他,目光裏滿是譏諷,卻是反問:「如若換做是你,你會怎麽做?」
她的表情實在太坦蕩太直白了,趙雪明嘴唇動了動,竟是生生都被她問住了。
當初他為了報仇,連自己的隱疾都不惜拿出來做籌碼了,心中懷著滔天恨意的人,是什麽都能做得出來的。
兩個人,四目相對。
趙雪明在袖子底下捏了幾次手指才終於積攢出了一些勇氣,沙啞著聲音道:「蕭雅……」
一開口,聲音就莫名又卡在喉嚨裏。
敬武長公主看著他侷促又惶惶的樣子,終於牽動嘴角緩緩的笑了,她的語氣很平靜,並沒有歇斯底裏的控訴,隻是心平氣和的闡述事實:「我知道你想說什麽,你想說母後的死沒有任何人逼她,那是她自己的選擇,我應該覺得這是她的解脫,我應該替她放下了……可是你知道她為什麽活不下去嗎?不是因為鎮國公府,也不是因為蕭翊,她是因為我。」
</br>
歐陽簡簡直覺得自己的想法太有道理的,被嫌棄了還一臉茫然,眼巴巴的看著他,等他解惑。
沈硯卻覺得和這種一根筋的大傻子再多說一句都是浪費他的時間和精力,一個字也不肯多說了,起身又迴了崔書寧屋子裏去。
果然,看到崔書寧這個聰明人之後,立刻就神清氣爽,身心愉悅起來。
崔書寧是始終有點掛心敬武長公主的安危,暫時也沒心思出去做事,就幹脆在這個農莊上住下了,給長公主府那邊送了個信讓他們一旦有京城方麵的消息就盡快過來告訴一聲。
沈硯是無所謂在哪兒的,隻要跟著她就怎麽都行。
一直又等了將近一個月,算日子餘太後的喪事應該已經辦完,棺槨也下葬了,敬武長公主卻沒有返迴封地。
又過了幾天,長公主府的管家才派遣心腹帶來消息,說是長公主為盡孝已經向陛下請旨去皇陵為太後及先帝守孝三年,不會迴來了,而駙馬不放心將長公主一人留在皇陵,暫時也陪同一起過去了。
敬武長公主沒在京城鬧事兒,說實話是很有點出乎崔書寧意料之外的。
不過她既然把最難熬的一個月都熬過去了,後續等慢慢冷靜下來,可能情緒也會有所緩和的……
至此,崔書寧一直懸著的心總算慢慢的放平了下來。
她雖然沒有能力去幫助敬武長公主解決問題,但卻是真心實意盼著對方好,望她能夠渡過這一劫的。
而這陣子的京城之內其實並不平靜,餘太後的死雖然沒有直接給餘氏一族栽上什麽罪名,卻引起了軒然大波,餘氏出身的皇後、太後相繼自戕,餘氏族人還和皇帝的後妃私通,並且口出狂言隱有染指皇權的野心,這些事單獨拎出來一件都已經不小了,這樁樁件件相繼擺出來,餘太後的死實際上是將整個輿論風波推上了高潮,經此一事,整個餘氏一族的名聲已經臭不可聞,朝中本來與他們親近的前朝遺臣不得不開始考慮明哲保身的問題,本想投身他們門下的朝堂新人也改成了觀望,整個朝堂之上可謂風聲鶴唳,人人自危。
敬武長公主卻根本不管這些,當天她隨著餘太後送葬的隊伍來到皇陵就沒再離開。
按照祖製,自戕的後妃連妃陵都沒有資格入葬,更別說進皇陵了,但是經此一事,也不知道蕭翊是為了投桃報李感謝餘太後以一己之身為他造勢,還是隱約有些心存愧疚,想補償敬武長公主的,他居然力排眾議,以兒子的身份強行頒下詔令將餘太後的棺槨送入皇陵,先帝的地宮,與先帝以及他的生母,另一位餘氏太後合葬在了一起。
敬武長公主沒有反對,也沒有感激,很平靜的順從了他的安排。
皇陵這裏山腳下有座行宮,就是因為有些大的祭祀日皇帝和其他的皇族成員需要到此齋戒小住而修建的。
但凡是為皇室服務的設施,規格都不會太低,這裏宮殿修的不堂皇,但也巍峨莊肅,敬武長公主住在這裏,除了冷清,夜裏又多少有點瘮得慌之外倒不至於受什麽委屈。
給餘太後治喪一個月,她整個人都瘦得脫了相,人人都覺得她哀痛欲絕,可能也要一蹶不振時……
她來了皇陵之後就開始恢復了正常的作息和飲食習慣,早起早睡,好好吃飯,隻是其他時候就一個沒知覺的木偶一樣都是關在佛室誦經或者抄經,生活簡單又有規矩。
就是……
不像個活人了。
趙雪明當初戰戰兢兢的跟著她迴了京城,還怕她會控製不住情緒去找蕭翊要說法,他們在京城留了多少天他就擔驚受怕了多少天,直到了來了這皇陵之後,前幾天他甚至會覺得別是哪天推開這佛室的大門就會發現妻子橫死在內的屍身了……
他怕她出事,想不開,就每天過來陪著。夜裏不能住一起,他就住在她院子的偏殿裏,以便隨時聽著她房裏的動靜。
這些若在以往敬武長公主是絕對不會答應的,現在同樣是無比反常的,她居然聽之任之,都沒有管,就隻是按部就班,兩點一線來迴的做她自己的事。
趙雪明跟著煎熬了小半個月,這天在佛室裏終於忍不住打破了沉默。
他繞到她麵前去,拿走她麵前木魚,與她正麵相對,聲音壓抑:「我知道你現在心裏一定是在盤算著什麽的,告訴我,你究竟想要做什麽?」
餘太後在她心裏有多重的分量,趙雪明比任何人都清楚,這些年她之所以容忍他,容忍蕭翊曾經的所作所為,全都是因為餘太後。
敬武長公主居然沒有迴避。
她抬起眼眸正視他,目光裏滿是譏諷,卻是反問:「如若換做是你,你會怎麽做?」
她的表情實在太坦蕩太直白了,趙雪明嘴唇動了動,竟是生生都被她問住了。
當初他為了報仇,連自己的隱疾都不惜拿出來做籌碼了,心中懷著滔天恨意的人,是什麽都能做得出來的。
兩個人,四目相對。
趙雪明在袖子底下捏了幾次手指才終於積攢出了一些勇氣,沙啞著聲音道:「蕭雅……」
一開口,聲音就莫名又卡在喉嚨裏。
敬武長公主看著他侷促又惶惶的樣子,終於牽動嘴角緩緩的笑了,她的語氣很平靜,並沒有歇斯底裏的控訴,隻是心平氣和的闡述事實:「我知道你想說什麽,你想說母後的死沒有任何人逼她,那是她自己的選擇,我應該覺得這是她的解脫,我應該替她放下了……可是你知道她為什麽活不下去嗎?不是因為鎮國公府,也不是因為蕭翊,她是因為我。」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