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桑珠當晚就搬過來了,睡在屋裏的睡榻上。
一夜相安無事,沈硯並沒有來找茬兒,第二天睡醒崔書寧還感覺怪怪的……
這熊孩子的行為舉止總叫她摸不清套路,她研究不透對方,然後就隻能自我檢討,將所有過錯都歸咎於自己
也許沈硯是真的沒什麽別的意思,他就是小孩子心性兒,想起一出是一出,反而是她自己刻意把事情都複雜化了。
而沈硯那邊則是有他自己的明確打算的,那女人的舉動說明她已經對他起疑,開始防他了,這時候如果不見好就收,現在時機還沒成熟,攤牌要翻臉的危險係數太高。
反正他也不著急,有的是時間,崔書寧給他下的硬性規定是十八之前不考慮成親的事……
時間充足,徐徐圖之。
自從沈硯乖巧的不再越界之後,崔書寧漸漸地也對他放下了防備,並不知道人家在背地裏製定了長遠計劃要攻略她。
沈硯又把京城裏那事兒的消息多揣了三天,覺得差不多了,這才跟崔書寧說了:「上元節那天宮中夜宴,鎮國公那老傢夥說被上迴宮裏的事氣病了,起不來床,就由鎮國公夫人帶著家中幾個女眷和小輩的進宮,結果太後餘氏提前屏退了宮人,一個人上了宮門樓,等在了那晚官員命婦進宮的必經之路上,等到餘家一行人進了宮門……當時她身邊沒有宮人跟隨,據說事後蕭翊也查問過棲鳳殿的宮人,眾人都說不出任何緣由來。鎮國公夫人本來也年歲大了,身體不是很好,當時情景極為慘烈,老太太當場嚇得心疾發作,也當場去世了。現在宮裏和鎮國公府都亂成一團。」
這件事崔書寧已經消化了幾天了,已經可以心態比較平穩的分析內幕了:「就算太後娘娘死前沒有留下隻言片語,但她特意等在餘家人進宮的必經之路上墜樓身亡……這本身就已經內涵了許多了。餘家人不到黃河不死心,為了奪權,一再的用自家女子作為棋子來鋪路,太後此舉便等於是對餘氏一族最無聲卻也是最聲嘶力竭的反抗和控訴了。」
餘家拿她當棋子來鋪路,她縱身一躍,死在他們麵前,以鮮血控訴,又擋了他們的路。
她這麽死了,即便她什麽也不說,但是所有的矛頭和輿論也都是直指餘家人的,餘家的處境隻會雪上加霜。
沈硯道:「她這麽做,最起碼明麵上看立場是站在蕭氏皇族一邊的,哪怕就單是衝著她的這個立場和態度,蕭翊也絕不會主動去為難蕭雅的,你也可以放心了。」
崔書寧卻並不敢把事情想像的這麽簡單:「長公主和那位皇帝陛下之間的關係本來就不太好,太後為什麽突然走了極端?這其中肯定原因也不簡單吧?」
說白了,之前的餘皇後也好,現在的太後也罷,她們都不是被餘家單方麵逼死的,而實實在在是在蕭氏和餘氏的夾縫當中走投無路。
長公主如果能理智一些還好,她如果偏激了,自然也要把這仇恨連帶著一起記在蕭翊頭上的,就如同……
她穿越前演的最後那場戲的劇情。
隻是京城裏的這些事,崔書寧知道的內幕並不多,她實在想不通其中關竅,就隻能提著一顆心暫且觀望了。
沈硯知道的比她多,能連帶著看透的內幕關係自然也比她多,隻是……
不能跟她明說罷了。
作者有話要說:一更。
第170章 偏執母親
沈硯跟崔書寧說完話出來,歐陽簡卻有點不放心,跟著他迴廂房去問他:「京城裏真的不會出事嗎?那位太後娘娘也是的,怎麽突然鬧這一出?這兩三年裏也沒聽說蕭翊有怎麽跟她過不去的,好死不如賴活著,她怎麽就突然想不開了?」
沈硯一直也沒有當麵跟崔書寧確認過餘氏借腹生子那件事究竟是不是她捅給敬武長公主母女知道的,但他聽崔書寧和敬武長公主單麵談論過這件事,心裏就完全有數了……
前年夏天崔書寧特意去長公主府拜訪應該就是為了告知此事的。
而她怎麽會知道宮裏的隱秘,那就肯定是他們還在京城那段時間她就已經知道了。
別說,這女人心裏還真挺能藏事兒的。
他也不怪崔書寧一直也沒告訴過他,畢竟與他也沒什麽關係的事,又是關乎宮廷隱秘,她有她自己的打算和考量都很正常。
此時他端著個杯子百無聊賴的在手裏晃啊晃:「前年年底蕭雅迴京省親,不是有秘傳除夕夜她和餘氏母女倆起過爭執,還直接把餘氏氣病臥床休養了許久嗎?想來她那趟迴京也不單是為了告知宮裏後妃私通的醜事,我猜她是深思熟慮之後也將蕭翊算計她下嫁趙雪明的秘密一併對餘氏坦白了。這件事早晚都有被揭露的風險,與其等到被蕭翊或者鎮國公府在關鍵時刻拿去利用做了筏子,倒不如她破釜沉舟主動和餘氏說了,反而能讓餘氏通過此事看清楚他們母女倆的真實處境,並且對蕭翊這個人有更清楚的認知。她的初衷應該是想通過闡明利害關係說服餘氏自保為重,她們鬥不過蕭翊這個一國之君,以此告誡餘氏一定不要聽從鎮國公府的挑撥去幫他們做任何事。說起來,也算用心良苦了。」
歐陽簡腦子向來比較簡單:「所以,餘太後就死心塌地的為蕭翊所用了?」
這次她的死,很明顯是針對餘氏一族的,這絕對是能叫蕭翊獲利的。
</br>
一夜相安無事,沈硯並沒有來找茬兒,第二天睡醒崔書寧還感覺怪怪的……
這熊孩子的行為舉止總叫她摸不清套路,她研究不透對方,然後就隻能自我檢討,將所有過錯都歸咎於自己
也許沈硯是真的沒什麽別的意思,他就是小孩子心性兒,想起一出是一出,反而是她自己刻意把事情都複雜化了。
而沈硯那邊則是有他自己的明確打算的,那女人的舉動說明她已經對他起疑,開始防他了,這時候如果不見好就收,現在時機還沒成熟,攤牌要翻臉的危險係數太高。
反正他也不著急,有的是時間,崔書寧給他下的硬性規定是十八之前不考慮成親的事……
時間充足,徐徐圖之。
自從沈硯乖巧的不再越界之後,崔書寧漸漸地也對他放下了防備,並不知道人家在背地裏製定了長遠計劃要攻略她。
沈硯又把京城裏那事兒的消息多揣了三天,覺得差不多了,這才跟崔書寧說了:「上元節那天宮中夜宴,鎮國公那老傢夥說被上迴宮裏的事氣病了,起不來床,就由鎮國公夫人帶著家中幾個女眷和小輩的進宮,結果太後餘氏提前屏退了宮人,一個人上了宮門樓,等在了那晚官員命婦進宮的必經之路上,等到餘家一行人進了宮門……當時她身邊沒有宮人跟隨,據說事後蕭翊也查問過棲鳳殿的宮人,眾人都說不出任何緣由來。鎮國公夫人本來也年歲大了,身體不是很好,當時情景極為慘烈,老太太當場嚇得心疾發作,也當場去世了。現在宮裏和鎮國公府都亂成一團。」
這件事崔書寧已經消化了幾天了,已經可以心態比較平穩的分析內幕了:「就算太後娘娘死前沒有留下隻言片語,但她特意等在餘家人進宮的必經之路上墜樓身亡……這本身就已經內涵了許多了。餘家人不到黃河不死心,為了奪權,一再的用自家女子作為棋子來鋪路,太後此舉便等於是對餘氏一族最無聲卻也是最聲嘶力竭的反抗和控訴了。」
餘家拿她當棋子來鋪路,她縱身一躍,死在他們麵前,以鮮血控訴,又擋了他們的路。
她這麽死了,即便她什麽也不說,但是所有的矛頭和輿論也都是直指餘家人的,餘家的處境隻會雪上加霜。
沈硯道:「她這麽做,最起碼明麵上看立場是站在蕭氏皇族一邊的,哪怕就單是衝著她的這個立場和態度,蕭翊也絕不會主動去為難蕭雅的,你也可以放心了。」
崔書寧卻並不敢把事情想像的這麽簡單:「長公主和那位皇帝陛下之間的關係本來就不太好,太後為什麽突然走了極端?這其中肯定原因也不簡單吧?」
說白了,之前的餘皇後也好,現在的太後也罷,她們都不是被餘家單方麵逼死的,而實實在在是在蕭氏和餘氏的夾縫當中走投無路。
長公主如果能理智一些還好,她如果偏激了,自然也要把這仇恨連帶著一起記在蕭翊頭上的,就如同……
她穿越前演的最後那場戲的劇情。
隻是京城裏的這些事,崔書寧知道的內幕並不多,她實在想不通其中關竅,就隻能提著一顆心暫且觀望了。
沈硯知道的比她多,能連帶著看透的內幕關係自然也比她多,隻是……
不能跟她明說罷了。
作者有話要說:一更。
第170章 偏執母親
沈硯跟崔書寧說完話出來,歐陽簡卻有點不放心,跟著他迴廂房去問他:「京城裏真的不會出事嗎?那位太後娘娘也是的,怎麽突然鬧這一出?這兩三年裏也沒聽說蕭翊有怎麽跟她過不去的,好死不如賴活著,她怎麽就突然想不開了?」
沈硯一直也沒有當麵跟崔書寧確認過餘氏借腹生子那件事究竟是不是她捅給敬武長公主母女知道的,但他聽崔書寧和敬武長公主單麵談論過這件事,心裏就完全有數了……
前年夏天崔書寧特意去長公主府拜訪應該就是為了告知此事的。
而她怎麽會知道宮裏的隱秘,那就肯定是他們還在京城那段時間她就已經知道了。
別說,這女人心裏還真挺能藏事兒的。
他也不怪崔書寧一直也沒告訴過他,畢竟與他也沒什麽關係的事,又是關乎宮廷隱秘,她有她自己的打算和考量都很正常。
此時他端著個杯子百無聊賴的在手裏晃啊晃:「前年年底蕭雅迴京省親,不是有秘傳除夕夜她和餘氏母女倆起過爭執,還直接把餘氏氣病臥床休養了許久嗎?想來她那趟迴京也不單是為了告知宮裏後妃私通的醜事,我猜她是深思熟慮之後也將蕭翊算計她下嫁趙雪明的秘密一併對餘氏坦白了。這件事早晚都有被揭露的風險,與其等到被蕭翊或者鎮國公府在關鍵時刻拿去利用做了筏子,倒不如她破釜沉舟主動和餘氏說了,反而能讓餘氏通過此事看清楚他們母女倆的真實處境,並且對蕭翊這個人有更清楚的認知。她的初衷應該是想通過闡明利害關係說服餘氏自保為重,她們鬥不過蕭翊這個一國之君,以此告誡餘氏一定不要聽從鎮國公府的挑撥去幫他們做任何事。說起來,也算用心良苦了。」
歐陽簡腦子向來比較簡單:「所以,餘太後就死心塌地的為蕭翊所用了?」
這次她的死,很明顯是針對餘氏一族的,這絕對是能叫蕭翊獲利的。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