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玉兒到的時候,這邊施粥已經算是告一段落,她來隻看到有些小點兒的孩子還在吃包子。


    看著那些孩子對一個小小的肉包都視若珍寶,柳玉兒也打心底泛起了酸,也不知道他們到底是乞討了多少日子,才輾轉到了涼城,更不知道他們已經多久沒有吃到一頓像樣的食物了。


    柳玉兒快步走至董璃身前,眼睛還是看著那些孩子,嘆息的道:「這些孩子好可憐哪,我們怎麽才能幫他們哪?」


    董璃無奈的道:「我們能給予他們的,暫時隻有食物,這麽多孩子,就算是能幫他們一時,也幫不了他們一世。我估摸著,等朝廷賑災的措施下來,他們還是要迴他們的故鄉的。畢竟那裏是他們的根。」


    柳玉兒看著董璃,卻也不得不贊同她的想法。


    時間很快轉到正午時分,董璃跟柳玉兒正在粥棚後麵的院子裏歇息,見日頭大得很,想到正守在外麵的災民,有些不忍。就吩咐小廝再去外麵搭兩個大些的涼棚,好讓那些災民暫時躲一下,免得風吹日曬。


    小廝自是領命而去,心裏也替那些災民高興,能碰上董璃這樣大方的人。


    棚子倒是不費事,反正那邊的院子已經被董璃她們包了下來,就算占了前麵的地兒,也不會有人說二話。中午的午飯,柳玉兒就讓任薑氏在屋子裏歇息,外麵熱得很,自是不能讓任薑氏在外麵站著,有他們這些小輩在就好了。


    也許是施粥的消息傳了出去,也許是更多的災民來到了涼城,總之中午時候來乞粥的人已經比早上又多了二十幾個人。


    好在糧食準備的是足夠的,倒也不擔心出現什麽烏龍。


    又過了幾日,任府沒有停止施粥,不過災民的數量也沒有增長太大。有些人在這邊喝了些粥,有了氣力,便也繼續上路,或去尋找自己遠方的親戚,或去在外麵尋找一線生機。留在粥棚這兒的,大多是真的不能再走的老人和婦孺。


    涼城人的心都還是好的,在任府施粥的時候,不乏有災民生病。第一次是任府派人去請了大夫,往後就有藥館自發的每日派一個醫師過來轉轉,也好解災民的燃眉之急。當然,也都是分文不取,讓災民們沒有後顧之憂。


    這一日,又有一個災民發起了高燒,是個婦人,一直胡亂的囈語著。此時還沒有到每日大夫來看的時候,所以那婦人的孩子,一個大約十二三歲的小姑娘,找到了任府的小廝,希望活菩薩能救救她娘。


    董璃跟柳玉兒恰好也在粥棚這兒,便一同出去看了看。


    董璃見那婦人癱睡在牆角,雙頰潮紅,口中不住說著些什麽。又聽那丫頭說,她娘是發高燒不退,便伸手在那婦人額上試了一下,果然是燙的厲害。


    趕忙一邊吩咐小廝將那婦人抬到了後院,一邊吩咐人去請大夫立即過來,又著下人去取了井水,用毛巾浸濕,給那婦人貼在額上。


    小廝的行動倒是迅速,很快將大夫叫了過了。


    那大夫是個中年人,聽說那婦人是高燒,也沒顧上跟董璃說什麽,就給那婦人診治起來。先給她把了脈,又試了試她額上的溫度,之後查看了她的咽喉舌苔,又翻看了她的眼睛。最後竟是舒了口氣,說沒什麽大礙,想必本來身子就弱,夜裏又受了寒涼,所以才發了高燒,吃些退燒藥也就沒事了。


    柳玉兒是個藏不住話得人,對於大夫先前嘆的一口氣甚是奇怪,不由問道:「大夫,你先前是以為她是得了什麽病呢?」


    那大夫迅速的寫完藥方,遞給了在一旁等候的小廝,讓他速去抓藥。而後才對柳玉兒道:「不瞞柳小姐,一般洪災過後,偶爾的會伴隨著一些傳染病的發生,以前也發生過極難根治的傳染病,所以不得不擔心啊。好在,這位婦人經我診治,也就是一般的高燒,沒有其他的大礙,應是無事了。」


    柳玉兒柳眉微皺,「應是無事?那就是大夫你也沒有把握?」


    大夫嘆了口氣,「往年爆發的傳染病總是不一樣,在發生大麵積的感染以前,我確實不能肯定這到底是不是一種新的病。隻是從脈象以及舌苔來看,應該沒有什麽大礙。不過,我還是建議一般的人沒有必要就不要再進這個房間了,隻留下那麽一兩個人來照顧。」


    柳玉兒惱火,剛想訓斥那個大夫醫術不精,卻被董璃攔了下來。


    董璃自是知道傳染病這東西有多恐怖,而且有些病的初始症狀跟發燒也類似,這個時代又沒有什麽化驗的手法,無法判斷出病人究竟是什麽病,隻能靠大夫的經驗來判斷,不免會產生誤差。


    這些柳玉兒都是不明白的,但出於對董璃的信任,柳玉兒還是不再吭聲,任由董璃安排各項事務。


    董璃派人將那大夫送了迴去,又召集了在這邊忙活的僕人和丫鬟,問他們誰願意主動去照顧那婦人。


    所謂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裏,剛才大夫的一番話已經被眾人知曉,大家都是跟那婦人無親無故的人。若是那婦人真的是傳染病,照顧她的人該怎麽辦?沒人願意去犧牲自己,何況還是為了一個完全不相幹的人。


    董璃嘆息,卻也沒有辦法,她總不能逼著誰來照顧那婦人,若是有個萬一,那她可就是罪孽深重了。


    這時候眾人正在犯愁,那婦人的女兒便站了出來,「我照顧我娘就可以了,求你讓我照顧我娘。」


    董璃有些猶豫,「你畢竟是個孩子,哪裏能照顧你母親周全。」


    小女孩急急的道:「我可以的,」說著噗咚跪了下來,流著淚道:「求您讓我照顧我娘,我知道我娘的病,若是拖累了旁人,我娘就算是病好了,也不會安心的,我畢竟是她女兒,我能照顧我娘。」


    董璃又掃視了所有在場的人一圈,但見大家都低著頭,不願意趟這趟渾水,也沒得辦法。隻得親手將那小女孩扶了起來,「罷了,我會安排人在外麵給你準備必須用的東西,你就好好照顧你母親。」


    小女孩感激的對董璃猛點著頭。


    大概是處於對小女孩的內疚,當董璃問誰來煎藥和負責送飯的時候,那些僕人和丫鬟都自發的提出要來幫忙。董璃便就在那些人裏挑了三個人出來,專門幫忙小女孩準備一些東西。


    興許是大夫的藥見效,也許是老天爺見那小女孩日夜照顧她娘,也是心有不忍,在用藥三天以後,那婦人已經能下床走動了。


    當董璃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心裏也是一塊大石落了地。還好真的隻是發燒,不然後果可就難料了。


    隻是當這邊暫時安定以後,遠方卻傳來了不好的消息。此次洪災並沒有得到及時的治理,不僅沒有及時的疏通河道加固堤壩,就連原本該發給災民的糧食和藥物也沒有到位。


    由此造成的後果就是災民越來越多,那麽多的人也無法顧得上每日的清理,開始有輕微的傳染病在蔓延。


    這些消息也隻是坊間傳言,並沒有誰能給一個肯定的說法。但董璃注意到涼城裏的災民確實越來越多。


    好在為了各家的名聲著想,不僅僅是任府開設了粥棚,越來越多的在涼城有頭有臉的人家都加入了這個大軍。不管是真的為了災民,還是給自己臉上貼金,總之這樣都是災民在得益。倒也無妨。


    不過當有傳染病的謠言散布出來的時候,涼城的縣太爺不得不為涼城裏的百姓著想,暫時關閉了城門,不允許新的災民進城,同時也對涼城內部現有的災民進行登記和診治,看有沒有人身體有什麽不適,以免造成傳染病在涼城內部的流傳。


    董璃即使覺得那些災民可憐,也是沒有辦法,這些事情不是一個普通的老百姓能扛得起責任的,應該是朝廷來負責才對。


    按道理來講,朝廷應該在洪災發生不久以後,就派出賑災的特使才對,不可能過了半月有餘依然沒有任何的措施。哪怕讓當地的衙門暫時開放糧倉,也能解災民的燃眉之急。但是,這些事情都沒有人做。


    這個世上從來不缺八卦的人,就在涼城裏麵的人也在猜測紛紛的時候,流言慢慢的流傳開來。


    坊間都在說,之所以賑災的特使遲遲沒有到來的原因,是因為朝廷內部產生了糾紛。


    成王和祟王對於賑災持著不同的看法,二人各持己見,皇上為了顧及各方的利益,加之此次受災的地區並不是太大,便也就拖延了開來。


    不管此事是真是假,當今皇上的昏庸可見一般。難道為了維持所謂的各方利益,就能至若幹的災民於不顧?何況若是真的因為治理不及時,造成傳染病的產生和蔓延,隻怕後果更是不堪設想。


    因為流言的傳開,原本就算是願意收留災民的城鎮,也開始封城閉戶,不再管路過的災民,以免真的有傳染病蔓延開來,造成不可收拾的局麵。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穿越小媳婦當家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七裳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七裳並收藏穿越小媳婦當家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