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秋不明所以,奇怪的看著董璃,不知她怎麽忽然有此一問。
董璃明白她的心思,解釋道:「你年紀也不小了,總歸是要嫁人的,若是一直在我身邊,難免會耽誤你以後的幸福。這事我早就掛在心上,以前也跟你提過,那時候你說不急,以後再看。後來任府出了事兒,我也沒顧上給你看看,現在既然一切都好了,你也該想想自個兒了。」
其實小秋並不是賣死給董家的,隻是她本身出於對董璃的忠心,一直沒有去考慮自己的個人問題。原本她就隻比董璃小個三歲,早就過了適婚的年齡。
小秋家裏早已沒有親人,董璃就是她最親的人。對於婚事,小秋也不是不上心,隻是她一直待在董璃身邊,幫忙做事,尚未有機會與他人接觸的多一點。
而今聽見董璃關切的問這個問題,便也不再推搪,羞澀的道:「小姐就是小秋唯一的親人,這事兒還請小姐做主。」
董璃點頭,還是有些疑惑的道:「你真沒有意中人嗎?」
小秋含羞點了點頭。
董璃瞭然的不再追問,其實想想也是,小秋一直在她身邊,能接觸的不外乎就是任府裏的男子多一些。而任府裏單身男子本就少,也難怪沒有意中人。
這個時代最重視的還是媒妁之言,依小秋的身份和人品。嫁一個小康之家還是不難的。董璃琢磨著,等過兩日就去找個媒婆問問,看有哪個好人家與小秋相配的。
小秋原本是想來看看董璃為什麽半夜出來走動,是不是心情不好引起的,結果被董璃這麽一打岔,倒也忘了自個兒本來是出來幹什麽的了。
黑夜愈濃,雖是夏季,但更深露重的深夜,一旦患了風寒,可比嚴冬更難痊癒。
小秋便道:「小姐,天色不早了,明**還有那麽多事兒要做,早些歇息。」
董璃再次抬頭仰望明月,若是那月兒上真的有嫦娥,她可曾後悔獨自離開,可曾如她這般思念遠方的人兒?
深深的嘆了口氣,董璃在小秋的陪同下,迴了寢房。小秋說的也是,而今的她還有很多事情要做,哪裏有那麽多的閑工夫去傷春悲秋。
第二日一早,因為有事情要與任江商量,所以早早的就起了床,一邊梳洗,一邊吩咐下人去跟任江說一聲,今日遲些去米鋪,有些事情與他商量。
抓緊時間匆忙洗漱完畢後,董璃就往偏廳走去,此時任江該正在用早膳。
因為早已跟廚房說好,今日她早飯也在偏廳用,所以董璃到的時候,她的那份早膳已然準備好。
自打他們叔嫂二人各自負責各自的生意以後,已經甚少一起商量什麽,所以任江對於董璃說今日有事與他商量,感覺甚為奇怪。
「大嫂今兒有什麽事找我嗎?」任江先開口問道。
董璃笑道:「說起來,也是件可大可小的事兒。昨日我出城的時候,發現已經有難民到涼城左近了。我琢磨著,咱們任府也是有頭有臉的大戶,婆母平日也是樂善好施的善人。此次水災受害的百姓不在少數,雖有朝廷派了專人賑災,但遠水救不了近火。你看,可有必要任府開個粥棚,幫難民們渡一下難關?」
任江毫不遲疑的道:「這事兒大嫂自個兒決定就好,不管是要多少糧食,隻管去支就是,沒有必要跟我商量的。」
董璃一瞪眼,唬道:「好歹你現在才是掌管米鋪的,若是我不跟你說一聲,那豈不是亂了套了。」
任江撫額嘆道:「大嫂,你這說的是哪裏話,任府能有今日,不都是多虧了你。別說開個粥棚,就算是米鋪暫時歇業,全力幫助受災的難民,我想不隻是我,就算是大哥也是沒有二話的。」
董璃欣慰的點了點頭,她本來還是存著一點擔心,怕任江顧及施粥會影響自家的生意,從而不答應她的提議。好在任江還是很明事理的。
「如此,那就好辦了。我看現在難民尚且不多,等過幾日,實在不行了,再開粥棚,到時候就由婉婷陪著婆母去。想必對於這件善事,婆母是很樂意的。」
任江隻點了點頭,沒有吭聲。
董璃奇怪的看向他,卻見他悶頭喝粥,好似真的很餓。既然事情已經商量妥當,她也沒有必要再問什麽,因此也就沒有再追問。
用完早膳以後,董璃跟任江二人各自往米鋪和織雲坊趕去。米鋪如今有七家,織雲坊雖然在擴展,但店麵目前隻有一家,平日裏董璃還是比任江悠閑的多的。
柳玉兒自打在織雲坊幫忙以後,可是勤快的很。用她娘的話講,是將當初整日閑著打抱不平的氣力終於都用在正途上了。
對於自己女兒整日拋頭露麵做生意的事兒,柳家二老是一點話都沒有的。一來柳玉兒從小在鏢局長大,本就對於男女之防不是很當迴事,隻要行得正就行,二來隻要柳玉兒不出去玩鬧,擾的居民去鏢局告狀,他們二老已經是很謝天謝地了。
董璃到織雲坊的時候,柳玉兒正在讓夥計們打掃布置鋪子。這時間還早,來鋪子裏買東西的人並不多。
柳玉兒一見董璃過來了,趕忙拉著她往後院跑去。
柳玉兒習慣了風風火火,董璃可習慣不來,初始沒注意,被她拉著跑了,而後趕忙反應過來,剎住腳步,對她道:「你慢點兒,什麽火急火燎的大事兒啊?」
柳玉兒這才反應過來,訕訕的鬆開抓住董璃胳膊的手,撓了撓頭道:「嘿嘿……我這不是習慣了嘛,不好意思啊。也沒什麽大事兒啊,就是昨日我跟你說的事嘛,我昨兒迴去跟我爹娘商量了一下,他們也沒什麽意見哪。」
頓了會兒,又道:「話說我爹娘聽我這樣說的時候,可很是詫異呢,難道我以前很壞嗎?我記得我以前最是喜歡除暴安良,幫助平頭百姓了,怎的今日施個粥,會讓我爹娘這般詫異?」
柳玉兒想不明白的搖了搖頭。
董璃笑看著擰眉卻怎麽都想不明白的柳玉兒,也不打算跟她講清楚,她爹娘哪裏是奇怪她有副好心腸,而是奇怪閨女終於長大董事了。
此時的柳父柳母心情也很是複雜,以前的柳玉兒雖然讓人操心,但是真的無憂無慮,而今的她雖然懂事了,但心底隱藏著的那份傷痛他們如何不知,隻是卻也無從勸解。
從小他們就教柳玉兒,想要的東西就要自己爭取。而今,自然更不能以自己的意誌,強讓柳玉兒接受一段不想要的親事。這樣下來,便也隻能隨她去了。反正於鎮南鏢局而言,就算柳玉兒在家一直養到老,也絲毫不是問題。她的幾個哥哥疼她都來不及,當然更不會有什麽閑話了。
白天,安排好鋪子裏的一些事情以後,董璃又跟柳玉兒去作坊那邊看了看。
大家都在熱火朝天的忙著,織布的織布,染色的染色,一切都在正軌上忙著,並沒有因為換了一個東家,而有絲毫的改變。
剛巧管事的正在跟一個婦人交談著什麽,見董璃跟柳玉兒來了,忙上前說明情況。
原來是昨日那個老伯的兒媳婦,昨日老伯迴家說了作坊招人的事兒,秉著早點去早點上崗的原則,老伯的兒媳婦袁氏今兒一大早就出了門,往作坊趕來。
這事兒原本也沒必要跟董璃她們商量,所以她就對那管事的講,「這招人的事兒就全權由你負責,你看合適就行。畢竟這一行你待的久了,我這門外漢可說不好。」
管事的蘭姐沒想到董璃這麽好說話,而且還這般信任她,不由郝然的笑道:「那我就恭敬不如從命了,多謝主家這般信我,我也自當盡己所能。」
董璃對她點了點頭,便讓她忙自己的事情去,不需要跟在她們身邊。
對於用人,董璃深切同意前世學到的一句話,疑人不用,用人不疑。隻有這樣,一個企業才能長久,才能更有向心力和凝聚力。
對於作坊裏的各項事務,董璃還是很好奇的,在那邊待了許久,算是給自己放了一個小假,充分滿足了自己的好奇心。
就這麽這邊看一下,那邊看一下,等把作坊各項流程都看下來,也已經是下晚時分。董璃便與柳玉兒告辭,迴了任府。
此時任薑氏正在院子裏閑逛,董璃便跟她講了施粥的事兒。任薑氏自然是一百個答應,「剛好我這身老骨頭許久沒有動了,趁著這個機會出去走走也好,也難得你們有這份善心。」
說完施粥的事兒,董璃又跟任薑氏在院子裏逛了逛。
下晚時分,溫度已不像白日裏那麽高,任薑氏在屋子悶了一天,現在這個時候剛好出來透透氣,也是鍛鍊一下身體。
董璃思量了會兒,小秋的婚事她是放在心上的,但她要忙的事情也很多,若是任薑氏能幫忙掌掌眼的話,那就更好了。
當然,也可以這事兒也可以找董母,董母勢必也會盡心盡力,而且應該會比任薑氏更上心。但若她真這樣做的話,隻怕董母也不會答應,說不定還會給她一個腦刮子。
小秋如今算是任府的人,有事也該是任薑氏來管,怎麽能跳躍過去,交到董母手上?
真要這麽做了,肯定會影響任薑氏與董璃的婆媳關係。
這麽一琢磨,董璃就打消了去找董母的想法,而是將這事兒跟任薑氏說了。
任薑氏聽完以後,自是滿口答應。
她現在就是閑的慌,整日裏除了念經打坐以外,也就是出來溜達溜達,連個能上心的事兒都沒有。
她也知道董璃跟小秋之間的感情不是一般的小姐與丫鬟,董璃是真心將小秋當自己人看,因此很是保證說一定會幫小秋找個不錯的好人家。
既然任薑氏應承了下來,董璃也就放心了。倒是遠遠跟在後麵的小秋,偶爾聽到個隻言片語,害羞的不得了。
</br>
董璃明白她的心思,解釋道:「你年紀也不小了,總歸是要嫁人的,若是一直在我身邊,難免會耽誤你以後的幸福。這事我早就掛在心上,以前也跟你提過,那時候你說不急,以後再看。後來任府出了事兒,我也沒顧上給你看看,現在既然一切都好了,你也該想想自個兒了。」
其實小秋並不是賣死給董家的,隻是她本身出於對董璃的忠心,一直沒有去考慮自己的個人問題。原本她就隻比董璃小個三歲,早就過了適婚的年齡。
小秋家裏早已沒有親人,董璃就是她最親的人。對於婚事,小秋也不是不上心,隻是她一直待在董璃身邊,幫忙做事,尚未有機會與他人接觸的多一點。
而今聽見董璃關切的問這個問題,便也不再推搪,羞澀的道:「小姐就是小秋唯一的親人,這事兒還請小姐做主。」
董璃點頭,還是有些疑惑的道:「你真沒有意中人嗎?」
小秋含羞點了點頭。
董璃瞭然的不再追問,其實想想也是,小秋一直在她身邊,能接觸的不外乎就是任府裏的男子多一些。而任府裏單身男子本就少,也難怪沒有意中人。
這個時代最重視的還是媒妁之言,依小秋的身份和人品。嫁一個小康之家還是不難的。董璃琢磨著,等過兩日就去找個媒婆問問,看有哪個好人家與小秋相配的。
小秋原本是想來看看董璃為什麽半夜出來走動,是不是心情不好引起的,結果被董璃這麽一打岔,倒也忘了自個兒本來是出來幹什麽的了。
黑夜愈濃,雖是夏季,但更深露重的深夜,一旦患了風寒,可比嚴冬更難痊癒。
小秋便道:「小姐,天色不早了,明**還有那麽多事兒要做,早些歇息。」
董璃再次抬頭仰望明月,若是那月兒上真的有嫦娥,她可曾後悔獨自離開,可曾如她這般思念遠方的人兒?
深深的嘆了口氣,董璃在小秋的陪同下,迴了寢房。小秋說的也是,而今的她還有很多事情要做,哪裏有那麽多的閑工夫去傷春悲秋。
第二日一早,因為有事情要與任江商量,所以早早的就起了床,一邊梳洗,一邊吩咐下人去跟任江說一聲,今日遲些去米鋪,有些事情與他商量。
抓緊時間匆忙洗漱完畢後,董璃就往偏廳走去,此時任江該正在用早膳。
因為早已跟廚房說好,今日她早飯也在偏廳用,所以董璃到的時候,她的那份早膳已然準備好。
自打他們叔嫂二人各自負責各自的生意以後,已經甚少一起商量什麽,所以任江對於董璃說今日有事與他商量,感覺甚為奇怪。
「大嫂今兒有什麽事找我嗎?」任江先開口問道。
董璃笑道:「說起來,也是件可大可小的事兒。昨日我出城的時候,發現已經有難民到涼城左近了。我琢磨著,咱們任府也是有頭有臉的大戶,婆母平日也是樂善好施的善人。此次水災受害的百姓不在少數,雖有朝廷派了專人賑災,但遠水救不了近火。你看,可有必要任府開個粥棚,幫難民們渡一下難關?」
任江毫不遲疑的道:「這事兒大嫂自個兒決定就好,不管是要多少糧食,隻管去支就是,沒有必要跟我商量的。」
董璃一瞪眼,唬道:「好歹你現在才是掌管米鋪的,若是我不跟你說一聲,那豈不是亂了套了。」
任江撫額嘆道:「大嫂,你這說的是哪裏話,任府能有今日,不都是多虧了你。別說開個粥棚,就算是米鋪暫時歇業,全力幫助受災的難民,我想不隻是我,就算是大哥也是沒有二話的。」
董璃欣慰的點了點頭,她本來還是存著一點擔心,怕任江顧及施粥會影響自家的生意,從而不答應她的提議。好在任江還是很明事理的。
「如此,那就好辦了。我看現在難民尚且不多,等過幾日,實在不行了,再開粥棚,到時候就由婉婷陪著婆母去。想必對於這件善事,婆母是很樂意的。」
任江隻點了點頭,沒有吭聲。
董璃奇怪的看向他,卻見他悶頭喝粥,好似真的很餓。既然事情已經商量妥當,她也沒有必要再問什麽,因此也就沒有再追問。
用完早膳以後,董璃跟任江二人各自往米鋪和織雲坊趕去。米鋪如今有七家,織雲坊雖然在擴展,但店麵目前隻有一家,平日裏董璃還是比任江悠閑的多的。
柳玉兒自打在織雲坊幫忙以後,可是勤快的很。用她娘的話講,是將當初整日閑著打抱不平的氣力終於都用在正途上了。
對於自己女兒整日拋頭露麵做生意的事兒,柳家二老是一點話都沒有的。一來柳玉兒從小在鏢局長大,本就對於男女之防不是很當迴事,隻要行得正就行,二來隻要柳玉兒不出去玩鬧,擾的居民去鏢局告狀,他們二老已經是很謝天謝地了。
董璃到織雲坊的時候,柳玉兒正在讓夥計們打掃布置鋪子。這時間還早,來鋪子裏買東西的人並不多。
柳玉兒一見董璃過來了,趕忙拉著她往後院跑去。
柳玉兒習慣了風風火火,董璃可習慣不來,初始沒注意,被她拉著跑了,而後趕忙反應過來,剎住腳步,對她道:「你慢點兒,什麽火急火燎的大事兒啊?」
柳玉兒這才反應過來,訕訕的鬆開抓住董璃胳膊的手,撓了撓頭道:「嘿嘿……我這不是習慣了嘛,不好意思啊。也沒什麽大事兒啊,就是昨日我跟你說的事嘛,我昨兒迴去跟我爹娘商量了一下,他們也沒什麽意見哪。」
頓了會兒,又道:「話說我爹娘聽我這樣說的時候,可很是詫異呢,難道我以前很壞嗎?我記得我以前最是喜歡除暴安良,幫助平頭百姓了,怎的今日施個粥,會讓我爹娘這般詫異?」
柳玉兒想不明白的搖了搖頭。
董璃笑看著擰眉卻怎麽都想不明白的柳玉兒,也不打算跟她講清楚,她爹娘哪裏是奇怪她有副好心腸,而是奇怪閨女終於長大董事了。
此時的柳父柳母心情也很是複雜,以前的柳玉兒雖然讓人操心,但是真的無憂無慮,而今的她雖然懂事了,但心底隱藏著的那份傷痛他們如何不知,隻是卻也無從勸解。
從小他們就教柳玉兒,想要的東西就要自己爭取。而今,自然更不能以自己的意誌,強讓柳玉兒接受一段不想要的親事。這樣下來,便也隻能隨她去了。反正於鎮南鏢局而言,就算柳玉兒在家一直養到老,也絲毫不是問題。她的幾個哥哥疼她都來不及,當然更不會有什麽閑話了。
白天,安排好鋪子裏的一些事情以後,董璃又跟柳玉兒去作坊那邊看了看。
大家都在熱火朝天的忙著,織布的織布,染色的染色,一切都在正軌上忙著,並沒有因為換了一個東家,而有絲毫的改變。
剛巧管事的正在跟一個婦人交談著什麽,見董璃跟柳玉兒來了,忙上前說明情況。
原來是昨日那個老伯的兒媳婦,昨日老伯迴家說了作坊招人的事兒,秉著早點去早點上崗的原則,老伯的兒媳婦袁氏今兒一大早就出了門,往作坊趕來。
這事兒原本也沒必要跟董璃她們商量,所以她就對那管事的講,「這招人的事兒就全權由你負責,你看合適就行。畢竟這一行你待的久了,我這門外漢可說不好。」
管事的蘭姐沒想到董璃這麽好說話,而且還這般信任她,不由郝然的笑道:「那我就恭敬不如從命了,多謝主家這般信我,我也自當盡己所能。」
董璃對她點了點頭,便讓她忙自己的事情去,不需要跟在她們身邊。
對於用人,董璃深切同意前世學到的一句話,疑人不用,用人不疑。隻有這樣,一個企業才能長久,才能更有向心力和凝聚力。
對於作坊裏的各項事務,董璃還是很好奇的,在那邊待了許久,算是給自己放了一個小假,充分滿足了自己的好奇心。
就這麽這邊看一下,那邊看一下,等把作坊各項流程都看下來,也已經是下晚時分。董璃便與柳玉兒告辭,迴了任府。
此時任薑氏正在院子裏閑逛,董璃便跟她講了施粥的事兒。任薑氏自然是一百個答應,「剛好我這身老骨頭許久沒有動了,趁著這個機會出去走走也好,也難得你們有這份善心。」
說完施粥的事兒,董璃又跟任薑氏在院子裏逛了逛。
下晚時分,溫度已不像白日裏那麽高,任薑氏在屋子悶了一天,現在這個時候剛好出來透透氣,也是鍛鍊一下身體。
董璃思量了會兒,小秋的婚事她是放在心上的,但她要忙的事情也很多,若是任薑氏能幫忙掌掌眼的話,那就更好了。
當然,也可以這事兒也可以找董母,董母勢必也會盡心盡力,而且應該會比任薑氏更上心。但若她真這樣做的話,隻怕董母也不會答應,說不定還會給她一個腦刮子。
小秋如今算是任府的人,有事也該是任薑氏來管,怎麽能跳躍過去,交到董母手上?
真要這麽做了,肯定會影響任薑氏與董璃的婆媳關係。
這麽一琢磨,董璃就打消了去找董母的想法,而是將這事兒跟任薑氏說了。
任薑氏聽完以後,自是滿口答應。
她現在就是閑的慌,整日裏除了念經打坐以外,也就是出來溜達溜達,連個能上心的事兒都沒有。
她也知道董璃跟小秋之間的感情不是一般的小姐與丫鬟,董璃是真心將小秋當自己人看,因此很是保證說一定會幫小秋找個不錯的好人家。
既然任薑氏應承了下來,董璃也就放心了。倒是遠遠跟在後麵的小秋,偶爾聽到個隻言片語,害羞的不得了。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