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到了正月初白,張小花才算在屯裏溜達完,拜年的時候,每家每戶留著他們吃飯,拉著張小花嘮嗑,幾天下來,她膀子都肥了一圈。
“越過越圓潤是好事,可是咱這身材可不能再圓潤了,長青,你瞅瞅這衣服熨帖不?”張小花把衣服抻平了,挺合身,王玉蓮的手就是巧。
“還不是一個樣,瞧你美得。”
長青裝作不在意,卻忍不住瞟了瞟張小花,估摸是對的印象越來越好,人看著也順眼了。
這塊料子是從清河縣帶迴來的碎花青布,張小花拿出來的時候,可把屯裏的大姑娘小媳婦兒羨慕壞了,都圍著張小花問這問那,迴家都跟自個兒男人也要裁塊好看的料子迴來做衣裳,被老爺們兒瞪著眼睛罵敗家娘們兒。
“哎!你倒是把衣服換了啊。”張小花拿了一件衣服擱炕頭,結果長青在一旁算了好一會兒賬,到現在也沒換。
“不用,都一個樣。”
長青把賬簿合起來,小心翼翼放迴櫃子裏,張小花看他的模樣就想笑,這要真成土財主了,還不是一個周扒皮?自個兒穿什麽吃什麽都不在意,就把賬本當寶貝似的。
“別磨嘰,你不換,我帶你出去還嫌丟人呢。”
張小花催促著他,長青無奈,磨磨蹭蹭地換衣服。他們今天要去高老漢家喝酒,高老漢早就知會了一聲,初八擺酒席,宴請親朋好友,讓張小花和長青一定得到,高老漢盛情,張小花不好推脫,其實他們在菜市口幫了高老太一次純屬舉手之勞,隻是這倆個老人卻一直記在心裏。
“行了不?”
長青穿戴整齊之後,立馬精神一振,雖然不是啥名貴的布料,隻是普通的棉布做的衣,但架不住身材好啊,胸膛寬闊腰杆筆直,加上一頂氈帽,既淳樸又精神抖擻。
“得,還有這雙鞋,咱們走。”
靴子也是新做的,適合冬天穿,暖和。
張小花和長青先到了五陵鎮,買了炮仗和幾個紙包,紅糖芝麻芸豆啥的都帶了些當禮。高老莊離鎮上不遠,一裏來路就到了,也是一個小村屯,不過比野豬島開闊,家家戶戶有田地莊稼菜畦牲口,倒是富足。
剛到村口就已經聽到鬧哄哄的聲音,高老漢算是成了五陵鎮,甚至是清河縣的名人,會試過了算是稀罕事,一個縣也不過二三十號人,甚至小縣才寥寥幾個,而高老漢的兒子是清河縣的會元,說不得會成個舉人老爺。
就算當不了那僅有的狀元,過了會試的已經算小有出息了,以後肯定是在官府辦事的。
高老漢雖然是莊稼漢,但挺殷實,有個不小的院子,此時正人進人出,很多人拿著禮品進去,一個個恭喜道個不停,啥前途無量恭喜高中,反正咋吉利咋來。還有一些不相關的人,純屬來看熱鬧,瞅瞅這位清河縣的會元大秀才。
高老漢正在院門前招唿,瞅見張小花他們立馬迎了上去。
“長青,小花!我就說你們咋還沒來呢!”
“高老伯,恭喜啊!不成敬意,可別嫌咱們禮輕……”長青拱了拱手,把幾個呈上去,高老漢笑嗬嗬地接了,叫人幫忙收一下。
“快別這麽說,你們能來老婆子肯定高興!快進屋來。”
有人領著張小花和長青進屋,又奉上茶糕點果仁,看起來高老漢是下了血本,沒讓這酒席顯得寒酸。
“小花,這人生地不熟的,別扭。”長青瞅了瞅周圍攀談,或者忙碌的人,坐在那裏無聊。
“是啊,嗑瓜子嗑瓜子,吃了酒席咱們就迴去。”
張小花也不自在,炕頭已經被一些毛孩子占領了,在家還是好一些,想咋躺就咋躺,也沒人敢爭,當然,在自個兒家,就大師兄一個毛猴搶炕頭,也搶不過張小花。
不一會兒,高老太來了,拉著張小花又是一陣千恩萬謝,她到底是個婦人,心細得多,知道張小花和長青不認識人,陪著他們嘮嗑。
“高大娘,高兄弟呢?咋沒瞅見他?”張小花坐了這麽久,沒瞅見正主,就詢問她。
“在西屋呢,跟他的同窗在一起,咱們莊戶人不好和讀書人摻和一起,就叫他自個兒招待。”高老太又問道,“小花,你買的雞蛋都孵了沒?”
張小花點頭,說道:“嗯,分好幾批孵的,是別人告訴我,在炕上也一樣能孵,總算把這事擺平了。”
“好幾百隻雞,你能張羅得來嗎?”高老太
“我那是給屯裏人一起買的,分給各家了,我自個兒也留了十來隻,現在都能下蛋了。”張小花頓了頓,說道,“隻是咱們屯裏人沒人養豬,我也不知道從哪裏能抱到豬崽。”
高老太不知道張小花是野豬島的,有點奇怪張小花屯裏咋又沒人養雞又沒人養豬呢?
“你們要豬崽?”
“是啊,高大娘,你知道哪裏有人家有豬崽?”
張小花頓時一喜,他有意提起這事,也是希望高老太幫忙打聽打聽,豬崽不是啥地方都有的,一般一戶人家母豬生了崽,早就有鄰裏定下來。
“咱們家就有啊!本來一直在院子裏的豬圈裏,不過因為要辦宴席,就趕到別處去了,不然埋汰了貴客。”
“那有人定了沒有?”
高老太搖頭,說道:“這過年的,該殺年豬的都殺了,正好趕這時候,還沒人要,我都琢磨著自個兒養了算了,你們要的話,都給你們,也算是給我解決了一個老大難,十三頭豬崽現在還好養活,再大一點,我和老頭子光割草都沒那工夫,老了,忙不過來!”
張小花一拍大腿,還真是缺什麽來什麽,估摸長青寫的那楹聯心想事成真有效果了。
“多少銀子一隻?”長青問了個現實點的問題。
“本來是一兩銀子,不過湊個整數吧,就十兩銀子,不過我要留一隻,等喂大了,宰了給邑兒補身子。”
“那成,就這麽說定了!”
這算是意外之喜了吧?張小花不過是來吃酒席的,結果又有了收獲。十兩銀子買十二頭豬崽,肯定是劃算的。
正嘮嘮著,外頭傳來喊聲:“徐師爺賀喜來了!”
這麽一喊,屋裏先是安靜下來,然後大夥一窩蜂出了屋,都瞧熱鬧去了,高老太也出去,和高老頭一起接待這位徐師爺。
“來了來了!”大夥都隱隱有點興奮,他們都是莊稼漢,能看見這樣的大人物已經是稀罕了。
清河縣最大的官自然是縣老爺,第二把手當然是這位徐師爺,甚至某些時候,知縣大人還要聽他的,算是半個師傅。
高老漢的兒子高邑過了會試,但是這還不足以讓知縣大人親自來道喜,一般都是派師爺,既表達自個兒的重視恭賀,又擺足了架子。要是高中了那就不一樣,知縣大人會親自駕到來賀喜,要是中了狀元,就是知縣這種七品芝麻官都要討好巴結。
“嘿,是師爺,我還沒見過這麽大的官呢!”
張小花沒有出去,反正院子裏也擠不下人了,趴在窗台上往外瞅,長青也跟著一起。院子外停了一輛馬車,是兩匹馬拉的,車廂寬敞,很是氣派。
馬車上跳下來一個瘦高的男人,四五十歲,張小花遠遠地打量他的尊容,和影視劇裏頭那些狗腿子還是有出入的,沒有最經典的額頭上貼狗皮膏藥的形象,不過貼切的是徐師爺的下巴上長了顆黑痣,他一下車,撚著自個兒黑痣上的長須,這倒是很符合張小花對師爺的印象,張小花不由得笑出聲來。
“笑啥?”長青不解,“別人聽了還以為你笑徐師爺呢,傳到他耳裏,把你逮過去打板子!”
也不知道長青是故意嚇唬張小花,還是他的思想就是像普通百姓一般的想法。
“哪有這麽誇張?還不許人笑了?要是人都是這樣小肚雞腸,那他們才不配做百姓的父母官。”張小花可不認為笑一聲就犯了哪家的王法了。
徐師爺代表的是知縣大人,當然身份高貴,他手裏送的禮分量也足,一共五個盒子,外頭吵吵嚷嚷的,張小花也不清楚木盒紙盒裏頭是什麽,不過估計挺值錢,要不高老漢咋又是震驚的模樣又樂不可支呢?
西屋的房門終於開了,徐師爺駕到,高邑也要親自出來迎接,和他一起出來的,有十來個形形色色的讀書人,兩三個穿著青袍,是普通秀才的模樣,估摸家境比較貧寒。
而其他幾個則是瀟灑倜儻,他們無論是氣質上還是穿著上,都和普通人家有太大區別了,都是青色或者米白色的衣袍,料子自然是珍貴,做工都精致貼身,衣袖領口都有絲綢襯邊,有的佩戴美玉,有的佩戴香囊,估摸是有錢人家的公子少爺。
也難怪他們在西屋,就是把他們放在普通人中間,估摸大夥都是自行慚穢,不敢和他們攀談,畢竟這年頭士農工商,讀書人的地位要高一些,再加上他們都是些富家少爺,和莊戶人當然不合群。
“啊呀呀,都是些風流才子呢!”
張小花捂著嘴輕笑,一邊感歎,落到長青眼裏,她就是一副花癡的模樣。(未完待續。)
到了正月初白,張小花才算在屯裏溜達完,拜年的時候,每家每戶留著他們吃飯,拉著張小花嘮嗑,幾天下來,她膀子都肥了一圈。
“越過越圓潤是好事,可是咱這身材可不能再圓潤了,長青,你瞅瞅這衣服熨帖不?”張小花把衣服抻平了,挺合身,王玉蓮的手就是巧。
“還不是一個樣,瞧你美得。”
長青裝作不在意,卻忍不住瞟了瞟張小花,估摸是對的印象越來越好,人看著也順眼了。
這塊料子是從清河縣帶迴來的碎花青布,張小花拿出來的時候,可把屯裏的大姑娘小媳婦兒羨慕壞了,都圍著張小花問這問那,迴家都跟自個兒男人也要裁塊好看的料子迴來做衣裳,被老爺們兒瞪著眼睛罵敗家娘們兒。
“哎!你倒是把衣服換了啊。”張小花拿了一件衣服擱炕頭,結果長青在一旁算了好一會兒賬,到現在也沒換。
“不用,都一個樣。”
長青把賬簿合起來,小心翼翼放迴櫃子裏,張小花看他的模樣就想笑,這要真成土財主了,還不是一個周扒皮?自個兒穿什麽吃什麽都不在意,就把賬本當寶貝似的。
“別磨嘰,你不換,我帶你出去還嫌丟人呢。”
張小花催促著他,長青無奈,磨磨蹭蹭地換衣服。他們今天要去高老漢家喝酒,高老漢早就知會了一聲,初八擺酒席,宴請親朋好友,讓張小花和長青一定得到,高老漢盛情,張小花不好推脫,其實他們在菜市口幫了高老太一次純屬舉手之勞,隻是這倆個老人卻一直記在心裏。
“行了不?”
長青穿戴整齊之後,立馬精神一振,雖然不是啥名貴的布料,隻是普通的棉布做的衣,但架不住身材好啊,胸膛寬闊腰杆筆直,加上一頂氈帽,既淳樸又精神抖擻。
“得,還有這雙鞋,咱們走。”
靴子也是新做的,適合冬天穿,暖和。
張小花和長青先到了五陵鎮,買了炮仗和幾個紙包,紅糖芝麻芸豆啥的都帶了些當禮。高老莊離鎮上不遠,一裏來路就到了,也是一個小村屯,不過比野豬島開闊,家家戶戶有田地莊稼菜畦牲口,倒是富足。
剛到村口就已經聽到鬧哄哄的聲音,高老漢算是成了五陵鎮,甚至是清河縣的名人,會試過了算是稀罕事,一個縣也不過二三十號人,甚至小縣才寥寥幾個,而高老漢的兒子是清河縣的會元,說不得會成個舉人老爺。
就算當不了那僅有的狀元,過了會試的已經算小有出息了,以後肯定是在官府辦事的。
高老漢雖然是莊稼漢,但挺殷實,有個不小的院子,此時正人進人出,很多人拿著禮品進去,一個個恭喜道個不停,啥前途無量恭喜高中,反正咋吉利咋來。還有一些不相關的人,純屬來看熱鬧,瞅瞅這位清河縣的會元大秀才。
高老漢正在院門前招唿,瞅見張小花他們立馬迎了上去。
“長青,小花!我就說你們咋還沒來呢!”
“高老伯,恭喜啊!不成敬意,可別嫌咱們禮輕……”長青拱了拱手,把幾個呈上去,高老漢笑嗬嗬地接了,叫人幫忙收一下。
“快別這麽說,你們能來老婆子肯定高興!快進屋來。”
有人領著張小花和長青進屋,又奉上茶糕點果仁,看起來高老漢是下了血本,沒讓這酒席顯得寒酸。
“小花,這人生地不熟的,別扭。”長青瞅了瞅周圍攀談,或者忙碌的人,坐在那裏無聊。
“是啊,嗑瓜子嗑瓜子,吃了酒席咱們就迴去。”
張小花也不自在,炕頭已經被一些毛孩子占領了,在家還是好一些,想咋躺就咋躺,也沒人敢爭,當然,在自個兒家,就大師兄一個毛猴搶炕頭,也搶不過張小花。
不一會兒,高老太來了,拉著張小花又是一陣千恩萬謝,她到底是個婦人,心細得多,知道張小花和長青不認識人,陪著他們嘮嗑。
“高大娘,高兄弟呢?咋沒瞅見他?”張小花坐了這麽久,沒瞅見正主,就詢問她。
“在西屋呢,跟他的同窗在一起,咱們莊戶人不好和讀書人摻和一起,就叫他自個兒招待。”高老太又問道,“小花,你買的雞蛋都孵了沒?”
張小花點頭,說道:“嗯,分好幾批孵的,是別人告訴我,在炕上也一樣能孵,總算把這事擺平了。”
“好幾百隻雞,你能張羅得來嗎?”高老太
“我那是給屯裏人一起買的,分給各家了,我自個兒也留了十來隻,現在都能下蛋了。”張小花頓了頓,說道,“隻是咱們屯裏人沒人養豬,我也不知道從哪裏能抱到豬崽。”
高老太不知道張小花是野豬島的,有點奇怪張小花屯裏咋又沒人養雞又沒人養豬呢?
“你們要豬崽?”
“是啊,高大娘,你知道哪裏有人家有豬崽?”
張小花頓時一喜,他有意提起這事,也是希望高老太幫忙打聽打聽,豬崽不是啥地方都有的,一般一戶人家母豬生了崽,早就有鄰裏定下來。
“咱們家就有啊!本來一直在院子裏的豬圈裏,不過因為要辦宴席,就趕到別處去了,不然埋汰了貴客。”
“那有人定了沒有?”
高老太搖頭,說道:“這過年的,該殺年豬的都殺了,正好趕這時候,還沒人要,我都琢磨著自個兒養了算了,你們要的話,都給你們,也算是給我解決了一個老大難,十三頭豬崽現在還好養活,再大一點,我和老頭子光割草都沒那工夫,老了,忙不過來!”
張小花一拍大腿,還真是缺什麽來什麽,估摸長青寫的那楹聯心想事成真有效果了。
“多少銀子一隻?”長青問了個現實點的問題。
“本來是一兩銀子,不過湊個整數吧,就十兩銀子,不過我要留一隻,等喂大了,宰了給邑兒補身子。”
“那成,就這麽說定了!”
這算是意外之喜了吧?張小花不過是來吃酒席的,結果又有了收獲。十兩銀子買十二頭豬崽,肯定是劃算的。
正嘮嘮著,外頭傳來喊聲:“徐師爺賀喜來了!”
這麽一喊,屋裏先是安靜下來,然後大夥一窩蜂出了屋,都瞧熱鬧去了,高老太也出去,和高老頭一起接待這位徐師爺。
“來了來了!”大夥都隱隱有點興奮,他們都是莊稼漢,能看見這樣的大人物已經是稀罕了。
清河縣最大的官自然是縣老爺,第二把手當然是這位徐師爺,甚至某些時候,知縣大人還要聽他的,算是半個師傅。
高老漢的兒子高邑過了會試,但是這還不足以讓知縣大人親自來道喜,一般都是派師爺,既表達自個兒的重視恭賀,又擺足了架子。要是高中了那就不一樣,知縣大人會親自駕到來賀喜,要是中了狀元,就是知縣這種七品芝麻官都要討好巴結。
“嘿,是師爺,我還沒見過這麽大的官呢!”
張小花沒有出去,反正院子裏也擠不下人了,趴在窗台上往外瞅,長青也跟著一起。院子外停了一輛馬車,是兩匹馬拉的,車廂寬敞,很是氣派。
馬車上跳下來一個瘦高的男人,四五十歲,張小花遠遠地打量他的尊容,和影視劇裏頭那些狗腿子還是有出入的,沒有最經典的額頭上貼狗皮膏藥的形象,不過貼切的是徐師爺的下巴上長了顆黑痣,他一下車,撚著自個兒黑痣上的長須,這倒是很符合張小花對師爺的印象,張小花不由得笑出聲來。
“笑啥?”長青不解,“別人聽了還以為你笑徐師爺呢,傳到他耳裏,把你逮過去打板子!”
也不知道長青是故意嚇唬張小花,還是他的思想就是像普通百姓一般的想法。
“哪有這麽誇張?還不許人笑了?要是人都是這樣小肚雞腸,那他們才不配做百姓的父母官。”張小花可不認為笑一聲就犯了哪家的王法了。
徐師爺代表的是知縣大人,當然身份高貴,他手裏送的禮分量也足,一共五個盒子,外頭吵吵嚷嚷的,張小花也不清楚木盒紙盒裏頭是什麽,不過估計挺值錢,要不高老漢咋又是震驚的模樣又樂不可支呢?
西屋的房門終於開了,徐師爺駕到,高邑也要親自出來迎接,和他一起出來的,有十來個形形色色的讀書人,兩三個穿著青袍,是普通秀才的模樣,估摸家境比較貧寒。
而其他幾個則是瀟灑倜儻,他們無論是氣質上還是穿著上,都和普通人家有太大區別了,都是青色或者米白色的衣袍,料子自然是珍貴,做工都精致貼身,衣袖領口都有絲綢襯邊,有的佩戴美玉,有的佩戴香囊,估摸是有錢人家的公子少爺。
也難怪他們在西屋,就是把他們放在普通人中間,估摸大夥都是自行慚穢,不敢和他們攀談,畢竟這年頭士農工商,讀書人的地位要高一些,再加上他們都是些富家少爺,和莊戶人當然不合群。
“啊呀呀,都是些風流才子呢!”
張小花捂著嘴輕笑,一邊感歎,落到長青眼裏,她就是一副花癡的模樣。(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