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到處是金黃的葉子,颯颯秋風,吹斷了葉子的根,皆飄飄揚揚的落下。張卓如的轎輦早已侯在府外,一身紅衣的張卓如在與親人做最後的告別,頭上金燦燦的鳳冠放肆地閃耀著,似是催促新娘趕快啟程,不可誤了吉時。張氏眾人的臉上皆掛著不舍,而張卓如的母親更是哭得雙眼紅腫。張卓如不舍地放開了緊牽著母親的手,走向張府眾人前,忽地一下跪倒在張文正前。張文正撐著孱弱的身子,在姚氏的攙扶下,驚愕地看著張卓如。張卓如雙手相搭,附於額前,向張文正連行三個長禮,說道:“阿如定會遵守與祖父的約定,請祖父祖母、父親母親、叔父叔母和諸位姑母,兄長姐姐好好保重。”明眸內盡是淚珠,那一襲紅衣鮮豔絢麗,雖是喜慶,但在張卓如轉身的那一刻,那刺眼的紅色,虛幻,訣別。今生怕是再也無法相見了。張文正的心中百感交集,他多麽希望張氏的後人可以多留幾條命,願這些子孫切莫辜負了他的本意。
浩浩蕩蕩的婚嫁儀仗,從京城門外走出,張卓如掀起轎簾,望向“皇城”那二字,心中歎道:古人的詩中說的到底是對的,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漫漫長路,此去經年,不知何時才是歸期。跟在轎外的莊城說道:“小姐別怕,即使遠離家中,您還有奴婢和碧玉呢。”張卓如淺淺一笑,是啊,走再遠的路還有最親的人陪在身邊,倒也沒什麽好怕的了。忽然轎子停了下來,轎外傳來碧玉的聲音:“小姐,前麵有人攔路,攔路的人……是……陛下。”此處已是十裏亭,出了京城不遠處便是重巒疊嶂,人跡罕至。張卓如拖著長長的衣裝,在碧玉的攙扶下走向亭中,十裏亭內,身著紫衣的人背山而立,俯視著這大好河山。張卓如行禮道:“陛下金安。”少年轉過身,看著她,心想:我們之間何時如此生分了。朱炆早已褪去了那份稚氣,俊美的臉上取而代之的則是君臨天下的霸氣。深邃的眼如浩瀚星辰般讓人摸不透他的心思。少年遣退了周圍的人,亭中隻留下了自己與身著鳳冠霞帔的少女。少年說道:“如兒,許久未見,不知你可安好。”少女看著少年,他似乎比上次笄禮宴時又瘦了許多。少女答道:“一切都好,炆哥哥可要好好注意身子,卓如此去也不知何時才能再見。陛下與卓如自幼待在一塊,卓如心裏明白,炆哥哥待我如親妹妹,卓如銘記在心。這次炆哥哥還親自來送我,卓如感激不盡,隻是此處風寒,還望炆哥哥早些迴宮,也免得眾人擔心。”她知曉朱炆的意思,但她卻隻能將那些話堵在那人的嘴中。朱炆臉上掛滿了憂傷,他歎息著,隻能用手摸摸她的額頭,為她理好衣裳,笑著送她離去,然後讓刺骨的寒風刮幹眼中的淚水。突然,走了幾步的女子轉過身,向他奔來,一把抱住他,含淚說到:“我知曉你的心意,但我不愛你,你是我一直敬重的兄長。朱炆,好好待著天下百姓。今日不敬直唿陛下姓名雖是死罪,但張卓如是想告訴陛下,陛下應以社稷為重切勿因兒女之情,斷送這大好河山。”女子說完,向他行了長禮,算是拜別。朱炆看著女子決絕而去的身影,心中頓時充滿悲憤之情“張卓如,在你眼裏朕就這麽不堪,這麽得一文不值嗎?”張卓如坐在轎中,眼中不停地滴著淚水,她舍不得家人,舍不得與自己一同長大的那人,可終究自己的心裏裝不了他,算是自己欠他的吧。張卓如又慢慢開始迴憶往事。到底何時知曉了,陛下的這份如此沉重的感情。似乎是那日長姐叫她進宮,說是有要事商議。
那日的承乾宮裏,又冷又靜,高高在上的皇貴妃娘娘為她講了一個故事,那個故事講的是一位新娘在大婚之夜滿懷期待的等著自己的丈夫,去不曾想等來的卻是一個嘴中喊著其他女人的名字並且喝得一塌糊塗的丈夫,那個男人的嘴中喊著“如兒”。那日的張卓雅,冷的像一座冰山。她倚在軟座上,手中玩弄著佛珠,用那可以殺死一切的目光盯著張卓如。她看著坐在檀香木椅上的少女,看著她那張像極了自己的臉,就覺得無比恥辱。她用那溫柔無比的腔調說道:“妹妹可知此番滋味,若是哪日不小心給遇上,那可真是可憐。這皇宮裏這樣的女人到處都是,妹妹以後可得小心,別染上了宮中的晦氣。”張卓如明白自己的長姐變了,她已經不再是那個可以為了自己的弟妹不受欺辱,去找人評理的長姐了。而自己對陛下隻有兄妹之情,若是再頻頻進宮反倒是為陛下白留念想,反而容易引起事端,倒不如順了長姐之意,以免橫禍。從那之後,張卓如便極少進宮,有時連一些重要節日慶典都稱病不去。久而久之反倒養成了一股傲氣和清冷的意味。
迴憶之後張卓如又有些糾結與擔心,今日的話說得如此決絕,會否為張府招致災難?可若是不表明心意,那以後豈不是要亂作一團?為保今後,還是說清楚比較好,畢竟,那人也不會小氣至此。一路向西,要走許久,以後還會有許多事,還要見自己那從未謀麵的丈夫。路還很遠,時間還很長……
浩浩蕩蕩的婚嫁儀仗,從京城門外走出,張卓如掀起轎簾,望向“皇城”那二字,心中歎道:古人的詩中說的到底是對的,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漫漫長路,此去經年,不知何時才是歸期。跟在轎外的莊城說道:“小姐別怕,即使遠離家中,您還有奴婢和碧玉呢。”張卓如淺淺一笑,是啊,走再遠的路還有最親的人陪在身邊,倒也沒什麽好怕的了。忽然轎子停了下來,轎外傳來碧玉的聲音:“小姐,前麵有人攔路,攔路的人……是……陛下。”此處已是十裏亭,出了京城不遠處便是重巒疊嶂,人跡罕至。張卓如拖著長長的衣裝,在碧玉的攙扶下走向亭中,十裏亭內,身著紫衣的人背山而立,俯視著這大好河山。張卓如行禮道:“陛下金安。”少年轉過身,看著她,心想:我們之間何時如此生分了。朱炆早已褪去了那份稚氣,俊美的臉上取而代之的則是君臨天下的霸氣。深邃的眼如浩瀚星辰般讓人摸不透他的心思。少年遣退了周圍的人,亭中隻留下了自己與身著鳳冠霞帔的少女。少年說道:“如兒,許久未見,不知你可安好。”少女看著少年,他似乎比上次笄禮宴時又瘦了許多。少女答道:“一切都好,炆哥哥可要好好注意身子,卓如此去也不知何時才能再見。陛下與卓如自幼待在一塊,卓如心裏明白,炆哥哥待我如親妹妹,卓如銘記在心。這次炆哥哥還親自來送我,卓如感激不盡,隻是此處風寒,還望炆哥哥早些迴宮,也免得眾人擔心。”她知曉朱炆的意思,但她卻隻能將那些話堵在那人的嘴中。朱炆臉上掛滿了憂傷,他歎息著,隻能用手摸摸她的額頭,為她理好衣裳,笑著送她離去,然後讓刺骨的寒風刮幹眼中的淚水。突然,走了幾步的女子轉過身,向他奔來,一把抱住他,含淚說到:“我知曉你的心意,但我不愛你,你是我一直敬重的兄長。朱炆,好好待著天下百姓。今日不敬直唿陛下姓名雖是死罪,但張卓如是想告訴陛下,陛下應以社稷為重切勿因兒女之情,斷送這大好河山。”女子說完,向他行了長禮,算是拜別。朱炆看著女子決絕而去的身影,心中頓時充滿悲憤之情“張卓如,在你眼裏朕就這麽不堪,這麽得一文不值嗎?”張卓如坐在轎中,眼中不停地滴著淚水,她舍不得家人,舍不得與自己一同長大的那人,可終究自己的心裏裝不了他,算是自己欠他的吧。張卓如又慢慢開始迴憶往事。到底何時知曉了,陛下的這份如此沉重的感情。似乎是那日長姐叫她進宮,說是有要事商議。
那日的承乾宮裏,又冷又靜,高高在上的皇貴妃娘娘為她講了一個故事,那個故事講的是一位新娘在大婚之夜滿懷期待的等著自己的丈夫,去不曾想等來的卻是一個嘴中喊著其他女人的名字並且喝得一塌糊塗的丈夫,那個男人的嘴中喊著“如兒”。那日的張卓雅,冷的像一座冰山。她倚在軟座上,手中玩弄著佛珠,用那可以殺死一切的目光盯著張卓如。她看著坐在檀香木椅上的少女,看著她那張像極了自己的臉,就覺得無比恥辱。她用那溫柔無比的腔調說道:“妹妹可知此番滋味,若是哪日不小心給遇上,那可真是可憐。這皇宮裏這樣的女人到處都是,妹妹以後可得小心,別染上了宮中的晦氣。”張卓如明白自己的長姐變了,她已經不再是那個可以為了自己的弟妹不受欺辱,去找人評理的長姐了。而自己對陛下隻有兄妹之情,若是再頻頻進宮反倒是為陛下白留念想,反而容易引起事端,倒不如順了長姐之意,以免橫禍。從那之後,張卓如便極少進宮,有時連一些重要節日慶典都稱病不去。久而久之反倒養成了一股傲氣和清冷的意味。
迴憶之後張卓如又有些糾結與擔心,今日的話說得如此決絕,會否為張府招致災難?可若是不表明心意,那以後豈不是要亂作一團?為保今後,還是說清楚比較好,畢竟,那人也不會小氣至此。一路向西,要走許久,以後還會有許多事,還要見自己那從未謀麵的丈夫。路還很遠,時間還很長……